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抗感染治疗策略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推荐课件)外科感染PPT幻灯片

.
11
疖(furuncle)
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
12
病因:
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 球菌感染
• 皮肤不洁 • 损伤 • 机体抵抗力下降
.
13
临床表现:
掌握哦
小硬结:红、肿、热、痛→锥性隆 起→黄白色小脓栓、脓栓脱落→ 愈合。
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 部及会阴部和小腿.
局部化脓、 坏死、组织 破坏,局部 功能障碍。
.
5
分类
非特异性:化脓性/ 一般性,致病
菌种致
菌可单、可多种 (称多菌 感染)症状相同,防治相同。
病 性 特异性 破伤风
病程
1.急性 < 3周 2.慢性 > 2个月 3.亚急性 3周---2个月
其他
外源性和内源性 (病源来源)
原发性和继发性性 感染(入侵时间)
.
29
.
30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急性淋巴管炎
管状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
.
31
丹毒(erysipelas)
丹毒为皮肤粘膜及其网状淋巴管 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和下 肢.
病因:致病菌为乙型 溶血性链球菌.
.
32
临床特点:
局部水肿性鲜红斑
或玫瑰色斑块,指压褪 色,去压很快恢复,边 界清晰
处理原则
全身治疗:使用足量抗生素,休息、加 强营养等治疗
局部处理: 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膏外敷 及时切开排脓,用“+、++”等切口, 切口大而深,切除坏死组织
外科感染ppt完整版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 心、呕吐等。严重感染者可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
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我 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在心理支持中作用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 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陪 伴。
指导家属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协 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
培训家属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 干预技巧,如倾听、安慰、鼓 励等,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度 过难关。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可分为非特异性 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局 部组织抵抗力下降,以及存在有 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的条件 等。
危险因素
年龄(如老年人、新生儿等)、 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抑制剂 使用、手术、创伤、烧伤、血管 内置管、长期卧床等。
蜂窝织炎和丹毒
蜂窝织炎
常表现为境界不清的红肿,伴有剧烈 疼痛,可能出现水疱、大疱或坏死, 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 、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 急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 痛,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脓肿和化脓性肉芽肿
脓肿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波动感。
03
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外科感染病PPT课件

介绍了外科感染病的定义、分类以及 常见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课件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 药物治疗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肝胆外科感染概述 • 抗菌药物治疗基础 •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 肝胆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抗菌药物
应用
contents
目录
• 特殊情况下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 疗
• 肝胆外科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 与案例分析
01
肝胆外科感染概述
抗病毒药物
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病毒感染 症状。
抗真菌药物
抑制或杀死真菌,治疗真菌感 染。
抗寄生虫药物
杀死或驱除寄生虫,治疗寄生 虫感染。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预防
耐药性
病原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导致 药物失效。
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和过度使用。
抗菌药物的轮换使用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适时更换药物品种。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肝胆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因,如肝炎病毒、巨 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肝脏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在肝胆外科感染中相对较少见,但也是不容忽视 的一种病因。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免 疫抑制剂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
肝胆外科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肝胆外科感染的症状因病原体和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在某些手术或操作前,为预防感染,可能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需严格掌握 适应症和用药时机。
典型案例分析
1 2 3
胆囊炎
胆囊炎是常见的肝胆外科感染,治疗中需根据患 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喹 诺酮类等。
肝脓肿
肝脓肿的抗菌药物治疗需根据脓肿的细菌培养结 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或进 行穿刺引流。
contents
目录
• 肝胆外科感染概述 • 抗菌药物治疗基础 •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 肝胆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抗菌药物
