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苗饲养管理注意要点.doc
林下土鸡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

林下土鸡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林下土鸡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下饲养的家禽,因为此种鸡类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绿色、健康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饲养技巧和疾病防控,以保证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饲养管理:1. 环境要卫生,通风,并适度保暖。
林下鸡是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鸡类,饲养时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环境,但在寒冷的季节里,要注意保暖,避免鸡群过度受寒。
2. 饮用清洁卫生的水。
林下鸡喜欢喝清水,频率较高,应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和新鲜度。
饮水设施应该经常清洁、消毒。
3. 饲料应该新鲜、营养丰富,饲喂量要适量。
林下鸡的饲料种类多样,应根据季节和鸡群的生长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配比和饲料。
同时,应根据鸡群生长情况和需要适量增减饲喂量。
4. 防止过度垂直饲养。
过度垂直饲养容易导致鸡群疲劳和维生素缺乏等疾病,应避免过度垂直饲养,鼓励林下鸡自然活动,增加运动量,锻炼身体。
疾病防控1. 预防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是林下鸡最为常见的疾病,可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等。
要定期驱虫,保持环境卫生,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受到其他感染。
2. 预防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林下鸡疾病的另一大问题,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肠道感染和空气传播。
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和除臭处理,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感染的传播。
3. 防止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较为危险的疾病,多数病毒感染都难以治疗,因此要预防疫苗接种,增强鸡的体内抗体,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4.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要加强对林下鸡的观察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过度延误病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总结:饲养林下土鸡需要注意饲养技巧和疾病预防控制,方可保障精准扶贫的同时保障大众利益。
总之,要做好卫生保健和疫情监测,促进林下土鸡的健康快速发展。
浅谈土鸡的饲养管理

浅谈土鸡的饲养管理1 饲养土鸡要把好"四关"1.1 鸡苗关鸡苗必须来自净化种鸡厂,不携带垂直传播的病原菌,如:沙门氏菌、霉形体等。
鸡苗大小、体重均匀,眼睛明亮有神,颈部羽毛有光泽,雏鸡活泼灵敏,并保证7~10天的成活率为98%以上。
1.2 饲料关选用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前期(28日龄以前)可用颗粒料,后期可用预混料,不要饲喂霉变的饲料。
1.3 科学免疫关根据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适时科学免疫。
参考免疫程序为: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7日龄注射新支汕苗或新法油苗,14日龄用法氏囊疫苗1.5倍量滴口或2~3倍量饮水,21日龄用新城疫四系苗3~4倍量饮水,28日龄用法氏囊苗3~4倍量饮水,35日龄刺鸡痘,40日龄再用一次新城疫四系苗饮水。
1.4 环境卫生关鸡舍应建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水源充足、运输方便、周围无噪音、无污染、便于消毒隔离的地带。
粪便及时清理,保持圈舍清洁,定期消毒。
2 做好两阶段饲养管理土鸡饲养有两个阶段的饲养管理:一个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20~30日龄以前),一个是育成期的饲养管理(28~30日龄之后)。
2.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2.1.1 圈舍消毒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用15毫升甲醛与8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消毒,进雏鸡前6小时再用复合醛、百毒杀等消毒液喷雾消毒。
2.1.2 饲养密度雏鸡14日龄前,每平方米25~40只;15~21日龄,每平方米16~25只;22~28日龄,每平方米10~15只。
2.1.3 温度1日龄,圈舍温度34℃左右,以后每周降2℃,4周后降至26%,最低不能低于21℃。
2.1.4 湿度0~7日龄,相对湿度为70%~75%;8~10日龄为60%~65%;15~28日龄,相对湿度为55%~60%。
湿度低可喷水增加空气湿度。
2.1.5 光照0~3日龄雏鸡可24小时光照,以后可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雏鸡惊群,1周龄的雏鸡每20平方米用60瓦灯泡,以后逐渐改为40瓦、20瓦、15瓦。
在果园里饲养土鸡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在果园里饲养土鸡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雏鸡阶段需要在育雏室内饲养:这个时期(约1个多月)雏鸡需要保温,而且要接种多种疫苗。
同时,其在外面的觅食能力和生存能力较差,需要使用配合饲料,在10天后可以添加一些青绿饲料。
二、饲养方式:25-30天后,可以让雏鸡在无风的晴天到育雏室外活动,随着日龄的增长,在室外活动的时间可逐渐延长。
45天后,只要不是下雨或大风天气都可以在室外活动。
傍晚要将鸡赶回鸡舍。
三、饲料:1个月之后,白天让鸡群在果园内采食青草、昆虫、草子,傍晚补饲一些配合饲料,补饲多少应该以野生饲料资源的多少而定。
夏秋季节可以在鸡舍前安装灯泡诱虫,让鸡采食。
四、安全问题:1、是防兽害,如老鼠、黄鼠狼、蛇等动物。
人可以住在鸡舍附近,也可以养几只鹅;2、是防中毒,如果果园喷洒农药,则应该把鸡群关在鸡舍内饲喂,从外面割草也要考虑其安全性。
此外,还要搞好疫苗接种和药物防病。
土鸡放养技术之平养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土鸡放养技术之平养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1)适时饮水、开食雏鸡出壳后24小时,或有2/3雏鸡有啄食动作时开食较好。
开食可用营养全价、平衡、适口性好、便于采食的碎粒料。
经长途运输的雏鸡,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开食,因为24小时之前,雏鸡体内的卵黄尚未吸收完全,还能维持鸡的营养需要。
开食过迟,会使雏鸡体力消耗过多,发生脱水和虚弱现象,如出现干脚、畏寒、体重减轻等,影响以后的生长和成活率。
饮水中可以考虑加入4%~8%葡萄糖、适量的抗生素、复合维生素、电解质。
开食时应用大口径浅盘饲料盘,饮水器要注满清水。
用较强的灯光,使雏鸡很容易见到料、水,引诱幼雏啄食,时间一长,幼雏便会自动开始吃料、饮水。
(2)提供全价日粮雏鸡的日粮营养要求为全价、平衡、适口性好、便于采食,以碎粒料为好。
(3)提供充足清洁的水水对鸡的生命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水比饲料还重要,因为鸡体的大部分都是水,而且其生命的一切代谢过程都离不开水的作用。
在整个养鸡生产中都不能断水,要保证雏鸡能随时饮到清洁的水。
这一点,对于中鸡、大鸡来说也一样。
供水必须注意水的清洁卫生,特别是放养的鸡,必须避免鸡饮用地面积聚的浊水或其他不洁净的水。
(4)限制幼雏的活动范围限制幼雏的活动范围的目的是防止幼雏因远离热源而受凉。
一般在育雏的初期,常以育雏器为中心在周围圈一圈护网。
护网一般用铁丝或竹丝编制而成,或先制成木框,再钉细眼铁丝网。
护网高40~50厘米,在育雏器外周60~150厘米处围成圆圈。
育雏器内安放一小灯泡,这样使幼雏对热源的灯光建立条件反射,遇冷即向育雏器内靠近。
护网最初两天靠育雏器较近,限制幼雏的活动范围;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护网逐渐向外扩展,以扩大雏鸡的活动场地;至15~25日龄时即可撤除。
(5)温度调节在供温期间一定要使育雏温度符合各个周龄雏鸡需要,在雏鸡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雏鸡羽毛逐渐生长而将育雏温度降低,直至停止供温。
在供温期间要尽可能保持温度的平稳下降,每周把温度调低2~3℃,最好分两次降低温度,不要使雏鸡突然感到寒冷。
土鸡雏鸡的饲养管理

