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属植物代谢分析及其代谢网络的构建

合集下载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及结构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及结构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及结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差异很大,通常归为萜类化合物(萜类、甾体类)、酚类化合物(苯丙烷类、醌类、黄酮类、鞣质)、含氮化合物(生物碱、氰苷、芥子油苷、非蛋白氨基酸)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四大类。

(1)酚类广义的酚类分为黄酮类、简单酚类和黄酮类。

黄酮类是以一大类苯色同环为基础,具有C3、C6、CH6结构的酚类化合物,其生物合成的前体是苯丙氨酸和乌龙基辅酶A。

根据在B环上的连接位置的不同可分为2-苯基衍生物(黄酮、黄酮醇类)3-苯基衍生物(异黄酮)和4-苯基衍生物(新黄酮),很多黄酮类成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槐树槐米中的芦丁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及辅助治疗高血压,许多异黄酮是植保素。

简单酚类是含有一个被烃基取代苯环的化合物,某些成分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有些是植保素的重要成分。

醌类化合物是有苯式多环烃氢化合物(如萘、蒽等)的芳香二氧化物。

醌类的存在是植物成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醌类是抗菌、抗癌的主要成分,如胡桃醌和紫草宁。

举例(1)苦荞麦中含有黄酮类物质,主要成分是芦丁。

芦丁含量占总黄酮的70~90%,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异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等的辅助治疗。

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

(2)胡桃醌作为氢化胡桃醌(三羟基萘)的苷存在于胡桃科植物胡桃及其同属植物黑核桃的未成熟的外果皮(青皮)中。

可从天然物质中分离,也可化学合成。

桃醌具有止血和抗菌活性,也曾用于治疗湿疹、牛皮和发癣。

(2)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单元(5碳)组成的化合物,通过异戊二烯途径(又称甲羟戊酸途径),由2个、3个或4个异戊二烯单元分别组成产生的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称为低等萜类。

单萜和倍半萜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也是香料的主要成分,许多倍半萜和二萜化合物是植保素。

一些萜类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如倍半萜成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二萜类生物碱,存在于裸子植物红豆杉中。

211079562_基于红豆杉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相关研究进展

211079562_基于红豆杉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保健2023.04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红豆杉多糖的结构特性以及生物活性,探讨了红豆杉多糖的来源、结构表征以及对动物机体的相关药理作用,对红豆杉多糖今后的研究趋势与前景进行了展望,说明了红豆杉多糖在畜禽饲料添加剂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旨在为红豆杉多糖进行表征分析和对动物机体的调节作用以及应用于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豆杉多糖;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基于红豆杉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相关研究进展王蕊,汤笛,张鑫丽,张东超,赵伟*(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收稿日期:2022-09-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572492);天津市兽医生物技术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TD12-5019);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19ZXBTSN00250)作者简介:王蕊(1996—),女,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红豆杉多糖药理作用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赵伟(1974—),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疫病的中药防治。

红豆杉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濒危的天然稀有抗癌植物。

一九九六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全球稀有濒危植物;一九九九年,被评为中国一类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

红豆杉的根茎叶都可入药。

叶含紫杉素(taxine ,C 35H 42O 9)、紫杉次素(taxinine ,C 30H 31O 8)、紫杉次素A (C 26H 36O 8)、金松黄酮(saciadopitysin ,C 33H 24O 10·H 2O )、挥发油以及多糖等。

以叶入药,主治肾炎性浮肿,对于糖尿病、女性月经不调以及血容量增加都有治疗作用。

枝茎、树皮含紫杉醇(taxol ,C 47H 51NO 14),对白血病和肿瘤有抵抗作用[2]。

目前,国内外对于红豆杉多糖的研究甚少。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红豆杉多糖来源、结构特征、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红豆杉多糖应用于畜禽饲料添加剂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1红豆杉多糖的结构特征红豆杉多糖是一种杂多糖,单糖组分包括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糖醛酸和氨基酸残基等。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一、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一直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传统的紫杉醇提取方法主要依赖于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然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有限,这限制了紫杉醇的大量生产。

因此,探索新的紫杉醇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紫杉醇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替代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紫杉醇的结构与作用机制1. 紫杉醇的化学结构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二萜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包含多个手性中心和独特的官能团。

它的基本结构由紫杉烷环和侧链组成,紫杉烷环是一个刚性的四环结构,侧链则连接在紫杉烷环的特定位置上。

这种复杂的结构赋予了紫杉醇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制紫杉醇主要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稳定微管结构来发挥抗癌作用。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是构成纺锤体的重要成分,紫杉醇稳定微管的作用会导致纺锤体无法正常形成,进而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癌细胞停止增殖并最终死亡。

