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输血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输血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殷平鳌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1(008)021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 236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总阳性率为14.06%,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80%、抗-HCV
0.99%、抗-TP 1.39%.结论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页数】1页(P2630-2630)
【作者】殷平鳌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3 371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J], 杨玉勤
2.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周翠凤;莫庆莉
3.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黄彩芝;莫丽亚;蒋玉莲;李爱国;邓永超
4.输血和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许铁军;李华;鲍丽清;马岚兰
5.五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的重要性 [J], 徐静;郭喜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了治疗各种疾病和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由于输血涉及到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接触,存在着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医生们在进行输血前往往会对受血者进行一系列的感染性指标的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HIV感染标志物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感染的受血者在接受输血之前必须接受HI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这项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或者核酸进行。
如果受血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这个受血者是HIV感染者,他在接受输血时就可能会传染HIV给其他人。
临床意义:HIV是一种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一旦被感染,人体的免疫力将急剧下降,容易感染各种其他的疾病。
输血前的HIV感染标志物检测可以有效避免HIV通过输血传播。
2.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会导致丙型肝炎。
输血前的HCV标志物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或者RNA进行。
临床意义: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炎,如果患者长期未得到治疗,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输血前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以避免通过输血传播丙型肝炎。
4. 梅毒抗体检测梅毒是一种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输血前的梅毒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检测进行。
临床意义: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如果长期不得到治疗,会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甚至死亡。
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避免通过输血传播梅毒。
5. 梭菌毒素检测梭菌毒素是一种由厌氧梭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肠胃道感染,导致肠炎。
输血前的梭菌毒素检测通过采集粪便样本进行。
临床意义:如果接受输血的患者在体内携带有梭菌毒素,那么在输血后有可能会引起肠炎,严重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可以迅速提供失血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辅助其恢复体力和调节体重。
输血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感染病原体,导致出现输血相关感染。
为了减少输血相关感染的风险,临床上常规检测输血前的8项感染性指标。
本文将介绍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指标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体外测定白细胞总数的指标,是评价机体感染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检测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等。
在输血前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从而判断输血是否安全。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是评价机体感染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检测方法与白细胞计数类似。
使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从而了解其免疫功能和感染风险。
二、炎症相关指标1.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与机体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CRP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从而预测其感染风险。
