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乘用车行业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汽车制动系统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汽车制动系统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汽车制动系统深度研究报告目录•汽车制动系统的前世今生•汽车制动系统如何演变?•制动器轻量化趋势渐明朗?•线控制动是未来趋势•L3+级自动驾驶打开线控制动成长空间•投资建议汽车制动系统如何演变?时间EPB汽车制动发展历史|制动控制:机械制动—传统液压—电子控制—线控制动汽车制动系统输入:制动控制执行:制动器技术机械式制动机械式驻车制动1900s 线控制动液压式制动液压式行车制动1930s 1980s-2000s 2010s线控制动EHB 、EMB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盘鼓式制动器ABS 、ESP电子控制制动驻车制动行车制动制动器|执行层:阻止车轮转动的机械装置固定件(制动钳、制动蹄)与运动件(制动盘、制动鼓)相互摩擦,阻止车轮转动。

盘式制动器制动钳制动盘鼓式制动器原理FFFF制动蹄制动鼓制动盘制动钳制动蹄制动鼓盘鼓式制动器制动鼓制动蹄制动钳制动盘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乘用车中主要使用盘式制动器,少量使用鼓式/盘鼓式制动器;商用车中主要使用鼓式制动。

对比盘式制动器内扩式两侧夹紧盘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乘用车商用车散热能力刹车力度成本可维护性重量刹车线性优良差线性适中高先大后小大低易难轻量化重------注:制动钳中包括活塞与制动块(刹车片)行车制动|发展历史:液压制动是基础,电控制动为主流,线控制动是方向1概述作用行车过程中,采用行车制动(脚刹)使车辆减速停车。

发展趋势⏹过去:液压制动硬件升级→电子制动的软件升级⏹现在:线控制动硬件+ 软件的升级2发展历史+ECU液压制动电子制动线控制动+线控关键产品作用行车制动的硬件基础ABS 、ESPEHB 、EMB时间现状1930s1980s-2000s2010s制动主缸、真空助力器等盘式制动为主ABS 为标配ESP 为主流配置EHB 为目前方向EMB 为未来方向融入了ECU 电子控制主动安全技术的软件基础电线替代部分制动线路和传动机构电动化与自动驾驶进步的关键行车液压制动|原理:帕斯卡定律为基础构建的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制动液是液压制动作用力传递的关键图:帕斯卡定律在液压制动中的应用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输入执行盘式制动器图:液压控制系统帕斯卡定律液压制动系统活塞制动液F 1F 2帕斯卡定律:FF 11PP 11=FF 22PP 22FF22=FF 11∗PP 11PP 22注:F 1、F2指活塞受力P 1、P 2指活塞面积注:图中未画出盘式制动器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踩下制动踏板发生作用力由真空助力器放大作用力推动主缸活塞制动液被压出制动液推动活塞制动块夹制动盘行车电控制动|原理:融入电子控制的液压制动系统图:ABS 系统的组成传感器轮速传感器+ ECU + 制动液压调节器(ABS 泵)ABS 电控制动= 液压制动+将车轮转速转化为信号发送到ECU计算合适的制动力向ABS 泵发出指令根据ECU 指令调节制动器的制动力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输入执行盘式制动器踩下制动踏板发生作用力由真空助力器放大作用力推动主缸活塞制动液被压出制动液推动活塞制动块夹制动盘识别ABS计算、分配制动力电控制动过程电控制动组成制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输入信号注:液压泵包括制动主缸;省略了ABS ;备用阀指EHB 断电失效时启用无助力液压制动(需要更大的力量踩制动踏板)ECU 接收信号电机驱动ECU/电机制动主缸输入执行盘式制动器推动主缸活塞制动液被压出制动液推动活塞制动块夹制动盘识别ABS传感器计算、分配制动力EHB 制动过程EHB 制动组成EHBEHB ECU + 电机EHB 线控制动= 电控制动–真空助力器+123真空助力器:被电机替代踏板:踏板可用于输入信号,由电机发生作用力(踏板解耦)集成度高:EHB 集成了ECU 、电机与制动主缸,并可集成ABS 等功能与电控制动的区别注:省略了ABSEMB 制动组成EMB ECU + 电机EMB 线控制动= 电控制动–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 123液压系统:完全被电子机械结构替代。

