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变态类型

合集下载

昆虫名词解释

昆虫名词解释

1.两性生殖:通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与雌性的卵子结合后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昆虫雌性的卵不经过授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3.经常性孤雌生殖4.周期性孤雌生殖5.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条件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不授精的卵也发育为新个体。

例如家蚕便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种类。

异态交替:即孤殖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进行,这与其所处的季节有关,即所谓“异态交替”。

6多胚生殖:是指1 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7.胎生:一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来.这种生殖方法叫胎生8.卵胎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由卵供给,不需母体提供营养,整个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卵在母体内孵化,孵化不久后幼体便离开母体。

9.腺养胎生10.血腔胎生11.伪胎盘生殖12.幼体生殖:有少数昆虫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13.胚胎发育14.胚盘15.胚带16.卵裂17.胚动18.背合19.胚后发育20. 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21.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昆虫的这种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22.增节变态: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其主要变态特点是幼期与成虫期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原尾目23.表变态:也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24.原变态: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需经过一个亚成虫期.25.不完全变态:不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分为: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26.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昆虫变态类型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态观察

昆虫变态类型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态观察
● 芫菁等全变态昆虫,其幼虫的不同时期形态和习性 明显不同,这种变态称为复变态。
二、卵的观察
卵的构造
● 卵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卵内有卵黄膜, 包住里面的细胞质、卵黄和细胞核。卵壳的顶部有孔, 叫做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
卵的形态
● 昆虫卵的形状各不相同,大小差异较大,卵壳表面具 有各式刻纹。
● 蛹期:从化蛹时起到发育变为成虫止所经历的时间。 ● 蛹期的生命活动—将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
● 蛹期是进行农业防治的有利时机。如对入土化蛹的害虫, 可通过耕翻、灌水等办法来消灭虫蛹。
4.成虫期
● 羽化: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 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 成虫期的生命活动—交配产卵、繁殖后代
白蚁的多型现象
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 模块一 农业昆虫识别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相关知识

拓展知识
练习与思考
学 习
●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


●识别常见农业昆虫类群
●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防治的关系
●了解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关知识一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相关知识
一、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昆虫的繁殖
● 围蛹——蛹体被幼虫最后脱 下的皮形成桶形外壳所包围, 里面是离蛹。
五、昆虫成虫的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性二型 ● 昆虫雌、雄个体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 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
喙凤蝶雌雄
甲虫
多型现象 ● 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
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工作任务1-2昆虫变态类型及不

工作任务1-2昆虫变态类型及不
昆虫变态类型及不同 发育阶段虫态识别
一、昆虫的变态类型观察
(一)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昆虫从卵孵化到羽化为成虫的过程中,不仅体积 变态
有所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甚至生
活习性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 态。 昆虫一生经过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虫 态。 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 (若虫)、成虫三个虫 态。
五、昆虫性二型 及多型现象观察
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成虫期雌雄性 的区别已显示出来,复眼也出现,有发达的触角,
形态已经固定,有翅的种类,翅也长成,所以昆虫
的分类以成虫为主要根据。成虫期的主要任务是交 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 生殖期。

1 .成虫的羽化: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 去最后一次皮变成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初羽 化的成虫色浅而柔软,待翅和附肢伸展,体壁硬化 后,便开始活动。
昆虫的性二型现象 1.吹绵蚧雄成虫 2.吹绵蚧雌成虫
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 体形、颜色等也有差异。

雌 性 个 体
产卵器

雄 性 个 体
昆虫的多型现象 1.若蚁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蚁 5.蚁后 6.有翅蚁
多型现象:同一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现象, 如蜜蜂、蜂王、雄蜂、工蜂、白蚁群。
翅目中的粉虱及介壳虫♂虫。
A.不完全变态(蝽象)1.产在植物组织内的卵 2.若虫 3.成虫 B.完全变态(螟蛾) 4.卵块 5.幼虫 6.蛹 7.成虫
二、卵的观察
(一)卵的结构和类型
1.卵的构造:卵壳、卵 黄、卵核、卵黄膜、 卵孔。
2.大小和形状:一 般1-2mm,螽斯 卵最大可达910mm,寄生峰 0.02-0.03mm, 形状各异,肾形 (蝗虫)、球形 (甲虫)、桶形 (蝽)、半球 (夜蛾)、带柄 (草蛉)、瓶形 (粉蝶)、具光 滑或饰纹等。