2. 补体C3、C4补体C3和C4是血液中的两种主要补体蛋白,它们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通过测量血清中补体C3和C4水平,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预测患者的感染风险。
三、肝功能相关指标1. 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血清中ALT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从而预测其感染风险。
2. 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水平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血清中白蛋白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健康状况,预测其感染风险。
四、肾功能相关指标1.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素氮是一种评价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
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感染控制分析

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感染控制分析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补充患者失血或贫血所需的血液成分。
然而,输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传染病的传播、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输血安全。
本文将对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感染控制进行分析。
检测内容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丙肝和乙肝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2.HIV(艾滋病)和梅毒抗体检测;3.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能够检测出血常规中未能全部检测出的一些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感染。
以上检测内容是广泛适用于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血液检测标准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检测结果及分析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感染控制。
1. 丙肝和乙肝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丙肝和乙肝病毒是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丙型肝炎常常表现为急性肝炎,约15%的患者会自愈,但大部分会进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亦表现为急性肝炎,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
因此,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是输血前的重点内容。
对于乙肝病毒,检测结果积极意味着献血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输血时需要谨慎。
而对于丙肝病毒,由于其潜伏期长,一个人可能携带该病毒多年而不知晓,因此需要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相结合,以尽可能减少丙肝病毒在输血中的传播风险。
2. HIV(艾滋病)和梅毒抗体检测HIV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会导致艾滋病。
艾滋病会破坏免疫系统,从而使患者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输血前的HIV抗体检测,旨在确认献血者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谨慎进行输血。
梅毒属于细菌感染,会导致梅毒病,其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因此,对临床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从检测上可进一步控制梅毒在输血中的传播风险。
3. 其他感染性指标检测输血前常常还进行其它感染性指标检测,如肝炎病毒(HAV,HBV,HCV),巨细胞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巨单核病毒等,检测结果不合格可能会对输血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也需要进行相关感染性指标检测。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受血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前不会感染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这些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八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其阳性检测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对于输血者来说,如果受血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则不应进行输血,以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6. 梅毒试验梅毒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梅毒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试验(TPPA)和免疫荧光试验(FTA-ABS)。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梅毒感染。
对于受血者来说,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禁止进行输血,以免传播梅毒。
