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
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教案及反思六班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班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六班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的情感,领悟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熟悉“赋、淑、撅、叟、涤”等字并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闻名的旅游胜地。
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结合实际状况,同学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索争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索:“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自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化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争论沟通学习效果。
1.山野。
(边讲边出示课件)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摆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
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摆晃,使人看了惊心。
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曲折,“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索溪峪的野性的描绘。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自然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表达的情感。
(2)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索溪峪的野性的描绘。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自然景物的方法。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索溪峪吗?知道索溪峪的野性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索溪峪的野性的课文。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索溪峪的哪些野性特点?3.合作交流(1)四人一组,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
(2)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索溪峪的野性”。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山野的喜爱之情。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索溪峪的野性美”。
5.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索溪峪的野性特点。
(2)我们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索溪峪的野性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索溪峪的野性的描绘。
2.在课堂讲解中,注重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堂练习环节,注重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为课文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主题的?4. 品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师生互动,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6. 小结课堂(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景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

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索溪峪的自然风光和“野”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索溪峪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述,感受作者对索溪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捕捉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描述,感受作者对索溪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索溪峪的“野”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索溪峪的“野”》。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索溪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索溪峪的“野”》。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索溪峪的描述。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
(2)老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3)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索溪峪的“野”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小结(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作者对索溪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索溪峪。
2. 拓展作业:(1)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下节课分享。
(2)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学会欣赏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1 教学目标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
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
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
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
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自渎文章。
出示自学要求: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三、反馈、讲授新课1、读了这篇文章,给你了留下了什么印象?展示:课文第一段2、指导朗读。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4、你对索溪峪的什么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喜好灵活安排学习段落。
山山有什么特点?“野”表现在哪些哪里?(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课件展示)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读文章。
指导朗读。
作者一开始把它与其他的景点进行比较,那他是不是在贬斥他们呢?为什么?(强调美的不同,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作者是怎样地把这“野山”逼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水水野表现在哪里的?文章在描述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导朗读。
动物野表现在哪些方面?游人人“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解释“老叟”“返朴归真”“市井”5、品读最后一段。
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
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
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的“野” 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领略索溪峪的奇丽风光,体会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以及作者畅游其间的愉快心情。
2、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多媒体出示一组音乐风光片)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谁来说说?生汇报。
师: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的地方多。
你们相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
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南沙群岛,迷人的张家界……还有世界上许多地方,水上城市威尼斯……你们知道老师怎么去的吗?生猜测。
师:老师是通过读书去领略的。
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今天,老师要领同学们去一个被人称为如诗仙境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同领略它的神韵好吧!(大屏幕出示风光片)大家看完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张家界)师:对了,同学们猜对了,是张家界。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去游览张家界的一个重要景点——索溪峪,领略索溪峪的野,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齐读课题板书:索溪峪的“野”二、初读感悟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课题中的“野”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山水动物人师:这几名同学都理解的很好。
作者围绕这几个方面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老师想根据山、水、野生动物、游人四个方面把同学们分成四组,喜欢山的请举手,做到这边来,水的?山上野物的?游人?(学生选择所喜欢的课文的一个方面分成四组坐好)师:学习内容和合作方式都确定了,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学习方法。
多媒体出示: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一)读一读、谈谈感受,把这件事讲给同学听。
(二)读一读、查找有关资料,把查到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通用12篇)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通用12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通用12篇)《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篇1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作者分几方面来写山是“野”的?可以动笔画一画。
(生自读自画)师: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作者是分三方面来写的,分别是“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师:大家同意吗?好,同桌合作,请选择喜欢的一方面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生读、研讨)师:谁先来说?生:我们两个先来汇报:我们选择的是第二方面:山是“磅礴”的。
“磅礴”是气势盛大、雄伟的意思。
那里山多得不得了,有高有低,连绵不断,所以有一种磅礴的美。
生:我查过资料,看到有关“十里画廊”的介绍,这是一条长达6公里的高山峡谷,它怪石林立,奇峰高耸,周围的风景也美,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你真行,谢谢你!谁能用朗读来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那种美?(生有感情地读。
)师:谁还想说?站起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我俩选择的是第一方面:山有一种“惊险”的美。
我从“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这三个词读懂了山的惊险,尤其是悬空的巨石在山顶上摇晃着,我想见了一定让人感到害怕。
生:那儿的山,名字也很特别,“一线天”“百丈峡”,听着让人觉得害怕。
我猜“百丈峡”的峡谷一定很深!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还有补充。
这“一线天”“百丈峡”这么高,这么险,人工显然是无法修饰的,所以我认为那里的山确实很天然,很有“野性”。
师:你真不错,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男同学一起来读这句话。
(男生齐读)师:山不但有种惊险的美、磅礴的美,它还美得那么“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选择这部分的同学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这儿作者写山像“热恋情人”“窈窕淑女”,写出了山形态各异,变化多端。
生:从“直插云天”“横拦绿水”,这两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山的那种不拘一格的美,读句子时我能想象到:可能这边的山是直插蓝天,那边的山可能就是小溪缠绕,绿树倒映,反差特别大。
《索溪峪的野》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优秀8篇】

《索溪峪的野》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优秀8篇】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篇一一、揭题。
1、资料介绍索溪峪。
2、过渡语: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二、引导学文:师:美吗?那也美美地去读读课文,想想:“野”在课文是什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孩子们会读书,更会思考。
请再走进课文!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野”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板书)3、品味语言美。
师:作者别出新裁,在写这山山水水的时候,运用了许多表达方法,才写出了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一起边读边体会。
配乐范读,生思考:写了山哪几个方面的美?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如何写出山的野性美?作者心情如何?(采取对比读来领悟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还可涉及修辞方法。
)4、想象品读。
师:想象让我们生活更加绚丽。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去读其它文段,读出其间的美,读出其间的野。
等会儿,我们再来比赛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开始吧!小结:一句话,要想把景物写美、写活、写得传神,还真得恰如其分的展开想象,准确地运用修辞等表达方法!三、师小结,学生读美文。
1、课件引导学生小结2、欣赏美文。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篇二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课题:4、索溪峪的野年级:六年级设计日期2013、9 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预习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说过张家界、听说过索溪峪吗?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张家界或索溪峪。
读了课文之后,你再来读课题,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讨论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二、明确学习目标(指名读,其他同学记在心里)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一)课文是怎么来描写这迷人的风光的呢?请自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
1.激趣导入: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质疑:“野”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述,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给我们的快乐。
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检查预习情况:
⑴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⑵理解词语---(猜词游戏).
⑶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⑷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⑸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
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谈“野”论野
①赏析“山是野的。
”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四、效果检测:
探究课题:现在大家明白没有,题目中的“野”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
五、作业: 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