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
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讨论稿)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文件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苏办发…2008‟23号),结合我省高校实际,现对我省高校岗位设臵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实施范围(一)省政府各部门主管的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主管的高等学校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臵管理。
岗位设臵管理中涉及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民办高等学校可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二、岗位设置原则(一)科学设岗,宏观调控。
坚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统筹学科建设,兼顾各类人员现状,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规范设臵各级各类岗位,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二)优化结构,精干高效。
完善岗位设臵分类分级体系,以教师队伍为主体,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三)按岗聘用,规范管理。
以岗位设臵为基础,深化聘用制改革,完善人才选拔、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
(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区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水平、队伍建设和功能定位等因素,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充分调动高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三、岗位类别及等级(一)高等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二)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管理岗位要适应增强高等学校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高等学校管理岗位包括校、院(系)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三)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臵要符合高等教育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

2 Sh o o Dia c eri n o t un dcd n B in J oo gUnvrt, eig 10 4 ) . c ol f s neL a n adC ni igE uao , e ig i tn ie i B in , 00 4 t ng n j a sy j
【 者 简 介】 作
马 宁 , 士 , 京 师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院讲 师 、 士 生 导 师 。 要 博 北 硕 主 研究 方 向 为 信 息技 术 与课 程 整合 、 向信 息 化 的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 对 面 一
一
『] 5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 育部. 中小学 教师教 育技 术能力 标准 ( 试行 )
[ ] 圆媛 、 美 凤 . 标 准 与 模 型 看 绩 效 技 术 人 员 能 力 要 求 [] 程 7方 刘 从 J. 远
教 育 杂 志 ,0 0,2 : — 2 21 () 9 6. 5
『 ] 一 春 .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建 构 — — 信 息化 环 境 下 的教 师 专 业 发 8张 教
sa d r sa d f me o k o a h rE a a i t , lo at rs v r l me d n sa c r i g t d a ey o i in , e h v o i d t n a d n a w r ft c e T c p b l y as f e e a r e i e a n me t c o d n wi e v r t p n o s w a ec mp l o i e
程 教 育 杂 志 ,09,2 :- 0 20 ( )3 1 [] 4 陈维 维 , 书 生 . 国 国 家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标 准 的 演 变 [] 代 教 育 沈 美 J. 现 技 术 ,0 9,6 : — 8 2 0 ( )1 1 . 4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识建 构 、 交 流合 作 , 培 养解 决教 学 中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 意
识、 态 度 和 责 任 感 ] 。
优 化 教 学 改 革 的必 要 条 件 。 因此 , 掌 握 好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
基 本 知 识 和 技 能 是 每 个 青 年 教 师 的必 备 能 力 。 目前 , 青 年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现 状 究 竟 如 何 ? 现 阶段
杨 梦 希
( 无锡 商业 职业技 术 学 院 教 育信 息化 中心 , 江 苏 无锡 2 1 4 0 0 0 )
摘 要 : 掌握和应 用现代教 育技术是 当前 高职 院校 青年教 师教 育能力的必备要 素。 以无锡 商业职业技 术 学院为例 ,
对 青 年 教 师 的教 育技 术 能 力现 状进 行抽 样调 查 , 分 析 青 年 教 师教 育技 术能 力现 状 及 存在 问题 , 并 提 出相 应 的 时 策 。
析
本 次 调 查 针 对 无 锡 商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的基 本 情 况 , 参
1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内涵 及 其 重 要 性
“ 教育技术能力” 就是教师在技术 、 资源 、 教学 、 自身 发
照《 江苏省 高校 教师 教育 技术 能 力指 南 ( 试行 ) 》 , 编 制 了 “ 无 锡 商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青 年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调 查 问 卷” 。 问卷 的设计 包括教 育技 术基 本技 能 、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作者简介 : 杨 梦希 ( 1 9 8 l 一) , 女, 无 锡 商 业 职 业 技 术 学院 助 理 实验 师 , 研 究 方 向教 育技 术及 网络 管 理 。
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十一 五” 规划课题 “ 高江苏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的绩 效环境 的构建 与开发研究 ” 提 ( O 7 18 , N 00 ) 江苏 省 教 育 科 学 “ 一 五 ” 划课 题 “ 十 规 江苏 教 育 技 术 3 O年 发 展 史 研究 :9 8— 0 8 ( /0 80 / 8 17 2 0 ” D 20 / 1 16) 作者简介 : 柴璐璐 (9 3一) 女 , 18 , 辽宁鞍 山人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教师。
1深圳 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 院 , 东 深圳 5 82 . 广 109
2 徐 州师 范大 学 , 苏 徐 州 2 10 . 江 209
摘 要: 以江苏省高校教师为研 究对 象, 采用 问卷调查 法对其教 育技 术能 力现 状及存在 问题 进行调 查与
分 析 , 出 : 深 化 教 育技 术理 论 学 习 , 立 完善 的教 师教 育 技 术 能 力 评 价 体 系 , 求 满 足 教 师要 求 的 教 育技 提 要 建 寻
师 占大 多数 , 时也 从 另 一个 侧 面 反 映 出江 苏 各 同