应用
contents
目录
• 特殊情况下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 疗
• 肝胆外科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 与案例分析
01
肝胆外科感染概述
抗病毒药物
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病毒感染 症状。
抗真菌药物
抑制或杀死真菌,治疗真菌感 染。
抗寄生虫药物
杀死或驱除寄生虫,治疗寄生 虫感染。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预防
耐药性
病原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导致 药物失效。
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和过度使用。
抗菌药物的轮换使用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适时更换药物品种。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肝胆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因,如肝炎病毒、巨 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肝脏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在肝胆外科感染中相对较少见,但也是不容忽视 的一种病因。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免 疫抑制剂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
肝胆外科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肝胆外科感染的症状因病原体和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在某些手术或操作前,为预防感染,可能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需严格掌握 适应症和用药时机。
典型案例分析
1 2 3
胆囊炎
胆囊炎是常见的肝胆外科感染,治疗中需根据患 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喹 诺酮类等。
肝脓肿
肝脓肿的抗菌药物治疗需根据脓肿的细菌培养结 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或进 行穿刺引流。
八章 外科感染PPT课件

▪ (一)感染后的炎症反应 致病菌侵入组织并繁殖,产生多种酶与毒素,
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和巨噬细胞等,导致 炎症介质生成,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 发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引起 全身性炎症反应。
▪ (二)感染的转归(局限好转、炎症扩散、转为 慢性)。
编辑版
7
【临床表现】
▪ (一)局部-红、肿、痛、热、功能障碍, 后
▪ 急性淋巴管炎分:网状淋巴管炎(即丹毒) 管状淋巴管炎
▪ 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指急性淋巴管炎 波及所属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症时。
编辑版
22
【临床表现】
▪ (一)网状淋巴管炎:又称丹毒(erysipelas)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表现:
1、局部皮肤片状微隆起的红疹(鲜红色), 边界清楚,中央较淡红,随之转为棕黄色。有烧 灼样疼痛,周围淋巴结常肿大、触痛。一般不化 脓,下肢丹毒可因淋巴水肿,发展为“象皮肿”。
期形成脓肿有波动感。 ▪ (二)全身-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
不适等,重者导致感染性休克 ▪ (三)特异性表现 如破伤风病人表现为强直
性肌痉挛,气性坏疽和其他产气菌感染时,局部 可出现皮下捻发音等。
编辑版
8
【辅助检查】
▪ (一)实验室检查: 1、WBC↑、N↑,若WBC低于正常,提示感染
严重。 2、分泌物、渗出液、脓液或血液细菌培养
编辑版
12
疖
编辑版
13
【处理原则】
(一)早期-理疗、热敷、敷鱼石脂软膏 (二)有脓栓时顶部涂石炭酸或切开引流 (三)应用抗生素 (四)“危险三角区”的疖严禁挤压。
编辑版
Hale Waihona Puke 14二、 痈▪ 痈(carbuncle)指临近的多个毛囊及其 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 疖融合而成。中医称“疽”、“对口疮”、 “搭背”等。 多为金葡菌所致,好发于上 唇、颈后、肩背等皮肤厚硬部。亦见于糖 尿病患者。
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和巨噬细胞等,导致 炎症介质生成,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 发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引起 全身性炎症反应。
▪ (二)感染的转归(局限好转、炎症扩散、转为 慢性)。
编辑版
7
【临床表现】
▪ (一)局部-红、肿、痛、热、功能障碍, 后
▪ 急性淋巴管炎分:网状淋巴管炎(即丹毒) 管状淋巴管炎
▪ 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指急性淋巴管炎 波及所属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症时。
编辑版
22
【临床表现】
▪ (一)网状淋巴管炎:又称丹毒(erysipelas)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表现:
1、局部皮肤片状微隆起的红疹(鲜红色), 边界清楚,中央较淡红,随之转为棕黄色。有烧 灼样疼痛,周围淋巴结常肿大、触痛。一般不化 脓,下肢丹毒可因淋巴水肿,发展为“象皮肿”。
期形成脓肿有波动感。 ▪ (二)全身-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
不适等,重者导致感染性休克 ▪ (三)特异性表现 如破伤风病人表现为强直
性肌痉挛,气性坏疽和其他产气菌感染时,局部 可出现皮下捻发音等。
编辑版
8
【辅助检查】
▪ (一)实验室检查: 1、WBC↑、N↑,若WBC低于正常,提示感染
严重。 2、分泌物、渗出液、脓液或血液细菌培养
编辑版
12
疖
编辑版
13
【处理原则】
(一)早期-理疗、热敷、敷鱼石脂软膏 (二)有脓栓时顶部涂石炭酸或切开引流 (三)应用抗生素 (四)“危险三角区”的疖严禁挤压。
编辑版
Hale Waihona Puke 14二、 痈▪ 痈(carbuncle)指临近的多个毛囊及其 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 疖融合而成。中医称“疽”、“对口疮”、 “搭背”等。 多为金葡菌所致,好发于上 唇、颈后、肩背等皮肤厚硬部。亦见于糖 尿病患者。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8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 诊断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重症感染病人的经验治疗,要贯彻“重拳出击,全面覆盖”的方针, 即突破用药逐步升级的的框框,选用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作为起始治疗, 迅速控制最常引起外科感染的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阻 止病情恶化,对免疫低下的病人,有时还要覆盖真菌。通常选用对细菌 覆盖率高的抗菌药物,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 肟)、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头 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的环 丙沙星,以及碳青霉烯类的亚安培南或美罗培南;大多还需联合用药。 覆盖真菌常用的氟康唑。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目标治疗
