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与其疼痛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838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罗思进(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0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为最多,男性较女性多,20岁以内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率低。
腰椎间盘突出一旦发生之后往往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一旦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后,往往髓核会受到不可逆性损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式,多数的患者往往治疗的预后性较差。
因此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应当做好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展原因入手来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1-2]。
1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发生机制1.1 解剖生理特点。
首先腰椎间盘在人体当中的位置非常关键,其所位于的位置往往受到多重感觉神经的支配,受到外侧前部分以及后部分神经的支配,而且椎间盘的感受器表现在分布均匀等现象,多部分分布在前中侧,同时后部也存在一小部分。
一旦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的炎性反应之后,往往会出现显著的疼痛情况,而且由于椎间盘受到多种神经的支配,往往这种疼痛会进一步的加重[3]。
同时在椎间孔的神经分析来看,其被包裹在粘膜当中,而且存在于患者的骨性骨道当中,一旦神经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并且出现牵拉等现象之后,加上患者长时间的机械性压迫的原因, 往往会损伤到患者的不成熟血管,并且对患者的血管神经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的往往会形成水肿现象,对于患者的神经根营养供应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4]。
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韦佳佳;赖福崇;李文豪;贾涛;李鹏飞;李骥征;张锡华;李具宝【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8(25)36【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症状.目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发病机制方面,比较公认的有机械压迫、神经根炎性刺激、细胞凋亡、椎间盘自身免疫反应及生物力学机制5种观点,诸多发病机制仍然不能很好地诠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根本原因,故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页数】5页(P17-20,24)【作者】韦佳佳;赖福崇;李文豪;贾涛;李鹏飞;李骥征;张锡华;李具宝【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二病区,云南昆明650021;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二病区,云南昆明650021;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二病区,云南昆明650021;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二病区,云南昆明650021;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二病区,云南昆明650021;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二病区,云南昆明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相关文献】1.由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治疗进展 [J], 张秀兰2.小针刀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睾丸疼痛1例 [J], 王书君;苏占辉;杜志峰;王绍美;王静3.由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治疗进展 [J], 张秀兰4.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疼痛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J], 钟远鸣;何炳坤;吴卓檀;吴思贤;万通;钟锡锋5.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疼痛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J], 钟远鸣;何炳坤;吴卓檀;吴思贤;万通;钟锡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症状。
目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发病机制方面,比较公认的有机械压迫、神经根炎性刺激、细胞凋亡、椎间盘自身免疫反应及生物力学机制5种观点,诸多发病机制仍然不能很好地诠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根本原因,故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which brings heavy burden to patients,families and society. Waist and lower extremities i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pain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there are five widely recognized mechanisms of pain,including mechanical compression,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of nerve roots,apoptosis,autoimmune response of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biomechanical mechanism. Many pathogenesis can not explain well that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pain caused by lumbar disc herniation,so it needs further intensive study and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of pain caused by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reviewed.[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Pain mechanism;Research progress;Lumbago腰椎間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病理演变是指腰椎间盘在退变的基础上从膨出到突出,甚至脱出的过程。
腰椎间盘突出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相关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腰椎間盘突出后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MRI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膨出型6例(观察组A)、突出型9例(观察组B)和游离型5例(观察组C);收集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
入院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V AS评分评价各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和V 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 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 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 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呈正相关。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且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一项指标反映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将神经根性疼痛量化和数据化,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剂量和治疗,更好地评判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ory factors after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nerve root pain.Methods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20 patients with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who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RI,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vided into 6 cases of exophthalmic type (observation group A),9 cases of protrusion type(observation group B)and 5 cases of free type(observation group C);20 normal person were col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admission,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and the expression of IL-1,IL-6,IL-18 and TNF- α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Elisa.The degree of nerve root pain was evaluated by V AS scor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1,IL-6,IL-18 and TNF-α expression and V AS score was studi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V AS scores in group A,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group A,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V AS scores in group B and C were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group B,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V AS score in group C were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L-1,IL-6,IL-18 and TNF-α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rve root pain after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L-1,IL-6,IL-18 and TNF-α in venous blood of patients with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people.And in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erve root pain,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to reflectthe degree of nerve root pain,to quantify and data radicular pain,to guide the dosage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to better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Nerve root pain;Inflammatory factors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以腰腿痛、下肢体感觉异常等神经根性症状为主的骨科临床常见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与腰骶部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与腰骶部疼痛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与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与腰骶部疼痛的相关性。