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 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舞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舞蹈的源头之一?()A 巫舞B 宫廷舞C 民间舞D 芭蕾舞答案:A巫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原始社会,巫舞具有祭祀、祈福等功能,通过舞蹈与神灵沟通。
2、唐代舞蹈的代表作品是()A 《霓裳羽衣舞》B 《胡旋舞》C 《剑器舞》D 以上都是答案:D唐代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器舞》等都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3、以下哪一位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舞蹈家?()A 吴晓邦B 梅兰芳C 常香玉D 侯宝林答案:A吴晓邦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舞蹈家,为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舞蹈在_____时期达到了鼎盛。
答案:唐代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舞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汉代著名的舞蹈作品有《_____》。
答案:《盘鼓舞》《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在盘和鼓上舞蹈,技巧高超。
3、中国舞蹈史上第一部舞蹈理论著作是《_____》。
答案:《舞赋》傅毅的《舞赋》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部舞蹈理论著作。
三、简答题1、简述宋代舞蹈的特点。
答:宋代舞蹈在形式和风格上与唐代有较大的不同。
宋代舞蹈趋于内敛、含蓄,舞蹈表演更注重情节和故事性。
同时,民间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
此外,宋代的队舞规模较大,有严格的程式和规范。
2、谈谈中国舞蹈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答:近现代以来,中国舞蹈受到西方舞蹈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舞蹈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舞蹈家们开始借鉴西方舞蹈的理念和技巧,进行新的创作和探索。
吴晓邦等舞蹈家倡导舞蹈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舞蹈事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舞蹈教育、创作和演出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四、论述题1、试分析中国古代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舞蹈通史》复习题(含完整答案)

《中国舞蹈通史》复习题(含完整答案)一、填空题:1.“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载于《三海经》中。
2《云门》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天神。
3. 《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先祖。
4.汉代“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如角觝戏,是表演者扮成各种鸟兽神仙。
《东海黄公》表现人降伏老虎的故事。
5.汉代出现了歌舞并重的歌舞曲叫《相和大曲》。
6.汉代有一种礼仪性和自娱性相结合的舞蹈叫小猪漫步。
7. 曹魏时代时代,长安、洛阳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歌舞艺人,住在特筑的铜雀台上,随时为他表演,这些歌舞艺人被称为“铜雀伎”。
8.唐代的乐舞机构有太常寺、教坊、梨园,集中和培养了大批乐舞艺人。
9. 农乐舞”即今朝鲜乐舞,《软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乐舞。
10.唐代有一个最为铺张豪华的悲舞,“声词哀怨,听之莫不泪下”,它是《剑器舞》。
11.宋代常用吸收和发扬的手法对唐代最有成就的“大曲”进行按需要择用。
12.用《义勇军进行曲》音乐首创、首演舞者是周璇。
14.《尚书.益稷》中“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15.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扶犁》。
16.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5000年。
17.巫舞是古人驱鬼逐疫的舞蹈,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18.相传夏桀欣赏乐舞,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19. 西周创立的《六舞》、《小舞》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六代舞》。
20.汉代舞蹈由于受到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如《百戏》、《盘鼓舞》等。
21. 《南诏奉圣乐》的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
22. 宋代宫廷《队舞》,是唐代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分健舞”和“软舞”。
