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docx

合集下载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1 知识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秦兵马俑的规模和分布•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构造形式•秦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1.2 教学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掌握秦兵马俑的规模、分布和制作工艺•理解秦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和其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二、教学方法2.1 教学手段课堂授课、PPT讲解、学生讨论、板块式教学2.2 课堂组织首先,教师介绍秦兵马俑的基本情况,通过PPT讲解传达知识点。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小组,通过板块式教学展开学术讨论。

最后,辅以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流程3.1 导入教师做简单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介绍秦始皇陵的研究发现,引出秦兵马俑这一话题。

3.2 主体PART ONE: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5分钟)•介绍秦始皇的生平简介,以及秦始皇陵的建造情况。

•介绍秦兵马俑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影响。

PART TWO:秦兵马俑的规模和分布(15分钟)•展示秦兵马俑的规模和数量,让学生了解其宏伟的工程规模。

•介绍秦兵马俑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宏观布局。

PART THREE: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构造形式(30分钟)•介绍秦兵马俑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帮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和它所代表的文化。

•详细讲解秦兵马俑的构造形式,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内在结构和构造方式。

PART FOUR:秦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25分钟)•介绍秦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讲解秦兵马俑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学术研究意义,引导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思考。

3.3 总结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逐一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

同时,介绍作业要求和提醒学生进行课余阅读。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日常评价。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篇1设计:西塘镇中心夏雅萍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⑵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课时安排:共计2课时,每课时50分钟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0分钟):1. 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秦兵马俑的雄伟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描述他们对秦兵马俑的第一印象。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和重要性。

2. 分析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造兵马俑,以及对中国古代军事和艺术的影响。

3. 解释秦兵马俑的种类、数量和制作方法。

三、活动设计(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秦兵马俑进行研究。

2. 让学生选择一种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如泥塑、陶瓷等),并通过图纸或模型展示。

第二课时:一、知识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讲解各自研究的秦兵马俑。

2. 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加深对秦兵马俑的理解。

二、实践操作(30分钟):1. 提供黏土或纸板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秦兵马俑模型。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秦兵马俑模型,并介绍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和学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秦兵马俑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认可和鼓励。

参考事项:1. 保证课堂氛围愉快轻松,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发展。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

3. 鼓励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后,将秦兵马俑模型带回家展示给家人和朋友。

4. 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写一份关于秦兵马俑的小议论文。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主备教师:王园园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初读知大意。

教学目标:1.通过指名读、自由读、范读等方式引领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3.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秦兵马俑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1、仔细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精选多篇][修改版]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精选多篇][修改版]

第一篇:《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乘”。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等词的含义,领略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解题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2、揭题: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出示课题,齐读)3、交流资料:你了解秦兵马俑吗?(引导学生从题目意思、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地点、意义等方面介绍)二、初读课文,通文解词1、过渡:有人去过陕西临潼,亲眼领略过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吗?今天,跟随作者拨开历史的尘埃,来领略秦兵马俑的神奇和壮观吧!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友情提醒”。

出示“友情提醒”:①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多音字。

②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词句段反复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1)字音:擎、拱是后鼻音;吏、拟的声母分别是“l”“n”“战车千乘”的“乘”读“shèng”(2)字形:擎(借助字意记忆字形)(3)词意:铜戈(在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兵器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习首尾两自然段。

(1)过渡、提问: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这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的风采。

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读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写下阅读感悟。

(4)交流:预设: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体会到秦兵马俑极其珍贵。

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享誉世界”体会到秦兵马俑名扬海外。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含12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在朗读中感悟1、2自然段,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1、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人类凭着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万里长城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去领略一下这座地下王国的壮观景象。

2、解题,读课3、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相机简单板书:在哪里?什么样?有哪些过渡:自己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举世无双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战车千乘勇武干练戴金冠披铠甲穿战袍蹬战靴挽发髻握铜戈擎利剑拿盾牌执缰绳持弓箭⑴ “举世无双”找近义词: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⑵ “鸟瞰”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和“看”的意思相近的词语?⑶ 理解“所向披靡”。

⑷ 都是描写神态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神态的词语?⑸ 读准多音字“乘”(理解)、“干”。

⑹ 开火车读,加点的字都是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3、在第一遍读课文前,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4、交流:相机出示:⑴ 在哪里: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这是课文第一小节中告诉我们的。

这一小节还介绍了什么?齐读第1小节。

相机出示:⑵ 什么样: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出示句子)找得真准,用曲线划下来。

14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14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14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

4、学习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

学习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兵马佣)师:“俑”什么意思?“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理解秦兵马俑。

生:秦兵马俑是模拟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雕刻成的。

(齐读课题)师:秦兵马俑在哪里?(西安临潼)它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介绍秦兵马俑资料。

