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合集下载

血清补体C1q、抗C1q抗体、抗SSB抗体等血清指标检测在狼疮肾炎诊疗中的价值

血清补体C1q、抗C1q抗体、抗SSB抗体等血清指标检测在狼疮肾炎诊疗中的价值

血清补体C1q、抗C1q抗体、抗SSB抗体等血清指标检测在狼疮肾炎诊疗中的价值血清补体C1q、抗C1q抗体、抗SSB抗体等血清指标检测在狼疮肾炎诊疗中的价值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重要器官损害,也是其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预测指标之一。

准确和早期地诊断狼疮肾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血清中的一些指标检测逐渐成为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中包括血清补体C1q、抗C1q抗体、抗SSB抗体等指标。

血清补体C1q是一种常规检测狼疮肾炎的指标。

C1q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参与了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炎症的调控。

在狼疮肾炎患者中,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血清C1q水平常常降低。

临床研究证实,血清C1q水平与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因此,检测血清补体C1q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抗C1q抗体是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对于狼疮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表明,抗C1q抗体阳性率与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抗C1q抗体可以促进狼疮肾炎的炎症反应,引发肾小球的病理变化,从而加重肾脏损害。

因此,检测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可以作为评估狼疮肾炎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抗SSB抗体是狼疮肾炎的一个常见自身抗体,在疾病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在狼疮肾炎患者中较高,其存在与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

抗SSB抗体阳性的患者常伴有皮肤损害、关节炎、肾炎等症状。

此外,抗SSB抗体可能参与了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抗SSB抗体与狼疮肾炎的肾小球病理类型和肾脏炎症反应呈正相关。

因此,检测抗SSB抗体可以辅助医生做出狼疮肾炎的诊断,并提供治疗策略的参考。

血清补体C1q、抗C1q抗体、抗SSB抗体等指标的检测在狼疮肾炎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肾脏损害程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检验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

0-5.5)T/L女(3。

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

37—0。

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

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

5—18。

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2—6(+)8-15(++) 20—30(+++)>40(++++) LEU:neg 0-5(—)5—10(+)10-15(++)20-40(+++) 〉50(++++)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 (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 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50(++)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75(++)150(+++)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

感染标志物五大金刚:HBP、PCT、IL-6、CRP、SAA

感染标志物五大金刚:HBP、PCT、IL-6、CRP、SAA

感染标志物五大金刚:HBP、PCT、IL-6、CRP、SAA感染标志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感染判断有益的临床检测指标,能够帮助急诊医生快速判断感染的存在以及推断可能感染病原体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感染标志物包括血清C 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以及肝素结合蛋白(HBP)。

金刚之一HBPHBP是机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颗粒释放的一种蛋白分子。

有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HBP在IL-6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时即明显升高,且其诊断脓毒症的准确率大于其他细胞因子,特别是在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HB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评估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更为重要。

金刚之二PCT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PCT水平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当PCT为0.10~0.25ng/mL时,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不大,PCT为0.25~0.50ng/mL时,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而PCT>0.5ng/mL时,很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

多数专家建议将PCT为0.5ng/mL作为脓毒症的诊断界值。

PCT在感染2~4h后迅速上升,12~48h 达到峰值。

PCT的特异度高,受到国内外众多指南共识推荐。

在“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多数患者的PCT是正常的,这说明PCT在病毒感染中一般不升高,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标志物。

金刚之三IL-6IL-6是由IL-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的多效细胞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其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核心调节功能,是关键的炎症反应因子递质。

IL-6的检测值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且与HBP、SAA等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感染评估和检测的常用指标,且其浓度与患者疾病的损伤程度一致。

此外,IL-6对于脓毒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性休克患者。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血清检查常用指标解释小科普

血清检查常用指标解释小科普

血清检查常用指标解释小科普血清检查会涉及到多种指标,很多患者看不懂,不清楚这些指标都代表什么,以下笔者就带领大家了解常用的血清指标及其临床作用。

1.血清白蛋白(ALB)这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由肝脏所合成,在血液中发挥着维系血浆渗透压,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重要功能,这一指标降低会对人体血液中这些生理功能造成危害。

导致这一指标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营养不良、饮食摄入不足;②慢性病如慢性肝炎、肾病等都会导致这一指标降低。

③恶性肿瘤等严重机体消耗性疾病。

③肝脏损伤,如肝癌及肝硬化等,都会导致白蛋白明显降低。

④严重烫伤、急性大出血等,也会导致白蛋白减少。

基于白蛋白的重要生理功能,其水平下降时,应当及时补充,日常中也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饮食。