此外,紫杉醇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等。

三、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研究进展1. 产紫杉醇真菌的筛选与鉴定研究人员从自然界中广泛筛选能够产生紫杉醇的真菌。

通过对不同环境样本(如土壤、植物组织等)进行分离培养,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方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含有紫杉醇。

经过大量的筛选工作,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产生紫杉醇的真菌菌株,如紫杉霉属(Taxomyces)、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

对这些产紫杉醇真菌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代谢途径。

2. 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了提高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产量,需要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代谢中间产物和诱导子对南方红豆杉培养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代谢中间产物和诱导子对南方红豆杉培养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95B02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金项目(95C14)*现在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工作代谢中间产物和诱导子对南方红豆杉培养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孙彬贤*翁颖琦 刘 涤 胡之璧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 (上海 200032)摘要:以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ei rei )悬浮细胞为材料,利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R)抑制剂研究其合成途径的多样性,以及代谢中间产物(牛儿醇,牛儿牛儿醇,蒎烯,甲瓦龙酸)和诱导子(花生四烯酸,茉莉酸甲酯)对培养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以探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人工调控的可能性。

结果:从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看,细胞干重和紫杉醇含量均在培养第30天达到最高,HMGR 抑制剂com pactin 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培养开始时,加入牛儿牛儿醇(5mg/L)能显著提高紫杉醇含量,牛儿醇(10mg/L)、甲瓦龙酸(100mg/L)对紫杉醇的合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蒎烯(10mg/L)没有作用;加入花生四烯酸(3.2L mol/L)和茉莉酸甲酯(100L mol/L)分别提高紫杉醇含量1倍和10倍。

结论:在南方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除了经典的乙酸/甲羟戊酸途径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途径。

加入合适的代谢中间产物的诱导子可以提高植物培养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但由于其生物合成步骤复杂,较早期的代谢中间产物对紫杉醇合成影响较弱。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培养细胞;紫杉醇;代谢中间产物;诱导子;代谢调节中图分类号:R 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2000)03-0054-03紫杉醇是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

由于生长缓慢,紫杉醇含量低,资源非常紧张。

为解决紫杉醇的来源,许多实验室探讨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紫杉醇的可能性[1]。

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王楷婷;李春英;倪玉娇;张玉坤;张晶晶;赵文燕;赵春建【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7(030)006【摘要】目的:综述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医学杂志、书籍等资料,整理国内外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活性试验研究的结果.结果:红豆杉中的紫杉醇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和头颈部癌等癌症疗效显著,并且红豆杉中的黄酮,多糖等非紫杉烷类成分也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尿病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的观察结果表明,紫杉醇的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疗效好.结论:红豆杉作为世界珍稀的药用植物,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都有很高的医学药用价值,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总页数】4页(P1196-1199)【作者】王楷婷;李春英;倪玉娇;张玉坤;张晶晶;赵文燕;赵春建【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红豆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学玉;曲玮;梁敬钰2.东北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曹聪梅;李作平;史清文3.红豆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J], 孟爱平;李娟;濮社班4.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阮煜;霍锋;张纯;吕宁;赵钢平5.红豆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邸亮;许燕;殷光发;张欢;刁方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豆杉 研究报告

红豆杉 研究报告

红豆杉研究报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一种乔木,属红豆杉科,是濒危的珍稀植物资源。

由于红豆杉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因此一直被广泛研究和利用。

本篇报告主要介绍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其在抗癌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红豆杉是一种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树冠呈圆锥形。

红豆杉喜欢湿润的环境,通常生长在山麓溪谷、森林边缘或石砾山地。

红豆杉的整个植株均具有毒性,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红豆杉的雄花和雌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树上,但都带有较强的芳香气味。

其次,红豆杉的树皮、树叶和树皮碎片等都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红豆杉碱(Taxol),这是一种天然的抗癌化合物。

红豆杉碱是一种倍半萜类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此外,红豆杉还含有红豆杉醇、红豆杉酮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也具有抗癌活性。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抗癌作用方面。

研究表明,红豆杉碱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卵巢癌、乳腺癌、大肠癌等。

红豆杉碱通过与癌细胞的微管蛋白结合,抑制细胞内微管的动态,从而阻止癌细胞分裂,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此外,红豆杉碱还可以增强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由于红豆杉碱的抗癌作用,红豆杉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们通过红豆杉的培养、繁殖以及红豆杉碱的提取和合成等途径来应用和开发这一植物资源。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红豆杉碱的产量,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总结起来,红豆杉作为一种濒危的珍稀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其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红豆杉碱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

红豆杉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抗癌药物的研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好红豆杉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其药用成分,为人类健康科学服务。

陕西秦岭北麓红豆杉生长调查及其分析

陕西秦岭北麓红豆杉生长调查及其分析

陕西秦岭北麓红豆杉生长调查及其分析摘要:红豆杉生长调查以及分析工作,对于我国整项林业工作的开展,将会产生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红豆杉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我国林业珍惜树种之一。

