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煤炭分类及评价方法

中国煤炭分类及评价方法

中国煤炭分类及评价方法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是确保煤炭开发利用的基础。

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包括煤炭储量、品质、可采性等多个指标。

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定煤炭的开采量和开采方式,以及煤炭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综合评价还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确保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未来的开发利用策略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要推动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科技进步也可以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技术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还需要与其他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有其他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在制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时,应该考虑到其他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同时,还应该加强能源资源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利用。

最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还需要注重社会效益。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能源需求,还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因此,在制定开发利用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利益,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沟通和协商,确保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是确保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

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

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而煤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之一,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中不仅包括大量的煤炭储量,而且还具有优质煤资源,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对中国优质煤资源的评价进行探讨。

一、中国煤炭资源概况煤炭资源是指煤炭储量和煤炭开采能力两个方面。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以大型煤田为主,其中华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山西省是煤炭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在2019年拥有大约186.31万亿吨的煤炭储量,其中包括井下煤储量和露天煤储量。

此外,中国煤炭开采能力也不断提升,2019年煤炭生产量高达3.96亿吨。

二、中国优质煤资源概述所谓优质煤资源,指的是具有较高品质和综合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

在中国,优质煤资源主要包括肥西煤、大同煤、山西煤等多种煤炭种类。

这些煤炭具有较高的热值、低的灰分和硫分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并且被认为是可再生的绿色资源。

三、中国优质煤资源的评价指标对于煤炭资源的评价,常用的指标有热值、灰分、硫分、水分、灰熔点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

1、热值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炭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释放的热量,通常以千卡/千克为单位。

在煤炭资源中,热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情况下,热值越高的煤炭,其使用效果也越好。

因此,高热值是评价优质煤的重要标准之一。

2、灰分灰分是指煤炭中无机物质的含量,通常以质量百分比表示。

灰分越低,说明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残留物越少,不仅降低了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而且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度和工作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灰分是评价优质煤的重要标准之一。

3、硫分硫分是指煤炭中含有的硫元素的百分比。

硫分越高,煤炭的环保性越差,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影响。

对我国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进展工作的认识与建议_麦方代

对我国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进展工作的认识与建议_麦方代

收稿日期:2011-10-25作者简介:麦方代(1956-),女,广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环境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

对我国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进展工作的认识与建议麦方代(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20)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的形成与作用、组织管理及审批程序,分析了目前我国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如何发挥规划环评对矿区开发的指导作用,提高矿区规划环评报告书技术质量,强化矿区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编制内容等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煤炭矿区;规划环评;导则;规范中图分类号:F426.21;X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0959(2012)S1-0079-041目前我国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的形成与作用、组织管理及审批程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891号)中明确规定:“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由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或计划单列企业集团负责组织,委托具备资质的咨询机构,以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等地质资料为基础编制”。

矿区总体规划的作用主要为:①通过对矿区煤炭资源和建设条件的综合评价、对煤炭市场和本区煤炭的竞争力分析,提出矿区合理的开发规模,论述矿区开发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②通过确定合理的井田划分、建设规模及建设顺序,使矿区通过煤炭资源的开发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规范矿区的采矿活动,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是各级政府依法对矿区进行管理的依据。

矿区总体规划批准后,方可进入矿区内单项工程阶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的精神,进一步做好矿区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之间的衔接工作,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办[2005]1999号)文,明确规定:“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及召开专家审查会时,应请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人参加,形成成果后,以部门办公室(厅)文件形式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作为批复或上报的重要依据。

【精品】浅谈煤炭的综合开发与科学利用

【精品】浅谈煤炭的综合开发与科学利用

浅谈煤炭的综合开发与科学利用一、煤炭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是资源分布情况。

煤炭在中国已发现的142种矿物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严煤国家之前列。

但煤炭储量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滇、藏)、东北等地区各有所不同(见表1)。

表1:中国各省市煤炭储量分布二是煤炭管理体制情况。

我国的煤炭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探索中进行,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要求,我国的煤炭管理体制经过多次调整,围绕煤炭部的“建”或“撤”,即对于煤炭管理的“抓”或“放”,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一)管理体制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8),我国煤炭工业仍由煤炭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对10个重点产煤省区的统配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第二阶段(1988-1993),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的原则,撤销煤炭工业部,成立能源部,组建了管理全国统配煤矿的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除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三省外)及管理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三省统配煤矿的东北内蒙古煤炭公司,乡镇煤矿由中国地方煤矿公司管理。