2、血清总蛋白(TP)这是在血清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分,其浓度上升,那么血清中的水分也就会相应的减少,当患者出现高度脱水时,就会出现这一指标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

以及慢性肾上腺的皮质功能衰退引起水分丢失,导致血浆浓缩,也会出现TP上升的情况。

如果是因一些原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浆稀释则会使TP水平下降,静脉输液过多造成也会出现TP下降的情况。

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这一指标又被称为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之中,但肝脏出现炎症,肝细胞受到破坏,ALT会就会从肝细胞进入到血液中。

所以ALT超出正常水平时,就表明受检者存在肝脏病变。

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这一指标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心肌细胞,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被释放到人体血液之中,因为血清AST的指标高出正常水平可作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参考。

此外AST在肝细胞中也有分布,临床中也用来辅助ALT共同诊断肝脏疾病。

5、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这是在肝脏、胰腺、心肌细胞等中存在的一种酶,其含量较少,灵敏度不如AST、ALT,出现血清GGT上升时,表示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多是在急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以及心肌梗塞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检查中,会出现升高。

临床检测指标及参考范围

临床检测指标及参考范围

临床检测指标及参考范围一、甲状腺功能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

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

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

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

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

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

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检测范围:0.300─10.00nmol/l或O.195-6.51ng/ml正常参考值:1.3-3.1nmol/l或0.8-2.0ng/ml甲状腺素(T4, thyroxine)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

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

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

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

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

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

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

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检测范围:5.40─320.0nmol/l或O.420-24.86μg/dl正常参考值:I. 66-181nmol/l或5.1-14.1μg/dl(标本取自德国和日本)II. 59-154nmol/l或4.6-12.0μg/dl, FT4指数57-147nmol/l或4.4-11.4ug/dl (标本取至美国)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

血清盘评估

血清盘评估

血清盘评估血清盘评估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血清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以了解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对血清盘评估进行详细介绍。

血清盘评估是通过对血清中的各种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常见的血清指标包括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蛋白质、尿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机能的正常与否,提供了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血清盘评估的方法一般是在临床化验室进行,通过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检测,最后得到各种指标的数值。

在评估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指标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清检测,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对于不同的人群,血清盘评估的参考范围也有所不同。

通常,医生会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确定相应的参考范围。

当患者的血清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存在某些疾病或健康问题。

这时,医生会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清盘评估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以综合评估人体机能的多个方面。

通过血清盘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肾功能、肝功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同时,血清盘评估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血清盘评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血清指标的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条件、操作技术等,所以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有所偏差。

另一方面,血清盘评估只是提供了一种辅助诊断的手段,不能单独用于确定疾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血清盘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生化指标信息,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它具有多样化的应用和广泛的临床价值。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结果的准确性和综合分析的重要性,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血清酶血清生化血清蛋白血清激素一、血清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LP(ALK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MYL: 淀粉酶LIPA:脂肪酶Arginase: 精氨酸酶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和猫的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ALT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的3倍;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ALT不会超过正常的3倍作用:丙氨酸磷酸吡多醛谷氨酸↓↑ALT (肝内)↓↑丙酮酸磷酸吡多胺α—酮戊二酸犬正常值:8 — 75 (〈6个月);10—100 (成)U/L猫正常值:12-115 (〈6个月);12-130 (成)U/L升高评价:200~400U/L中等程度肝坏死,400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

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酶仍升高1~3周.此酶半衰期犬60h,猫3.5h。

检查适应症: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和厌食,以及难以诊断的疼痛时,应检验此酶。

ALT值升高:肝病: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肝硬化、肝脓肿和肝胆炎时.肝脏损伤(自然、手术、外伤)药物:氯丙嗪、利福平、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癫酮、苯巴比妥)等药物。

中毒: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传染病: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 肝脓肿和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其他疾病: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甲亢,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

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足.ALT值在肝损害一周以上才持续升高.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生理:妊娠、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血清酶血清生化血清蛋白血清激素一、血清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LP(ALK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MYL:淀粉酶LIPA:脂肪酶Arginase:精氨酸酶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和猫的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ALT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的3倍;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ALT不会超过正常的3倍作用:丙氨酸磷酸吡多醛谷氨酸↓↑ALT (肝内)↓↑丙酮酸磷酸吡多胺α-酮戊二酸犬正常值:8 - 75 (<6个月);10-100 (成)U/L猫正常值:12-115 (<6个月);12-130 (成)U/L升高评价:200~400U/L中等程度肝坏死,400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

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酶仍升高1~3周。

此酶半衰期犬60h,猫3.5h。

检查适应症: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和厌食,以及难以诊断的疼痛时,应检验此酶。

ALT值升高:肝病: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肝硬化、肝脓肿和肝胆炎时。

肝脏损伤(自然、手术、外伤)药物:氯丙嗪、利福平、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癫酮、苯巴比妥)等药物。