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02 新能源乘用车 年度观察
1. 综述:随政策波动,整体走高 2. 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点 3. 12月企业表现分析 4.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五大走势
2.1 综述:随政策波动,整体走高
20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整体还是保持了增长。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0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 长约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约为86万辆,插混乘用车约为20万辆。
2.2 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点
“ 自主品牌势强,合资外资无优势
2.2 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点
比亚迪 北汽新能源 上汽乘用车 吉利汽车 上 通五菱 奇瑞 汽车 广汽新 能源 长城汽 车 上汽大众 江淮汽车 华 晨宝马 长安 汽车 蔚来汽 车 一汽轿车 小鹏汽车 华 泰汽车 威马 汽车 东风乘 用车 江铃汽 车 东风日产
当年,比亚迪共卖出22.14万辆新能 源乘用车,以绝对优势卫冕国内冠
军,紧随其后的北汽新能源和上汽
乘 用车分别卖出15.11万辆和7.59万 辆。
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20车企 中,只有上汽大众、华晨宝马和东风
日产3家,且成绩最好的上汽大众只 排在第9位。
2.2 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点
2.1 综述:随政策波动,整体走高
前涨后跌
2012年-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历月销量 单位:万辆
2012年 2016年
2013年 2017年
2014年 2018年
2015年 2019年
执行2018年政策
过渡期
9.12
11.10 9.16
13.35
9.69
6.68
5.08
新政退坡期
7.08 6.50 6.56
比亚迪卫冕冠军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需求分析深度报告: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四大要素、新能源汽车巨头新车型投放情况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需求分析深度报告: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四大要素、新能源汽车巨头新车型投放情况

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四大要素、新能源汽车巨头新车型投放情况——新能源乘用车需求分析深度报告之三报告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8日与市场认知不同之处一、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四大要素:性价比(购置成本低于同级别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车型、品牌效应,挪威最为典型。

1、我们选取挪威畅销电动车型——电动版高尔夫为例,发现在实际消费者的购置成本上,燃油版已经显著高于电动版,与此同时,挪威车桩比虽然不高,但人口集中,充电便利,两要素共振,使得挪威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在2018年达到49%。

2、当前车型提升空间大:电动版高尔夫续航里程为仅为255km,并非理想车型,预计2020年随着特斯拉、大众等车企新车型投放,挪威市场将齐聚四大放量要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四大要素中性价比是核心,效用逐级累加,将持续推动新车型放量。

二、我们经过详细测算发现,欧美市场电车购买端已经平价,电动车放量的最核心要素已经具备1、欧洲电车购置端已事实平价,放量最重要前提已经更具备:经过我们的详细测算,由于欧洲燃油车征收相关税费较多,加之各国对电动车均有补贴,因此在挪威、德国、法国消费者的电动车采购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平均10%-20%)2、运营成本低,欧洲电动车经济性更明显:欧洲油价相对较贵,相比燃油车,电动车使用经济性更加明显,100km节省60-90元人民币。

3、发展空间大:除挪威外,其他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3%23三、2020年是新车型投放大年,四要素共振在即,欧洲电动化转型雄心万丈1.2020年车型丰富度提升明显:以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新增车型提升明显,2020年持续投放市场。

2.充电便利性有待提升,各国政策聚焦:挪威车桩比高,但人口分布集中,充电便利,电车高渗透率重要因素;德、法、英充电基础设施仍有待提升,近期德国政府对症下药,拟投入35亿欧元扩建充电基础设施,至2030年全国将拥有100万根充电桩。

2020年吉利汽车研究报告

2020年吉利汽车研究报告

2020年吉利汽车研究报告1、核心解决问题110 年全球汽车历史长河是一部比戏剧还戏剧化的演出,各个车企的起起伏伏,似乎给人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

万物皆有周期,车企也是如此。

投资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家车企的周期变化。

周期有长短之分,产能与需求错配产生的库存周期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是短周期(平均约 3 年),需求变迁引起的技术变革从而引起的组织变革周期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是长周期(平均约 10 年)。

汽车行业自下由众多车企组成,自上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行业亦有自身周期性。

一家车企周期与汽车行业周期并不总是同步而行,两者交织融合,给前瞻预测分析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站在目前时点,若未来 10 年周期中国市场维度:C (网联化)A(智能化)S (共享化)E(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革命,“汽车产品附加值+核心壁垒+市场边界”三大核心要素均发生质变,从而引起供应链大变革,传统车企与跨界力量之间围绕着主导权的反复持久博弈。

