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繁殖
简述播种繁殖的优缺点

播种繁殖的优缺点1. 优点1.1 经济效益高播种繁殖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繁殖方式之一,其具有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通过播种繁殖,可以大量繁殖农作物,提高产量。
播种繁殖可以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繁殖,提高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播种繁殖还可以减少人工投入和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 方便快捷相比其他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播种繁殖更加方便快捷。
只需要将种子撒在适宜的土壤中,并进行适当的管理措施,就能实现植物的繁殖。
而且播种繁殖不受季节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1.3 基因稳定性高播种繁殖能够保持植物基因的稳定性。
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随机分离等原因,会导致后代植物的基因变异。
而播种繁殖通过种子的传承,能够保持植物基因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后代植物具有与亲本相似的遗传特征。
1.4 生态环境友好播种繁殖是一种相对环境友好的繁殖方式。
在播种繁殖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或其他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水源没有污染。
播种繁殖也能够减少农作物的运输距离和能耗,降低碳排放量,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作用。
2. 缺点2.1 需要较长时间与其他繁殖方式相比,播种繁殖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生长和繁殖。
播种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且要等到植物成熟后才能进行收获和再次播种。
这需要农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等待结果。
2.2 受环境条件限制播种繁殖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较大。
不同的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对温度、湿度、土壤质量等要求各异。
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繁殖的成功率较低,可能会导致生长缓慢或死亡。
2.3 遗传变异风险虽然播种繁殖能够保持基因的稳定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免遗传变异的风险。
在播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突发性变异,导致后代植物与亲本存在差异。
这种遗传变异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4 病虫害风险播种繁殖过程中,由于接触土壤和空气等外界环境,植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一旦发生病虫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播种繁殖》课件

繁殖
繁殖的概念
繁殖是通过植物的其他部位 (如茎、叶、根)产生新的 植株。
繁殖的方法
繁殖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等 方法进行,以保留植株的优 良性状。
繁殖的注意事项
繁殖时需要控制适当的水分、 养分和环境条件,以促进新 植株的生长。
播种和繁殖的区别
1
播种和繁殖的定义
播种是将种子放入土壤中2
播种和繁殖的应用场景
播种适用于大规模农作物种植,繁殖适用于保留优良植株特征和繁衍种类。
结束语
播种和繁殖的重要性
播种和繁殖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为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基础。
播种和繁殖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遗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手段改良植物的播种和繁殖过程。
小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播种和繁殖的概念、方法以及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基础。
《播种繁殖》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播种繁殖》的PPT课件!今天我们将探讨植物的播种和繁殖过 程,并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播种
什么是播种
播种是将植物种子放入土壤中,为其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播种的方法
播种可以通过直接将种子插入土壤或通过育苗盘等器具进行。
播种的注意事项
播种时需要控制适当的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园林植物的繁殖—播种繁殖

• ⑵种子催芽
• 催芽处理就是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适宜的水分、 温度和通气等条件作用下,解除休眠提早萌发。
• 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以下几种:
• ①低温层积处理 层积使坚硬的种皮逐渐软化,种皮 透性增强。种子的内含物向有利于发芽的方向转化, 种子内的发芽抑制物如脱落酸等逐渐降低以至消失, 而发芽促进物质如赤霉素、激动素等含量上升。同时 在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开始降解,各种酶活性增强, 可溶性物质增加。层积温度大多在1℃~10℃的范围 内,以2℃~7℃为最适宜。层积时间因种类而异,一 般在1~6个月的范围内。
• 1.应用:大部分露地花卉是先在苗床育苗,经 分苗和移植后,最后定植于花坛或花圃中。