7. 羊水病毒抗体(TORCH抗体)TORCH是指弓形虫(Toxoplasma)、德国麻疹(Rubella)、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四种感染,这些感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TORCH 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这些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8. 导致肺炎的细菌输血前可以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这些细菌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如肺炎。
通过输血前的细菌检测,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受血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从而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医院和输血中心应该重视这些检测工作,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住院病人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住院病人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分析和临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医院住院病人输血,手术,介入检查治疗前检测血液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分析,探讨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及预防医疗纠纷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医院各科病人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IV、抗TP、抗HCV检测,共6086人。
结果住院患者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HBsAg阳性率为5.62%,抗HCV阳性率为0.89%,抗HIV阳性率为1.43%,抗TP阳性率为0.87%。
结论介入治疗前,输血和手术前检测血清感染性指标,不仅对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保护有利,也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临床科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术后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实验室支持。
【关键词】感染性指标检测医源性感染医疗纠纷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推进和深入,医院感染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目前已成为各医院管理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医院感染的三个主要环节是介入术、手术、输血前的治疗,是不可忽视的途径。
所以对患者介入术,手术,输血前进行抗HIV、抗TP、抗HCV、HBsAg的检测是一个必要环节,也是医务人员与住院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此统计了2008-2011年医院各科输血前,介入治疗前,手术前进行血液抗HIV、抗HCV、抗TP、HBsAg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各科介入术前、手术前、输血前患者6086人,男3769人,年龄 5-86 岁,女2317人,年龄12-71岁,其中,外科1890人,肛肠科1516人,妇科1731人,心脑科155人,康复科81人,中内科713人。
静脉采血后分离出血清,当天检测出结果。
1.2 试剂和方法 HBsAg、抗HCV、抗T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抗HIV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快速诊断法,试剂分别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艾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 摘 要】 目的
临床意义。方法
探讨手术和输血前 4 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
对3 1 3 8 1 例手术和输血 前患者分 别采 用时间
3 1 3 8 1 例输血前 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分辨 荧光免 疫分析 乙型肝 炎病毒表 面抗 原( HB s A g ) , 和酶联免
—
类免疫缺 陷病毒 抗体 ( 抗一 H I V ) 和梅毒螺 旋体 抗体( 抗- T P ) 。
结 果 本 组 共 检 测 出 4 1 3 6例 阳 性 , 4项 指 标 总 阳 性 率 为
1 3 . 2 ‰ 其 中抗 一 Hc v 7 0例( 0 . 2 2 %) 、 抗 一 HI V 1 7例( 0 . 0 5 %) , 抗
病因且简便安全 的方法 。
C A H的形成是 由于在皮 质激素的合成过程 中缺少 了某些 酶。到 目前为止 , 有 6种 已经过确诊 , 其中缺少 2 l 氰化酶所 占 比例较高翻 。依据该酶缺乏程度 的差异 , 可将 C A H分 为非典 型 型、 失盐型等 。在儿童时期进行救治 的患儿一般该种 酶的缺乏
到医师忽略 。
腺皮质增生 的价值叫. 中华超声医学杂志; 2 0 1 2 , 9 ( 1 0 ) : 1 1 9 4 — 1 1 9 5 . [ 2 ] 赵珏 , 王利权 , 金杭美. 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诊 治进展阴. 中 国妇幼健康研究 , 2 0 0 8 , 1 9 ( 2 ) : 1 4 2 — 1 4 3 . 『 3 1 罗小平 , 祝婕 . 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诊断及治疗[ J 】 . 实用 儿科
3 讨 论
别, 在形 状 、 长度 、 宽度上都有 着明显不 同 , 本组 患儿的声像 图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补充失血和纠正贫血。
但是,输血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良事件。
为了减少输血的感染风险,医生们通常在输血前进行多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性的重要病毒之一,HB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性血清学指标,是血液中HBV感染的最早同时也最常见的表现。
检测HBsAg可保证输血前没有携带HBV感染。
HBsAb是人体对HBV抗体的反应,临床意义在于:有称之为保护性抗体的功能,正常人血液中均有这种抗体,表明自身免疫针对HBV病毒的抵抗力已经形成,可以预防再次感染HBV。