我们认为 CASE 革命将汽车产品附加值的大幅提升,总体带动的市场规模将指数级上升,但也增加了众多竞争对手,对于传统车企利弊哪方更占优势,需要结合车企战略调整能力而定。

若基于 3 年周期中国市场维度:经济增长放缓且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压力的大背景下,节油减排依然是汽车消费的核心矛盾,双积分是约束车企的核心政策,传统车市场内存量博弈是关系国内整车企业业绩的核心变量。

本报告落脚点是乘用车自主品牌龙头企业,吉利汽车。

2010-2019 年公司经历了明显的周期轮回。

2014-2018 年收入/净利润齐升,净利润 2018 年峰值达到 125 亿元,2019 年开始下降,净利润下降至 80 亿元附近。

展望未来 3 年公司业绩能否进入改善周期,向上弹性多大?这便是本篇报告核心解决的问题。

2. 影响未来 3 年车企研究的行业核心变量核心变量 1:乘用车市场总量及内部结构(存量博弈)。

借鉴日韩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国内乘用车千人保有量2019-2025 年将逐步攀升至200 辆,2019-2025 年国内乘用车总体消费复合增速约 3%,也即到 2025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 2510 万辆。

汽车行业点评:9月乘用车批发同比+9%,“金九”已至“银十”可期

汽车行业点评:9月乘用车批发同比+9%,“金九”已至“银十”可期

行业报告 | 行业点评汽车证券研究报告2020年10月13日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作者邓学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10001 ****************陆嘉敏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1 *****************文康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40002 ****************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相关报告 1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重卡:9月同比高增,环比转正,旺季到来》 2020-10-082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一文看透汽车景气现状》 2020-09-233 《汽车-行业点评:8月乘用车批发同比+7%,金九银十即将开启》 2020-09-09行业走势图 9月乘用车批发同比+9%,“金九”已至“银十”可期事件:10月13日, 乘联会发布数据: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06.1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18.7%;零售销量191.0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2.1%;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2.5万辆,同比增长92.3%,环比增长25.0%。

点评:9月乘用车零售同比+7%,行业回暖趋势加强。

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91.0万辆,同比增长7.3%,实现了连续3个月7%以上的近两年较高增速;环比增长12.1%。

今年1-9月的零售累计增速-12.5%,较1-8月累计增速提升3个百分点;1月至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1%、-79%、-40%、-6%、+2%、-6%、+8%、+9%和+7%,“V 型”反转复苏趋势不断强化。

豪华车市场维持高景气,自主龙头份额加速扩张。

分品牌看,(1)9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约33%,环比增长5%,市场份额保持约15%的历史高位。

(2)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增长约7%,环比增长约12%。

(3)9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约1%,环比增长约16%;其中头部自主品牌如长城、广汽自主、吉利的9月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7.8%、+12.8%、+11%,龙头份额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统计和结构分析

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统计和结构分析

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统计和结构分析一、汽车产销量统计2020年1-6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0112439辆,销量为10256886辆。

由2016-2020年6月我国的产销量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供需量在2017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值,2018年和2019年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2020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6857辆,销量为392777辆。

由2018-2020年6月我国的产销量可以看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供需量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值,2019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三、乘用车产销量统计和结构分析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乘用车产量为7753577辆,其中:柴油汽车24572辆,占比0.33%;汽油汽车7280444辆,占比93.9%;其他燃料汽车447661辆,占比5.77%。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产量为355128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224辆,占比72.84%;燃料电池汽车0辆,占比0%;插电式混合汽车92884辆,占比26.16%。

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乘用车销量为7872511辆,其中:柴油汽车25855辆,占比0.33%;汽油汽车7397275辆,占比93.96%;其他燃料汽车449381辆,占比5.71%。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为35235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6741辆,占比75.7%;燃料电池汽车0辆,占比0%;插电式混合汽车85610辆,占比24.3%。

四、商用车产销量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商用车产量为2358862辆,其中:柴油汽车1612558辆,占比68.36%;汽油汽车632315辆,占比26.81%;其他燃料汽车113989辆,占比4.83%。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产量为4172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8861辆,占比93.13%;燃料电池汽车390辆,占比0.93%;插电式混合汽车2478辆,占比5.94%。

2020年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2020年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2020年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2020年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一、汽车行业发展特点与现状及市场分析汽车产业是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附加值大等特点。