• 2.作用:加大株间距,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
•
切断主根,可促使侧根发生。
•
抑制徒长。使幼苗生长充实、株丛紧密。
• 3.时间:以幼苗水分蒸腾量极低时进行为适宜。 并边移植、编浇水,一畦全部移植后再浇水。
•
降雨前移植。因移植时损伤根系,影响成
一、播种前的准备
•(一)土壤准备 •1、整地 •改进土壤物理性质 •保持土壤水分 •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 •可预防病虫害。将土壤病虫害等翻于表层, 暴露于空气中,经日光和严寒灭杀。
步骤
• 清理圃地 • 浅耕灭茬:表土耕作措施,一般为510cm • 耕翻土壤:主要环节,多在春秋两季进行, 具体时间视土壤含水量而定。 • 土壤过干,费工费时; • 土壤过湿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物理性质恶 化,形成硬块,特别是粘土
③机械损伤处理 对一些种皮坚硬的种子,可用人 工方法将种子与粗沙等混合摩擦,有的可适度碾 压,使种皮破裂,透性增加,促进种子发芽。或用 超声波处理,可促使空气、水分进入种子,促进萌 发。如夹竹桃、梅、油桃和橄榄等。
播种繁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播种繁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播种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种子或其他繁殖器官进行繁殖。
本文将介绍播种繁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播种繁殖的方法1. 种子播种:将成熟的种子均匀地撒在肥沃的土壤表面,然后轻轻压实,保持土壤湿润。
适宜播种的时间是在植物的生长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
2. 分株繁殖:通过将植物的根茎或分枝分割成若干段,再将其分别种植,可以繁殖出多个新的植株。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根茎或分枝的植物,如竹子、百合等。
3. 嫁接繁殖:将两个不同的植物的茎或枝条连接在一起,使其愈合生长,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这种方法可以将优良的品种特性传承下来,适用于果树、花卉等植物。
4. 叶片繁殖:将植物的叶片剪下,插入潮湿的土壤中,等待其生根并发芽。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能够通过叶片繁殖的植物,如仙人掌、多肉植物等。
二、播种繁殖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不同植物的播种时间有所差异,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大部分植物适宜的播种季节。
2. 选择合适的播种介质:播种介质应该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以便为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播种介质有腐叶土、泥炭土等。
3. 保持适宜的湿度:播种后,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种子腐烂。
可以使用喷雾器定期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提供适宜的光照:不同植物对光照的要求有所差异,要根据植物的喜光性选择适宜的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大部分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5. 控制温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来说,20℃-25℃的温度是大部分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
6. 注意防治病虫害:播种后,要及时观察植株的健康状况,发现有病虫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7. 合理施肥:播种后,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
播种繁殖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植物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 (2)形态成熟
当种子完成种胚的生长发育,种实的外部形态呈现出成 熟的特征时成为形态成熟。种子形态成熟的特点是:种子内 部营养物质积累结束,含水率降低,营养物质由易溶状态变 为难溶状态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种子本身的重量不再 增加或增加很少,呼吸作用微弱,种皮致密、坚实,抗病力 强,耐贮藏。所以,一般树种的种子都应在形态成熟后采集。
(1)大部分蔬菜、一二年花卉及地被植物用户种子繁殖。 (2)实生苗常用于果树及某些木本花卉的砧木。 (3)杂交育种必须使用播种来繁殖,并且可以利用杂交优势获得比父
母更优良的性状。
种子繁殖的一般程序是:采种→贮藏→种子活力测定→ 播种→播后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具体的管理要求。
第二节 种子的采集、贮藏及检验
(3)成熟后立即脱落的大粒种子,可在脱落后立即从地面收 集,也可从树上采集或用竹竿敲落,如壳斗科的种实。
有些树种当种子成熟期和采伐期一致时,可结合采伐工 作进行采种;此外,生长在水边的树种如榆树等,也可以及 时从水面收集。
❖ 2.影响种实成熟期的因子
树木种子(果实)的成熟期因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的 生长环境而异。例如杨树、柳树、榆树在春季成熟,檫木在夏 季成熟,马尾松、杉木、银杏、紫葳等大多数树种在秋季成熟 等。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同一林分不同个体种子成熟也存在一 定差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影响种子(果实)成熟期:
第一节 播种繁殖的特点 第二节 播种前的准备 第三节 播种育苗技术 第四节 播种地的管理
第一节 播种繁殖的特点
❖ 一、播种繁殖的意义
❖ 1.播种繁殖的概念
播种繁殖是利用园艺植物的种子,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培 育,使其萌发生长,成为新的个体。
