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电脑基础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电脑基础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电脑基础培训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2. 培养学员熟练使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

3. 提高学员对电脑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三、培训对象:企业员工、大学生、待业者等四、培训时间:共10课时,每天2课时五、培训内容:第一课时:电脑硬件知识1. 电脑的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电脑硬件的作用及性能参数。

3. 电脑硬件的选购及维护。

第二课时:电脑操作系统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桌面、窗口、菜单、任务栏等。

2.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

3. 磁盘管理:磁盘格式化、分区、碎片整理等。

第三课时:电脑软件应用1.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操作。

2. 浏览器:网页浏览、搜索信息、下载文件等。

3. 邮件客户端:收发邮件、管理邮件夹等。

第四课时:电脑网络基础1. 网络基本概念: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 网络连接方式:有线、无线、拨号等。

3. 常用网络应用:网上聊天、视频通话、在线办公等。

第五课时:电脑安全知识1.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2. 个人信息保护:密码设置、数据备份等。

3. 网络安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

第六课时:电脑硬件维护1. 电脑硬件的日常保养。

2. 清洁风扇、散热器等硬件部件。

3. 电脑硬件的升级与更换。

第七课时:电脑软件维护1. 系统优化:磁盘清理、注册表整理等。

2. 软件卸载与安装。

3. 软件更新与升级。

第八课时:电脑故障排除1. 常见电脑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2. 故障排除方法: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

3. 故障预防与处理。

第九课时:办公自动化软件高级应用1. Word高级排版:页眉页脚、目录、表格等。

2. Excel高级功能:公式、函数、图表等。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切换、音效等。

第十课时:综合练习与总结1. 学员现场操作练习。

2. 培训内容回顾与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1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

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附: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点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拥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电脑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交流,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了解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课时用了较充裕的时间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演示给大家,并展示了自己使用电脑制作的作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欲望,使计算机真正为我们服务。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操作系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常用的分类标能够支持的用户数分类
3)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类
3、Windows XP的新特性
1)个性化的欢迎界面和用户间快速切换。
2)整个系统提供了更加简单的操作。
3)Windows XP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娱乐功能。
4)Windows XP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频编辑器Windows Movie Maker。
教学小结
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制之间的转换。
学习指导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计算机中的编码有了初步的了解;
参阅教材
第一章第三节
作业
P176 72~78
教学后记
该节内容理论2学时,内容可以讲完,要求学生课下要复习,否则容易忘记,对于小数部分的转换要注意强调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计算机软件系统: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4、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了解微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掌握微机系统硬件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微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包括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功能有: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硬件功能的扩充、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及管理等.

电脑基础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电脑基础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电脑基础培训二、培训对象:企业员工、学校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等三、培训时间:共2天,每天4课时四、培训目标:1. 使学员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2. 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3. 培养学员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五、培训内容:第一课时:电脑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分类2.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3. 计算机软件分类及功能4.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课时:Windows操作系统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 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3. 磁盘管理4. 系统设置第三课时:办公软件应用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2. Word文档排版技巧3.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4. Excel数据处理及图表制作第四课时:网络应用1. 网络基本概念及分类2. 浏览器使用技巧3. 邮件收发及管理4. 网络安全知识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由讲师讲解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和网络应用等;2. 演示法:讲师现场演示相关操作,使学员直观地了解电脑操作;3. 实践操作:学员跟随讲师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答疑互动:学员提出疑问,讲师现场解答。

七、培训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员的学习态度;2. 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员的电脑操作水平;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八、培训总结:1. 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指出学员的优点和不足;2. 鼓励学员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3. 为学员提供学习资源,方便学员在课后继续学习。

九、课后辅导:1. 邮箱解答:为学员提供邮箱,解答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线上交流群:建立线上交流群,方便学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3. 定期回访:定期对学员进行回访,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标题: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办公和网络操作。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 熟悉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4. 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办公和网络操作。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 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