第三阶段(1993-1998),撤销能源部和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重新组建煤炭工业部。

这一时期,煤炭价格大部分放开,国有煤炭企业开始走向市场,企业内部改革加快,推行了煤炭生产、多种经营和后勤服务的三条线管理,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四阶段(1998-2001),煤炭工业部改组为国家煤炭工业局,划归国家经贸委,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其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法规,实施行业管理。

所属煤炭企事业单位,属于主要产煤省的,由国家派出机构省(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管理,而一些非主要产煤省,则由部(局)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煤炭工业厅(局)负责管理。

2000年3月,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国家煤炭工业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第五阶段(2001-2005),国务院决定撤销国家煤炭工业局,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全生命周期下中国煤炭资源能源碳排放效率评价

全生命周期下中国煤炭资源能源碳排放效率评价

3、加强建筑施工管理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同时减少施工废 弃物的产生量。此外,加强建筑施工管理还可以提高施工设备的利用率和能源 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4、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可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从而降低建筑使 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此外,可再生能源利用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进一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未来研究方向方面,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化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在煤炭资源能源 碳排放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新兴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 现对碳排放更加精准的预测和管理。此外,还应注重开展跨学科合作,结合经 济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多领域知识,为解决中国煤炭资源能源碳排放问题 提供更多思路。
参考内容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环 境保护力度,提高其煤炭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其次,推动电力行业实施节能减 排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最后,加强煤炭资源能源全 生命周期管理,从开采、加工、运输到消费等各阶段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措施,减少碳排放。
2、建筑施工环节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如电力、水、原材料等。同时, 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合理处理,也 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此外,施工过程中的交通、设备运转等也会产生一定的 碳排放。
3、建筑使用环节
建筑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如电力、燃气、热力等。同时, 建筑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合理处理, 也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此外,建筑维护结构性能的降低、室内环境质量的下 降等也会增加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关于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技术与行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技术与行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技术与行业管理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成为了我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壮大,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

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煤炭资源的管理是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管理松散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资源开采规划和管理机制,确保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开发。

二、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加强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矿井透水、瓦斯爆炸等。

为了保障煤炭行业的安全,应该加强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煤炭行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加强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煤炭行业环境保护是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五、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煤炭产业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等。

为了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加大对高端煤炭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煤炭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开采技术和行业管理是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煤炭产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存在着资源分散、开采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产业整体效益,我国政府提出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战略目标。

本项目旨在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目标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产业整体效益。

2.提升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3.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开采。

4.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整合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2.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原则。

3.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

四、整合方案1.资源调查与评估(1)对现有煤炭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

(2)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估,确定资源价值。

(3)对煤炭资源进行分类,为整合提供依据。

2.整合主体(1)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煤炭企业作为整合主体。

3.整合方式(1)收购兼并:整合主体通过收购、兼并其他煤炭企业,实现资源整合。

(2)资产重组:整合主体与其他煤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现资源整合。

(3)合作开发:整合主体与其他煤炭企业合作开发煤炭资源,实现资源整合。

4.技术升级(1)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2)加强技术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推广绿色开采技术,降低环境污染。

5.产业布局(1)优化煤炭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2)加强煤炭产业链建设,实现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3)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6.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整合提供资金保障。

(2)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3)加强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整合顺利进行。

