“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1气血津液

输布、 三、津液-输布、排泄 津液 输布
脾
脾主运化水液的过程。 脾主运化水液的过程。
肺“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
即肺宣发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 即肺宣发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 作用,津液代谢后通过汗孔和呼气排出体外。 作用,津液代谢后通过汗孔和呼气排出体外。又通过肺肃 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三、津液-功能 津液 功能
滋润濡养 化生血液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与血——气为之血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之血帅、 气与血 气为之血帅
气能生血 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能产生血。 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能产生血。 气能行血 是指血属阴主静,不能自行,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是指血属阴主静,不能自行,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能摄血 是指气固摄血液循一定的脉道运行,而不致外溢。如果, 是指气固摄血液循一定的脉道运行,而不致外溢。如果, 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的病证。 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的病证。 血为气之母 是指血是气的载体, 是指血是气的载体, 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
气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依靠脾胃之气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依靠脾胃之气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即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散精。脾胃之气健旺, 即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散精。脾胃之气健旺,津液化生就 充盛;脾胃之气不足,则津液化生不足。 充盛;脾胃之气不足,则津液化生不足。 气能行津 津液的输布排泄需要气的运动变化,津液生成以后,输布 津液的输布排泄需要气的运动变化,津液生成以后, 于全身各处及最后代谢排出体外, 于全身各处及最后代谢排出体外,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结 果。 气能摄津 津液的代谢平衡,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 津液的代谢平衡,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 津能化气、 津能化气、载气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
“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
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
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
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
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
精气神津液名词解释

1、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津和液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存在于气血之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3、津和液的异同: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 液: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4、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水谷,经胃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部分下传小肠,经小肠分别清浊,吸收其中有营养的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脾,糟粕部分下传大肠,大肠吸收糟粕中残余水分,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肺、肾和三焦完成。
脾将胃肠输送来的津液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肃降功能,经三焦通道,把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内注脏腑,以濡润营养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
代谢废物下归于膀胱,经肾脏的气化作用,再将代谢废物中有营养作用的清的部分上升到肺,输布全身,将代谢废物中无营养作用的浊的部分从膀胱以尿、从汗孔以汗排出体外,推陈纳新,维持人体体液的相对平衡。
5、津液的输布即是传输与散布。
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协同作用,以三焦为通道输布全身6、津液的排泄津液的代谢主要是通过排汗、排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与肺、肾、膀胱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
7、津液的生理功能1)滋润濡养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功能。
2)化生血液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
3)调节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
中医学 精、气、血、津液 PPT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三、血
(一)概念: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 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
(二)生成: 1.营气和津液组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精能生血:“精血同源” 。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三、血
(三)血的功能
(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 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病理:失血 伤津; 伤津 血燥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感谢聆听!
最基(本二物)质气,的气生又成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二)先气天的之生精成气 —— 肾封藏 先水天谷之之精精气微 ———— 肾脾封运藏化
气
水自谷然之之精清微气 ———— 脾肺运呼化吸 自然之清气 —— 肺呼吸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三)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病理—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
②贯心脉以行气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3. 营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 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 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4.卫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 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 等。 功能:①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
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
驱除寒冷。
病理—畏寒肢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
运行迟缓。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的作用。
病理: 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疾病。
4.气血津液

