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口蹄疫一、概述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二、病原1.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
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
病毒内部为单链线状的正连RNA,无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2.血清学特性:★FMDV含有4种结构多肽(VP1~VP4)。
VP1、VP2和VP3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4则与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型表位的主要构基础,分离的VP1可诱生中和抗体,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制剂的重点。
★VP3的56位残基的Arg对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识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VP4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有关,完整的病毒粒子和空壳体有免疫原性,而壳微体没有,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后者缺少VP4。
VP1发挥免疫原性,可能需要VP4的存在。
FMDV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I型)、SAT2型(南非Ⅱ型)、SAT3型(南非Ⅲ型)、Asia1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
各型彼此无相互免疫关系。
3.培养特性:口蹄疫病毒能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培养内增殖,并产生致细胞病变(CPE)。
常用的有牛舌上皮细胞、牛甲状腺细胞、猪和羊胎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其中以犊牛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并能产生很高的病毒滴定,因此常用于病毒分离鉴定。
猪和仓鼠的传代细胞系,如PK15、BHK21和IB-RS-2等细胞也很敏感,常用于本病毒的增值。
培养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后者适用于疫苗生产。
牛的口蹄疫概念

牛的口蹄疫概念口蹄疫是一种极其传染且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科动物,包括牛、羊、山羊、猪等。
它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污染物品等途径传播。
口蹄疫对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福利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牛的口蹄疫概念对于农业和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口蹄疫病毒属于Picornaviridae科,Aphthovirus属。
它是一种非包膜的RNA 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因此疫苗的研发和防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口蹄疫病毒可通过体液、排泄物、鼻涕、唾液、乳汁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气溶胶等空气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另外,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人工设施、工作工具、车辆等物品进行间接传播。
而人类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食用被感染动物的未经充分烹煮的肉及其制品,或者通过污染的手接触口腔、眼睛、鼻腔等黏膜来感染口蹄疫病毒。
牛的口蹄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蹲卧不起等。
此外,牛的口蹄疫还会出现口腔和蹄子的病变,包括牙龈炎、流涎、舌头溃疡和水泡、蹄叶红肿、脱落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牛难以进食和行走,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牛的乳房也可能受到感染,导致乳汁减少和质量下降。
另外,牛的口蹄疫还会引起流行性肺炎和结膜炎等并发症。
这些症状和病变使得患病牛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从而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为了控制和阻止牛的口蹄疫的传播,采取了多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首先,采取早期的监测和发现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口蹄疫高风险地区和个体动物的监测可以通过监测动物的体温、行为和病变等方面来进行。
其次,加强动物的管理和卫生措施是必要的。
确保动物的干净和安全的环境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另外,加强动物的营养和免疫力也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手段。
疫苗的使用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通过注射的方式给牛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减轻症状。
此外,及时隔离和处理患病动物也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家畜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包括牛、猪、羊、山羊等。
这种疾病对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对口蹄疫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口蹄疫的症状口蹄疫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热:患病动物体温升高,一般超过40℃。
2.病畜不食:患病动物食欲显著下降,甚至拒食。
3.极度虚弱:患病动物出现虚弱乏力的症状。
4.水泡和溃疡:患病动物黏膜出现水泡和溃疡,特别是在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
5.呼吸困难:患病动物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口蹄疫,因此治疗主要以支持性治疗为主。
以下是口蹄疫的治疗方案:1.隔离患病动物:将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患病动物的食物应该易于消化,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3.控制发热:对于发热的患病动物,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4.提供支持性治疗:口蹄疫会导致患病动物体力衰竭,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如提供营养补给、氧气治疗等。
5.预防二次感染:患病动物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二次感染,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6.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有多种亚型,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除了治疗口蹄疫,预防口蹄疫同样重要。
以下是预防口蹄疫的一些常见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环境应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2.牲畜检疫:引进新的牲畜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保其健康状况。
3.疫苗接种:定期为牲畜接种合适的口蹄疫疫苗,提高免疫力。
4.不携带病毒物质:禁止携带可能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物质,如肉类或动物产品。
5.隔离患病动物:发现有口蹄疫症状的动物,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口蹄疫的科普知识课件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
良好卫生条件:保持畜舍、饮 水设施等的清洁卫生,减少病 原体传播的风险。
应对口蹄疫爆 发的应急措施
应对口蹄疫爆发的应急措施
疫情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报 告疫情,通报病毒种类和感染 范围。
封锁措施:限制动物交通,封 锁病残留区域,防止疫情扩散 。
应对口蹄疫爆发的应急措施
消毒处理:对病残留区域进行 彻底的消毒处理,消除病毒存 活的可能。
口蹄疫的科普 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的症状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 应对口蹄疫爆发的应急措 施 口蹄疫的经济影响
什么是口蹄疫 ?
