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

合集下载

举例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

举例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

举例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1.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啊,那是一种能让你心里沉甸甸的感觉。

就像里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在秋天,远离家乡,还疾病缠身,这孤独、这悲苦,一下就把人笼罩住了。

你想想,万里漂泊,老是在外面做客,这多难受啊,又生病,还只能自己一个人登高望远,那心里得多苦啊,这诗句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你心头。

2. 杜甫写诗就像一位沧桑的老者在诉说苦难。

他的沉郁顿挫在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都破碎了,可山河还在,春天来了,城里长满了深草。

这画面多凄凉啊!好像看到杜甫站在那破败的城前,满眼都是绝望,这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他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这种情绪就像黑暗的乌云,把希望的阳光都遮住了。

3. 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得让人揪心呢。

拿来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哭得多么悲苦啊。

你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气氛,就像你自己站在旁边看着这残酷的一幕。

杜甫把这两种强烈的情绪对比着写,就像把冰和火放在一起,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老百姓的痛苦和官府的残暴,读着能不揪心吗?4. 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啊,真的像一阵沉重的闷雷。

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送行的人拉着亲人的衣服,跺着脚哭,那哭声都冲到天上去了。

这得多悲痛啊!他把这种悲痛写得那么强烈,就好像要冲破纸张,扑到我们面前。

你说这场景,是不是让你也跟着难受起来了?5. 杜甫的诗有股子压抑又震撼的力量,这就是他沉郁顿挫的体现。

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自己已经这么可怜了,一群小孩还欺负他。

杜甫当时得多无奈啊,他的那种愤懑就像被堵住的洪水,在心里汹涌着。

可后面他又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自己那么苦,还想着天下人,这胸怀,真的是让人既敬佩又心疼啊。

6. 杜甫写诗就像在刻一幅苦难的画卷,满满的沉郁顿挫。

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简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简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简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嘿,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杜甫那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啊,
那可是诗歌界的大咖呀!他的诗就像一杯浓茶,越品越有味道。

你想想看,他写的那些个关于百姓疾苦的诗,那叫一个深刻!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简单的几个字,就把社会的贫富差距
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难道不厉害吗?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富人和
穷人的巨大差别一样嘛!他的诗里总是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
人民苦难的同情,这种深沉的情感就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里。

再看看他的用词,那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啊!每一个词都好像
带着力量,能直击你的心灵。

就好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
和鸟本来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啊,可在他笔下却成了悲伤的象征,这得
多厉害的文字功底才能做到啊!这就好像本来开心的你,突然听到了
一个坏消息,心情一下子就低落了。

杜甫的诗歌风格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
看到了那么多的人间悲剧,这些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他就像一个饱
经沧桑的老人,用他的诗给我们讲述着那些过去的故事。

咱再说说他的诗的节奏,那真叫一个顿挫有力啊!有时候读起来就
像敲鼓一样,一下一下地敲在你的心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这节奏,多带感啊!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有时候步伐轻快,有时候又沉重缓慢。

杜甫的诗就是这样,沉郁顿挫,让人读了之后感慨万千。

我觉得啊,他的诗就像是历史的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种种。

我们应该好好
去品味他的诗,从里面汲取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就是我对杜甫
沉郁顿挫诗歌风格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

杜甫诗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

杜甫诗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研究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涵盖广泛,从个人的遭遇到国家的兴衰,从社会的疾苦到自然的风光,展现了深刻的历史风貌和社会关怀。

杜甫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杜甫的诗作进行深入研究。

一、杜甫诗的艺术特点1. 情感深沉与主题广泛杜甫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具有深沉的特点。

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遭遇,还深刻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变迁。

他的诗歌主题涵盖了从政治抒怀、民生疾苦,到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他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生活的深切关注。

例如,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对国家破碎、民生困苦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忧愁,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

2. 语言精练与工整杜甫的诗歌语言工整、精练,他对诗歌的格式和对仗有严格的要求。

这种严谨的语言风格使得杜甫的诗作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规范化。

他擅长运用平仄和对仗,使诗歌的韵律更加和谐。

例如,《登高》中的语言工整,平仄对仗得当,使得整首诗韵律优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水尽而寒潭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工整的对仗和准确的平仄,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叹和对个人遭遇的沉痛感受。