23. 元代著名教坊大曲《白翎雀》,其音乐多模仿白翎雀的鸣叫声。
另有一双人歌舞名《昂鸾缩鹤舞》,亦有同名琵琶曲,从侧面反映了蒙古族的狩猎生活。
24. 20世纪40年代,“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主创人是戴爱莲。
中国舞蹈史复习

填空:1、原始社会黄帝的乐舞名称是《云门》2、春秋时期楚舞的审美特征概括为3、汉代宫廷掌管民间乐舞的机构名称是乐府4、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5、商代社会宗教祭祀舞蹈盛行,表现商代旱祭的舞蹈有《舞》6、我国古代主要以踏地、歌唱、舞袖为特点的舞蹈是7、汉代傅毅写的我国第一篇舞蹈美学的文论是《舞赋》8、周代教化贵族子弟的舞蹈教材是有()与六小舞。
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武》《大9、歌舞戏的出现的时间是唐代10、宋代民间节日的游行表演队伍叫舞队1、“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2、“礼崩乐坏”出现的时代是春秋战国3、《清商乐》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4、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西周之后的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是汉代、唐代5、“泼寒胡戏”进入中原的时间是唐代6、根据舞蹈风格,《剑器舞》是唐代着名健舞7、原为中亚民间舞,舞蹈动作以腾跳和踢踏舞步为主,这种舞蹈是《胡腾舞》8、根据舞蹈风格分类,《绿腰》是唐代着名软舞9、《白纻舞》出现的时代是三国吴地 (晋)10、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是裕容龄。
2、原始社会阴康氏的乐舞是健身舞3、以舞相属出现的时期是汉代4、乐府是我国什么时代出现的乐舞机构。
汉代5、汉代一种酒宴间表演的礼节性舞蹈的名称是6、主张“天乐”思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7、“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同属于《清商系》8、北周起传入中原,舞蹈以急速的旋转为主要特征的舞蹈是《胡璇舞》9、“泼寒胡戏”中所跳的舞蹈名称是《浑脱》10、七部乐是__________初制定的宫廷燕乐体系。
隋开皇初名词解释:1、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2、文舞: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3、“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
中国舞古典舞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舞古典舞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A. 兰花指B. 剑指C. 虎口D. 鹰爪答案:D3.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身”指的是?A. 身体B. 身段C. 身形D. 身法答案:B4.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步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踏步B. 弓步C. 马步D. 滑步答案:D5. 中国古典舞中“提沉”是指?A. 身体上下起伏的动作B. 身体前后倾斜的动作C. 身体左右摆动的动作D. 身体旋转的动作答案:A6. 下列哪一项是中国古典舞中常见的道具?A. 扇子B. 剑C. 鼓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中国古典舞中“圆场步”的特点是?A. 直线行走B. 曲线行走C. 原地踏步D. 跳跃行走答案:B8. 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运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抛袖B. 甩袖C. 抖袖D. 折袖答案:D9. 中国古典舞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0.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韵”指的是?A. 韵味C. 韵脚D. 韵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强调身韵B. 强调技巧C. 强调情感表达D. 强调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答案:ACD12. 中国古典舞中常见的步伐有?A. 圆场步B. 弓箭步D. 踏步答案:ABCD13.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训练的内容包括?A. 身段B. 身法C. 眼神D. 呼吸答案:ABCD14. 中国古典舞中“四功”包括以下哪些?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BCD15. 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运用技巧包括?A. 抛袖B. 甩袖C. 抖袖D. 折袖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著名的舞蹈?A. 《霓裳羽衣曲》B. 《长恨歌》C. 《木兰辞》D. 《春江花月夜》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分类?A. 宫廷舞B. 民间舞C. 宗教舞D. 芭蕾舞4. 舞蹈《千手观音》属于哪种类型的舞蹈?A. 古典舞B. 民族舞C. 现代舞D. 当代舞5. 中国舞蹈史上,被誉为“舞蹈之母”的是哪位人物?A. 杨丽萍B. 梅兰芳C. 邓肯D. 王瑶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中国古代舞蹈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7. 汉代舞蹈中,以______为主题的舞蹈非常流行。