❖ 2.播种繁殖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播种繁殖应用最多,特别是许多蔬菜、花卉植 物大多是用种子繁殖培育的。植物的种子体积小,采收、 贮运、销售都很方便,所以播种繁殖及其种苗培育在园艺 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种子、种苗业是园艺业中具有很大发 展潜力的行业。据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2005年园艺作 物中仅蔬菜中瓜类植物的播种面积就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的12.82%,达到1772.1万公顷。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 数据测量,截止到2005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的46 %,蔬菜产量的比例超过50%。
播种繁殖的原理

播种繁殖的原理
播种繁殖是一种植物繁殖的方式,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传播。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含有胚珠和养分,并能耐受干旱等恶劣环境。
首先,植物在适当的时机产生成熟的种子。
这个时机通常是在植物经历了一定的生长发育过程后,如果环境条件适宜,植株就会花开结果,形成种子。
接下来,成熟的种子会从植物的果实或者花朵中释放出来。
有些种子可以自动弹射出来,有些则靠风力、水流或动物的散播。
这种散播方式有助于将种子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增加植物种群的分布范围。
经过散播后,种子会来到新的地方。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开始发芽。
适宜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光照等。
有些种子对于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芽。
一旦种子发芽,胚珠内的营养物质开始被利用,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同时,植物的根系也开始生长,吸收新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逐渐长出茎、叶和根。
茎和叶负责光合作用,能够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随着生长的进行,植物的根系越来越强大,茎和叶也不断生长壮大。
最终,植物会达到成熟阶段,开始开花结果,并形成新的种子。
这样,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开始,植物通过播种繁殖的方式继续传播下去。
总而言之,播种繁殖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传播的一种繁殖方式。
通过种子的散播和发芽,植物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并形成新的植株。
这种繁殖方式能够增加植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范围,确保植物种族的延续。
播种繁殖的名词解释

播种繁殖的名词解释在生物学中,播种繁殖是指通过种子或其他生殖器官将植物或动物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这种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农业和园艺中常用的方式。
播种繁殖在植物中是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
通过种子繁殖,一颗小小的种子便能孕育出新生命。
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之一,内含胚珠,包括胚芽和营养物质。
当种子条件适宜时,胚芽开始发芽并生根,营养物质则供给胚芽用于生长。
生根后,植物会在土壤中生长出根系,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
随着植物的生长,它会产生叶绿素,借助阳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
这个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幼苗,然后逐渐生长为成熟的植株。
植物播种繁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遗传多样性。
由于种子来自不同的原始植物,因此每颗种子都携带着不同的基因组合。
这意味着每颗种子发芽后,所产生的植株具有不同的性状和适应能力。
这就给植物的繁殖和适应环境带来了优势。
同时,植物播种繁殖也能够将良好的性状和适应能力传递给子代,促进其生存和繁衍。
除了植物,一些动物也通过播种繁殖来传递基因。
大多数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都会以卵的形式进行播种繁殖。
卵是动物的生殖器官之一,由雌性动物产生并经过受精后孵化成幼体。
卵具备完整的胚胎和营养物质,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新生命。
这种方式使得动物能够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并保证后代的生存。
通过播种繁殖,生物种群能够实现遗传多样性,提高适应能力,并传承特定的性状。
在农业和园艺中,播种繁殖是培育新品种、改良作物和繁衍家禽家畜的重要方式。
通过用优良个体的种子繁殖后代,可以筛选出更好的品种。
同时,也可以通过杂交繁殖来获得优秀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采取播种繁殖方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其他繁殖方式,如组织培养、细胞分裂和基因工程。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加速品种改良,并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播种繁殖是生物学中常见的繁殖方式,通过种子或卵的形式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播种繁殖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草本花卉的播种方法与技术。
2. 理解播种繁殖的原理和过程。