全球汽车工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步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产销量增长平稳,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

近十余年来,全球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整体下滑-迅速增长-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

1、行业下行、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恶化行行业销量下行、竞争加剧,车企盈利能力削弱。

受销量下滑影响,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实现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滑45.6%,延续了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

其中XXX对行业整体盈利影响较大,2019年XXX净利润同比减少37.6亿元,主要是因为公司合资品牌加大促销,利润下滑大于销量下滑;自主品牌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

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净利润率2.71%,同比减少1.5pct,环比减少0.6pct,行业销量承压下净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2019Q2乘用车净利润持续下滑2019Q2乘用车行业净利润率持续降低毛利率方面,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毛利率(剔除XXX投资)为13.0%,同比下滑4.0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较多的原因主要在于:1)行业销量持续下滑,产能利用率降低;2)行业竞争加剧下车企促销力度加大,单车盈利受到了较大影响。

2、现金流改善,行业周转效率下降受益于XXX、长城汽车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回正,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好转。

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55.8亿元,占收入比重为9.1%,同比和环比皆有明显好转,主要受益于XXX和长城汽车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回正(2019年第二季度分别为180.6亿元和78.5亿元),其中XXX季度加强现金流管理,金融回款增加;周转率来看,2019年第二季度行业周转效率下降,反映出行业对下游客户账期延长。

汽车行业周报:铁锂乘用车渗透提速,技术变革趋势渐显

汽车行业周报:铁锂乘用车渗透提速,技术变革趋势渐显

疫情影响铁锂乘用车渗透提速,技术变革趋势渐显证券研究报告所属部门 । 行业公司部 报告类别। 行业周报 所属行业 । 制造/汽车 报告时间 । 2020/10/17分析师黄博证书编号:S1100519090001 ****************张天楠 证书编号: S1100520070001*********************川财研究所北京 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15楼,100034上海 陆家嘴环路1000号恒生大厦11楼,200120深圳 福田区福华一路6号免税商务大厦32层,518000成都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177号中海国际中心B 座17楼,610041——汽车行业周报(20201017)❖ 川财周观点据中汽协,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3.8万辆,同比增长67.7%。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完成10.0万辆,同比增长70.2%;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完成2.5万辆,同比增长55.7%。

从车型来看,五菱宏光MINI 销量20150辆,超过特斯拉Model3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特斯拉model 3虽然环比有所回落,但依旧牢牢占据第二,国庆期间官方宣布未来国产标准续航版全部使用铁锂电池,9月已经开始批量出货,未来铁锂电池将占据model 3超过70%的销售量;比亚迪汉EV 产量环比增长200%,出货量超4000台。

通过对上述三款走量车型的分析,我们认为铁锂在乘用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从去年的5%已经提升至三季度的18%,而更重要的是提升的趋势依旧持续,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车型采用该技术路线。

因此我们建议关注铁锂正极企业:德方纳米、湘潭电化、富临精工等,铁锂电池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