8. 唐代舞蹈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至今仍被传颂。
9. 明清时期,民间舞蹈逐渐发展,其中______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10.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舞蹈开始融入了______等元素。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舞蹈史上的“四大名舞”及其特点。
12. 描述一下中国舞蹈在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13. 阐述中国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 四、论述题(30分)14. 以“中国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述文章。
要求结合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注: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舞蹈史的基本知识、发展脉络、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中国舞蹈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请考生认真作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新石器时代B. 商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A2. 唐朝舞蹈中,以长袖为特色的舞蹈是?A. 剑舞B. 扇舞C. 长袖舞D. 腰鼓舞答案:C3. 元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种舞蹈?A. 京剧B. 昆曲C. 杂技D. 元杂剧答案:D4. 明清时期,民间舞蹈发展迅速,其中以哪个地区的舞蹈最为著名?A. 北京B. 江苏C. 广东D. 云南5. 中国古典舞中,以模拟动物动作为特点的舞蹈是?A. 龙舞B. 狮舞C. 鹤舞D. 虎舞答案:B6. 20世纪初,中国舞蹈教育的先驱是谁?A. 梅兰芳B. 杨丽萍C. 吴晓邦D. 陈爱莲答案:C7. 中国现代舞的创始人是?A. 吴晓邦B. 杨丽萍C. 梅兰芳D. 陈爱莲答案:A8. 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蹈界出现了哪些新的舞蹈形式?A. 芭蕾舞B. 现代舞C. 街舞D. 民族舞答案:B9. 中国舞蹈中,以模仿自然景观为特点的舞蹈是?B. 云舞C. 风舞D. 雨舞答案:A10. 当代中国舞蹈中,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舞蹈是?A. 民族舞B. 现代舞C. 街舞D. 芭蕾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以下哪些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时期?A. 商周时期B. 汉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BCD2. 中国古代舞蹈中,以下哪些是以模拟动物为特点的?A. 龙舞B. 狮舞C. 鹤舞D. 虎舞答案:ABCD3. 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舞蹈家?A. 梅兰芳B. 杨丽萍C. 吴晓邦D. 陈爱莲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中国舞蹈中的传统舞蹈形式?A. 京剧B. 昆曲C. 杂技D. 元杂剧答案:ABC5. 当代中国舞蹈中,以下哪些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A. 民族舞B. 现代舞C. 街舞D. 芭蕾舞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简述中国舞蹈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美感吸引着无数观众。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舞蹈历史源远流长。
本文将整理中国舞蹈史的考试题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舞蹈的发展与演变。
一、填空题1. ______是中国最早的舞蹈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
2. ______是中国最古老的宫廷舞蹈形式,流传至今。
3. ______是中国古代五大舞蹈形式之一,以表演山水景致为主题。
4. ______是中国古代五大舞蹈形式之一,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题。
5. ______是中国古代五大舞蹈形式之一,以儿童活泼生动的形象为主题。
6. ______是中国古代五大舞蹈形式之一,以回春之象征为主题。