一旦获得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就要重新审视原有用药 方案,进行目标(针对性)治疗,但要避免盲目根据检查报告对号入座。
表2 列出了针对不同细菌的抗菌药物选择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表2 针对不同细菌和真菌的抗菌药物选择
细菌 MSSA和MSCNS MRSA MRCNS 化脓性链球菌 消化链球菌 粪肠球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目标治疗(针对性治疗) 手术部位感染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精选2021国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的报告不多。根据有 限的资料,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和绿脓杆菌,分别占全部分离菌的15%~19%左右, 三者合计,占了全部病原菌的50%以上,其他比较常见 的细菌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不 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总的说来,革兰阴性杆菌仍占优 势,约占60% ~65%,革兰阳性球菌约占30%~35% (所占份额近十余年缓慢增加);其余是真菌。不同种 类的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有所不同,参见表1。
外科学外科感染PPT课件

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 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功能。
一、分 类
1. 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
(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2).特异性感染 (specific infection)
2. 按病程区分: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3W-2M
3. 按发生条件分:
菌体的磷脂、糖脂和结核菌素---较独特的浸润、结节、 肉芽肿和干烙样坏死----冷脓肿、混合性感染
2、破伤风: 急性炎症,痉挛毒素引起随意肌紧张与痉挛,
不引起明显的局部炎症
3、气性坏疽: 产气荚膜梭菌---多种毒素---血细胞、
肌细胞崩解并有气泡---严重全身中毒
4、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黏膜和深部组织---局部炎症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 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2. 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破伤风的病因、 临床表现和治疗。
3.学会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 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甲沟炎和指头炎的 诊断和治疗。
七、外科感染的诊断
(一)临床检查 1、病史和体格检查 2、局部表现:
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表面水肿压痛,可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穿刺(+)
波动感是脓肿的主要诊断依据
3、全身表现和特异性表现 4、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二)辅助检查 ①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及分类:
总数>12×109/L或小于4×109/L或发现未成熟 的白细胞,应警觉病情较重
---肉芽肿、溃疡、脓肿或空洞,甚至全身反应
一、分 类
1. 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
(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2).特异性感染 (specific infection)
2. 按病程区分: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3W-2M
3. 按发生条件分:
菌体的磷脂、糖脂和结核菌素---较独特的浸润、结节、 肉芽肿和干烙样坏死----冷脓肿、混合性感染
2、破伤风: 急性炎症,痉挛毒素引起随意肌紧张与痉挛,
不引起明显的局部炎症
3、气性坏疽: 产气荚膜梭菌---多种毒素---血细胞、
肌细胞崩解并有气泡---严重全身中毒
4、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黏膜和深部组织---局部炎症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 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2. 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破伤风的病因、 临床表现和治疗。
3.学会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 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甲沟炎和指头炎的 诊断和治疗。
七、外科感染的诊断
(一)临床检查 1、病史和体格检查 2、局部表现:
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表面水肿压痛,可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穿刺(+)
波动感是脓肿的主要诊断依据
3、全身表现和特异性表现 4、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二)辅助检查 ①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及分类:
总数>12×109/L或小于4×109/L或发现未成熟 的白细胞,应警觉病情较重
---肉芽肿、溃疡、脓肿或空洞,甚至全身反应
肝胆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教学课件ppt

主要经肝胆排泄的较少 • 部分抗生素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超
高浓度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胆汁药物浓度
胆汁浓度高的抗生(Sheng)素
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环丙沙(Sha)星、莫西沙(Sha)星、克林 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
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胆药浓度: 达到血药浓度10倍以上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Ke)感染针对性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首选抗绿脓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或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及β-内酰胺(An)酶抑制剂 复合制剂 次选环丙沙星、氨曲南、4代头孢(头孢吡 肟、头孢匹罗)、碳青霉烯类、抗绿脓氨基 糖苷类(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其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抗绿脓氨基糖苷 类