五、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开展资源调查与评估,确定整合范围。

(2)选择整合主体,制定整合方案。

(3)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2.实施阶段(1)签订整合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色聚类是将聚类对象对不同聚类指标所拥有 白化数, 按 P 个灰类进行归纳, 从而判断聚类对象 属于哪一类的灰色方法。煤炭资源评价是一个灰色 系统, 聚类对象即评价对象, 聚类指标即评价指标, 灰类即指标的分级。
设 评价指标为 j , j = 1, 2, ……n, n= 24; 评价对象为 i, i = 1, 2, ……m ; 聚类灰类为 k, k = 1, 2, ……p , p = 5。
第一步, 给出第 i 个评价对象关于第 j 个指标 的实际样本值 d ij , 所有 dij 构成一个样本矩阵。
第二步, 确定灰类的白化权函数。设第 j 个指标 对第 k 个灰类的白化函数为 f jk 。一个灰类白化函数 是根据已知信息凭经验设计的, 典型的白化函数如 图 1。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 24 项指标均划分为 5 个灰 类( 级别) , 依次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定量指标 ( 10 个) 均采用实际数值; 定性指标( 14 个) 相应赋值 为: 好——90~100、较好——70~90、一般—— 50~ 70、较差—— 30~50、差——< 30。
储量丰度 C2
< 300
≥300~800 > 800~1200 > 1200~2000
煤类 C3 灰分 C4
BN > 40
PM PS CY > 25~40
WY 1/ 2 ZN
BN R N > 15~25
SM QM
QF > 10~15
硫分 C5
> 4. 0
> 2. 5~4. 0
> 1. 5~2. 5
合评价, 以综合优度值对煤炭资源进行分类、排序, 从而为煤炭资源开发和进一步勘探提供决策依据。
沙坪一号精查 李家沟精查
0. 536 0. 493 0. 258 0. 207 0. 063 2 82. 393 0. 392 0. 264 0. 477 0. 197 0. 022 2 79. 796
b. 以勘探区( 井田) 为基本单元, 进行评价指 标的取值、赋值。
第五步, 求第 i 个评价对象的综合优度值。对 Rik
归一化:
5
∑ R′ ik = Rik /
Rik ,
k= 1
则综合优度值为
M i= 100R′ i1 + 90R′ i2+ 70R′ i3+ 50R′ i4 + 30R′ i5 。
由于设定了从第一类到第五类的最高分值分别
为 100, 90, 70, 50, 30 分, Mi 实际上是评价对象 i 分 别属于各类分值的综合值。以 M i 的大小排序、分 类, 比根据 Rik= max ( Ri1, Ri2 , Ri3, Ri4, Ri5 ) 分类合理, 更
3 评价方法
3. 1 指标体系、指标分级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指标是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反映, 是评价
行为过程的基础, 本着全面、本质反映煤炭资源的外 部条件, 应用系统性、独立性、通用性和定量的原则, 共选择 24 项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的指标 体系( 表 1) 。其层次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目标层、约 束层、参数层、指标层。
指标层
( 20) A: 0~30
( 40) B: 30~50
( 60) C: 50~70
( 80) D: 70~90
井田/
< 0. 05
≥0. 05~0. 5 > 0. 5~1. 5
> 1. 5~3. 0
勘探区储量 C1
< 1. 0
≥1. 0~3. 0 > 3. 0~15. 0 > 15. 0~20. 0
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及实用意义。
4 评价工作步骤
应用 FOXBASE2. 0 开发的煤炭资源综合评价 系统在各省( 区) 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简要 说明评价的工作步骤。
a. 通过专家调查, 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 的权重。
·28·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25 卷
表 2 各评价单元对所有指标的聚类结果
·26·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25 卷
工业发展为依据, 确定指标权重, 划分资源的优劣类 型, 从而构成对全国煤炭资源的评价。 2. 4 评价单元按勘探阶段分别排序、分类, 从而确 定区域内煤炭资源近期、中期、远期开发利用或进一 步勘探的优先顺序。 2. 5 煤炭资源优劣同各影响因素间没有确定的映 射关系, 且很难明确全部影响因素, 可以认为煤炭资 源综合评价是一个灰色系统, 因此评价数学模型采 用灰色聚类-层次分析( AH P) 模型。
≤10 ≤1. 0 > 31. 0 ≥1. 8~3. 5
稳定 简单 Ⅰ1、2、3
< 12 无
< 50 < 100 Ⅰ1、2 简单
<5 无热害
3 好 好 好 好 Ⅶ
第 1 期 许惠龙, 程爱国等: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2 7·