中毒: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传染病: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

肝脓肿和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其他疾病: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甲亢,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

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足。

ALT值在肝损害一周以上才持续升高。

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

生理:妊娠、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

代谢紊乱与继发性肝疾病: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应激、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肾病综合征、毒血症、饥饿或长期厌食、不吸收综合症、酮血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沉积症(肥胖猫多见)、猫甲状腺机能亢进。

循环紊乱与继发肝病:心肌炎、心脏机能不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贫血、缺氧、休克。

ALT值降低:无临床意义。

但肝脏纤维化或硬化时可能减少。

2、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来源:AST通常存在于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细胞及骨骼肌细胞。

作用:L-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AST(肝、肌肉)→草酰乙酸+谷氨酸犬正常值:0-50U/L猫正常值:0-32 (<6个月);0-48 (成)U/L犬半衰期12h,猫半衰期1.5h。

多用于大动物。

AST升高:由心肌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损伤)、骨骼肌疾病(坏死、损伤,见下页)、肝细胞受损(坏死、肝癌、硬化)等引起。

使役、训练和运动后及妊娠也会升高。

中毒(铜、黄曲霉)、甲亢继发等也会升高。

人为误差(溶血、分离血清延时)。

AST升高就是肝脏和肌肉部位的损害并无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了解损害部位,有必要进行其他更多的特殊检查。

骨骼肌肉疾病也升高:损伤和坏死、挫伤、褥疮、肌肉注射、蛇咬伤。

肌炎、梭菌性疾病、化脓感染、嗜酸性白细胞性肌炎。

捕捉、过度训练。

犬变性肌病。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

非特殊性组织损伤:败血症、慢性铜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疝痛。

延长血清与红细胞分离时间和溶血(人为)。

结合ALT和CK值的升高:ALT升高,AST正常或轻微升高,有轻微可逆性肝损伤。

AST和ALT都明显升高,有明显肝细胞损伤或坏死。

AST升高,ALT正常或轻微升高,不是肝问题,如果CK升高就是肌肉损伤。

AST降低:VB6缺乏;大面积肝脏硬化(纤维化)。

3、ALP(ALK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来源: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骨骼胆道上皮和小肠,还有脾脏、肾脏胎盘和一些肿瘤细胞。

有6种同工酶,第1 、 2 、 6 种均来自肝脏,第3 种来自骨细胞,第4 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5 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血清中的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

pH10.5测定骨和胆管来源,pH9.5测定小肠。

存在于细胞膜上。

生长期幼畜血清内的大多数来自成骨细胞和生长中的骨软骨细胞,少量来自肝。

作用:这种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5’-OH末端。

犬正常值:46-337(<6个月);23-212(成)U/L猫正常值:14-192 (<6个月);14-111 (成)U/L意义:ALP升高:骨:在骨组织中该酶也很活跃,故幼畜生长期、妊娠期母畜、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全骨炎、佝偻病、骨细胞癌(瘤)、骨质酥松时(成骨细胞增加)、猫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食物缺乏VD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值升高。

升高2~4倍。

肝胆:患有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胆囊破裂、胆石症、胆汁淤积性肝炎,以及脂肪肝、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化、肝破损、中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中毒、原发性与继发性肝癌(肿瘤)(淋巴、血管、细胞肉瘤、转移性癌)等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偏高。

皮质类固醇过多:应激、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外源性皮质类固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诱导引起的肝脏疾病,有时升高60~70倍。

诱发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疾病:糖尿病、猫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胰腺炎。

饲喂低蛋白食物。

新生瘤:淋巴肉瘤、混合乳腺瘤、肉瘤、癌。

小肠碱性磷酸酶增加:小肠粘膜疾病、腹泻、寄生虫、手术后局部缺氧、肠阻塞。

药物:抗惊厥药物(二苯乙内酰脲、扑癫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升2~4倍)、杀虫药(迪尼耳丁)。

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埃立希氏体病。

人为:血样室温放置12h,可增加5%~30%。

血清碱性磷酸酶值升高而血清胆红素值正常则表明肝淤血或肝肥大。

ALKP降低:人为:EDTA抗凝血,络合而改变酶活中心构象。

高精氨酸:抑制除胎盘来源外的该酶。

左旋咪唑:抑制除胎盘和肠来源外的该酶。

单乙醇胺:对碱性磷酸酶有温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无机磷:较高浓度时可竞争性地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联苯胺(竞争性)、L-苯丙氨酸和丹酰-L-苯丙氨酸(反竞争性)、含氮杂环氧钒配合物(选择性)、五氯酚(对人胎盘碱性磷酸酶反竞争性抑制)等。