)学生汇报。

二、组内检查预习情况1、完成学习单第一课时1、2、3项。

2、集体反馈预习情况。

(1)请每组的末号读生字词。

(2)相机检查长句子朗读。

(3)课文从哪两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呢?交流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1、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齐读第三自然段)3、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还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接上文,引领下文的作用。

这就叫“承上启下“。

这一段的上文就是写-------兵马俑规模宏大。

(板书:规模宏大)三、探究学习,领略奇迹风采学习规模宏大的特点。

1、课文怎样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自学第二自然段,完成学习单。

2、哪些词句让你具体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自读,圈划相关词句作批注)3、汇报交流:俑坑面积兵马俑数量一号坑面积兵马俑数量小结: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具体真切地表现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让我们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学科语文 课题《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作业设计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的研究。
2、阅读相关书籍,以“我知道的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为主题举行读书交流活动









发展性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适用学生:AB层
基础性目标
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适用学生:CD层





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处理策略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教学空间形式
小组教学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兵马俑的文章和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共案设计人员:
个案补充
(体现分层、小组合作)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
(板书: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2、释题(“秦”指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播放秦兵马俑图片)
学科语文课题《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标总体目源自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拓展阅读,增加对兵马俑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了解,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主字词,理解部分成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初步感受屮国悠久的丿力史、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
屮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一一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2、“秦”是指什么?这里的“俑”是什么?(秦是秦王朝,俑是古代殉葬的偶像,多用泥烧制)
3、说到秦王朝,我们会想起一个皇帝-一秦始皇,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位充满霸气的皇帝,实际上从一当上皇帝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他死后的两年以后才修建完毕,耗时38年,最多时曾动用过70多万劳工。

兵马俑就是他陵墓中的一部分。

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后,摸着兵马俑说:“我真担心它会踢我一脚。

”这句话听起来真让人感到自豪啊!
4、卜•面请大家轻声跟着录咅读课文,去西安临潼秦皇陵体验一下兵马俑给我们带来的震憾
5、啊,真伟大呀,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读一读课题:秦兵马俑
二、检查预习
1、听你们读课题这样好,想必课前一定充分地预习了。

2、这里有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看谁读得准。

出示词语,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

请谁来说说那些字在读时要注意?
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你想提醍别人哪个字要注意?
3、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看谁读得又对又流利。

4、读准多音字,再换一个读音组词。

5、同学们,这就是秦兵马俑一号坑,巨大的拱形大厅里,秦朝的勇士们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宏大的规模,威武的气势,一见就使人心潮澎湃,这幅图仿佛把我们带到了2000多年前的战火纷飞的时代。

看了这幅图,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些词语?
(规模宏大、鸟瞰、所向披靡、雄兵百万、战车千乘、长方形军阵、绝无仅有)你能把“南征北战”或“所向披靡”换一个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换?
(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你喜欢哪一个成语?为什么?
惟妙惟肖■…说说意思,文中有一句话说兵马俑无比逼真,你能找出来吗?
(轻细的呼吸声一句)
天哪,他活着呢,你听,他在呼吸,在作者的眼里,他就是活着的,还冇比这更真的吗?
战车千乘—…什么意思?乘什么意思?老师这儿冇一道加法算式,你能算出来吗?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战车一乘等于?战车千乘呢?
绝无仅有…说说意思?课文开始有一个成语和他的意思-样,你知道是什么成语?
8、看看这几幅图,你想起了文中的什么词语,找出含有这个词语的句了读一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你想说哪幅图?
若有所思-…他在想什么?
跃跃欲试-…它急着想干什么?
神态口若、久经沙场・-一将军为什么能够神态口若?
二、理清脉络
如果你再读课文,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1、出示学习要求:各学习小组选择组员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这个口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快读课文。

3、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4、你认为这些自然段中哪些可以合并在一起?3-10
5、刚才我们用了合并的方法给课文分了段,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分段,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句子,它既像一个分水岭,把文章前后分得清清楚楚,它又像一座桥,把前后连接得非常紧密,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你能说一-卜这一句的作用吗?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O
1、创设情境: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冇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2、学习要求: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哪些语句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读书、划词句、说体会、说方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4、交流:
面积大、数量多、列举数字、作比较
7、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冇什么感受?
折服,佩服得五体投地,自豪等等
请你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被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的感觉來。

8、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此震撼人心的兵马俑还仅仅是前面两次发掘的结果,就在这个月的6月13日,我国又对兵马俑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到时的兵马俑乂是怎样的规模呢?让我样拭目以待吧!
四、学习写字
出示7个生字,怎么写的美观,说说自己的见解。

学生描红。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乂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吧!
板书:秦兵马俑
面积大列举数字
规模宏大
数量多作比较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