红豆杉树种是我国陕西秦岭北麓的重要生长树种,所以借助这些方面的要点分析,能够确保所在地的红豆杉种植水平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因此切实的满足树种生长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背景前提之下,本文接下来需要对陕西秦岭北麓红豆杉生长调查展开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建议,进而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

关键词:秦岭北麓;红豆杉;调查分析红豆杉(紫杉、紫柏松、红榧、赤柏松)属于红豆杉科紫杉属是高大乔木树种,果实可入药,幼树杆枝外皮紫红色,成熟树外皮浅紫色,第四季大冰川过后的绝遗植物,也是国家重点保护一级树种,同时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一、红豆杉秦岭北麓分布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农历十月秦岭北麓周至的红豆杉熟了,生长于离秦岭主峰山脉太白山距离约180余公里的板房子镇庙沟,清水河、长坪河、太坪河、铁场沟等地主要分部,在安家岐、渔洞沟、兴隆沟、碾子沟也有块团状生长,海拔1200一2000公尺,东径:107.14.25—108-45.21,北伟:33.47-07—34-21-46,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长处于针阔交混复层异龄林之中,更新幼树分布均匀,生长旺盛,生长地处地貌特征是属东北至西南走向山脉,群山连绵,小区域坡面凹凸不平,坡向西北,坡度急陡,山体岩石因受西北风雨侵袭而风化较快,山体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呈石砾、沙石和沙壤明显,地表更新红豆杉小幼苗和其他优势树种幼树较多,枯枝落叶层较厚,腐殖质层深灰或深黑色肥沃,淋溶层厚达70~80厘米,整个坡面下层杂灌密集,林分郁闭度0.7以上,二、红豆杉生长的生态学习性该处红豆杉在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林中以不规则团状、块状、束状分布,该树种母树及尤良品种单株也以雌雄同处同地生存,其树杆通直,树皮紫红色,树枝分岔较低,该树主枝从主杆长伸出,树枝顶瑞低落下垂。

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研究概述

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研究概述

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研究概述摘要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红豆杉属种子休眠的研究情况,从其种子的休眠以及萌发调控等方面作概述,旨在为红豆杉属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红豆杉属树种;种子休眠;萌发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08-04红豆杉属(taxus)属于红豆杉科(taxaceae)植物,其树种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

目前,全世界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仅存11种,即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 nutt)、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s marsh)、佛罗里达红豆杉(t.floridana chapm.)、杂种紫杉(t.media rehd)、球果红豆杉(t.globose)、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chengetl.k.fu)、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 sieb.etzucc)、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 chengetl.k.fu)、中国红豆杉(t.chinensis(pilg)rehd)及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ar.mairei(lemeeetlevl.)s.y.hu)。

后5种在中国有分布且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约占世界红豆杉植物种质资源的50%,主要以西喜马拉雅山区、长白-兴安岭区、南岭山地、横断山系和秦岭为中心呈团状分布,海拔变幅500~3 500m,具有明显的区域性[1]。

由于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限制了自身种群的发展,如雌雄异株、异花授粉、种株间隔等导致受精受阻、种子数量减少。