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 决定 了他们是否乐于将教育 技 术应用 于教学 , 是否 会 运用 教 育 技 术手 段 解 决 教 学问题 。调查 中发 现 ,0 7 的教 师 认 为 教 育 5.% 技 术对 教 学 活动 的开 展 非 常重 要 ,6 1 的教 师 4.%
江 苏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 in s do& T lvs nU i ri 2 0 . o.0 o ra o a g uRa i J ee ii nv sy 0 9 3V 1 o e t 2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聚力创新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聚力创新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6.01•【字号】苏人社发〔2017〕168号•【施行日期】2017.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关于聚力创新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各有关部门,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 77号)、《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X苏发[2016]42号)《省委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苏发[2017]3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16]107号),建立健全符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着力打造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聚力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紧扣“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立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着眼于落实“放管服”改革,遵循高校教师成长规律,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增强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
(二)目标任务。
围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改革,重点解决高校教师评价主体不够到位、层级设置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2~3年的努力,健全完善符合高校教师不同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释放和激发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非正式学习: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思路——基于对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研

教 师 在 教 学 评 价 与 发 展 创 新 能 力 方 面 则 表 现 较 差 教 育技
。
重 点 大 学 省 ( 市 )属 大 学 和 职 业 技 术 大 专 院校 所 涉 教 师 的 任
术能力需要 教 师应 拥 有 教学评 价 与教 学 反 思 的意识
“
…
…
了解
教学科包括 文 理 工 农林 医药 经 济 艺 术 和体育 涵 盖 了 江
、
信息 化教 学评价基 本 知识
具 开 展 对 学生 的评价
.
…
…
…
能 够 应 用 适 当的技 术 和 评 价 工
,
、
、
、
、
,
”
…
_1]
苏各级 别高校 及 各高 校 所 开 设 的全 部 专业 类 别 因此 调 查 具 有
,
然 而 多数 教师 仍 习惯 于 采用 传
较好 的代 表性
、
。
调 查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教 师 对 教 育 技 术 的认 识 和 态
非 正 式 学 习 :提 高 高 校 教 师教 育 技 术 能 力 的 新 思 路
基 于 对 江 苏 高校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现 状 的 调 研
杨
琼 柴璐 璐
, ,
杨
成
)
(徐 州 师 范 大 学 信 息传 播 学院
,
江 苏 徐 州 2 2 10 0 9
摘
要 :针 对 当 前 江 苏 高 校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存 在 的 问 题
、 、
统 的试 卷 形 式进行 教 学 评 价 信息 安 全 及 相 关 法 律伦理 作为 教
。
度 教 学 媒 体 的 利 用 状 况 教 师 的 资源 获 取 与 资源 管理 情 况 教 学 设 计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的应 用 情 况 教 师 教 学 评 价 与 发 展 创 新 能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培训方式,如集 中式面授、网络远程授课、校本培训等。
03
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如考试、问卷调查、教学观摩等,以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估
评估指标
根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和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育 技术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教学实施与评价能力等多个方 面。
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 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 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智能教育技术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和应 用。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含义
教育技术能力定义
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以实现教学 优化的能力和素养。
05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挑战 与未来发展
教育技术的变革与挑战
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
0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教育工具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对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合式学习的普及
02
混合式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具备在
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能力。
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培养效果与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教师对培 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应用效果评估
对教师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如观察课堂教 学、评估学生成绩等,以检验教育技术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 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15•【文号】教师[2004]9号•【施行日期】2004.1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我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我部将依据《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附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附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一、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