3. 比较不同播种方法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4.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三色堇、万寿菊、波斯菊等草本花卉种子。
2. 实验用具:播种箱、育苗盘、土壤、水壶、温度计、放大镜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种子:- 将种子洗净,晾干。
- 根据不同花卉的播种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浸泡、消毒等。
2. 准备土壤:- 使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 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使其适合花卉生长。
3. 播种:- 将处理好的种子按照规定的播种量撒播在育苗盘内。
- 根据不同花卉的播种深度要求,覆盖一层细土。
- 用喷壶轻轻喷水,使土壤湿润。
4. 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湿或过干。
- 定期检查种子发芽情况,及时移除病苗、弱苗。
- 观察幼苗生长状况,适时进行间苗、定苗。
5. 数据记录:- 记录不同播种方法下,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生长速度、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 观察不同播种方法对花卉生长的影响,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率:- 三色堇、万寿菊、波斯菊等花卉的发芽率分别为80%、75%、70%。
- 不同播种方法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大,但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对发芽率有较大影响。
2. 幼苗生长速度:- 三色堇、万寿菊、波斯菊等花卉的幼苗生长速度分别为每天0.5cm、0.4cm、0.3cm。
- 播种深度、土壤养分、水分等因素对幼苗生长速度有较大影响。
3. 植株高度与叶片数量:- 三色堇、万寿菊、波斯菊等花卉的植株高度分别为10cm、8cm、6cm,叶片数量分别为10片、8片、6片。
- 播种时间、土壤养分、水分等因素对植株高度和叶片数量有较大影响。
五、结论1. 播种繁殖是花卉繁殖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2. 不同播种方法对花卉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植物的繁殖
任务一:植物的种子繁殖一、教案案首
二、教学设计
一、任务的提出(学习项目)
教师提出任务:每组每个学生使用两种以上种子繁殖方法进行播种,提出播种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二、知识储备及分析
园林植物种子的品质检验
包括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
遗传品质是种子固有的品质,种子品质检验主要是检验种子的播种品质。
一、抽样的步骤
(1)用扦样器或徒手从一个种批取出若干初次样品;
(2)将全部初次样品混合组成混合样品;
(3)从混合样品中按照随机抽样法、“十”字区分法等分取送检样品,送到种子检验室;
(4)在种子检验室,按照“十”字区分法等从送检样品中分取测定样品,进行各个项目的测定。
二、净度分析种子净度是指纯净种子的重量占测定样品中总重量的百分数。
三、种子重量测定种子重量主要指千粒重。
通常指气干状态下,1000粒种子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四、含水量测定是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通常将种子置入烘箱用105℃温度
烘烤8h后,测定种子前后重量之差来计算含水量。
五、发芽测定
种子发芽力是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
率是指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势高,表示种子活力强,发芽整齐,田间出苗一致。
种子发芽率高,表示有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
率可能高。
发芽试验通常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六、生活力测定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1)四唑法测定的原理是胚的活细胞里含有脱氢酶,具有脱氢还原的作用,被种子吸收的2,3,5-氯化三苯四氮唑,简称四唑(TTC),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粉剂,有微毒,对光敏感,容易
被光所分解,故应用棕色瓶装盛,并用黑纸包装〕参与了活细胞的还原作用,被还原成为红色、稳定、不扩散和不溶于水的基甲月替,而无生活力的种子则无此反应而不染色。
由此可按胚组
织的染色情况区别有生活力和无生活力的种子。
(2)靛红染色法的原理是由于胚的活细胞原生质具有选择透性,靛红不能渗入活细胞内部而不着色,死细胞原生质则无功能而被染成蓝色,因此可根据染色情况判断种子生活力的有无或
强弱。
靛红染色法适用于豆类、谷类、棉花、瓜类和林木等大粒种子种类。
七、优良度测定
优良度是指优良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
八、种子健康状况测定
种子健康状况测定主要是测定种子是否携带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菌,以及是否带有线虫和害虫等有害动物。
播种繁殖
一、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一)种子精选:风选、筛选、水选、粒选
(二)种子晾晒
(三)种子消毒
1.硫酸铜、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2.甲醛(福尔马林)浸种
3.药剂拌种
4.升汞(氯化汞)浸种
5.石灰水浸种
6.五氯硝基苯混合剂施用
(四)种子催芽
1.种子催芽的目的提高种子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使种子出苗整齐;同时可减少播种量,节约种子成本;还有利于种苗的统一抚育管理。
2.常用催芽方法
(1)清水浸种生产上有温水或热水浸种两种方法。
以40—50℃为宜,浸泡1-3 d。
热水浸种水
温以60-90℃为宜,再浸泡12—24h。
(2)机械损伤法常将种子与粗沙、碎石等混合搅拌
(3)酸、碱处理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生产上常用95%的浓硫酸浸10-120min,或用10%氢氧