第三节 津 液(body fluid)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一) 津液的含义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 津液 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人体 的某些正常排泄物,如汗、尿等,也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 津与液的异同 津和液同属于正常水液,同源于饮食水谷,本属一体, 在生理活动中,互相补充,互相转化,故两者常相提并论。 但津和液在性质、分布和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津与液的异同点 区别点 分 类 相同点 性质
(四) 卫气(defensive qi) 1. 含义:是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作用的气。卫气又称 “卫阳”。 2. 生成:由水谷精气中慓疾滑利部分所化生 3. 分布:通过肺的宣发,行于经脉之外,皮肤、分肉之 间。 4. 主要功能: (1) 护卫肌表 (2) 调节腠理开合 (3) 温煦脏腑、肌肉、皮毛
营卫之气关系表
(一) 元气(primordial qi) 1. 含义: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肾气,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原动力;是人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 2. 生成: 由肾中精气所化生,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 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 3. 分布: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五脏 六腑,外而肌肤腠理, 无处不到。 4. 功能: (1) 激发和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2) 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因而,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综上所述,气的生理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推动 气化五个方面,在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中,它们之间密切配合, 气化 相辅相成,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四、气的运动
(一) 气机的含义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奇恒之腑形态上似腑,功能上似脏。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茵陈是治疗_____黄疸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乳痈_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乳痈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乳痈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香薷;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牛膝;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牛膝;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阿胶。
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下列的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A、司呼吸B、主血脉C、主疏泄D、主升发E、主纳气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 )A、润下B、稼穑C、炎上D、从革E、曲直3、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C、五脏、六腑D、五脏、六腑与经络E、五脏的各种形象4、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C )A、心与肺B、心与脾C、肝与肾D、脾与肾E、心与肾5、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C )A、正胜邪负B、正胜邪退C、正邪相搏D、邪胜正负E、邪正相持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B )A、辨病求因B、辨症求因C、问诊求因D、相对性E、直观性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B )A、肝B、脾C、肾D、心E、肺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B )A、大肠B、膀胱 B、三焦 D、胆 E、小肠9、归属内伤病因是( A )A、劳逸B、医过C、外伤D、六淫E、水湿痰饮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A、湿阻中焦B、湿温初起C、痰饮伏肺D、水湿内停E、风湿痹痛12、共收载药物8980味的药学著作是()A、《本草原始》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中华本草》13、行气止痛的要药是()A、葛根B、乳香C、紫苏叶D、木香E、狗脊14、清热药主要适用于()A、表寒证B、里寒证C、表热证D、阳虚证E、里热证15、属于十八反的是()A、乌头与附子B、人参与乌头C、乌头与藜芦D、半夏与乌头E、乌头与甘草16、下面哪味药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A、藿香B、香薷C、香附D、沉香E、小茴香17、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功效是()A、补肝肾、益血B、补肝肾、活血C、补肝肾、利水D、补肝肾、安胎E、补肝肾、壮阳18、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A、血脱证B、痰饮证C、瘀血证D、出血证E、血虚证19、麝香的功效是()A、开窍醒神,破血逐瘀B、开窍醒神,补血,保胎C、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催产D、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催产E、开窍醒神,消肿生肌,抗肿瘤20、肉苁蓉和锁阳共同的功效是()A、滋阴补血B、滋阴潜阳C、补肾助阳D、滋阴降火E、祛风湿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五味的定义?及其具体作用?(10分)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营养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Company Logo
气的固摄作用
Company Logo
含义: Company Logo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空指气污气染的对标准体是每内立方液米空态气中物的悬质浮微具细粒有子2固0微克护。 、统摄和控制作用,从
温煦推动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
固摄 精液 如:肾气 机理: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
Company Logo
尿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将津液上输于肺
涎液——脾气 与视听言动的功能有关。
①气机的状况——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涕液——肺气
气化作用
Company Logo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一气
气的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分类 气的运动 气的功能
Company Logo
气的概念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⒈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⒉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⒊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⒋天地之精气化生人
Company Logo
中医学气的含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营卫二气的比较
性质:精专柔和
二
分布:行于脉中
者 皆 由 水
营气
功能:营养周身 生化血液
属性:主内守属阴
阴阳相随 内外相贯
谷
往来贯注
精
性质:慓悍滑利
并行不悖
微
卫气 分布:行于脉外
化
功能:温养脏腑
生
护卫体表
属性:主卫外属阳
中医理论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中医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
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气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
气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
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气是生命的表征。
气是由精化生的。
人体之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亦称“天气”)。
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真气,即人体的一身之气;天,在此应含有先天之气的“天”及天气之“天”两层意思;谷气,则是水谷之气的简称。
人体之气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
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肾”之说。
先天之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称肾为“生气之根”。
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
饮食物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始能化生水谷之精,因而水谷之气的生成与脾胃的纳运功能关系十分密切。
《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就是对脾胃功能重要意义的强调。
所以,脾被称为“生气之源”。
自然界的清气,不仅要依靠肺的呼吸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宗气”,聚积在胸中以后,也需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才能布散到周身上下,以发挥其生理效应。
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来源充足。
三脏之中,又以脾、肺两脏的功能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气虚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可分为心、肺、肾气虚,具体的治疗是需要根据气虚的种类来确定的。
主要是使用一些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
在这些物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
宜忌原则
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糯米、粟米、玉米、番薯、豆腐、黄豆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狗肉、鸡肉、鲢鱼、鳝鱼、鳜鱼、牛肚、乌骨鸡、鹅肉、兔肉、鹌鹑、青鱼等。
3、蔬菜类的选择青稞、南瓜、马铃薯、山药、香蕈、草菇、青椒、洋葱、胡萝卜、白扁豆、平菇等。
4、水果的选择大枣、樱桃、葡萄、石榴、桃、杏等。
5、其他人参、蜂王浆等。
饮食禁忌
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如:海带、苦瓜、鸭、黑鱼、菜瓜、鱿鱼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体脏腑机能的活动,都要依靠气。
我们说的“气”大自然界的气不同,与中医说的“真气”是一致的。
真气这种“气”在体内运行周身,成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可以发于体外作用于他人,成
为治病的一种手段。
根据它分布在脏器的部分和不同功能,因而有不同名称。
气在阳叫阳气,气在阴叫阴气,在脾叫脾气,在经络内叫营气,在经络外叫卫气,在中焦叫中气,在上焦叫宗气,在下焦叫元气。
在一些中医医学文献中,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以及大肠气、小肠气等。
其实,这些名称只是活动动能和生理现象的局部反映。
如果说生成与作用来说,只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元气就是真气,承受于天,随着生命而来,是由“元精”化生,所以名之为“元气”,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气为断滋养,才能发挥作用。
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
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
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
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是强健,身体就健康。
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
它形成于肺而聚之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
因此,呼吸声间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脾胃转办理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动于周身。
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
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能使毛孔开合抵抗外邪,卫气虚则易汗易感冒。
在了解什么是气和气的作用后,就容易了解什么是气功了。
气功是充分调动人体的本能力量并同疾病、衰老作斗争的一种方法。
根据生理解剖学观察,人体内具有巨大的潜力,如果能进行合理的高速和锻炼,人的健康活动可以延至150岁到200岁左右。
人的身体是由无数细胞构成,身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些现象都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逐渐演变的结果,而细胞新陈代谢的动力就是“气”。
先天的真气结合后天的宗气,沿着一定的路线有节律地充养全身。
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精气损伤,使直拨运行的轨道发生故障,身体逐渐衰弱下去,病魔便乘虚而入,因而未老先衰,甚至夭折。
气功就是根据生命形成、生成的规律,恢复元气的动行,充分发挥肌体内在活力,修复自我建设的本能,达到祛病延年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