什么是口蹄疫?
概述: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影响偶蹄 动物的病毒性疾病。 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病毒科 ,寄生于牛、猪、羊等动物。
什么是口蹄疫?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动物 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通过 污染的饲料、水源等间接传播 。
口蹄疫的经济 影响
口蹄疫的经济影响
动物死亡率的增加:口蹄疫可导致 牲畜死亡率增加,对养殖业产生严 重冲击。 贸易限制:口蹄疫爆发地区可能面 临贸易限制,影响畜产品的出口。
口蹄疫的经济影响
养殖业损失:因疫情管控措施 而导致的养殖业损失,对农户 造成严重影响。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口蹄疫的、蹄蹠等部位的水肿。 进展症状:患者步态异常、发 热持续、水肿扩散、饮食减少 。
口蹄疫的症状
临床症状:口腔溃疡、蹄底溃 疡、鼻腔分泌物增多、乳房发 炎。
预防口蹄疫的 措施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
疫苗接种:定期给动物接种口蹄疫 疫苗,提高免疫力。 隔离观察: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观 察,防止疫情扩散。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1、传染时间:猪口蹄疫的潜伏时间一般为1-7天,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开始进行排毒(前期排毒量大),2-3天左右即可传染全群,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再进行排毒。
2、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不振,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烂。
3、防治方法:使用0.5%过氧乙酸,1-2%氢氧化钠对猪舍进行消毒,并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
一、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1、潜伏、传染时间(1)猪口蹄疫的潜伏时间为1-7天左右,长的可以达到14天左右。
(2)病猪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开始进行排毒(前期排毒量大),2-3天左右即可传染全群。
5-7天过后,排毒量下降,10天过后,基本不再进行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淋巴结及骨髓的带毒时间持续30天以上)。
2、持续时间(1)如果是良性,一般7-14天左右即可痊愈,如果蹄部有病变,痊愈时间会延长至14-21天左右,甚至更长,死亡率为1-2%左右。
(2)如果是恶性口蹄疫,病猪一般会因为心肌炎而死亡,死亡率高达25-50%左右(以乳猪为主)。
二、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1、症状(1)体温升高至40-41°C,精神萎靡不振,进食欲望下降。
(2)病猪的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并且水疱在12-36小时内溃烂,伤口处出现红色糜烂面。
严重时,导致病猪蹄边破裂,蹄壳脱落。
2、防治方法(1)及时对猪舍进行消毒,消毒液可以选择1-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2%甲醛,0.5%过氧乙酸等。
(2)及时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如果是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体重为25-5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体重为10-25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1ml。
如果是O 型高效灭活疫苗,体重在80kg以上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体重为30-8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体重为10-3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
口蹄疫防治措施

口蹄疫防治措施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有蹄类动物,包括猪、牛、羊等。
该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的体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存在较高的传染性和病毒稳定性,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制定有效的口蹄疫防治措施对于动物健康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口蹄疫临床表现口蹄疫主要表现为猪、牛、羊等被感染动物出现口中溃疡、蹄间溃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运动困难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导致动物死亡率提高,且该病毒可通过病死动物的体液进一步传播,引发更广泛的感染。