教学准备: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示意图或实物;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演示软件;3. 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的演示软件;4. 学生练习用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认为计算机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二、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2.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直观的了解。

三、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0分钟)1. 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界面等;3. 演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2. 演示常见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3. 介绍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如浏览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4. 演示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方法。

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操作练习;2.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

2、传递性。

3、教育性。

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

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1)按处理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巨型机:用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

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

用于金融、证券等大中型企业数据处理或用作网络服务器。

小型计算机:适合用作中小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服务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3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3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3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情景导入播放央视《动物世界》精彩片头,这一经典视频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此时会有一种制作起来很困难的感觉,但又希望自己也能制作这样一个丰富的作品。

接着教师展示一幅自制的作品《最是一年春好处》旅游宣传片,告诉学生其实并不难。

在观看两段多媒体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品中包含哪些元素?作品之所以吸引我们的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出何为多媒体,多媒体的特点等理论性内容。

同时配合课件展示。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篇二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多媒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却对多媒体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以学生兴趣作为新课的切入口是个不错的选择。

多媒体更新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品种繁多的`多媒体设备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考虑到学生一般不会走入市场去了解这些新产品,因此把新的资讯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同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一举多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体验多媒体技术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2、掌握常用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观;2、通过对项目内容的引导,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多媒体带给我们的精彩世界;掌握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获取难点: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获取教学准备课前分配好合作小组。

学生在课前到FTP下载学习资源包,新建文件夹,以自己的学号+姓名命名。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教室、FTP服务器。

制作好的助学资源包,为学生提供的制作素材,PPT课件、学习任务单,综合评价表。

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播放央视《动物世界》精彩片头,这一经典视频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此时会有一种制作起来很困难的感觉,但又希望自己也能制作这样一个丰富的作品。

接着教师展示一幅自制的作品《最是一年春好处》旅游宣传片,告诉学生其实并不难。

计算机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计算机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XX年级XX班教学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类型、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树立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

3.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具体组成及其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计算机了解多少?有什么疑问?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自动、高速、准确地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台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代表性计算机。

2. 计算机的类型- 个人计算机:介绍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 服务器:讲解服务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移动设备:介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特点和应用。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介绍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 数据处理:讲解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信息统计等领域的应用。

- 过程控制:介绍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 计算机辅助功能:讲解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应用。

4.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 介绍各个硬件设备的作用和性能指标。

5.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讲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介绍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等常用软件。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判断题(1)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放的。

()(2)在计算机中,数据单位bit的含义是字节。

()(3)256KB字节等于256000字节。

()(4)溢出与进位具有相同概念。

()(4)有符号数运算时,结果C标=1则表明运算发生溢出错。

()(6)CPU 芯片中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

()(7)若一个数据块的起始地址为20A0H:0F6H,则该数据块起始的实际地址是21B60H。

()(8)80486的数据总线都是16位。

()(9)SP的内容可以不指向堆栈的栈顶。

()(10)字长是描述CPU数据总线宽度的指标。

()(11)计算机的堆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存储区,数据存取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

()(12)当运算结果各位全部为零时,标志寄存器中的ZF为0。

()(13)逻辑地址不是物理地址,但它是唯一的。

()(14)在80486的32位标志寄存器中,其每一位都有一定的含义。

()(15)微机的字长愈长,计算精度愈高,指令处理功能愈强。

()(16)计算机的主频愈高,计算机的速度愈快。

()(17)实地址模式下80486可以直接访问的内存单元为1MB,一个逻辑段为1MB。

()(18)当取指令时,CPU会自动以代码段寄存器CS内容作为段基址,左移4位后,再加上指令指针IP内容作为偏移量,形成20位物理地址。

()(19)当进行堆栈操作时,微处理器会自动选择堆栈段寄存器SS内容做为段基址,左移4位后,再加上16位的BP值作为偏移量以便形成物理地址。

()(20)微处理器RESET引脚处于高电平后,停止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种操作,使其内部处于初始化状态。