方案2(第三代头孢菌素):
• 头孢哌酮(2 g,1/8 h)加(Jia)甲硝唑(1g,1/12 h)
• 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8 h)
• 头孢曲松(1~2 g,1/12~24h)加甲硝唑(1g, 1/12 h)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感(Gan)染的用药方案
方案3: 氨曲南(2g,1/8 h)加克林霉素(0.4~0.6 g,
• 混合感染率增加,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 厌氧菌感染率:差异很大,15%~90%,与病情有关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胆道(Dao)细菌感染
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Fra bibliotek• 厌氧菌不单独引起感染,与需氧菌共存
• 病(Bing)情越复杂,混合感染越多,急性胆管炎多见
• 厌氧菌感染多见于曾接受过胆道手术或其他操作的患者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高浓度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胆汁药物浓度
胆汁浓度高的抗生(Sheng)素
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环丙沙(Sha)星、莫西沙(Sha)星、克林 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
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胆药浓度: 达到血药浓度10倍以上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Ke)感染针对性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首选抗绿脓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或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及β-内酰胺(An)酶抑制剂 复合制剂 次选环丙沙星、氨曲南、4代头孢(头孢吡 肟、头孢匹罗)、碳青霉烯类、抗绿脓氨基 糖苷类(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其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抗绿脓氨基糖苷 类
方案2(第三代头孢菌素):
• 头孢哌酮(2 g,1/8 h)加(Jia)甲硝唑(1g,1/12 h)
• 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8 h)
• 头孢曲松(1~2 g,1/12~24h)加甲硝唑(1g, 1/12 h)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治疗
肝胆外科感(Gan)染的用药方案
方案3: 氨曲南(2g,1/8 h)加克林霉素(0.4~0.6 g,
• 混合感染率增加,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 厌氧菌感染率:差异很大,15%~90%,与病情有关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胆道(Dao)细菌感染
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Fra bibliotek• 厌氧菌不单独引起感染,与需氧菌共存
• 病(Bing)情越复杂,混合感染越多,急性胆管炎多见
• 厌氧菌感染多见于曾接受过胆道手术或其他操作的患者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ART研究 2012 (中国15个研究中心)*: 菌株分离自腹腔感染患者 • ESBL(+)菌株耐药较ESBL(-)菌株更常见 • 但与ESBL(-)菌株相比,ESBL(+)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仍然保持高敏感性
*SMART研究: 即抗生素耐药趋势监测研究,始于2002年,旨在评估腹腔感染(IAIs) 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趋势。本项研究包括中国15个研究中心。
• 外伤性小肠或结肠穿孔24小时内未手术者
• 非外伤性小肠或结肠穿孔
• 腹腔脓肿
• 腹部手术后腹腔内感染
5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2013, 8:3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病死率高
6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0:133–64
7
腹腔感染治疗原则与演变
抗生素不能代替引流
非手术疗法不能代替手术
引流不能代替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手术不能代替合理的非手术疗法
• 复苏 •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 脏始治疗前……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进行感染源控制 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9
在起始治疗前……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进行感染源控制 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2. 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即使生命体征 不稳定,也应在稳定生命体征治疗的同 时,尽快外科急诊手术(B-Ⅱ)
13. 如果可行,推荐通过经皮穿刺引流感 染灶,而非外科手术(B-11)
14.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急性器官功能衰 竭的患者,应紧急处理。在恰当的抗感 染治疗及临床密切监测的情况下,最长 可以推迟24 h再进行外科干预(B-II) 非ICU患者
11
SMART2012 全国21家监测中心
12
12
肠杆菌科为我国外科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
外科分离阴性菌分类2
其它17%
鲍曼不动杆菌 7%
铜绿假单胞菌 11%
大肠埃希菌 46%
肺炎克雷伯菌 19%
近年来,外科感染分离菌G-/G+比例约为7:3;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仍为腹腔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在外科分离的G-中占率11%和7%
cIAI 的临床诊治特点
属于继发性腹膜炎范畴
往往是普外科的难题,消耗大量医疗资源 复杂性有时涵盖耐药性、严重性和难治性 及时诊断、有效的抗菌治疗和适度的外科干预决定其预后
通常需外科干预,但并非单纯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对抗感染药物治疗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重要的地位 引流通畅是有效的“永不耐药的抗生素” 捆绑式的治疗决策尤其重要
13
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年8月第35卷第8期,596 2,SMART CHINA 2012
Weigelt JA, et al. Cleveland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0 (suppl. 4): s29-37.