变态发育_实验报告

变态发育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2.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昆虫变态发育的各个阶段,加深对变态发育概念的理解。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

昆虫的变态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如蝶、蛾、蝇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蜻蜓、蟑螂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家蚕、蚊子、蟑螂等昆虫。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家蚕变态发育过程(1)将家蚕卵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卵的外观特征。

(2)待卵孵化出幼虫,观察幼虫的形态、食性等特征。

(3)记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4)待幼虫进入蛹期,观察蛹的外观特征。

(5)待蛹羽化成成虫,观察成虫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征。

2. 实验二:观察蚊子变态发育过程(1)将蚊子卵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卵的外观特征。

(2)待卵孵化出幼虫,观察幼虫的形态、食性等特征。

(3)记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4)待幼虫进入蛹期,观察蛹的外观特征。

(5)待蛹羽化成成虫,观察成虫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征。

3. 实验三:观察蟑螂变态发育过程(1)将蟑螂卵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卵的外观特征。

(2)待卵孵化出若虫,观察若虫的形态、食性等特征。

(3)记录若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4)待若虫进入成虫期,观察成虫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家蚕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共蜕皮5次,幼虫形态为白色,食性为吃桑叶。

蛹期,家蚕身体逐渐变为金黄色,形态呈长条状。

成虫期,家蚕身体为白色,具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

(结合结构图)▲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植物的无性生殖: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

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昆虫的变态及各虫态

昆虫的变态及各虫态
12.自末龄幼虫脱去表皮至变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变为成虫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的虫态。末龄幼虫脱去最后的皮称。根据翅、触角和足等附肢是否紧贴于蛹体上及蛹的形态通常分为三类:离蛹(裸蛹)(如);被蛹(如);围蛹(如);
13.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成虫期昆虫的分类的主要根据。成虫期的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称为。
6.昆虫卵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卵是或,如直翅目蝗虫的卵。此外,还有的(如甲虫)、的(如蝽象)、(如夜蛾类)、带有丝柄的(如草蛉)、瓶形(如粉蝶)等。卵的表面有的平滑,有的具有华丽的饰纹。
7.昆虫的产卵方式随种类而异,有的,如天牛、凤蝶;有的,如螳螂、荔枝蝽象;有的,如松毛虫;有的,如蝉、蝗虫等。
《园林植保》学案
项目名称
昆虫的变态及各虫态
班级
学生
1.昆虫个体发育是指由发育到的全过程。昆虫自卵中孵出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现象称为。
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发生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大致可分为和。
2.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三个虫态。不完全变态主要有下面两个类型:和及。
补充营养:
性二型:
多型现象:
8.幼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个时期。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虫或完全变态化蛹)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的明显特点是大
。从实践意义来说,幼虫期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最严重,因而常常是防治的。
9.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这就叫。初孵化的幼虫,体壁中的外表皮,身体柔软,色淡,抗药能力,此时是化学防治的有利时期。
10.在幼虫的发育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常要将旧的表皮脱去,幼虫脱去旧表皮的过程称为。脱下的旧表皮则称为。昆虫每经脱一次皮,身体显著增大,食量相应增多。虫龄计算公式:。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

林业昆虫识别—完全变态主要目及其主要科

林业昆虫识别—完全变态主要目及其主要科

鳞翅目特征
• 1.体小至大型、被鳞片。 • 2.口器为虹吸式口器、下唇须发达;触角丝状、栉齿、羽 毛、球杆状等。 • 3.鳞翅、由各色鳞片组成三斑五线。 • 4.完全变态,幼虫多足型,被蛹;幼虫植食性。
变态类型为: 完全变态
幼虫


成虫
如何识别鳞翅目幼虫与叶蜂幼虫
1.单眼数目 2.腹足对数 3.趾钩有无
粉蝶科:
(1)体中型,通常为 白、黄或枯黄色。
(2)前翅三角形,后 翅卵圆形,前翅臀脉1 条,后翅2条;
幼虫 :圆柱形,体细 长,表面有很多小突起 和短而密的次生毛,颜 色绿色或黄色。
弄蝶科:
弄蝶科体型中 至小型,身材粗短 ,密布鳞毛。触角 棍棒状,末端数节 尖细弯曲如钩。
幼虫会切开部 分寄主植物的叶片, 卷起叶子,隐藏在 内取食及化蛹。
鳞翅目幼虫
12个 2—5对

