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材料及其生产基础概述

合集下载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上、中、下游产业定义及涉及范围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上、中、下游产业定义及涉及范围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上、中、下游产业定义及涉及范围1.引言1.1 概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利用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在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光伏电池产业涉及到多个产业链环节,从上游原材料的生产到下游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和运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上游阶段,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制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包括硅片、银浆、钢化玻璃等,这些原材料的生产构成了上游产业链的一部分。

上游产业的涉及范围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

上游产业的稳定供应和高质量的原材料对于整个光伏电池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游产业是指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制造环节,包括硅片的切割、电池片的制备、电池片的组装等过程。

中游产业的定义和涉及范围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在这一阶段,光伏电池的技术研发和制造工艺的改进成为关键,以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

下游产业则是指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领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运营和维护等环节。

下游产业的定义和涉及范围主要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和电力的利用。

光伏电池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套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认可和需求增长。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涉及到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产业链环节,分别定义了不同的工作范围和核心要点。

上游产业关注原材料的供应和管理,中游产业注重光伏电池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改进,下游产业则关注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和运营。

这些环节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上、中、下游划分,全面阐述其定义及涉及范围。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整体概述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背景和重要性,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分为上、中、下游产业三个主要部分来阐述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定义及涉及范围。

第6章 太阳能电池材料

第6章 太阳能电池材料
光能必须大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Eg,即
普朗克常数 光速 光能等于禁带宽度时的波长和 频率分别为λ0和ν0,称为半导 体的本征吸收限 只有波长小于λ0时,本征吸收 才能发生,导致吸收系数的大 幅增加
26
半导体材料
• 本征吸收限
0
1.24 Eg
– 对于晶体硅,禁带宽度为 对于晶体硅,禁带宽度为1.12eV,λ , 0=1.1μm μ – 对于砷化钾,禁带宽度为1.43eV,λ0=0.867μm
5
光伏电池发展史
1981年,沙特阿拉伯建起350kW的聚光电池阵列,开启了 聚光电池新纪元 1982年,第一个实用规模的1MW太阳电站在美国加州安 装 1985年,澳大利亚报道一个标准太阳下效率大于20%的硅 电池 美国给出20个太阳下效率大于25%的报道 电池;美国给出20个太阳下效率大于25%的报道 1994年,美国NREL发布GaInP/GaAs两端聚光多结电池效 率大于30% 1996年,瑞士Gratzel的染料敏化电池效率达11% 1998年,美国NREL宣称薄膜CuInSe电池效率达19% 1999年,澳大利亚M.Green发表单晶硅电池24.7%的记录 太阳电池新概念,量子点电池理论效率可达60%以上
绝缘体材料,导带是 空的,没有自由电子, 而且禁带的宽度很宽, 价带的电子也不可能 跃迁到到带上,导带 中始终没有自由电子, 故不导电。
被吸收的光能,将使材料中能量较低的电子跃迁到能量 较高的能级
金属导电材料的导带 和价带是重合的,中 间没有禁带,价带中 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导电能力很强。 价带中一般没有电子, 但在一定条件下,价 带的电子可以跃迁到 导带上,在价带中留 下空穴,电子和空穴 可以同时导电。
材料物理性质的限制(如禁带宽度、载流子迁移率和 光吸收系数等),使得一些材料制备的太阳电池的理 论转换效率很低,没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非所有的半导体材料都能制 够制备成太阳电池所需的高纯度,材料提纯制备困难 存在材料和电池制备成本的问题,使许多材料失去开 发和应用的意义

太阳能光伏理化基础

太阳能光伏理化基础

太阳能光伏理化基础太阳能光伏是一种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

由于太阳能光伏具有环保、可再生等特点,因此在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太阳能光伏的理化基础:1. 光伏效应光伏效应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它是指当半导体材料接收到光子能量时,其中的电子将被激发从价带升到导带,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即光生载流子),这种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导致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增加,因此产生电能。

2. p-n结p-n结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基本结构,其作用是将半导体材料分成p区和n区,其中p区具有富电子特性,n区具有富空穴特性。

在p-n结的作用下,太阳光子能量激发半导体中的光生载流子,从而产生电能。

3. 光伏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核心部分是光伏材料,目前常用的光伏材料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铜铟镓硒等。

这些光伏材料的电能转换效率不同,但都具有光伏效应,因此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4. 太阳能辐射太阳能辐射是太阳能光伏电池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能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多种光谱。

太阳能光伏电池能够转化太阳能,主要依赖于可见光区域的辐射能量,因此保证太阳能辐射的稳定性以及光强度的大小对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5. 温度效应温度是太阳能光伏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较高温度下,光伏电池的电阻会增加,因此功率输出会减少。

因此,保持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温度稳定对于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的理化基础包括光伏效应、p-n结、光伏材料、太阳能辐射以及温度效应。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性能,因此对于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