口蹄疫防治措施1. 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为了防止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从疫区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对进口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隔离;•定期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对进口动物产品进行消毒和检疫等。
2. 高标准的养殖管理养殖场应采取一系列高标准的养殖管理措施,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健全的养殖环境,包括清洁的养殖场、合理的通风和排水系统;•注意动物饮水卫生,定期清洗水源和饮水设施;•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场地;•定期巡视动物健康和观察动物行为异常情况等。
3. 口蹄疫疫苗接种口蹄疫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动物屠宰和处理如果发现有口蹄疫病例,应采取紧急的动物屠宰和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这些措施包括:•将感染动物隔离并进行集中屠宰;•按照规定进行屠宰和无害化处理;•加强环境消毒,清理养殖场地。
5. 落实防疫责任为了有效防控口蹄疫,养殖户、动物检疫部门和政府应共同落实防疫责任。
养殖户应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日常防护,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动物检疫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检疫工作,确保病毒不会通过动物和动物产品传播;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理。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它的名称取自于临床症状,即口腔、蹄间、乳房等部位出现特征性水疱、溃疡和角化。
该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禽畜经济损失,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口蹄疫的病原体属于A型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和C型口蹄疫病毒三个血清型。
其中,A型病毒是最为致病的,并分为不同亚型。
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昆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口蹄疫的潜伏期通常为2到14天,但也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初期,受感染的动物可能出现发烧、厌食、躁动、乳房肿胀等症状。
随后,他们的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可能出现水疱和溃疡。
这些溃疡可能破裂,导致角化和脱蹄,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和生产性能。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有很大影响,也对肉类供应链和相关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主要影响牛、羊和猪的健康,口蹄疫的爆发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扑杀措施,以遏制疾病传播。
此外,口蹄疫还给兽医保健和养殖场的管理带来挑战,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备受重视。
许多国家建立起口蹄疫的监测与报告体系,并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疫情。
这些措施包括动物强制隔离、动物运输受限、兽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加强兽医服务等。
此外,口蹄疫的疫苗研发也是预防和控制这一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尽管口蹄疫对农业和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应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防控成果。
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口蹄疫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共享疫苗和防控技术,促进了疾病的控制和传播的减少。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动物密度的增加,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口蹄疫疫情扩散。
总之,口蹄疫是一种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的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以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的水疱、溃疡和角化为特征,口蹄疫对养殖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口蹄疫的传播和损失。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read of the PanAsia lineage of the Middle East-South Asian (ME-SA) topotype of FMDV-O