14
E S B L %
SMART 研究: 中国ESBL (+)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由2002年的 21%增至2012年的70%
敏感率 (%)
在起始治疗前……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进行感染源控制 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17
成人及儿童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诊断与 处理:美国外科感染学会及美国感染病 学会指南
IV. 何为恰当的感染源控制措施?
Clin Infect Dis 2010;50:133-64
18
11. 建议对于所有的腹腔内感染患者,采 取恰当的措施引流感染灶,以防止感染 在腹腔扩散,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解 剖及生理功能(B-II)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cIAI)
是指感染 扩展播散超过空腔及内脏脏器 到达腹腔内,并引 起腹膜炎和/或脓肿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
常见的病症
• 弥漫性或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
• 阑尾穿孔或阑尾周围脓肿
• 胃十二指肠穿孔24小时内未手术者
EPM: 厄他培南; IPM: 亚胺培南; CRO:头孢曲松; CAZ: 头孢他啶; FEP: 头孢吡肟; FOX: 头孢西丁; SAM: 氨苄西林-舒巴坦; TZP: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AMK: 阿米卡星; CIP: 环丙沙星.
16
QW Yang et al. Poster of ECCMID 2014.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 起始和高效抗感染治疗策略
1
临床上,这样的经历,您可能并不陌生?
1、家属:围着你追问:医生,体温还是很高,怎么办? 甚者质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钱,连个体温都搞不定?
2、护士:值班时半夜来敲门:医生,**床体温又高上去了。。。。。 3、而您:我明明是根据化验单选的,药敏是敏感的,为何体温不退? 甚者,您筋疲力尽做完一台完美手术,却因患者 出现高烧不退、病情进展、感染控制不佳, 而被导致手术结果不理想?
10
SMART监测
SMART:Study for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
国内唯一专门针对腹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全
国性专业细菌学检测。所有菌株统一实验室检测。 开始于2002年,监测分离自腹腔感染(IAIs)的需氧和兼性厌 氧革兰阴性病原菌(GNB)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 自2010年起,监测分离自尿路感染(UTIs的需氧和兼性厌氧 革兰阴性病原菌(GNB)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
15
QW Yang et al. Poster of ECCMID 2014.