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1)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半导体的光电效应所有的物质均有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半导体材料在正常状态下,原子核和电子紧密结合(处于非导体状态),但在某种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原子核和电子的结合力降低,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搏,成为自由电子.光激励核核电子空穴电子电子对•PN 结合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由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结合而成,N 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空穴,而P 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电子 ,当 P 型和 N 型半导体结合时在结合处会形成电势当芯片在受光过程中,带正电的空穴往 P 型区移动,带负电子的电子往 N 型区移动,在接上连线和负载后,就形成电流..(2)太阳能电池种类-++--+P 型铸 造 2工PN 结合(正面 N 极,反 面 P 极 ) 减 反膜形成通过电极,汇集电※在现在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中,以硅半导体材料为主,其中又以单晶硅和多晶硅为代表.由于其原材料的广泛性,较高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被市场广泛接受.非晶硅在民用产品上也有 广泛的应用(如电子手表,计算器等),但是它的稳定性和转换效率劣于结晶类半导体材料. 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材料的稀有性和部分材料具有公害,现阶段未被市场广泛采用. ※现在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产品的材料是半导体硅,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同时 以氧化状态的硅原料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储藏物质. ※京瓷公司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认识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率先 开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大门.现在已经是行业的龙头,同时多晶硅太阳能电 池也结晶类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产品(太阳能电池的 70%以上).(3)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空间用民用转换效率:24%转换效率:10%转换效率:8%(1400 度以上)破锭(150mm *155mm )N 极烧结电极 印刷 ( 正 反组配叠片层压模拟光源,输出测试边框安装(4)太阳能电池关连的名称和含义•转换效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是指电池将接收到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比率转换效率 = 100%太阳能电池板被照射的太阳能※标准测试状态由于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受太阳能的辐射强度,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表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和评价其性能,设定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为 25 度,太阳能辐射强度为 1000 w/㎡、分光分布 AM1.5 的模拟光源条件下的测试为标准测试状态.大气层分光分布小知识晶硅类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 29%,而现在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为 17%~19%,因此,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太阳能电池电流---电压特性(I-V 曲线)】最大输出(PM):最大输出电压(Vpm) 最大输出电流( Ipm ) 开路电压(Voc ):开路状态的太阳能电池端子间的电压短路电流(Isc ):太阳能电池端子间的短路电流最大输出电压(Vpm):最大输出状态时的动作电压最大输出电流 (Ipm ):最大输出状态时的动作电流日照强度变化和 I-V 曲线】温度变化和 I-V 曲线】日照强度—最大输出特性】温度-最大输出特性】最大输出%温度(度)12010080604020-25 0 25 50 75 100专用设备直流有蓄 电 路灯,交通信号灯,无线电 无蓄电池DC 水泵,换气扇,充电器②对能源和节能的贡献太阳能电池 2。

光伏基础知识介绍PPT(共 62张)ppt课件

光伏基础知识介绍PPT(共 62张)ppt课件

光伏产业链介绍
➢ 组件封装-示意图
TPT
玻璃
太阳电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VA
电极接线柱
互连条
光伏产业链介绍
➢ 组件封装-示意图
玻璃清洗
太阳电池的焊接
太阳电池串的排列
层叠
层压
入库
包装
检验
装边框、接线盒
光伏产业链介绍
➢ 组件封装-焊接
焊接
将单个电池片组成电池串的过程 焊接保证电池的电性能的稳定 焊接过程是重要的一个工艺过程
光伏产业链介绍
➢电池电性能参数
❖ 短路电流 Isc :负载的电阻为零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流; ❖ 开路电压 Voc :负载的电阻无穷大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 ❖ 最大功率点 Pm :太阳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 ❖ 最大功率点电流 Im :输出功率最大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流; ❖ 最大功率点电压 Vm :输出功率最大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
❖ 并联电阻 Rsh :为旁漏电阻,它是由硅片的边缘不清洁或硅片表面 缺陷引起。
光伏产业链介绍
➢ 各种太阳能电池比较
具体分类
转换效率%
单晶硅
17-20
多晶硅
15-18
多晶硅薄膜 10-12
非晶硅薄膜 6-10
优点
缺点
产业化 阶段
技术工艺最为成熟,市场主导产品, 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
多晶硅成本比单晶硅低
该过程用于提高组件的机械性能和用于保证组件的电性能输 出
光伏产业链介绍
➢ 组件测试-EL
隐裂
明暗不均
光伏产业链介绍
➢ 组件测试-电性能测试
太阳能电池组件把接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其输出电流-电压的特性如下图。这 个曲线也称I-V曲线。