二、选择题1. 中国舞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身体的协调运动B. 表现情感和意境C. 执行动作技巧D. 以上都是2. 关于中国舞蹈发展的顺序,下列选项中排列正确的是?A. 原始舞蹈 - 宫廷舞蹈 - 民族舞蹈B. 宫廷舞蹈 - 民族舞蹈 - 原始舞蹈C. 民族舞蹈 - 原始舞蹈 - 宫廷舞蹈D. 宫廷舞蹈 - 原始舞蹈 - 民族舞蹈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五大舞蹈形式之一?A. 花鼓舞B. 古典舞C. 彝族舞D. 青年舞4. 中国舞蹈的启蒙运动是在哪个时期?A. 清朝B. 隋朝C. 唐朝D. 民国时期5. 下列哪个是中国舞蹈的重要代表性作品?A. 《白毛女》B. 《天鹅湖》C. 《胡桃夹子》D. 《仲夏夜之梦》三、解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宫廷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严谨、庄重的特点。
宫廷舞蹈起源于古代宗教祭祀活动,后发展为宫廷正式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
宫廷舞蹈的动作优美而独特,注重手、足和身体的协调运动。
在发展过程中,宫廷舞蹈同时受到中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并通过宫廷乐队的伴奏,展现了独特的韵律美。
2. 简述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历程。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代表作品是和。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的特点,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
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和。
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的统称均为“”。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着名代表作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的抒情性,是部分唐代舞蹈的特色。
11、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2、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
另外明代着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1、百戏:“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歌舞戏:歌舞戏由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而成,以歌唱、说白、滑稽表演兼具舞蹈动作等手段表现特定内容,反映一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关系等。
在歌舞戏中,戏的成分比较重,歌舞是为戏服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舞蹈的时代背景和特点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
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科技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贸易发达,行会组织普遍。
3、两宋统治阶级比较重视乐舞,宴享、娱乐、朝会大典、招待使节都有乐舞。
教坊中有很多有才华的舞蹈家如雷中庆、菊夫人等。
4、宫廷队舞有所发展并日趋完整。
内容更加丰富,出现了表现人物故事的歌舞。
5、民间舞如异峰突起,舞史出现新的局面。
勾栏、瓦舍的出现,民间艺人有了固定演出场所。
行会间组成的舞队互相竞赛,促进了舞蹈的发展。
市民力量的壮大,增强了对文娱生活的要求。
时代和习俗的变迁,对高度规范和严密完整的舞蹈兴趣淡漠,审美观念有了新的变化,生动活泼的民间舞队倍受青睐。
6、文人士大夫的歌舞仍然盛行不衰,文学方面词与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曲与舞蹈结合比唐诗更加自由。
7、宋代故事歌舞具有感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丰富的内容,逐渐形成歌、舞、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为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8、舞谱是宋代对舞史的新贡献:(1)纳西族东巴经象形文字舞谱(2)德寿宫舞谱9、两宋与高丽音乐、舞蹈交流频繁活跃。
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汉代是舞蹈史上统一后的第一个盛世,汉代时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舞蹈广度深度都比先秦的有所提高1、‘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候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百戏等,实际上汉代百戏一直十分兴盛,广泛流传在宫廷民间,只是到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于外极少数民族的艺人相继来到中原,他们的表演既丰富了百戏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艺人的创新,于是百戏更加盛行,表演规模更加宏大,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2、女乐的舞蹈活动。
汉代舞蹈除穿插在百戏中有舞蹈表演外,在后宫和贵族之间还有许多专门以表演歌舞娱人的艺人—女乐,这些处于奴隶地位的女演员和以前一样,是供皇室贵族享乐的,她们中有许多杰出的舞人,汉代贵族享乐生活中的舞蹈活动继承了奴隶制时代乐舞奴隶的创造和春秋战国时代女乐舞蹈的传统,是舞蹈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经过南北朝各族乐舞大交流,唐代为数众多的乐舞艺人—宫廷乐工舞人及其它各种歌舞伎人,创造了更为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表演性舞蹈3、礼节性舞蹈与即兴舞蹈。
