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五年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文献综述。

在介绍了该研究背景并阐述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在概括了“产出导向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前沿研究进展并提供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影响因素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这篇综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进展、案例分析、应用探讨、影响因素、未来研究方向、成果总结、研究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背景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注重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不断产出语言,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更注重输入环节,即学生接收和记忆词汇、语法等知识,而缺少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训练。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成为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该教学方法具有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提升的显著效果。

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和探讨。

了解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和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教学方法的视角。

1.2 阐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在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从而为我们深入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我们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促使我们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工作。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作为一种注重教育效果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深入探讨其核心理念、实践应用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

本文将从成果导向教育的定义出发,概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本文还将对成果导向教育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成果导向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导向和效果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其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教育效果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比较,本文旨在揭示成果导向教育的优势与不足,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成果导向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基础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理论基础源于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学以及教育政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核心理念在于强调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而非仅仅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

OBE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教育活动并评价其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OBE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过程,教育应关注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2015—2018)

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2015—2018)

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2015—2018)作者:李晓云李梦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及英文专著,对产出导向法国内外研究现状(2015-2018)进行了综述。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践,但其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不全面,未来研究还应致力于对英语初学者及其他语种教学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作者简介】李晓云,李梦,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C24)成果之一。

一、引言“产出导向法”(POA)源于“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7),诞生于2014年“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在中国知网根据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搜索,可以找到203条文献,根据关键词“POA”搜索,还可以筛选出6条文献。

本文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及英文专著,时间跨度为2015年至2018年8月。

本文拟梳理“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希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研究。

二、产出导向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产出导向法的国外研究较少,视角包括综合评价、研究方向建议及职前教师。

Rod Ellis(2017)强调了对于产出导向法的印象,认为其经过周详考虑,拥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有趣的教学材料。

他指出了中国有关评价的制度约束,POA团队在完成评价方面力量有限;POA团队的努力方向应针对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在单元末尾增加延伸活动,以创建语境,学生能够使用现有的语言资源和单元中学到的新语言来谈论具有个人意义的话题或事件;POA未清楚地承认在交际的主要形式中输入和输出存在于社会互动;材料的评价方法是不拘一格的。

Alister Cumming (2017)对POA的研究方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增大教学改革延伸到附加教育情境。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1. 本文概述介绍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

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实际语言使用情境中的产出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该方法认为,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语言产出任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实践研究产出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接着,简述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采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作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在某中学进行的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探讨产出导向法在提高学生英语口头报告设计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概述本文的结构安排。

文章首先介绍产出导向法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详细描述实践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接着展示研究结果和分析,最后讨论产出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未来研究方向。

2. 文献综述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作为一种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验,以及在过程中的自我纠正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产出导向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

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和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文本等,进行主题或观点的展示。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产出导向法概述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该方法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产出导向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产出导向法中,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例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其次,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写作练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四、产出导向法的优势与问题(一)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实际产出为学习的重点和促进语言学习的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义、应用、对学习者产出的影响、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产出导向法能够促进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在应用产出导向法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以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

未来,研究者可进一步深入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文献综述、学习者产出、教学策略、问题、研究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外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传授和掌握,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产出导向法则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产出,即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不断的语言输出实践,学习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更好地适应各种语言环境和交流需求。

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对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能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外语教学中的产出导向法,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学习者和教师的影响。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揭示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机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也可以发现产出导向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教学改进中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可以为外语教学的改革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推动外语教学走向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向。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摘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该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在驱动、促成和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引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教学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语言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外语课程在实现育人目标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应该担负起重要的育人责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借助其量大面广公共基础课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的学生群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摸索出产出导向法融入课程思政适用的实践路径。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是在中国外语教学土壤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该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1.教学理念;2.教学假设;3.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

本文着重探讨教学流程部分:“驱动”“促成”和“评价”。

(1)驱动“产出导向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流程以热身或导入开始,而将产出的“驱动”置于新单元的开头,激发产出的欲望。

首先,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和讨论的话题,场景具有交际性,话题具有认知挑战性。

接下来,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就是教师有意为学生制造的“饥饿状态”。

最后,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

(2)促成“产出导向法”将传统的“输入”环节后置,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产生学习“饥饿”后,更清楚自己需要哪些知识和材料。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产出导向法概述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学生的语言输出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表达,通过完成各种语言任务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产出导向法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学生阅读、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环节。

三、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确定主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阅读教学的主题。

主题应具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的主题,如“我的校园生活”、“我的家庭”等。

2. 学生阅读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大意、理解生词难句等。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预测、推理等思维活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4. 汇报展示小组代表将讨论成果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产出导向法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1.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产出导向法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通过完成各种语言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学生在阅读、讨论、汇报等环节中积极参与,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增强了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4期|学水探讨
国内近五年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综述
李媛沈麟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针对大学外语学习者提出的一套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本文以文献研究为线索,对2013-2018年刊登在国内外语类期刊上有关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产出导向法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中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做出了推测。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 (2018) 11-0199-2 d〇i:10. 3969/j.issn.1006-2831.2018. 04. 083
1. 引言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针对大学外语学习者提 出的一套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P0A的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旨在提 高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 用能力。