假种皮厚,自然条件下需两冬一夏才能萌芽,因而大量种子在漫长的休眠期间丧失了生命力,严重地威胁这一孑遗树种的种群生存和发展。

虽偶有天然更新苗,但大多数种子于休眠期内腐烂或干燥失水失去活力,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实生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MS analysis of yew constitutes of root extracts from four Taxus species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Ra 1.66 2.03 2.92 3.49 3.76 4.30 4.82 5.10 5.50 5.75 7.00 9.13 MWb 374 504 544 544 463 546 588 610 624 586 730 592 Fragment ions 747, 373, 355 549, 503, 381 589, 543, 501, 391, 121 543, 421, 379, 121 928, 463 591, 545, 357 633, 587, 545, 121 655, 609, 567, 549, 121 623, 593, 551 631, 585, 543 753, 748, 731, 713 (+) 591, 549, 329,265; 593, 533, 491, 473, 43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9.64 10.17 10.91 11.81 12.03 13.01 13.84 14.08 14.60 14.95 15.10 15.78 16.03 16.48 536 686 921 789 943 811 937 338 789 831 805 811 853 714 581, 535, 475, 359, 325; 731, 685, 643, 601 966, 920, 657, 525, 262 856, 810, 746, 501 988, 942, 284 856, 810, 501 982, 936, 278 675, 337 834, 788, 636 876, 830, 770, 525 850, 804, 762, 565 856, 810, 658 898, 852, 792, 525 759, 731, 713, 671, 339
T. media
200
150
mAU
化合物表现型
植物生物 合成路径相关酶 代谢通路及 生物合成途径
100
50
4
5 6
40 45 50
0
0
5
10
15
20
25
Minutes
30
35
紫杉醇生物合成路径研究进展
生物合成前体
含量低于0.1‰ 存在的问题
没有考虑不同红豆杉属植物生物合成的差异 没有考虑植物不同生长部位生物合成的差异 单纯以紫杉醇为目标来研究相关合成路径,没有系统研究各种紫杉烷的合成对代谢网络的影响
HO
HO OH OH Hydralations CYPs HO H H Taxa-4(5),11(12)-diene O NH O OH Ph OH O O O HO PhOCO H AcO AcO O OH HO HO
OH OH acetyltransferase O H OH
AcO O
OAc OBz OAc
基于指纹图谱的红豆杉属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
Fig 1.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 of eight Taxus species Figure 2. The plot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 (△) T. canadensis; (○) T. baccata; (+) T. cuspidata; (☆) T. × media; (◇) T. mairei; (□) T. yunnanensis; (*) T. wallichiana; (×) T. chinensis.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D + +++ ++
+ + ++ ++ +++ +++ ++ + + +++ ND + +++ ++
T. mairei
3
2
40
1
蛋白表达
4 5 6
45 50
mRNA表达水平
20
0
蛋白表达水平 代谢物流量 (代谢物类型及含量)
250
0
代谢流量 5 10 15 20 25 30 (化合物种类及产物量)
Minutes 227 nm ggb 10ºþ±±ÂüµØÑÇËÄÄêÐÂÖù100
35
40
Area
1
汇 报 内 容
研究背景
工作进展
红豆杉属植物枝叶HPLC指纹分析及化学分类学研究; 红豆杉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鉴定; 红豆杉属植物代谢网络的构建
结论与展望
研 究 背 景
18 10 12 11 13 15 14 1 9 17 8 3 2 19 7 4 6 5
(1)
H
20
H
紫杉烷为一类三环二萜类化合物(1-2); 红豆杉属植物特征的次级代谢产物; 从自然界中已发现近400个紫杉烷类化合物。
e
Identification YN Unknown Unknown 10-deacetylbaccatin III 7-epi-10-deacetylbaccatin III Unknown 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 taxchinin C taxumairol K
a. the Krüssmann classification.
红豆杉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227 nm ½þ¸à·ÖÎö 10½­Î÷ÄÏ·½3Äê100
80
红豆杉属植物基因型
X
植物生长环境 60 (地理因素,组织部位)
mAU
1. 2. 3. 4. 5. 6.
mRNA表达
10-Deacetyl baccatin Ⅲ ; 10-deacetyl-7-xylosyl taxol ; Taxinine M; 10-Deacetyl taxol; Cephalomannine; Taxol 0
1-hydroxy-5-deacetylbaccatin I 19-debenzoyl-19-acetyltaxinine M Baccatin III 10-hydroxyacetyl baccatin VI 5α-cinnamoyloxy-9α,10β,13α-triacetoxy -taxa-4(20),11-diene Taxezopidine F Taxinine M 10-deacetyl-7-xylosylcephalomannine 10-deacetylcephalomannine 10-deacetyl-7-xylosyl paclitaxel 10-deacetylpaclitaxel 10-deacetyl-7-xylosyltaxol C Unknown 7-epi-10-deacetylcephalomannine cephalomannine 10-deacetyltaxuyunnanine A 7-epi-10-deacetylpaclitaxel Paclitaxel Baccatin VI
代谢网络关键节点 代谢工程优化和改造
红豆杉属植物枝叶HPLC指纹分析
HPLC fingerprinting of Taxus extract
A. T. mairei; B. T. chinensis; C. T. yunnanensis; D. T. wallichiana; E. T. baccata; F. T. Canadensis; G. T. Cuspidate; H. T.× media
Paclitaxel (TaxolTM)
提取10-DAB 化学半合成
化学全合成
红豆杉属植物简介
红豆杉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全世界有 10 种,分布于 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 4 种 1 变种。 The systema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genus Taxus
Trivial name European yew Pacific yew Mexican yew Florida yew Canadian yew Japanese yew Himalayan yew Chinese yew Mairei yew Yunnan Yew Hybrids Botanical classification T. baccata L. T. brevifolia Nutt. T. globosa Schlechtd. T. floridana Nutt. T. canadensis March. T. cuspidata Sieb. et Zucc. T. wallichiana Zucc. T. chinensis (Pilger) Rehder T. chinensis (Pilg.) Rehd. var. mairei Cheng et L.K. Fu T. yunnanensis W. C. Cheng & L. K. Fu T. × media Rehd. T. × hunnewelliana Reh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