()(21)通用寄存器中的变址寄存器也可以分为高8位.低8位的寄存器单独使用。

( )(22)80486的逻辑段不允许有段的重叠和交叉。

()(23)运算结果中的低8位含有1的个数为奇数,则P标志等于0。

()(24)总线就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25)时钟周期是处理器中处理动作的最小时间单位,通常称为一个T状态。

这是微处理器完成一步完整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

()2.填空题(1)(3AC)16=( )10(2)(10010110)BCD=( )2(3)十进制68= B= Q= H。

(4)用补码表示的有符号8位二进制数,其真值范围为______ ~________。

16位字长的无符号数,其数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设字长=8位,X=46H,当X为补码表示的有符号数时,其真值为________________;当它为字符的ASCII码时,所表示的字符为______________。

(6)有两个二进制数X=01101010,Y=10001100,当X和Y两个数均为无符号数时,大;当X和Y两个数均为有符号的补码数时,大。

(7)根据冯.诺依曼思想,计算机的硬件由、、、和等部分组成。

(8)[X]补=78H,则[-X]补= H。

(9)以216为模,将B853H和2A67H相加,十六进制和数是, C标志为 ,O标志为。

(10)若机器数为补码,字长16位(含1位符号位),用十六进制写出对应于定点整数的最大正数补码是,最小负数的补码是。

(11)一个8位二进制整数,采用补码表示,由4个1和4个0组成,其最大值的原码为H,最小值的原码为 H。

(12)和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被称作 CPU 。

(13)系统总线按其功能可分、和三种不同类型的总线。

(14)存储器操作有和两种。

(15)根据功能不同,80X86的标志位可分为标志和标志两大类。

(16)实模式下,物理地址是指实际的位主存单元地址,每个存储单元对应唯一的物理地址,其范围是。

(17)逻辑地址由段基址和组成。

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公式是。

其中的段基址是由寄存器存储。

(18)CPU是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制成的半导体芯片,其中主要包括器、器和组。

(19)指令指针用表示,其中存放的CPU所要访问的内存单元的。

(20)奔腾微处理器是一个位的微处理器,具有位数据总线,位地址总线,可寻址空间为。

(21)CS是指寄存器,用来存放当前程序所在段的。

(22)DS是指寄存器,用来存放当前程序所用数据段的。

(23)ES是指寄存器,用来存放辅助数据所在段的。

(24)SS是指寄存器,用来存放当前程序所用段的段基址。

(25)实模式下,一个逻辑段的最大寻址空间是 KB,地址范围为0000H~ H。

(26)80486通用寄存器是位寄存器,也可以作为位和位的寄存器使用。

(27)AX称作器,BX是寄存器,其中BH、BL可用作位的通用数据寄存器。

(28)CX称作器。

DX在I/O用作寄存器。

(29)SP是寄存器,用来指出当前堆栈段中栈顶的地址。

(30)标志寄存器中,CF表示标志,PF表示标志。

(31)标志寄存器中,AF表示标志,ZF表示标志。

(32)标志寄存器中,SF表示标志,用来标志运算结果的位。

(33)标志寄存器中,OF表示标志,OF=1时表示。

(34)标志寄存器中,IF是标志,该标志可由中断控制指令设置或清除。

(35)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

(36)8086CPU具有20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 B容量的内存空间,在访问I/O端口时,使用地址线16条,最多可寻址个I/O端口。

(37)32位微处理器有两个独立的物理空间,一个是存储空间,另一个是空间。

(38)在实地址模式下,设SS=0408H,SP=0130H,则栈顶单元的物理地址是 H。

3.单项选择题(1)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送都是以()形式进行的。

A.EBCDIC码B.ASCII码C.十六进制编码D.二进制编码(2)与十进制数56等值的二进制数是( )B。

A.111000B.111001C.101111D.110110(3)十进制数36.875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B。