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既是礼节,又含有自娱性,汉魏晋各代都时兴这种舞蹈,既然是礼节性舞蹈就有一定规矩,不按规矩起舞就是失礼,宴会时除了宾客间有以舞相属的习俗外,宾主有时还作即兴舞蹈表演,这种舞蹈表演往往是以抒发舞者内心感情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汉代雅乐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音乐舞蹈,如《大风歌》《灵星舞》等,汉代俗乐融入雅乐,使部分雅乐舞蹈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些新创的雅乐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独尊儒术的思想确立,雅乐舞蹈的发展回到它原来的轨道,又成为刻板僵化的祭礼仪式的组成部分,那些生气勃勃的俗乐舞蹈在掺入雅乐后便逐渐失去了光彩,改变了原貌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汉朝与域外的交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加强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汉代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屈原的《九歌》都有哪些不同形式?十一篇各是什么?分别祭祀什么神?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东皇太一》全篇没有正面描述对天皇太一或对其进行赞颂,而是叙述灵巫占得良辰吉日,陈设丰富的祭品,邀神降临。
灵巫衣着华丽,以歌舞娱神,表现了人们对天之尊神的虔诚的礼敬和人们对与天神沟通的向往。
《云中君》是对云神的祭祀乐歌,主要是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渴望之情。
《湘君》《湘夫人》都为祭祀湘水之神的乐歌,两篇分别从湘夫人和湘君的角度,叙述了湘夫人和湘君相约相见却久盼爱人不来的情事,语句缠绵,令人欲罢不能。
《大司命》、《少司命》也是相呼应的两篇,是祭祀大司命、少司命的乐歌。
塑造了大司命在威严之下对女性的关切、赞扬与爱护的形象以及少司命在多情善感的背后刚毅而凛然不可犯的一面。
《东君》描写了日神东君行天的壮丽场面,并且写出了东君因要回到栖息之所(日落)而不能长久为人间带来光明而叹息的场景。
《河伯》一篇,祭祀河神所用,一说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
《山鬼》则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在山中采灵芝及约会她的恋人。
《国殇》则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
《礼魂》是通用于前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
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唐代舞蹈的主要艺术成就唐代乐舞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是中国古代乐舞的极盛时期,乐舞大体分为剑舞和软舞两类,前者敏捷刚健,后者优美柔婉,剑舞又分为婀撩,折枝,剑器,胡旋等,都是体育舞蹈,武则天则下令在皇宫内设习艺馆,旨在教宫女们学习诗文,后来逐步演变成专门训练歌手和舞蹈家的教坊,这些歌舞艺人在返回民间后,又把宫廷中学习的乐舞带回民间,在普通老百姓中流行,从而促进了唐代乐舞的普遍流传,作为一个发展的高峰,它有许多突出的特征。
一是表演性舞蹈的空前发展,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无论是宴享游乐还是民俗节日,都有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表演活动,像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宴乐,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各地进京献演的四方乐舞,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剑舞,软舞,歌舞大曲,歌舞戏等。
一是群众性舞蹈活动更为普及和繁茂,还有就是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越的舞蹈家,现居于记载的就是杨贵妃,公孙大娘,谢阿蛮等,再就是出现了记录舞蹈的舞谱,如后世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舞谱残卷等1、唐代舞蹈以独特的艺术表演品格登上艺术舞台2、唐代舞蹈分类以动作技巧,风格特征来分,说明了舞蹈动作技巧的完善3、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1、唐代是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2、唐代的舞蹈有自己明确的舞蹈分类法。
按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区分,有“软舞”和“健舞”两大类3、唐代乐舞形制的完善。
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
散序是乐器演奏部分,中序是歌唱部,破是舞蹈部分。
4、唐代乐舞机构庞大且有明确分工。
宫廷设有太乐署,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宴”,如《十部乐》。
鼓吹蜀掌管“卤薄之仪”和“大傩”之礼。