各项指标均分成 5 级, 定性指标建立赋值标准, 将其转化为定量指标( 表 1) 。权重采用定性定量相 结合的办法确定。运用 层次分析法和两两比较原 理[ 3] , 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统计构建比较判断 矩阵, 利用方根法求取权重, 并进行层次单排序、总 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利用上述方法确定的权重往往 不太符合实际, 还需要通过专家进一步讨论和在实 践中适当调整。 3. 2 评价数学模型——灰色聚类分析
> 1. 0~1. 5
发热量 C6
< 18. 0
≥18. 0~22. 5 > 22. 5~27. 0 > 27. 0~31. 0
主采层单层厚 C 7 主采层稳定性 C 8
< 0. 5 > 8. 0 极不稳定
> 0. 5~1. 3 > 6. 0~8. 0 不稳定( 之二、三)
> 1. 3~1. 8 不稳定( 之一)
决策提供资料。基于上述目的, 在借鉴国内外矿产资 源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煤炭资源的特点, 形成了一套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2 评价的基本思路
2. 1 以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框架, 将评价作为一个 系统进行研究, 以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 计算指标的权重。采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权重的确定和具体区域评价中。 2. 2 指标的选择遵循系统性、独立性、通用性和定 量的原则, 符合煤炭资源的特点和评价的目的, 主要 包括资源的地质条件、开采地质条件和外部条件。指 标等级的划分以现行《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以及 有关技术经济规定来确定。 2. 3 本次评价以勘探区( 井田) 为基本评价单元, 分 全国、省( 区) 两个基本层次。全国确定统一的评价方 法、指标以及分级标准。省( 区) 级评价根据本省煤炭 资源的特点和煤炭工业发展,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资源优劣类型的划分标准, 为本省煤炭工业规划和 国民经济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全国评价以煤炭工业 规划为依据, 分东北、晋陕蒙、京津冀、华东、中南、西 南、西北 7 个规划区, 以规划区煤炭资源特点和煤炭
第 25 卷 第 1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2 5·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许惠龙 程爱国 (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涿州 072752) 宗金锋 高 文 ( 河北地质学院 石家庄 050031)
摘要 煤炭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煤炭工业规划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地质依据。其基本思路是以勘 探区和矿区( 含煤区) 为评价单元, 分省( 区) 、规划区和全国三个层次, 以相应的区域煤炭工业发展 对资源的需求为依据, 进行评价和资源保证程度的分析,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以系统工程理论 为指导,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确定综合优度, 分勘探阶段进行排序, 划分优劣类 型, 分析资源的构成, 确定适合近期、中期、远期开发利用或进一步勘探的优先顺序。评价方法模型 是层次分析-灰色聚类, 辅以灰色统计方法。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评价 资源保证程度 层次分析 灰色聚类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P 624. 6 作者简介 许惠龙 男 63 岁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煤田地质
目约 标束 层层
参数层
储量 B1
煤质 B2
地 质 条 件 A 1
煤层 B3


资 源
地质 B4
优 度
构造
O
埋藏 B5
开 特征 采
地 水文及工程 质
条 件
地质 B6
A 2
井害 B7
外 经济 B8 部 地理 条 件 A 3 自然 B9
地理
表 1 煤炭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 特征值
指标分级及其特征值
所处规划区 C 1976Fra bibliotek1、2
4、5
地区经济 C 20

较差
一般
较好
运输条件 C 21
困难
较困难
一般
较好
供水水源 C 22

较差
一般
较好
气候 C 23

较差
一般
较好
地形地貌 C 24
Ⅰ、Ⅱ1
Ⅱ2、Ⅵ、Ⅶ
Ⅲ、Ⅳ

( 95) E: 90~100
> 3. 0 > 20. 0 > 2000 JM FM 1/ 3JM
标的白化函数设为中测度白化函数。
上限白化函数的 x 1 取第二级取值区间的中点, x 1 为第一级左端点; 中限白化函数的 x 1 取左邻区 间中点, x 2= x 3 取本区间中点, x 4 取右邻区间中点; 下限白化函数的 x 3 取第五级区间右 端点, x 4 为右 邻区间中点, 如图 2。
第三步, 确定聚类系数。
评价单元
Ri 1
聚类系数
Ri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