土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散养土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土鸡雏鸡的饲养管理,希望能帮到你。
土鸡饲料的选择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
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
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土鸡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的声张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
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1、饮水与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
一般喂水先于料。
水温以32度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
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
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刺激食欲。
一般开饮后可开食。
把开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
雏鸡的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
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
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
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
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环境温度与湿度。
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
以育除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度;3-7日龄是32-34度;第2周为30-28度;第3周为28-26度。
育雏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度,夏秋季每周小降3度,降至21度为止。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
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
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
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
农村散养土鸡技巧

农村散养土鸡技巧1.土地选择与围栏建设:选择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的土地,应避免潮湿的地区以防止鸡群患病。
围栏可以采用竹子、木材等材料搭建,确保围栏高度适宜,可以防止鸡群逃跑或被其他动物捕食。
2.饲养密度控制:散养土鸡饲养密度较低,一般不超过每平方米1-2只鸡。
这样可以避免鸡群拥挤导致争食、争地盘等问题。
3.饲料供给:土鸡可以采用自然草地觅食,但在饲养初期或因天气恶劣不能外出觅食时,需要提供足够的饲料。
饲料可以选择豆饼、玉米、谷子等谷物,与它们所觅食得到的昆虫、杂草等一同喂养。
4.清洁与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燥和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饮水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确保鸡群的饮水清洁无污染。
5.预防与治疗疾病:鸡群散养会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感染寄生虫和各种疾病。
因此,要定期给鸡群驱虫,预防寄生虫的滋生。
发现鸡群出现异常表现和病症时,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请兽医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6.维持鸡群社交:土鸡是群居动物,需要有足够的社交环境。
可以选择合适的母鸡和公鸡比例,让其自然交配繁殖。
同时,鸡群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互动,增加活动量和运动空间。
7.防范天敌:在散养土鸡的过程中,要注意野生动物的可能入侵,如狐狸、豪猪等。
可以采取设置电网或安装报警器等方法来防范野生动物的进入。
8.定期观察和记录: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鸡群的行为和生长情况,记录鸡群的体重、饮食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9.市场销售与推广:合理规划产量,了解市场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和推广。
在农村散养土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鸡群的自然生长和健康养殖。
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养殖,可以提高土鸡的产量和养殖效益,同时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土鸡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土鸡饲养管理技术.doc