它是一套契合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需求的全 新教学理论,它根植于经典的二语习得理论,紧跟时代 发展的步伐。

在我国,自产出导向法的概念被提出来之后,近几 年对它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以文献研究为线索,对 2013-2018年刊登在国内外语类期刊上有关P0A研究 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 P0A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中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 研究发展方向做出了推测。

2. 相关研究综述
截至2018年6月18日,在中国知网上以“产出导 向法”为关键词共搜索出2015-2018年所收录的164篇 相关文献,且每年发表文章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如图,其 中2018年的数量为预测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论文数量)。

30 Lj Jj〇l7JiiOlii
2.1重点刊物
近几年以“产出导向法”为关键词收录在中国知网 上的论文逐年增多,但在《现代外语》《外语界》等外语 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只有9篇。

其中《外语界》1篇、《现代外语》5篇、《外语教学与研究》1篇、《外语与 外语教学》1篇以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篇。

由此 看出虽然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逐年上升,但对于P0A 研究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 论文也相对较少。

2.2研究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深 人,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与学者开始关注到外语教学研 究方法。

本综述运用了高一虹的研究方法分类,他将研 究方法分为了两大类: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

本文分 析的164篇相关文献按照此分类可分为如下图所示:
年人数量
2015201620172018
实证研究052512
非实证研究6236627
2.3研究内容
经过对此164篇文献的分析可得出这些文献在研 究内容方面主要涉及:简要介绍、应用及有效性三个方面。

2.3.1简要介绍
在这164篇文献中,许多学者仅仅是对P0A做了 一个介绍或是对其进行了一个简要评价。

199
病狂英语S论版R3
例如张柳陟,胡启琴(2018)分析解释了 P O A中“全 人教育说”旨在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习得知 识,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他们还强调了 P O A适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

2.3.2 POA应用
P O A自提出以来被许多英语教师应用在英语教学 中,同时相关的研究结果也显示P O A在我国英语教学 中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例如张文娟(2015)以一个单元的教学为例,展示了 P O A促成部分的教学。

实验结果表明P O A对英语教学 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杨莉芳(2015)在其“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 课设计一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 然’单元为例”中,调査了通过微课如何实现教学中“驱 动”环节,最终根据实验结果,将微课应用在产出导向法 驱动环节仍存在许多挑战。

2.3.3 P O A有效性
在我国关于P O A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应用到了不同 的大学课堂中,例如英语阅读、写作、听力等。

黄珍(2015)检验了 P O A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 性。

此研究主要针对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实现了由“老 师为中心”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转向提高学习者阅读动力 并且实现了教学资源使用的最优化。

李军(2016)将P O A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

研究结果显示P O A更能提高非专业学习者的口语 表达能力。

2.4研究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近5年对于P O A的研究逐年增 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_4_1重复研究
知网上收录的164篇文献中,许多学者在其文中讨 论了 P O A的概念,特点以及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必 要性。

这些文章一部分详细介绍了 P O A的理论基础及 框架,也有部分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重复了之前研究的 方法及结果。

2.4.2实证研究不足
近5年对P O A的研究主要处于理论阶段,实证研 究缺乏。

目前我国对P O A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都 应加强定性和定量研究。

近5年,P O A被应用在大学英 语口语、写作及翻译教学中,但几乎没被应用在大学英 语阅读教学里,此版块目前暂时还很缺乏。

3.总结
本文主要综述截至2018年6月14日收录在中国知网上以“产出导向法”为关键词的这164篇文献中,主 要还是以介绍P〇A、P O A特点等为主,近几年虽然实证 研究逐年增多,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更多将POA 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B I
参考文献:
曹巧珍.2017. “产出导向法”之教师中介作用探析一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1): 15-22.
黄珍.2015.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8) :115-119.
高一虹,李莉春,吕王君.1999.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 :8-16.
罗涌洁.2016.以书面产出为导向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J].海外英语(3):66-68.
李军.2016.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
孙曙光.2017. “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
J].现代外语(3) :397-406.
束定芳.1995.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趋势[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60-65.
文秋芳.2008.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
J].外语界(2) :2-9.
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外语教学与研究(4) =547-558.
文秋芳.2016.“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
J].外语界(5):37-43.
文秋芳.2017.‘‘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
J].现代外语(3): 348-358.
王立非.2000.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
J].外语研究(3):8-9.
杨莉芳.2015.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一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然”单元为例[
J].中国外语教育(4):3-9.
张伶俐.2017.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J].现代外语
(3) :369-376,
张文娟.2015.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J].中国外语教育(4):10-17.
张文娟.2016.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验[J].外语与外语教学(2) :106-114.
张文娟.2017. “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3) :377-385,438-439.
张柳陟,胡启琴.2018.基于产出导向法视角的全人教育说探究[J].海外英语(4):63-64.
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