晶硅单结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晶硅单结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晶硅单结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晶硅单结电池是一种基于晶体硅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它利用光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晶硅单结电池具有高效转化太阳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晶硅单结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到晶硅单结电池的表面时,光子会激发晶体硅中的电子。

这些被激发的电子会从材料中释放出来,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通过将两个不同掺杂的硅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p-n结。

当光子通过p-n结时,会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并形成电流。

这样,晶硅单结电池就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制备晶硅单结电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首先,需要选择高质量的硅材料作为基底。

然后,通过在硅基底上加热和涂覆一层掺杂层,形成p-n结。

接下来,使用电子束蒸发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在硅基底上镀上金属电极,以提供电流的输出通路。

最后,通过对制备好的晶硅单结电池进行分选和封装,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晶硅单结电池在太阳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作为光伏组件,广泛应用于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道路照明系统、太阳能灯饰等领域。

由于其高效能转换和长时间稳定工作的特点,晶硅单结电池也被用于航天器、卫星等领域的能源供应。

对于晶硅单结电池的展望,人们正在不断研究改进其制备工艺和提高其转换效率。

还有一些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出现,如多晶硅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对晶硅单结电池提出了一些竞争。

然而,晶硅单结电池作为已经商业化和应用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预计仍将持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的清洁能源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2.1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要讨论的主题——晶硅单结电池,并包含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2.2 正文部分着重介绍了晶硅单结电池的原理和制备方法,通过对其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和对制备方法进行介绍,使读者对晶硅单结电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它与传统的硅基太阳电池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硅基太阳电池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传统的硅基太阳电池在能量转换效率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硅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吸收和电子传输性能。

而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例如有机光伏材料、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材料、钙钛矿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更广阔的光谱响应范围和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实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除了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外,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还具有更灵活的制备工艺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传统的硅基太阳电池制备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而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可以利用溶液法、喷墨打印法等低成本的制备技术,降低了制备成本并提高了制备效率。

同时,由于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材料形式多样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灵活地制备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建筑一体化、便携式电子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等。

综上所述,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灵活的制备工艺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有望在未来成为太阳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简介:首先介绍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的概念和意义,说明为什么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指出本文的主题和论点。

2. 原理解析:对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材料组成、能级结构、电荷传输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列举一些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

3. 已有研究进展:介绍目前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新材料的开发、器件结构的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说明目前的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太阳能电池制备

太阳能电池制备

太阳能电池制备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涉及到多个步骤,主要包括硅片的制造、清洗和蚀刻、染色以及电池组装。

首先,硅片的制造是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第一步。

硅片的生产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种方式。

单晶硅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熔化、晶体生长和切割等步骤,具有高纯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多晶硅则是由多晶硅原料经过熔融、凝固和切割等步骤制成,相对于单晶硅成本更低,但效率较低。

制造出硅片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蚀刻,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并在硅片表面形成细微的纹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能力。

接着是染色的步骤,通常使用的染料是钛酸盐或染料敏化剂,这些染料可以帮助硅片吸收更多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最后是电池的组装阶段,这包括将染色硅片与金属电极和背电极连接起来,并用封装材料密封,以保护电池免受环境的影响。