IAH
N.J. Knowles, 15 October 2001
First appearance
199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3 . FMDV感染和整合素结合激活:在许多细胞, 整合素表达时没有活性,其配体结合能力可 通过其它配体的信号传导(或整合素的激活)而得以上调。
第四部分 免疫学
FMD病毒的免疫机理 FMD病毒抗原位点 FMD病毒单克隆抗体
FMD免疫机理
非特异性免疫:对于FMDV感染,主要为补体和干扰 素
补体:当其被激活后,可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发挥 灭活病毒等防御功能,在抗体和吞噬细胞的共同参与 下,发挥更强大的抗感染作用。
鼻腔前端,鼻镜,眼结膜也 会出现水疱
蹄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形 成烂斑
绵羊潜伏期为2~8天,最长为14天
舌上有小水疱,唇部 发炎肿胀
蹄部与牛相似,发生 水疱时破行
猪的潜伏期为2~3 天,个别快者1天发病,慢者为14天表现症状
蹄冠部出现水疱 脱匣 鼻镜部水疱 口腔 舌面 上腭有水疱
病理发生
Solid colour = PanAsian strain present Hashed colour = Type O present, PanAsian strain suspected
第二部分 病原学
FMDV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 病毒属(Aphthovirus)。
致病机理
病毒启动感染时,必须首先与细胞表面结合,然后将其核酸释放到靶细胞相应的 部位。受体是病毒向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研究发病机理极为重要。目前 发现的FMDV受体主要有整合素和硫的结合及受体识别:硫酸乙酰肝素(HS)是许多细胞蛋白 的碳水化合物成分,称为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s),几乎在所有的细胞表面都 表达。
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FMDV 是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 口蹄疫 病毒属(Aphthovirus) 的成员。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了7 个血清 型, 即O、A、C 型(称欧洲型) , SAT 1、SA T 2、SA T 3 (南非 1、2、3 型, 称非洲型) 和Asia I(亚洲I型, 称亚洲型) , 7 个血清 型可根据核酸同源性大小分为两群, O、A、C 和Asia I为第1 群, SA T 1、SA T 2、SA T 3 为第2 群。群内各型同源性达 60%~ 70% , 但两群之间同源性仅为25%~ 40% , 血清型间
VP1、VP2和VP3位于病毒粒 子的表面, VP4位于衣壳的 内侧,紧贴于VP1、VP2、 VP3复合体。
亚单位以5-对称轴首先形成五 聚体,再由12个五聚体形成 病毒衣壳。
衣壳内为线状单股正链RNA, 具感染性。
VP1~3有相同的结构框 架,有一个8股肽链的 反向平行β折叠筒构成, 呈楔形;
浆液性渗出阶段 病毒血症阶段 继发性水疱阶段 转归阶段
病理变化
舌部表皮生发层上皮细胞坏死, 细胞间水肿和粒细胞浸润
咽喉,鼻腔,气管和支气管黏 膜有溃疡
蹄间水疱破裂常继发性感染, 表现为深部组织坏死及化脓
反刍动物胃肠黏膜有出血点
幼畜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称 “虎斑心”,坏死区内可见大 量炎症细胞,主以嗜中性细胞 为主
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 , 但病程一般呈良性 经过, 死亡率只有2%~ 3% , 犊牛及仔猪和恶 性病型, 死亡率可达50%~ 70%。除动物死亡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外, 动物在患病期间肉奶的生 产停止、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以及种用价 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的损失。最为严重的是由 于该病传染性极强, 对病畜和怀疑处于潜伏期 间的同群动物必须紧急处理, 对疫点周围的广 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 禁止动物移动和畜产品 调运上市。由此导致该地区甚至该国家的畜产 品进出口贸易停止,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 治影响。
7个血清型,O、A、C、SAT1、SAT2、SAT3及亚 洲1型。每个血清型又包括若干个亚型。
型间几乎没有相互交叉免疫性,亚型间也仅仅 有部分的交叉免疫性。
FMD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不怕干燥。对酸 和碱十分敏感。
FMDV粒子
FMDV呈球形,无囊 膜,粒子直径 25~30nm 。
病毒衣壳上有高度疏 水的小洞,它允许小 分子如铯离子进入。
无血清交叉和交叉免疫现象。即使在同一血清型内不同病毒
的抗原性亦有变化, 这就给防制和消灭口蹄疫带来一系列艰巨 而复杂的问题。到70 年代, 已发现62个亚型。进入80 年代后, 对新亚型不再编号, 甚至到目前已不再强调亚型的鉴定, 只强 调新的分离物与疫苗株进行比较, 以便正确选择用于防制的疫 苗种毒。