3. 写实风格与细腻描写杜甫的诗歌以写实风格著称,他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描写极为细腻。

这种写实风格使得杜甫的诗作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例如,在《石壕吏》中,杜甫通过对一个衙役的刻画,展现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压迫:半夜雷轰城上楼,山中却是秋风骚。

家人问他何所见,且慢一片红黄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诗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更加生动,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一、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作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题材,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倾向杜甫的诗歌题材多涉及社会民生、战争和政治混乱等实际问题。

他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表现社会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如《江南逢李龟年》中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三、咏史抒怀的宏大气势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气势。

他通过对古代名人和历史事件的赞颂或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的宏伟情怀。

例如,《登高》中写到“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超然情怀。

四、对自然的独特感受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笔墨描绘出自然风光和情感,如《春夜喜雨》中写到“好看极了,山水相映清且深。

”展现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享受。

五、倾诉个人情感的直白真实杜甫的诗歌表达方式直白真实,常常倾诉个人的情感和心态。

他通过抒发自己的苦痛、愤怒和失落,展示了个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例如,“病起萧萧两鬓华,年来欢乐远欢嗟。

”表达了对病痛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附件:1.《江南逢李龟年》全文2.《登高》全文3.《春夜喜雨》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现实主义:一种以描写生活为主的文学艺术思潮。

2.宏大气势:具有宏伟壮丽的气势和格调。

3.直白真实:表达方式简练直白、真实直切。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精选篇11、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登岳阳楼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精选篇21、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精选篇31、绝句杜甫〔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杜甫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欢迎大家阅读!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1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出生于贡县(今属河南),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诗篇内容很丰富,风格也是多样的。

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特征,并且也是历来被人们所共识的风格。

作为钟爱于杜甫诗歌的读者之一,我在这里仅以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寓主观于客观,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1、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描绘和集中反映我们知道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作品中的一条主线,他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和集中的反映,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当我读到杜甫在深陷长安时写的《春望》这首诗时,我被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

“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使诗人一下笔就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

“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本来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时此刻却成了增添国破家亡这种情感的景物了。

一个“深”字,真实地写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人因为感慨时才见花开而溅泪,人因离别之恨,才会听见鸟鸣声而惊心。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加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仅深刻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而且还善于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已被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诗人。

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的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杜甫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欢迎大家阅读!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1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出生于贡县(今属河南),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诗篇内容很丰富,风格也是多样的。

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特征,并且也是历来被人们所共识的风格。

作为钟爱于杜甫诗歌的读者之一,我在这里仅以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寓主观于客观,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1、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描绘和集中反映我们知道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作品中的一条主线,他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和集中的反映,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当我读到杜甫在深陷长安时写的《春望》这首诗时,我被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

“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使诗人一下笔就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

“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本来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时此刻却成了增添国破家亡这种情感的景物了。

一个“深”字,真实地写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人因为感慨时才见花开而溅泪,人因离别之恨,才会听见鸟鸣声而惊心。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加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仅深刻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而且还善于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已被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诗人。

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的高潮。

表现了他对天下寒士无限的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

2、通过细节描写丰富诗的形象性杜甫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往往能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在我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时,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矛盾,从而揭示其社会的本质。

在《兵车行》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就是一个细节描写,这一句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杜甫以诗为武器,抨击了黑暗的社会现实,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奏响了为人民大声呼吁的激昂号角,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杜甫以他爱国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站在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

1、雄浑苍劲的意象表达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是很广阔的,他通过多种多样的意象,表达出了他诗歌的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

当我读到杜甫的《成都府》这首诗时,就深深地被诗中描绘的各种意象所感染了。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将自己在路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诗中通过“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雄浑苍劲的意象,达到了情与景的自然交融,渲染出了一种苍茫的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以疾风暴雨骤然即来的声势,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杜甫的诗歌往往通过朴实而悲壮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惊心动魄的悲剧,读杜甫的诗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2、凝重的感情和博大的境界《登高》这首诗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语言精炼,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中“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全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老病孤残的复杂感情。

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风急暗点登高,因登高才觉风急。

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然后又写山景。

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副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现实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在《野望》中有这样两句“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句境界阔大,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

同时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杜甫的诗正是从苍劲、凝练上构成了自己语言的主要特色。