此外,在某些制备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磁控溅射和掩模技术来制备组分渐变的薄膜材料,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生产与洁净度
太阳电池材料与生产基础
微电子的发展史-集成电路的发展
1、1904年和1906年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的问 世;
2、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结型晶体管诞生; 3、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研制成功; 4、日本公司将集成电路从军事用途带入民用领域。
微电子的发展史-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外加电压的“正端 ”移动,而少数载流子——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向外加电压的“负端”移 动,在半导体内构成电流。电流方向与带负电的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
电流方向
空穴移动方向
电子移动方向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的工作原理
• p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向外加电压的“负端 ”移动,而少数载流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外加电压的“正端”移 动,在半导体内构成电流。电流方向与带正电的空穴运动方向相同 。
• 结论:pn结具有只让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的单向导通性。
电流方向
pn
pn
i
(a)
pn结加压的实验
(b)
分析之一外加正向电压
当pn结正向连接时,即p区接电池正极,n区接电池负极,这时外加 电压在pn结中产生的电场方向是由p区指向n区的,恰好与pn结原来 形成的电场方向相反。
p
n
-+
空穴移动方向
- + 电子移动方向
1. 1951年在贝尔实验室诞生; 2. 60年代用于航天领域,转换效率为10%; 3. 70年代技术迅速发展,使用于民用领域;转换效
率为20%; 4. 90年代在规模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销售量以每
年25%的速度递增。
半导体基本知识
➢ 定义 1. 导体: 能导电的物体;(如:银、铜、铝等)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皮、塑料
、玻璃等) 3.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如:锗、硅、硒等)
半导体的特性
➢ 有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纯净的(不含杂 质)的半导体(称本征半导体)中有一个电子就 必然有一个空穴。即电子和空穴的数量相等。
本征半导体示意图
电子 空穴
半导体的导电性
➢ 与导体和绝缘体不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受温度 的影响很大。
• 当温度升级1℃时,它的电导率就要增加百分之几 到百分之十几,这是由于半导体中的本征载流子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缘故。而导体和绝缘体的电 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却很小。
N型半导体
➢ 掺入杂质锑(或磷、砷之类):新产生的电子数量远远超过原来未 掺入杂质前的电子或空穴的数量。电子的数目以压倒多数超过空穴 ,导电作用主要由电子来决定,电子称为“多数载流子,空穴称“少 数载流子”。 这种类型半导体叫电子型半导体,简称n型半导体。
p
n
-
薄层B
(b)空穴由p区扩散到n区
载流子在半导体中的扩散
• 由于空穴和电子的扩散,使薄层A 带正电,而薄层B带负电,因此在 薄层A、B间产生一个电场,如下图 。这个电场的方向是由n区指向p区 。这个电场会阻止电子继续往p区 扩散也阻止空穴继续往n区扩散, 但是刚开始电子和空穴的扩散占优 势。 随着电子和空穴的不断扩散, n区和p区失去的电子和空穴越来越 多,薄层A和B越来越厚,形成的电 场的作用越来越强。最后,电场的 作完全抵消了扩散,达到了动态平 衡状态。
n型半导体示意图
电子 空穴
P型半导体
➢ 掺入杂质铟(或铝、硼之类):这块半导体中会产生许多新的电子 和空穴。空穴的数目以压倒多数超过电子,导电作用主要由空穴来 决定,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这种类型半导体 叫空穴型半导体,简称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示意图
电子 空穴
N型半导体的工作原理
,但由于少数载流子数量很少,反向电流是很小 的。
➢ 因此,我们可以把pn结看成是电流通道上的一道 开关,接上正向电压时(即p型半导体接电池正极 ,n型半导体接电池负极),开关打开让电流通过 ,我们称此时pn结“导漏”接上反向电压时开关关上 ,阻止电流通过,我们称此时pn结“截止”。pn结这 种只让电流单方向通过的性能称pn结的单向导电 性。
+
-+

-+ -+ -+
pn结电场方向 外加正向电压产生的电场方向
正向电流很大
(a)外加正向电压时阻挡层变薄 外加电场方向对pn结的影响
分析之二-外加反向电压
• 当pn结反向连接时,即p区接电池负极 ,n区接电池正极,这时外加电压在pn 结中产生的电场方向是由n区指向p区 的,恰好与pn结原来形成的电场方向 一致。
• 薄层A和薄层B称为“pn结”,又称“阻 挡层”,厚度大约为10-4~10-5cm 。
BA
-+ -+
p -+ n -+ -+ -+ -+ pn结电场方向
电子和空穴扩散在pn交界处产生 的电场
• 实验:在pn结两端接上电池,电池正极接p型半导体,负极接n型 半导体,如图(a),电流表有读数。电池正极接n型半导体,负极 接p型半导体,如图(b),电流表的读数接近零。
• 因此,pn结中原来的电场被削弱了, — 阻挡层厚度减少了。P区的空穴n区的 电子在这个外加电场作用下不不断走 向交界处。空穴由左方向流向右方和 电子由右方流左方都相当于电流由左 方流向右方。由于p区空穴很多,n区 电子很多,这股电流很大,这就是正 向连接时出现大电流的原因。外加正 向电压越大,在pn结中外加电场的作 用就越强,更进一步削弱原来pn结的 电场,所以电流更要增加。
电流方向
电子移动方向
空穴移动方向
p型半导体
二、P-N结的单向导电性
• 由于两边空穴和电子数量分布的不均匀:
• n型区域中邻近p型区域一边的薄层A中就有一部分电子扩散到p区 。薄层A失去了一些电子,带正电。如图(a)
p
n
+ + + + + +
薄层A
(a)电子由n区扩散到p区
载流子在半导体中的扩散
• p型区域中邻近n型区域一边的薄层b中就有一部分空穴扩散到n区 。薄层B失去了一些空穴,带负电。如图(b)

p
n
-+
空穴
移动 - +
-+
- + 电子
+
移动
- + pn结电场
- + 方向
外加反向电压产生的电
场反方向向电流很小
(b)外加反向电压时阻挡层 变厚
外加电场方向对pn结的影响
➢ 因此,pn结中原来的电场被加强了,阻挡层厚度 增加了。n区中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和p区中的 多数载流子——空穴很难能过pn结向对方移动, 这就是反向连接时电流极小的原因。但是,这时p 区中的少数载流子——电子和n区中的少数载流子 ——空穴在反向电场帮助向交界移动,电子由左 方流向右方和空穴由右方流向左方形成反向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