化钠浸24h左右,浸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防影响种胚萌发。
(4)层积处理
二、播种前的土壤准备
(一)深翻熟土,改良土壤
(二)施足有机肥
(三)土壤消毒
1.火焰消毒2.蒸气消毒3.溴甲烷消毒4.甲醛消毒
三、播种时期
(一)春季播种:春播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以幼苗不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越早越好。
一般南方2-3月,北方3-4月。
(二)秋季播种:重要的播种季节,一般中、大粒种子或种皮坚硬具有休眠特性的园林植物种子,适宜秋播。
秋播后,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催芽过程,翌年春天发芽早,出苗齐。
如板栗、
白蜡等。
(三)夏季播种:适宜于春、夏成熟而又不宜贮藏的种子或生活力弱、易失水丧失发芽力的植物种子。
一般随采随播。
宜早不宜迟,以保证苗木越冬前能充分木质化。
(四)冬季播种:主要用于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不结冻地区。
四、苗木密度和播种量
(一)苗木的密度
针叶树一年生播种苗为150-300株/m2;速生针叶树可达600株/m2。
对阔叶树一年生播种苗,大粒种子或速生树种为(25-50)-120株/m2,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60-100株/m2。
(二)种子的播种量的计算
播种量是指单位面积或长度上播种种子的重量。
计算播种量的公式是:
X=C×(A×W)/(P×G×10002)
如大粒种子(千粒重在700 g以上),C:1;中小粒种子(千粒重在3-700g),1<C<5;极小粒种子(千粒重在3G以下),C:10—20。
< P>
五播种方法与技术
(一)、育苗方式
园林苗圃中的育苗方式可分为苗床育苗和大田育苗两种。
1、苗床育苗:主要用于培育种子小、播种期需要精细管理的植物。
高床:床面高出15-20cm
低床:床面高出10-15cm
2、大田式育苗:主要用于种粒较大、出苗易、播种后管理粗放的园林植物。
平作:指整地后直接进行育苗的方式,适用于多条式带播也有利于育苗操作机械化。
垄作:指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按一定距离、规格推土成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育苗方式,分高垄和低垄两种
(二)播种前的整地细致平坦、上虚下实
1、平地:苗木起出后,常是圃地高低不平,难于耕作,所以要先进行平整土地。
2、耕地:也叫翻地、犁地,关键是要掌握好适宜的深度和时间
3、耙地:在耕地以后的表土进行的耕作措施。
4、镇压:在深耕过程中贯彻“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土肥相融”的原则。
(三)播种方法
1、播种密度
2、播种方法:生产上常用的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点播。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的方法。
用于小粒种子。
撒播要均匀,不可过密,撒播后,用筛过的细土覆盖,以埋住种子为宜。
优点是产苗量大,缺点是出苗过密,通风透光不良。
条播:在苗床上按一定距离开沟,沟底平,沟内播种,覆土镇压。
优点是有一定的行间距,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苗木生长健壮,便于机械化操作。
点(穴)播:多用于大粒种子,一般每穴播2-4粒,待出苗后根据需要确定苗数。
优点是节约种子,苗子分布均匀,营养面积大质量好。
缺点是播种费工,单位面积产苗量低。
3、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相当于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
(四)播种技术
1、划线
2、开沟与播种
3、覆土:一般情况下,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
应选用疏松壤土、细沙、草木灰等
4、镇压
5、覆盖:用草帘、薄膜等覆盖在苗床表面,目的是调节土温,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表土板结,减
少杂草等。
在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撤除。
播种苗的抚育管理
一、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
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四个时期。
1.出苗期
从种子播种开始到长出真叶、出现侧根为出苗期。
2.生长初期
从幼苗出土后能够利用自己的侧根吸收营养和利用真叶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到苗木开始加速生长为止的时期为生长初期。
3.速生期
从幼苗加速生长开始到生长速度下降为止的时期为速生期。
4.生长后期
从幼苗速生期结束到落叶进入休眠为止称为生长后期,又叫苗木硬化期或成熟期。
二、苗期管理
(一)遮荫、降温保墒
(二) 间苗和补苗
间苗次数应依苗木的生长速度确定,一般间苗1-2次即可,原则是:间小留大、去劣留优、间密留稀。
(三)截根和移栽
一般在幼苗长出4-5片真叶,苗根尚未木质化时进行截根。
截根深度在5-15 cm为宜。
可用锐利的铁铲、斜刃铁或弓进行,将主根截断。
(四)合理灌溉
(五) 合理施肥
(六) 中耕除草
(七)病虫害防治
(八) 越寒防冻
三、小组制定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行动方案。
各小组自主确定行动方案、组内同学分工。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使任务实施井然有序。
四、任务实施
1、按照制定的行动方案,学生准备用具,各组学生团结协作完成:①每人至少播种10颗以上种子的任务;在组内进行互测后,组间进行播种质量比赛。
并依照行动方案进行;②播种后出苗期的管理。
2、在学生独立开展实验期间,教师跟踪全过程,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讨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检查实施进度。
3、学生总结本次学习情况,主要是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与技能还需要继续学习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