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骶部疼痛进行等级划分,即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处于减小的趋势,而且腰骶部的疼痛感越来越严重,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之间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患而言,其腰骶部所能感受到的疼痛感和其腰椎的曲度有一定关系,主要呈现为负相关。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曲度;腰骶部疼痛;相关性腰骶部疼痛,实质上就是指人体后背的骶、腰部出现疼痛的感觉,如腰肌劳损、长期久坐等;在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1]。
腰骶部疼痛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20岁之后,年龄逐渐增长,人们的腰椎间盘呈现退行性改变,同时还会继发椎间关节病以及关节囊、韧带退变状况,导致人体椎间关节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患者下肢特定节段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不正确姿势还会进一步造成腰椎退变,引起椎曲侧弯、后突等一系列力学改变,改变腰椎自身结构,产生”骨性疼痛”。
部分患者增生的骨赘压迫窦椎神经,也可产生持续腰骶部疼痛[3];腰椎间盘突出与腰骶部疼痛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与腰骶部疼痛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80例患者经过常规检查,均确诊为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其中包括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为(41.32±12.76);病程9 w~13年。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多见于中年人群。
它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断裂或退化,使其内部的软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或腰髓。
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便了解其病情和相关因素。
患者信息:本次分析的患者为一名男性,年龄50岁。
主要症状包括腰背疼痛、下肢无力和感觉异常。
患者近期经历了腰部劳作活动,从而加重了症状。
经过问诊和体格检查,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腰骶部,向臀部和下肢放射。
神经学检查显示存在受累脊神经根对应的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与影像学检查:患者进行了腰椎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L4/5、L5/S1椎间盘水平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与骶1神经根。
进一步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发现,存在腰5神经根及骶1神经根传导功能异常。
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我们为患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建议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限制体力活动、腰腹肌强化运动等。
此外,为了缓解症状,我们还建议患者进行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口服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我们将考虑手术干预,如微创手术或开放手术。
病程观察:随访中,患者根据医生要求进行了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和腰腹肌强化运动。
症状在治疗开始后逐渐缓解,疼痛感明显减轻,下肢无力和感觉异常也有所改善。
并且,在连续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复发或进一步恶化。
因此,可以认为该治疗方案对该患者有效。
讨论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可导致明显的腰背疼痛和下肢症状。
通过对该患者的临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初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保守治疗是首选,包括休息、限制体力活动和腰腹肌强化运动等。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这些保守治疗方法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干预可能成为必要选择。
腰间盘突出研究报告

腰间盘突出研究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外周部分的纤维环部分破裂,导致椎间盘内的软骨组织突出压迫神经结构。
这种情况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疼痛、肌无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诊断和治疗展开。
诊断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然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标准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统一。
治疗方面,目前常见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生活方式改变、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通常适用于轻度病例或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手术等,适用于严重病例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然而,手术治疗并非总是必要的,且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与年龄、性别、工作环境、体重、运动等因素相关,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目前仍在不断深入,旨在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法,阐明发病机制,提高预防意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侧隐窝注射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侧隐窝注射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侧隐窝注射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9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分两组,1组561例,V AS评分为7~10分,2组426例,V AS评分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保持俯卧位,腹部垫入软枕。
腰部进针处常规皮肤消毒,确定穿刺点,使用7号腰穿针侧进针。
成功穿刺后注入曲氨奈德50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100 μg、山莨菪碱5 mg、2%利多卡因5 ml 加生理盐水至20 ml的混合药液5 ml、观察无腰麻现象,体征平稳。
所有药液注射完毕后患者保持平卧30 min,进行腰椎牵引术6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
1次/周侧隐窝注射,3周为1个疗程。
治疗后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复查。
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V AS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情况以及神经根周围情况。
1. 3 疗效判断标准[1] 优:经治疗,V AS评分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治疗后经3~6个月CT复查,1组有21例突出椎间盘还纳,占3.7%,优良率76.3%,2组有4例突出椎间盘还纳,占0.9%,优良率为59.4%,两组治疗效果优良者均可见椎间盘有缩小趋势,神经根周围显影清晰,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987例患者总优良率为69.1%,总有效率为86.5%。
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临床观察其疼痛程度与发病情况、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等相关。
出现疼痛是因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受外力挤压或劳累性损伤,导致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会压迫周围神经根引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根周围的神经刺激因子,包括氢离子、激素和缓激肽等浓度升高,导致疼痛感增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为炎性病变,因此消除炎性病变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破 裂 的 I 和 Ⅱ组 突 出间 盘 术 前疼 痛 严 重 , 纤维 环 完 整 的 Ⅲ 、 、 组 与 Ⅳ V组 突 出 间盘 相 比 有统 计 学意 义 , 纤维 环 破 裂 而 缺 损 大 的 Ⅱ组 与相 对 纤 维 环破 裂缺 损 小 的 I组相 比 , 为 疼 痛 , 统 计 学 意 义 。结 论 : 出的 间盘 如 果 伴 有 纤 维 环 破 更 有 突 裂 , 核 就 可 以进 入 椎 管 , 致 神 经 根 性 疼 痛 加 重 ; 核 及 其 释 放 的物 质 有 机 会 通 过 化 学 因素 而导 致 神 经 根 性 疼 痛 加 髓 导 髓
重 .