SMART 研究: ESBL(+)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
SMART研究 2012 (中国15个研究中心)*: 腹腔感染分离菌株 • ESBL(+)菌株耐药较ESBL(-)菌株更常见 • 但与ESBL(-)菌株相比,ESBL(+)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仍然保持高敏感性
*SMART研究: 即抗生素耐药趋势监测研究,始于2002年,旨在评估腹腔感染(IAIs) 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趋势。本项研究包括中国15个研究中心。
• 外伤性小肠或结肠穿孔24小时内未手术者
• 非外伤性小肠或结肠穿孔
• 腹腔脓肿
• 腹部手术后腹腔内感染
5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2013, 8:3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病死率高
6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0:133–64
7
腹腔感染治疗原则与演变
抗生素不能代替引流
非手术疗法不能代替手术
引流不能代替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手术不能代替合理的非手术疗法
• 复苏 •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 脏始治疗前……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进行感染源控制 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9
在起始治疗前……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进行感染源控制 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2. 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即使生命体征 不稳定,也应在稳定生命体征治疗的同 时,尽快外科急诊手术(B-Ⅱ)
13. 如果可行,推荐通过经皮穿刺引流感 染灶,而非外科手术(B-11)
14.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急性器官功能衰 竭的患者,应紧急处理。在恰当的抗感 染治疗及临床密切监测的情况下,最长 可以推迟24 h再进行外科干预(B-II) 非ICU患者
11
SMART2012 全国21家监测中心
12
12
肠杆菌科为我国外科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
外科分离阴性菌分类2
其它17%
鲍曼不动杆菌 7%
铜绿假单胞菌 11%
大肠埃希菌 46%
肺炎克雷伯菌 19%
近年来,外科感染分离菌G-/G+比例约为7:3;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仍为腹腔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在外科分离的G-中占率11%和7%
cIAI 的临床诊治特点
属于继发性腹膜炎范畴
往往是普外科的难题,消耗大量医疗资源 复杂性有时涵盖耐药性、严重性和难治性 及时诊断、有效的抗菌治疗和适度的外科干预决定其预后
通常需外科干预,但并非单纯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对抗感染药物治疗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重要的地位 引流通畅是有效的“永不耐药的抗生素” 捆绑式的治疗决策尤其重要
13
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年8月第35卷第8期,596 2,SMART CHINA 2012
Weigelt JA, et al. Cleveland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0 (suppl. 4): s29-37.
14
E S B L %
SMART 研究: 中国ESBL (+)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由2002年的 21%增至2012年的70%
敏感率 (%)
在起始治疗前……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进行感染源控制 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 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17
成人及儿童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诊断与 处理:美国外科感染学会及美国感染病 学会指南
IV. 何为恰当的感染源控制措施?
Clin Infect Dis 2010;50:133-64
18
11. 建议对于所有的腹腔内感染患者,采 取恰当的措施引流感染灶,以防止感染 在腹腔扩散,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解 剖及生理功能(B-II)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cIAI)
是指感染 扩展播散超过空腔及内脏脏器 到达腹腔内,并引 起腹膜炎和/或脓肿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
常见的病症
• 弥漫性或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
• 阑尾穿孔或阑尾周围脓肿
• 胃十二指肠穿孔24小时内未手术者
EPM: 厄他培南; IPM: 亚胺培南; CRO:头孢曲松; CAZ: 头孢他啶; FEP: 头孢吡肟; FOX: 头孢西丁; SAM: 氨苄西林-舒巴坦; TZP: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AMK: 阿米卡星; CIP: 环丙沙星.
16
QW Yang et al. Poster of ECCMID 2014.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 起始和高效抗感染治疗策略
1
临床上,这样的经历,您可能并不陌生?
1、家属:围着你追问:医生,体温还是很高,怎么办? 甚者质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钱,连个体温都搞不定?
2、护士:值班时半夜来敲门:医生,**床体温又高上去了。。。。。 3、而您:我明明是根据化验单选的,药敏是敏感的,为何体温不退? 甚者,您筋疲力尽做完一台完美手术,却因患者 出现高烧不退、病情进展、感染控制不佳, 而被导致手术结果不理想?
10
SMART监测
SMART:Study for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
国内唯一专门针对腹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全
国性专业细菌学检测。所有菌株统一实验室检测。 开始于2002年,监测分离自腹腔感染(IAIs)的需氧和兼性厌 氧革兰阴性病原菌(GNB)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 自2010年起,监测分离自尿路感染(UTIs的需氧和兼性厌氧 革兰阴性病原菌(GNB)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
15
QW Yang et al. Poster of ECCMID 2014.
SMART 研究: ESBL(+)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
SMART研究 2012 (中国15个研究中心)*: 腹腔感染分离菌株 • ESBL(+)菌株耐药较ESBL(-)菌株更常见 • 但与ESBL(-)菌株相比,ESBL(+)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仍然保持高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