叶蜂幼虫
2个 6—8对

丝、栉齿 或羽毛状 翅平铺于体上
夜间
蛾 蝶 区别如下:
触角类型
蛾 休息状态 蝶


活动时间
球杆状 翅竖于体上
白天
木蠹蛾科:中至大型,体肥大,蛀干;翅面有黑色斑 纹;喙退化。M脉主干在中室内分叉,R4、R5共柄,
趾钩2或3序全环。幼 虫虫粪散落地上。
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幼虫

脉翅目
脉翅目主要科代表(草蛉科) 1.成虫 2.幼虫 3.幼虫头部 4.蛹 5.茧 6.卵
草蛉
膜翅目特征
★体微小-大型。
★触角;口器 ★两对膜翅,前翅常具翅痣, 翅钩连接。 ★腹第一节与后胸并入称 “并胸腹节”。 ★雌性产卵器发达呈针状、 锯状(螯针)。 ★植食、寄生、肉食。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温度:昆虫卵期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同昆虫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卵的孵化。
湿度:湿度对昆虫卵期发育的影响也很大,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卵的孵化,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卵的正常发育。
Part Three
昆虫的幼虫期发育
幼虫的形态特征
形态:幼虫的形态通常与成虫有较大差异,身体柔软,多为蠕动或爬行状态。
结构:幼虫通常具有与成虫不同的器官结构,如口器、触角等,这些结构在变态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颜色:幼虫的颜色通常比较鲜艳或具有明显的斑纹,以吸引食物或警示天敌。
生长: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会经过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逐渐接近成虫形态。
幼虫的取食与生长
幼虫的取食方式:有些昆虫幼虫通过咀嚼植物叶片或其它食物来获取营养,而有些种类则通过吸取植物汁液或腐肉中的营养。
昆虫变态发育的遗传机制
基因调控: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起到关键作用。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昆虫变态发育的异常。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影响昆虫变态发育的过程。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昆虫变态发育的遗传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昆虫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
组织重构:变态发育过程中,组织重构是形成新器官和形态的关键过程。
项标题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等外部因素以及昆虫种类、基因等内部因素。
项标题
Part Five
昆虫的成虫期发育
成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的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能够繁殖后代。
成虫的口器类型和构造与其取食习性相关。
成虫具有翅膀,能够飞行。
昆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形、颜色、大小等。
成虫的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
蛹的内部构造:蛹的内部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形成成虫的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变态类型
昆虫在动物界中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其变态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5种变态形式:
①增节变态
如无翅亚纲的原尾目昆虫,它的幼虫期及成虫期间除身体大小和器官发育程度有差别外,腹部由9节变为12节的体节数量是逐渐增加的。

②表变态
如无翅亚纲的弹尾目昆虫,在幼虫时基本与成虫形态相同,只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性器官逐渐成熟,触角、尾须节数不断增加、个体大小有些变化。

③原变态
此类变态仅见于有翅亚纲的蜉蝣目昆虫,它由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亚成虫期,这个时期较短,呈静休状态。

④不完全变态
这一变态式主要特点是昆虫成虫的特征是在经过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个时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

此类变态形式又有3个不同变态类型:常见的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同翅目、虫修目等,它们在生长发育中,幼虫期与成虫期形态上变化不大,只是翅未长出,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此时期的幼虫也称为若虫),经过几次脱皮,渐渐成长为成虫,这种变态类型为渐变态。

蜻蜓是每个人都熟悉的,它的成虫是陆生,而它的幼虫则生活于水中,幼虫与成虫的呼吸器官和取食器官差异都较大,这类属于不完全变态范畴的类型叫半变态。

有些昆虫的若虫与成虫差别不大,在若虫与成虫间存在一个不食不动的伪蛹阶段,如蓟马和雄性介壳虫,这种变态类型称为渐变态。

⑤完全变态
符合这一变态形式的昆虫,其特点是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期。

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在幼虫老熟脱皮化蛹时,幼虫形态消失,而蛹期形态与成虫基本接近。

如鳞翅目蛾类和蝴蝶,幼虫时触角和翅全无,口器为咀嚼式,而变为成虫后,幼虫的模样全部消失,不但有翅可自由飞舞,口器也变为虹吸式。

与鳞翅目同属全变态形式的还有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

有些全变态类昆虫中幼虫的各龄之间形态也不一样,这一变态现象称复变态,如鞘翅目的步甲、芫菁,双翅目的寄蝇和膜翅目的姬蜂等。

总之,在有翅亚纲中较高等的目都属完全变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