【 键 词 】 腰 椎 ; 椎 间盘 ; 椎 间盘 移 位 ; 疼 痛 关 Do :03 6 ̄.s.0 3 0 3 . 1. .1 I 1 . 9 i n10 — 0 42 1 70 3 9 s 0 0
Th l i a e e r h o h e a i n b t e h a n a d t e d s e n a i n t p HE Mig, e ci c lr s a c ft e r lto e we n t e p i n h ic h r t y e n i o n WANG G a g— i u n b n,
贺明, 王广 斌 , 王佳 时
( 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盛 京 医 院脊 柱 关 节 外 科 , 宁 沈 阳 1 0 0 ) 中 辽 10 4
【 要 】 目的 : 讨 腰 椎 间盘 突 出类 型 导致 疼 痛 的 程 度 , 分析 其原 因 。方 法 : 取 20 摘 探 并 选 0 2年 1月 至 2 0 年 1 08 2月
r a o . e h d : r m a u r 0 2 t c mb r 0 8, 6 ai nswi u a tt e tb a ich r it n w r p r td e s n M t o s F o J n ay 2 0 De e e 0 2 5p t t t l mb r n ew r r l s e a i e eo e ae o 2 e h i e d n o
WA G J —h. e a m n r oadc ,h n n s il f lae hn dc nvrt S ey n 0 4 N i s iD p r e tfO t p e i S eg gHo t f ltdt C iaMeia U i sy,hn ag10 0 , a t o h s i f paA i i o l ei 1
Lion n Ch n a ig, i a
AB T A Obet eT vlaetepeprt epi ere fu br ne etba ds ena o n nlzdi S R CT jci :o aut h roeai and g m a t vr rl i hriinadaaye s v e v e ol i r e c t t
・
5 8・ 7
中 国骨 伤 2 1 年 7月 第 2 0 1 4卷 第 7期 C iaJO to ru , 1 0 1V 1 4 N . hn r pTamaJ . 1 ,o. , o h u2 2 7
・
I J xI ・ 临  ̄ O- 究
腰椎 问盘突 出类型与其 疼痛程度相关性 的 临床研究
t nsw r iie t v ru sb sdOl arg esse a c rigt e reo u lu up s sh r it na dd ge f i t eedvd di of ego p ae iC ra e y tm( c odn od ge f ce s lou enai n e ,f hc i J w s1 8cs sa di s1 s1 7c ss T eewee1 2mae n 0 mae rn ig ysn l e me to w ihs ei L . a 2 ae n LS 3 ae . h r r 6 lsa d 1 3f l ,a gn t n 4 5 n wa e
手 术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2 5例 ( 中 男 1 2例 , 1 3例 , 龄 2  ̄ 8 平 均 4 _ ) 均 行 单 间盘 手 术 ( 4 2 6 其 6 女 0 年 17 , 63岁 , L,1 8例 、 5 LS I7例 ) ,3 。每 例 患 者在 术 前 进 行 O w s 功 能 障碍 指 数 问 卷 ( D ) 术 中根 据 改 良 C  ̄ g e系统 将 突 出间 盘 分 为 s et  ̄ O I, a ae 5组 ( 据 髓 核 突 出的 程 度一 维 环破 裂 的 程 度 分 为 I组 脱 出一 根 纤 小破 裂 、 Ⅱ组 脱 出一 大破 裂 、 组碎 片一 Ⅲ 完整 、 组 变性一 Ⅳ 完整、 V组 钙 化一 变 ) 对 各 组 术 前 O I 分 进行 统计 学处 理 , 退 , D 评 分析 不 同 突 出类 型 与其 疼 痛 程 度 的 相 关 性 。结 果 : 维 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