他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

1、准确有力的炼字杜甫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意。

他很善于用实词,如“微风燕子斜”,这个“斜”字,就斜’之语。

”杜甫在《旅夜书怀》里有这样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里的“垂”字和“涌”字也是很有锤炼之功的。

这个“涌”字也是很有分量的,晚上看不见江水的流动,可是从大江里的月影的涌动,可以感觉到江水的流动。

杜甫诗句炼字的精当,确实已到了惊人的地步。

为了在色彩的组合上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意境,他常把色彩字放在句首,如“绿垂风折笋,红锭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

“红稠屋角花,碧垂墙隅草”《雨过苏端》。

他还善用动词和副词,描写水常用“动”,描写鸟常用“度”和“过”,如“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水会渡》。

有意用较宽泛的动词,构成了浑融含蓄的意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用一个“臭”字就活现出来了。

区区十个字,将统治阶级的罪恶彰显出来,作者的爱憎之情也已表露无遗。

真可谓是高度凝练,简洁有力。

2、言简意丰的炼句杜甫对自己作诗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力求达到“毫发无遗恨”的境地,经常是“读书破万卷”“语不惊人死不休”。

当我读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这首诗时,感触就很深。

这是一首初夏景色的诗,首句“糁径杨花铺白毡”写出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路上好像铺了一层白毡,这一句不仅概括力很强,而且还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点溪荷叶叠青钱”仅用了七个字就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的生动传神,使这一句活了起来。

被人所称道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仅仅就是一个典型的诗例。

仅用了十四个自就包含了九层可悲的意思。

同时语句又是极其凝练,言简意丰。

这也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风格除“沉郁顿挫”之外,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但是风格多样性与他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又是统一在一起的。

通过读杜甫的诗歌,总会有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和收获,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是深刻的思想性和完善的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并且形成了“诗史”的特色,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2杜甫诗歌多样性的原因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造成杜诗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亦是多样、复杂的。

时代的风云变化、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思想的大融合、诗风的多样化、文学的发展规律以及杜甫的文学观等都是造成杜甫诗歌多样性的原因。

唐代,尤其是盛唐,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时代,这种经济、社会下的文学必定不是一潭死水,这也就从源头上决定了杜甫的诗歌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必定是立体的、丰满的。

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社会思潮多元化,这也与杜甫诗歌风格多样化一脉相承。

当然,诗人本人的性格、个人经历、社会政治的突变会左右、改变其诗风,使其诗歌呈现与他人迥异的特点,这就造就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主流,这并不与其诗歌风格多样化矛盾。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其诗歌也是博大精深,多角度、立体得看待其诗歌,符合社会实际情况、诗人的性格特点等,我们也可以全面了解杜甫、杜诗。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3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诗歌,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景象令后人无比尊敬和崇拜。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后人对其诗歌极力推崇、褒誉,并以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去称扬和赞颂杜甫及其诗歌。

在这些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中,又有三种说法最为历代治诗、治史、治学者所接受,即:“诗圣’,“诗史”,“集大成”。

所谓“集大成”,正是对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性的经典性概括。

传统上一向称杜诗的风格为“沉郁顿挫”,乃是主要取其悲抑苍劲的意味和深沉凝重的基调。

的确,历代诗人,没有谁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愤激之情更深了。

“沉郁顿挫”在诗中无疑是极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然而,杜诗“集大成”的成就及其对后世多方面的影响决非仅此可以概括。

对于杜诗的.风格,我们不能只强调一点,或者仅抓住一面,而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

杜诗诗风的“沉郁顿挫”,只不过是他诗风的一个方面,至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沉郁顿挫”之后,更应该看到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多样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伟大之处。

除沉郁顿挫外,杜诗中至少突出地呈现出以下几种迥异的风格: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4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

清人方东树曰:“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

”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人正是杜甫本人,其《进雕赋表》曰:“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

”沉郁顿挫的确是对杜甫诗歌部分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体现杜甫诗歌水平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5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主要通过两种艺术手段进行操作。

其一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

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

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

《石壕吏》是通过老妪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

杜诗的现实主义,并不在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他虽然也写了不少人,但这些人并不是作为具有个性的典型而出现的。

他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的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

杜诗的语言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