土鸡饲养管理技术土鸡饲养管理技术雏鸡饲养土鸡1日龄~40日龄时为雏鸡阶段,其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对疫病抵抗力弱。
因此,在饲养上应做到以下几点:雏鸡运输雏鸡运输途中要注意通风保温,不要拥挤。
及时饮水雏鸡入舍后应及时饮水。
开始可喂些0.1%的高锰酸钾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
以后每天供足饮水。
开食喂料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即可喂碎米加熟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个蛋黄),每隔2小时喂1次。
第2天开始,改喂配合饲料。
参考配方:玉米粉53.2%、麸皮8%、豆饼粉20%、菜籽饼粉8%、鱼粉6%、骨粉2%、贝壳粉2%、微量元素0.1%、多维素0.4%、食盐0.3%,每天喂6次,放于条状料槽内饲喂,喂量不限,任其吃饱。
温度、湿度与光照调节1日龄~7日龄33℃~31℃,8日龄~14日龄31℃~29℃,15日龄~21日龄29℃~27℃,22日龄~40日龄27℃~25℃,如舍温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人工增温,在增温过程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舍内相对湿度60%~65%。
从1日龄开始,每天坚持20小时~23小时光照,15天后减至13小时~15小时,30天后采用自然光照。
光照灯距地面2米,每平方米1.5瓦~2瓦。
青年鸡饲养41日龄~120日龄的青年鸡应雌雄分养,以便管理。
小公鸡的饲养小公鸡100日龄~120日龄体重达1.25公斤~1.5公斤即可上市。
为使其按时达到出栏体重,除放养外,要供给全价饲料,任其采食。
参考配方:玉米粉60%、麸皮10%、豆饼粉10%、菜籽饼粉10%、鱼粉3%、骨粉1%、贝壳粉5.2%、微量元素0.1%、多维素0.5%、食盐0.2%。
土鸡从70日龄到上市要求生长快、长肉多,要做到吃饱、吃好、少动、多睡,促其催肥长膘。
小母鸡的饲养商品鸡则按小公鸡的方法饲养。
产蛋鸡则采用限制饲养,适当降低蛋白质及能量的比例。
参考配方:玉米粉52%、麸皮16%、米糠14.5%、豆饼粉5%、菜籽饼粉5%、骨粉1%、贝壳粉5.2%、微量元素0.1%、多维素0.5%、食盐0.2%。
土鸡育雏期的饲养

土鸡育雏期的饲养一、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制订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雏鸡培育是土鸡放养中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雏鸡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因而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订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
(一)雏鸡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应提供适宜环境温度,坚持看鸡施温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既怕热又怕冷,随着日龄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体温调节功能也逐渐完善。
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一般第1周35~33℃,第2周33~31℃,第3周31~28℃,第4周28~24℃,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
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和环境气候状况进行看鸡施温。
(二)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应提供优质全价饲料,加强通风换气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快,单位体重耗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需要不断供给新鲜空气,因此在管理上要加强通风换气。
羽毛生长也特别快,而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因此应提供高蛋白全价饲料。
饲料中的蛋白质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并及时扩群,使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饮食设施,以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三)雏鸡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坚持少喂勤添雏鸡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肌胃研磨饲料的能力弱,消化道内又缺乏一些消化酶,其消化能力必然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少喂勤添,提供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饲料。
(四)雏鸡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应采用全封闭育雏法,加强疫病防治雏鸡免疫功能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感染疾病,因此应采取各种防病抗病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
入舍前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消毒,育雏期间定期带鸡消毒,减少发病概率;采用全封闭育雏法,杜绝疫病传入;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和当地疫情,及时做好防疫接种工作,增强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鸡苗饲养管理注意要点-
1.注意相对湿度
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出生后的前10天为60%~65%,后10天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2.注意室内温度
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时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每天降0.5℃。
3.注意适时饮水和开食
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
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2天;第3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
4.注意补充光
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每天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5.注意高密度育雏
在15日龄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以上(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网、床、散”结合,养殖户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鸡笼,以立体式三层为宜。
网床的多少根据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
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
网目的塑料网固定,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
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
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
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庭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要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
网床内饲养的鸡活动范围小,鸡体的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庭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好,能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