❖ 市场表现本周,川财汽车家电指数涨3.09%,收于18097.45点。

沪深300指数涨2.36%,收于4791.676点。

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特斯拉指数幅度变化分别为2.49%、1.68%、2.22%、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业环境
1. 宏观环境
2018年,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部分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趋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复苏进程整体有所放缓,区域分化更加明显。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018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0.0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6%,较2017年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持续引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分化;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总体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涨幅均有回落;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居民消费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增幅放缓。2019年1—6月,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力增效,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强基建补短板投资,同时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财政稳增长作用凸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增幅明显回落。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速依旧维持在0.2%的低位水平,是制造业投资放缓的重要原因。2019年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1—3月(8.3%)略有回升,较上年同期(9.4%)有所回落,较1—3月回升主要由于车企降价销售“国五”标准汽车使得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速(1.2%)较1—3月转负为正。2019年下半年,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加剧、部分国家民族主义兴起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将进一步抑制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国宏观经济整体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总体来看,201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增速以及居民消费增速或将有所放缓,下半年经济增速或略有回落,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6.2%左右。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发展较晚,但自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越美国以来,已连续十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96.80万辆和2808.06万辆,产销趋势首度转为负增长,降幅分别为3.80%和2.76%;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15%和4.08%,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下降6.73个百分点和5.48个百分点。2019年1—9月,中国汽车和乘用车市场仍延续下滑态势,两者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30%和11.65%,较同年1—8月累计降幅分别收缩0.70个和0.66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的销量同比仍是负增长,但环比增幅已有回暖态势(乘用车市场7—9月销量的环比增幅分别为-11.57%、7.87%和16.80%)。
分车型来看,2018年,轿车始终占据第一大细分品种的地位,销量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属于稳定性较好的车型;而之前保持高速增长的SUV首度出现销量的小幅回调,但仍为销售规模第二大的车型;其余车型销售规模较小、市场稳定性也偏弱,销量持续回落。2019年1—9月,各车型销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一定回落,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库存水平持续回落,7—8月份也未呈现出往年同期的库存高点,9月更是达到近年库存最低点的73.3万辆,经销商端库存压力得到缓解;“国六”标准实施前经销商促销提前释放消费需求,对后续市场的回升形成压力,导致7月库存量同比和环比均有回落,之后市场景气度逐步回升,但月度消费仍低于上年同期,值得关注的是,SUV三季度销售情况相比上年同期出现企稳。
一、行业概况
乘用车制造行业的上游是零部件、钢铁及生产设备等制造企业,下游主要通过汽车经销商、汽车超市、电商平台等渠道最终销售给个人或企业用户。整车制造企业在产业链条上处于核心位置,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达2.40亿辆,相比上年底增长10.5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2.07亿辆,相比上年底增长10.89%。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50亿辆,较上年底增长4.17%。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保有量相比国际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但受制于人口密度、交通拥堵、限行政策以及基数规模大等因素,保有量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的态势。
进出口方面。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国内需求疲软影响,中国整车进口再次步入下滑,平行进口汽车出现近年来首次下滑,出口增速也有明显回落,全年累计进口汽车和汽车底盘113.17万辆,同比下降7.52%,进口金额为506.76亿美元,同比微增1%;累计出口115.17万辆,同比增长12.32%,出口金额14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9%,出口量和出进口金额增速较上年分别下跌31.86和12.89个百分点。受贸易摩擦的持续影响,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1—9月出口汽车90.2万辆,同比增长3.4%,出口金额768.5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9月出口汽车10.8万辆,同比下降0.9%。1—9月进口汽车78.2万辆,同比下降10.7%,进口金额2472.3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9月进口汽车8.4万辆,同比下降9.7%。
2020年乘用车行业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告
摘要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速依旧维持在低位水平。上游钢材价格高位震荡,下游居民杠杆率提升导致乘用车购买能力下降,购置税优惠等扶持政策退出,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贸易摩擦等因素加剧了部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综合作用下,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趋势首度转为负增长,2019年以来仍延续下滑态势。乘用车行业在景气度偏低的时期出现了明显的消费结构调整,在豪华品牌销量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以中低端车型为主的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快速下滑,行业内部结构分化明显,行业进入调整期。大型整车厂商为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以及增加客户粘性,纷纷加大投资于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汽车后市场,导致大部分乘用车制造行业发行人的债务水平有所上升但有息债务负担仍属可控,企业盈利能力呈现两极分化且经营获现水平弱化。总体看,2019年行业发展形势未见明显改善,行业调整期内,各方面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尾部企业面临较大的整合风险;从中长期来看,相对较低的人均保有量和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将推动行业继续增长。综合评估,XX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认为乘用车制造行业信用展望为稳定。
新能源汽车方面。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实现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01%和61.67%,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张期,增速处于高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量105.30万辆,同比增长82.2%,纯电动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销量增速分别为68.32%和138.94%,后者呈现了爆发性增长,但市场规模仍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销量占74.81%)。2019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79.22万辆,同比增长26.23%,较同年1—6月累计增速下降32.32个百分点,主要系年初及补贴过渡期尚能维持较快增长,退坡效应三季度凸显;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6.54%,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同比基本持平,前者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7.79%。2019年初,美国特斯拉的生产基地在临港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10月实现Model 3的全面量产,这对于现阶段的国内纯电动车市场将形成较大刺激,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将促进自主品牌加速自我提升,进一步实现市场化优胜劣汰。近期,国内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不断推出新车型,部分大型汽车已成立下辖的汽车出行公司;随着2020年补贴完全退出(预计)的临近及多轮针对“新能源骗补”的审查,借助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程度均将提升,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整车厂商新的竞争领域和零部件配套商的业务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