A型FMDV:研究者应用了不同A型FMDV株系,有着不同结果。 Thomas A A M等的试验表明,在A10 FMDV中主要有2个主要位点 和2个次要位点,第1个主要位点包含了VP1的140~160序列,对 胰酶敏感,第2个主要位点包含了主要的VP3残基,对胰酶不敏感, 2个次要位点分别位于VP1的C端和靠近于VP1的169位。Saiz J C等 证明,在A5 Spain株有2个中和抗原位点,分别位于VP1的C端和 VP2上。Curry S等对A22 Iraq株进行了抗原位点的分析。
FMD 世界分布
Countries in which FMD was reported, 1990 to 2002
type O
type A
Greece 2000
type C
IAH
type Asia 1
Compiled by N.J. Knowles, 3 March 2002
从图中可以看出, O型和A型分布在亚、非、 南美大部分地区。C型主要分布于南美和亚洲 的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且流行频率不高并 趋于消亡。亚洲I型和南非的三个型有明显的 地域性,亚洲I型局限于东南亚、南亚和中东。 南非三型局限在非洲。
2. FMDV与整合素的结合:整合素(intergrin)为一个膜受体家族,能将信号传出或传入细胞, 是FMDV进入细胞的关键因子。 大多数整合素通过与短的线形肽序列结合而识别其配体,整合素家族包括7个成员, 即αVβ1 ,αVβ3, αVβ5, αVβ6, α5β1, 通过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FMDV表 面高度保守结构)三肽结合而识别配体。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FMD virus and other vesicular viruses
VSV水疱性口炎病毒, 弹状病毒科;
VEV水疱疹病毒,杯 状病毒科;
SVDV猪水疱病病毒, 微RNA病毒科(猪);
FMDV衣壳
FMDV的衣壳是二十面体, 构造的基本元件为蛋白亚单 位,每个亚单位分别有1个 VP1、VP2、VP3、和VP4分 子组成。
-
亚单位
VP3
型特异 交叉
VIAAg 3~4.5
-
群特异
FMDV基因组
FMDV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第三部分 征候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发生 病理变化 致病机理
牛自然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7天,有时可达14天
初期,舌背面出现环行粗糙 的白色隆起,舌面凹凸不平, 病牛流出大量泡沫样口涎
水疱破裂后,舌面露出红色 新鲜烂斑
第一部分 口蹄疫概况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是由口蹄疫病 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主要感染偶蹄兽, 患病动物的口、 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 破溃形成烂斑。人 和非偶蹄动物也可感染本病, 但症状较轻。由于猪、牛、 羊等主要的家畜均可感染此病, 并能形成全球大规模流 行, 所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该病列为15个A 类 家畜传染病之首,我国政府也将FMD排在14个一类动物传 染病的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国内外对FMD的关注程度。
干扰素:在FMDV感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感染的淋 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NF-α,而病毒感染的上 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INF-β。干扰素作用于正常细胞, 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故 有阻止病毒增殖和扩散作用。 此外,还具有免疫调解 功能,可调解T、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C型FMDV:抗原位点有4个。Mateu M G等报道,位点A位于VP1中 的G-H环上,由多个连续的表位组成,包含了一个高度保守的 RGD基序。位点C位于1D的C端末端(大约15个残基),是一个 小而独立的抗原位点。位点D位于衣壳蛋白三重轴周围的一个不 连续的抗原区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抗原位点,包括了VP1、 VP2(B-C环)和VP3(B-B结节)的残基。另一个独立的抗原位 点接近于衣壳的五重轴,由1D的βB-C环和1D的βH-I环组成。
2.结合了病毒的抗体分子启动补体系统参与对病毒 的杀伤
抗体的条理作用:在特异性抗体介导下,调动或促进 各类吞噬细胞对已被抗体结合了的病毒的杀伤或吞噬 作用。是动物保护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免疫
Th 淋巴细胞在口蹄疫免疫中的作用
Td 淋巴细胞在口蹄疫免疫中的作用:通过释放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 发挥其免疫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局部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VP4是2个4股肽链的8 个β片层组成,肽链折 转时形成4个环(Loop)。
FMDV感染细胞培养液内不同颗粒的理化学和免疫学特性
沉降系数 主要多肽 免疫原性 抗原特异
(s)
性
完整病毒 146 VP1、VP2、
+
VP3、VP4
型特异
空衣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