重症慢性肾炎、幼畜甲状腺机能不全(减退)、贫血、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

65℃2小时即被灭活。

4、GGT:γ-谷氨酰转肽酶来源:分布广泛,肾内最多,其次为胰、肝和肠,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膜?夏)和肝内胆管上皮中。

正常血清中主要来源于肝脏。

作用:犬正常值:0-2(<6个月);0-7(成)U/L猫正常值:0-1 U/L犬半衰期3天。

在肝功能检验中具有特异性。

意义:GGT增高:肝胆: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指标超出正常5倍以上甚至达10倍);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胆道感染时轻中度升高。

如果持续性升高可能存在肝坏死。

皮质类固醇诱发肝脏疾病时中度升高。

药物引起:应用链激酶、巴比妥酸盐(诱导酶升高)、鲁米那(酶的诱导或肝脏微粒体损害)、抗癫痫药等。

安眠药、抗抑郁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抗痛风药、抗糖尿病药物均可使之一定程度升高。

继发肝病:心肌梗塞、高脂血症、糖尿病、类风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肾脏疾患;皮质类固醇增加;硒缺乏;胰腺炎等均升高。

高蛋白补品增加肝脏负担也可导致该酶升高。

猫:GGT升高见于胆汁淤积肝脏疾病比ALP敏感胰腺炎会胆管阻塞时。

人为:样品溶血。

GGT减少:无临床意义。

ALT和GGT同时升高=肝损害或坏死及胆汁淤积。

GGT和ALKP同时升高=肝内外胆管阻塞或损伤,胆汁淤积。

5、(CK)CPK: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 )来源:该酶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

作用:可逆地催化ATP及肌酸之间转磷酸反应的酶,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根据分布的部位可分为肌肉型(M型)、脑型(B型)和线粒体型(Mt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将肌酸转化成磷酸肌酸(耗能)而成为肌肉组织中能量储备,肌肉收缩消耗ATP 时,磷酸肌酸磷酸转给ADP生成A TP。

肌酸脱水变成肌酐,磷酸肌酸自动脱去磷酸而生成肌酐,由尿排出体外。

犬正常值:99-436(<6个月);10-200(成)U/L猫正常值:0-394 (<6个月);0-314(成)U/L意义:意义:CK升高:骨骼疾病(CK-MM)(损伤、炎症、坏死、手术、肌肉注射、蛇咬伤、应激、白肌病、躺卧);心肌损伤/坏死(梗塞)(CK-MB);脑炎(CK-Mt)坏死、VB1缺乏;黄曲霉中毒;甲状腺机能低下、甲状旁腺机能低下;钩端螺旋体病;铊中毒;人为误差(羊>4h分离)。

心肌梗塞和骨骼肌坏死通常CPK值升高。

但中枢神经损伤时只有CPK值升高,故可以确诊。

代谢性疾病: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甲状腺机能减退(30%)、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犬恶性高热、犬猫肌肉营养不良。

CK降低:血样放置时间过长(>2小时)6、LD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来源:是多种组织存在的用于糖酵解最后一步由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酶,在无氧条件下(使重役或运动速度过快、休克)作用增强,成熟红细胞仅靠酵解供能。

同工酶:心脏(1,2)、肾脏(1,2,3)、肝脏(3,4,5)、肺脏(2,3,4)、脑(1,2,3,4)、红细胞(1,2)、骨骼肌(3,4,5)均含有该酶。

作用:糖酵解的最后阶段。

丙酮酸+NADH2←乳酸脱氢酶→乳酸+NADNADH2:还原型辅酶I。

犬正常值:0-273(<6个月);40-400(成)U/L猫正常值:0-1128 (<6个月);0-798(成)U/L升高无特异性,一般鸟类和爬行动物常用于诊断肝病。

人为性升高:血清分离延迟和溶血人为性降低:脂血症。

意义:LDH升高:年轻动物;组织坏死(心肌梗塞);新生肿瘤;弓形虫病;广泛转移性癌;颇脑损伤、肝炎、急性肝细胞损伤及骨骼肌损伤时LDH5都会升高。

急性肾小球坏死、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时5增高。

判断顺序:心肺疾病、恶性肿瘤、骨折、中枢神经疾患、炎症、肝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低下、尿毒症、组织坏死、病毒血症、肠梗阻等。

LDH降低:脂血症(人为)1.AMYL:淀粉酶(amylase)来源:该酶是胰腺外分泌的酶类,胰腺细胞破坏而释放入血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