HBcAb是HBV采血后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性抗体,是乙肝感染者一直存在的唯一抗体,可以证明病毒是否进入过体内,HBcAb检测对于判断HBV感染的种类非常重要。
4. 乙肝核心突触蛋白抗体(anti-HBcIgM):anti-HBcIgM是HBV急性感染时产生的抗体,用于急性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判断。
5. 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丙肝是由HCV引起的肝炎,在世界范围内感染人数高达2300万以上。
检测Anti-HCV 可以有效地筛查携带HCV的人群,避免把带病毒的血液输给收到输血治疗的患者。
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人群十分重要的检查项目,检测Anti-HIV可以避免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输给收治医院的病人。
7. 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该病在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检测TPAb 可以筛查出梅毒感染者。
8. 献血者自愿告知:除以上7项检测外,献血者自愿告知也十分重要,有关于旅居码头区域的信息、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方面的关于过敏的信息、有无慢性病、在近期是否生病等等问题都需要献血者自愿在告知的时候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2年 2月 第 1 0卷
第 4期
C I 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 G DC LR S A C
影 礞 与 检 ≯ ∥ 磐 誊
≯ ∥ 曩 曩 曩 曩 叠 露 ≯ 叠 。 曩耍
( .7 ) 抗 一H V 阳 性 l 56 % , C 2例 ( . 6 ) 抗 一H V 阳 性 0例 ( . 0 ) T P 阳 性 1 20 % , I 00 % , P A 0例 ( .2 ) A T 值 >4 U L 的 5 17 % , L 0 I/ 6例
(3 7 % ) 其 中 HBA 1.3 , s g与 T P P A同时阳性 者 1 , B A 与抗 一H V 同时阳性 者 l 。结论 输血前及 术前 患者血清感 染性 指标 已 例 H sg C 例
[] 5 肇晓光 , 宋全春 , 刘明旭. 液丝对 U 粘 F一10全 自动尿 沉渣分 0
析仪 的 影 响 [ ] J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报 , 0 9 3 2) 20 , 0( :
1 81— 1 3. 8
[ ] 文玲 , 6姜 夏运成 , 向青. 许 尿液 自动 分析 , 沉渣及 尿 常规 对 尿 尿 中有形成分 的对 比分析 [ ] 中国现代 医学杂 志,0 2 1 J. 2 0 ,2
有一 定比例 的阳性 率 ; 临床 医生需加强 患者群感染性指标的监测。
【 关键词】 输血前检查; 医院内感染; 传染病
Th l i a a u t n o e u i f c v n e e ea e e t mo g p t n s b f r l o r n f so r p e p r t n ANG e ci c l v l a o f s r m n e t e i d x s r l td tss a n a i t e o e b o d t a su i n o r o e a i W n i i e o y n S O Do g—h a . e o a e C n r lHo i l e g 1 0 4 C i a o g, HA n u A r s c e t s t ,B n 0 0 9, hn p a p a
技 术 出版 社 ,0 05—1. 20 : 2
现假 阳性 。而若 尿 中有 大 量 酵母 菌 , 子 细 胞 或结 晶存 在 , 精 在
U 5 F一 0尿沉渣分 析仪检测 红细胞时 , 会对红 细胞 计数产生影 响 , 而出现假阳性 , 特别是结 晶对红细胞影 响最大 。试纸条 与尿液 的 反应时间过短或尿液 中存在 致潜 血假 阴性物 质如 大量维 生素 C 等会对干化学隐血检查造成假 阴性 。
为泌尿生殖 系统 、 循环系统 、 内分 泌系统 等疾病 的诊断提 供可 靠
[] 1 程颖 , 燃. F 0 程 u 一10全 自动尿 沉 渣分析 仪影 响 因素 的探 讨
[ ] 重庆 医学 ,06,5 4 :4 J. 2 0 3 ( ) 36—37, 9 4 3 . 4 [] 2 魏红 , 秀英 , 赵 孙桂珍. 三种 不 同方 法检 查尿 液细胞成 分的 对 比[ ] 中国误诊 学杂志 ,09,( ) 15 —15 . J. 2 0 9 7 :5 8 5 9 [] 3 丛玉 龙 , 新 兰. 常规 分 析 质量 控 制 及 临床 应 用研 究会 邓 尿 [ ] 临床检验杂志 ,0 1 1 ( ) 2 1 J. 20 ,9 4 :4 . [] 4 丛玉隆 , 马骏 龙. 当代尿 液分 析与 临床 [ . 京: 国科 学 M] 北 中
5 2例 患者检测 阳性病 例 1 1例 ( 90 %) 其 中 H s g阳性 3 8 1 1. 7 , BA 3例
对传 染性 疾病 筛查 的重视度 。方 法 检测 5 2例 患者输血前及术前 乙型肝炎表 面抗原或 乙肝两时半、 8 丙型肝 炎病毒抗体 、 滋病 病毒 艾 抗体 、 梅毒 螺旋体抗体 、 丙转氨 酶, 谷 并分析 其检测 结果。结果
的数 据。
参 考 文 献
≯ 。 鼋 。 0 ≯ i。。 。
性, 镜检 WB C阴性 时, 可能尿 中有较多 肾小管上皮细胞或某些结 晶与黏液致 白细胞假 阳性。尿干 化学分析 法检 测尿 中红 细胞是 依据红细胞 内的亚铁 血红素 有类似过 氧化 酶样活性 。它主要 检 测尿 中的隐血。因此 , 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 中的红细胞 可能出
当干化学红细胞 阴性 , 血阳性 , 潜 镜检 阴性 时可能 是尿 中含
有游离血红蛋 白或某些不耐 热的酶、 肌红蛋 白等 。由上分析 尿沉 渣分析法是一种 高效率 、 高精度 的尿沉渣 过筛检 测仪器 , 白细 对 胞、 红细胞等有形成分 的测定结果不受主观 因素影 响。尿 干化学 分析仪测定尿 中红细胞 、 白细胞 简单快 速 , 受外界 因素影 响较 但 大。尿沉 渣分析法弥补 了尿 干化学分 析法测 定 中对 单核 细胞和 淋巴细胞的漏检 , 及对 镜下 已破坏细胞 的漏检 , 而镜 下分 析法不 受外界因素影响 , 为检验者主观因素影 响。 但 综上所述 , 临床中将尿干 化学分 析法 、 在 尿沉渣 分析 仪器法 和手工沉渣镜检法有 机结合 起来 , 具有很高 的准确 性和敏 感度 ,
( 0 :9 1 )4 .
【 收稿 日期 】 21 — 2— 2 01 1 1
患 者 术 前及 输血 前 血 清 感 染 性
航 天 中心 医院( 北京
【 摘要 】 目的
10 4 ) 00 9
对输血前及术前 患者进行相 关感 染性指 标的检 测 , 了解 患者术前及输 血前传 染病 的感染状 况 , 高 临床 医生 以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