教坊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5、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
6、唐代舞谱的发展,如“敦煌舞谱”,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
汉代舞赋中的美感形态1、造型美。
造型美在舞蹈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舞赋在这一方面使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像同样是民族舞蹈中的长袖动态,袖去素霓说的是舞袖送入空中,形成一个美丽的弧形,好似雨过之后天空中的霓虹,这么一个赋予造型美的动作,难度是很大的,连续的动作必须做的干净利落,才能给人尽善尽美的感觉2、节奏美舞蹈中的节奏是与音乐分不开的,音乐的节奏配合着舞蹈的动作节奏变化形成了节奏美,舞赋中兀动赴度,只顾应声,说的是无论是停顿还是动作者,都要紧扣音乐的尺度,手的一指,眼神的一动,都要随节奏而来3、动态美舞蹈是在动中而舞,不断的动作变化形成动态的美,舞赋中对动态的描述像串串美丽的珍珠令人回味无穷,“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雍容惆怅,不可为象。
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古代描绘舞蹈的文章把动态用这样一些精妙的句子勾画出来是少有的,舞赋中尽动态变化之能势,写出了不可为相知相,使人在动态美中尽情享受4、轻柔美舞赋中对女性轻柔之美也作了不少论述,像翘袖折腰等就是以轻柔美著称的5、神韵美舞蹈的神韵之美是舞蹈自身条件和表现能力所决定的,舞赋对此论述也用了不少笔墨,舞赋中“气若浮云,置若秋霜”,‘置’和‘气’变为一种外在的体现,成为美感在舞蹈中的神韵,这样,观者增叹,诸公莫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古代的诗歌歌舞中,神韵之美是最重要的内容。
汉代百戏的主要内容原称“大角抵,角抵,角抵奇戏”从秦朝就已有,是受牛,羊,的启发而得名。
它包括武术,杂技,舞蹈,幻术,滑稽表演,演唱,演奏等,是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民间表演形式,在宫廷,民间广为流行。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西域的民间乐舞,幻术,杂技使百戏的民间乐舞更加充实,并成为接待外国友人和各兄弟民族的重要演出内容,如汉武帝为了接待四方来朝的外国使臣“坐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曼衍,鱼龙,角抵之戏”第一场:百戏包括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第二场:总会仙倡,这些具有戏剧情节的假面歌舞剧,既突出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又表现了浪漫追求,倡优是西周末年出现的专供贵族们声色之娱的,这场戏是表现仙人仙寿的聚会,有豹子戏耍,黄熊跳舞,白虎鼓瑟苍龙吹篪,这些动物都是古代的图腾舞蹈,现变成了娱乐节目,再也不是被崇拜的图腾。
第三场:曼延之戏.它有两种解释,一是形容鸟兽甲虫巨大,另一个是变化,鱼变成龙就叫鱼龙曼延。
“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布景是阴云密布,雪花飘飞,还伴有声音效果。
第四场:东海黄公。
黄公是位能吞刀吐火画地成川的人物,佩赤金刀,他是南方的巫,到东海来降服白虎,遇到白虎没降住,反被白虎吃了。
戏中有人物情节,人虎相斗的场面,舞蹈,武术全在其中,并对迷信思想进行嘲讽。
这部戏是中国舞剧的萌芽。
第五场:俳童成材。
“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戏”,即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表演。
“倡”,释为“乐”,即能使人发笑的滑稽性表演,“俳优”即滑稽小丑的形象。
戏曲舞蹈的内容和特点1、戏曲舞蹈表现在戏曲“唱”“念”“做”“打”的“做”“打”中2、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1)戏曲舞蹈中的“舞袖”是古代“长袖善舞”的传统发展,“长袖善舞,多钱善贾”(2)戏曲中常用的道路表演是对传统道具舞蹈的发展延伸,扇子舞,花棍舞,源于民间(3)戏曲中的技巧是对武术,杂技的吸收(4)戏曲舞蹈中一些模拟性的舞蹈动作是对传统拟兽舞蹈的继承发展,如:双飞燕,大鹏展翅,金鸡独立,扑虎,虎跳,或对大自然的模拟发展,如:兰花指,云步等(5)戏曲表演中广泛吸收各种道具表演,是传统道具舞蹈的延伸发展,戏曲表演中大量运用扇,袖,刀,枪,棍,棒,剑,翎子,须发和服饰的表演,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和发展3、戏曲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作为中国舞蹈的一种新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它显示出集传统舞蹈之大成的特点,它使中国传统舞蹈直线的艺术和圆的艺术,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其意向品质更为鲜明突出,充分显示出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创新4、戏曲舞蹈毕竟不是独立的舞蹈,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之中,使得舞蹈只能是戏曲的表现工具,封建社会后期,舞蹈从独立的表演艺术衰落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戏曲表演艺术的殿堂,至此,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发展在19世纪后期戏曲艺术的兴盛中走完了它的路程名词解释1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