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成功的原因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地 位。(通过对4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成就 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成就 动机与这些国家二十年后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 相关,一代人的成就动机决定国家一个时期的发 展)
(二)抱负水平
定义: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 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两组孩子观看及玩 具实验)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 关系。(儿童打人的惩罚)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 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米勒指出,挫折也 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茨 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 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 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侵犯与挫折并非 一一对应,也与外界环境有关)p132图2-4
人遵循快乐原则行事,侵犯与力比多有关,是性压抑的结 果,是性本能的一部分。 后来,他又以死本能解释侵犯行为,指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 人类基本本能,两者是对立的。死本能是个体一种向内的 自我破坏的倾向。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 望。(死本能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内向的死亡本能,表现为自我折磨、
自我毁灭;外向的死亡本能则表现为破坏、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1、积极的权力动机:竭力谋求领导职位和权力 2、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权力,为自己的声 望忧虑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 社会控制的需求 对无能的恐惧(自卑感)
四、侵犯行为
定义: 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 意伤害他人的行动。
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 侵犯的两个要件:
一是有伤害行为; 二是有伤害的动机。
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 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 所不同:
在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如:在任务简单或比较熟 练时);
当任务难度增加时,最佳动机水平有 逐渐下降的趋势P127图2-3(如:当任务难 度增加时,如果动机过强,容易引起情绪 不稳定甚至焦虑状态wenku.baidu.com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从而导致效率下降。)“考前焦虑症”
当死亡本能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时,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 部,以侵犯形式表现出。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 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是竞技、 冒险等。社会认可的宣泄可视为替代性的侵犯冲动释放途 径,如体育、探险、登山、航海等没有破坏性的方式,定 期发泄。
(2)罗伦茨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习性学家(医学及生 物学奖,1973) 。他的侵犯理论是从动物习性研究 得出的。
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较稳定的指 向某一目标) (三)调节功能
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起维持作用;如 果行为受阻,只要动机还存在,它会以其他形式 存在(行为上的外显-内隐)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
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倒U型曲线 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但其强 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般 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 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 高,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 率下降。
二、动机的过程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 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 过程。
动机过程示意图: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实现目标→ 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的需要
三、 社会动机的功能
(一)激活功能 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二)指向功能 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
(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 越大。(吸引力越大,则主体热情越高;破釜沉舟,背水 一战,成功的可能性大)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自认为实现成功的可能性) 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 如果个体成功的主观概率低,达到的目标风险小,则目标 的价值也小,此时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就小。反之,如果 自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大,达到目标的风险比较大,则目标 的激励作用就越大。(险中取胜) 3.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 机会越多,成就 动机就越强。 以上因素中,个体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起的作用较大。
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 其生存意义很重要。动物通过侵犯保护其求食、 生存的领地,使幼小后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使物 种能代代相传,同类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 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
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 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 级”,要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 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 侵犯事件发生的机会,人口爆炸增大战争的危险 性。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 德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 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即权力欲。
权力需要是权力动机的决定因素。 温特的两种权力动机
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导致 亲合行为。 亲合需要→亲合动机→亲合行为
(一)亲合起源于依恋
人是一种群居的社会动物(有亲和性需要,基本倾向 是亲和,但是有时候也不排除独处的需要)。合群在 个体的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即婴儿愿意和父母 在一起。惊慌不安时寻找父母,双亲在场便减少这种 不安状态。
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或者自我期望), 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 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
(一)侵犯的构成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1、伤害行为 即有侵犯行为的表现,包括身体伤害(动作伤
害)和言语伤害(讽刺、谩骂、诽谤等); 2、侵犯动机 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如:为了报
复或者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侵犯); 3、社会评价指的是三种侵犯类型:
一是反社会的侵犯行为,即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行为 (打架、杀人等);
(四)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1.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 成就动机呈正相关,(一般的说)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 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和谐的家庭氛围, 指导、劝告式的引导使儿童的成就动机发展较好,儿童对 成功的追求热情较高;而过度管束和限制使儿童独立性发 展较差,往往成人后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 成就需要;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感,这是自我 实现者高峰体验的基础。(软糖试验)
二是亲社会性质的侵犯行为,即为了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行为 (抓强盗、惩罚罪犯等);
三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侵犯,即被认可的侵犯(正当防卫、父母惩罚孩子 等)。
广义的侵犯包括以上三种情况,而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的侵犯。
(二)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1)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使
2、挫折-侵犯学说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 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美国心理 学家)等人提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 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 以挫折存在为条件”。(反之,挫折的存 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
挫折-侵犯理论的三个主要观点
理解: 1、目标是动机的要素之一 。由动机驱使的一切行
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方向性。目标越清晰 明了,就越容易转化为动机。 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若没有强烈的愿 望和要求,个体的动机就无法产生。需要是个体 在“感到缺乏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的状态 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区别:需要不等于动机, 而是动机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个体认识到这 种需要,并产生了一定的目标行为时,需要才转 化为动机。 3、动机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 因,没有动机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由动机产生行 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增强或削弱动机,甚至使 动机消失。
3.出生顺序 它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子、 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 而且是按出生顺序递减。这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 家庭中,双亲对第一个孩子关心照料更多,其对 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的缘故。
二、成就动机
定义: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 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一种内 在的力量) 。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 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 的社会动机。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和社会行为
社会动机是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与个体所处 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亲合动机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侵犯行为 利他行为 (三个动机两个行为)
一、亲合动机(又称合群动机)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 建立协作友好联系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 (保证社会需要的最基本动机,由亲和需 要引起)
2.情绪因素 从亲合产生的心理背景看,亲合与人 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
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 (如:看恐怖电影) 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 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这是因为在焦虑状 况下,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反而可 能增加焦虑。(如:考试前焦虑状态,亲和性 差。)
社会心理学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 临床心理科 姜桂兰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主要的社会动机 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概念 动机的过程 社会动机的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 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 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 动机; 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 机称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 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 与尊重的需要。
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 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
(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 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 是一种严 厉的惩罚措施。)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 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
代表人物 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德 在成就动 机研究中有开拓性贡献。
(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1.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 教育中强调成就的倾向(上进心),是高水平
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强调培养有创新素 质人才的重要性,应试教育的弊端) 2.社会的高度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可或 缺,但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
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例如婴儿的哭和笑都 是不经学习就会的先天行为。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 成。另一方面,双亲的出现使婴儿微笑,停止哭泣, 这本身是一种强化。
(人类幼年的软弱性引起依恋的需要,父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 爱抚,强化了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为社会性亲和行为打下基础。 因此,早年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的发 展)。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 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 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 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 (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 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 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 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 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