A.110100.01B.100100.111C.100110.11D.100101.101(4)X的8位补码是10110100,则X的16位补码是( )B。

A.0000000010110100B.1000000010110100C.1111111110110100 C.0111111110110100(5)与十进制数58.75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H。

A. A3.CB. 3A.CC. 3A.23D. C.3A(6)有一个8位二进制数补码是11111101B,其真值十进制数是( )。

A.-3B.-2C.509D.253(7)16 位有符号数的补码真值数范围为( )。

A.-32767~ +32767 B.+32768~ -32767C.+32767~ -32768 D.+32769~ -32766(8)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记忆设备,主存储器主要用来( )。

A.存储备份数据B.存储数值和非数值数据C.存储指令D.上述B和C(9)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是指( )。

A.软盘、硬盘驱动器B.输入输出设备C.电源及机箱D.RAM及ROM(10)若把组成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 )。

A.微型计算机 B.单片机 C.微处理器 D.单板机(11)微处理器内部的控制器是由( )组成。

A.寄存器阵列 B.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定时控制电路C.ALU和内存 D.ALU和寄存器(12)微型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是用( )连接起来的。

A.系统总线 B.AB C.CB D.DB(13)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方向分别为( )。

A.单向 B.输入和输出 C.双向 D.双向和输出(14)与外存相比,内存的特点是( )。

A.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B.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C.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 D.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15)所谓微机的字长是指()。

A.CPU内部数据总线的位数B.CPU外部数据总线的位数C.CPU地址总线的位数D.CPU中运算器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的最大位数(16)80486CPU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时,可处理的信息的长度为( )。

A.32位B.16位C.8位D.都可以(17)在下面关于微处理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微处理器是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芯片B. 一台计算机的CPU含有1个或多个微处理器C. 寄存器由具有特殊用途的部分内存单元组成,是内存的一部分D. 不同型号的CPU可能具有不同的机器指令(18)在一般的微处理器中,( )包含在CPU中。

A.内存 B.输入/输出单元C.磁盘驱动器D.算术逻辑单元(19)若某数据段位于存储区38000H~47FFFH,则该数据段的段基址可能为()。

A.38000H B.47FFFH C.3000H D.3800H (20)程序设计中所使用的地址是()。

A.逻辑地址 B.有效地址 C.物理地址 D.段基址(21)某处理器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外部数据总线为32位,它属于()。

A.8位处理器 B.16位处理器C.32位处理器 D.64位处理器(22)若某台微型计算机的型号是奔四800,则其中800的含义是()A.CPU中有800个寄存器B.CPU中有800个运算器C.该微机的内存为800MB D.时钟频率为800MHZ (23)32位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字节(Byte)由()位(bit)组成。

A.4 B.8 C.16D.32(24)若AL=3BH,AH=7DH,则AL和AH中的内容相加后,标志CF、SF和OF的状态分别是()。

A.0、1、1 B.1、1、1 C.0、0、0 D.1、1、0 (25)如果一个程序在执行前CS=1000H,IP=2000H,该程序的起始地址是()。

A.3000H B.12000H C.21000H D.1000H (27)奔腾CPU的RESET信号有效后,CS内容为()。

A.0000H B.FFFF0H C.F000H D.FFFFFH(28)控制器的功能是()。

A.产生时序信号 B.从主存取出指令并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C.从主存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产生有关的操作控制信号D.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29)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C.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D.函数运算(30)编程人员不能直接读写的寄存器是()。

A.DI B.CX C.IP D.SP(31)当标志寄存器中OF=1时,表示有符号的字运算超出数据()范围.A.-128~+127 B.-32768~32767C.0000H~FFFFH D.0~FFH(32)若有两个有符号数ABH和FFH相加,其结果使标志寄存器中CF和OF位为()。

A.0、0 B.0、1 C.1、0 D.1、1(33)若进行加法运算的两个操作数ABH和8BH其结果使得CF和OF为()。

A.0、0 B.0、1 C.1、0 D.1、1(34)80X86微处理器中的段寄存器中CS作为段基址,偏移地址允许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