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仅仅是现代词 大文豪苏东坡爱“呵呵”

合集下载

苏轼的著名诗句有那些

苏轼的著名诗句有那些

苏轼的著名诗句有那些苏轼的著名诗句有那些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著名诗句有那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4、《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0、《醉落魄·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11、《南乡子·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穿越到古代和苏轼的对话作文

穿越到古代和苏轼的对话作文

穿越到古代和苏轼的对话作文哎呀,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啊!让我想想怎么跟苏轼这位大文豪聊天吧。

不过,等等,我得先穿越到古代才行啊!好的,现在我就开始了我的穿越之旅。

哇塞,这是哪里啊?看起来好像是一座古老的庭院。

我走进去,突然发现一位文采斐然、面容英俊的男子正坐在那里写诗呢。

哇塞,这不是苏轼吗?!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可是我还是稳住了自己,毕竟我可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激动嘛。

“苏大学士!我是来自未来的人,很高兴能跟您见面。

”我努力保持镇定,向他打了个招呼。

苏轼抬起头来,看了看我:“哦?未来之人?这可真是有趣啊!你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哈哈,看来苏轼也是个很风趣的人嘛!于是我就跟他聊了起来:“苏大学士,您的诗词真是太棒了!我特别喜欢您的《水调歌头》。

您能告诉我您是怎么写出那么美妙的诗句来的吗?”苏轼笑了笑:“其实写诗啊,关键就是要有感情。

只有真正感受到了内心的情感,才能把它表达出来。

而且,还要多读一些好诗,学习别人的技巧和经验。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听了苏轼的话,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啊!于是我就又问他:“那您觉得现在的人们还会不会写诗呢?”苏轼摇了摇头:“现在的人们啊,大多数都忙着赚钱养家糊口呢。

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诗呢?不过,也有一些人还是很喜欢写诗的。

比如说我的学生黄庭坚,他就写得非常好。

”哦对了,我还忘了介绍一下自己了。

我是来自21世纪的一个普通人,因为对古代文化非常感兴趣,所以才穿越到了这里。

不过我觉得,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地体验一下古代的生活嘛!于是我就跟苏轼聊了很多很多关于古代文化、生活和艺术方面的话题。

他也给我讲了很多他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我们俩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过得真是太愉快了!当我告别苏轼离开的时候,他还叮嘱我要多写点好诗给他看看呢。

哈哈,看来我在古代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嘛!。

苏东坡|人有三笑:微笑、狂笑、苦笑

苏东坡|人有三笑:微笑、狂笑、苦笑

苏东坡|人有三笑:微笑、狂笑、苦笑人有三笑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出行游玩,看见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发笑。

他就奇怪地问:“老先生,您在笑什么呀?”老人急忙摆手:“别打扰我,我还没有笑完。

”苏东坡更加奇怪了,就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老人笑完。

好半天老人才笑完,痛快地长舒了一口气,看起来非常高兴。

苏东坡赶紧问:“您为什么独自发笑,并且还要笑这么久?”老人说:“独自发笑,笑得最开心。

世人往往是乱笑一通,看别人笑就笑,不是真笑。

我现在笑很长时间,那是因为以前笑得太少。

”见苏东坡沉默不语,老人反问:“人有三笑,你可知道是哪三笑?”苏东坡摇头。

老人说:“小的时候,容易满足,吃饱了就笑咪咪的,叫做‘微笑’;壮年时,意气风发,得意了就发狂,叫做‘狂笑’;等到年老体衰,没人管了,叫做‘苦笑’。

你现在是什么笑?”苏东坡正被贬官,又从壮年渐入老年,听了老人的话,若有所思:“我是苦笑吧。

”毕竟不甘心,苏东坡又问:“除此三笑外,还有没有别的笑?”老人严肃地说:“没有了。

但是人可以从狂笑,或者苦笑,回到微笑。

”说完,老人不见了。

苏东坡恍然大悟,这是神仙在点化他。

老人独自发笑,看似奇怪,其实这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功法,称之为“内笑”。

“内笑”的修炼方法很简单,就是首先让眼神充满笑意,然后使这微笑转到内心,并把它引向五脏六腑、脊柱、大脑,最后遍布全身。

所以我们看有修行的道长,会发现他们似乎很快乐,不可捉摸的眼神总是带着微笑。

而“人有三笑,从狂笑、苦笑回到微笑”的说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少年微笑“微笑”的状态,是没有太多的奢望和图谋,真诚待人,纯洁可爱,对世界和生活充满向往,心中充满诗和远方,像风中摇曳的万千花朵楚楚动人。

少年喜欢特立独行,抗拒一成不变,少年心事当拿云!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年狂笑这里的“狂笑”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狂妄的贬义。

“狂笑”的状态,是获得了一定的事业成就和财富收获,也阅尽人生百态,尝过世态炎凉;体味过人间真情,也挨过伤人暗箭。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及余秋雨的语录,供大家欣赏。

《苏东坡突围》原文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

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

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

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

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

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纪录片《苏东坡》概要

纪录片《苏东坡》概要

纪录片《苏东坡》摘要一、雪泥鸿爪1.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2.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入仕:宋仁宗年间(太平之下,积贫积弱)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一急于求成一无效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及变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未能扭转大局。

不久,欧阳修隐居林泉,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始识民生疾苦苏轼《湖州谢上表》:被弹劾讥讽朝政,犯欺君之罪。

后因诗集被捕入狱。

(乌台诗案)3.获救于才华贬官黄州王安石劝谏:“圣朝不宜诛名士。

”苏东坡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东坡第一次为官,到凤翔赴任,在途中他给苏辙写了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二、一蓑烟雨1.诗人“变”农民开垦荒地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间尘封已久的小屋,借给了苏东坡。

惊魂未定的苏东坡整天闭门不出。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逆境面前:焦虑-坦然生计:徐君猷把黄州城内废弃掉的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苏东坡一见倾心。

这本是一块无名高地,因为它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欢迎查阅。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2、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3、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

呵呵一词是哪儿来的,你知道吗?没想到是出自他的诗句中!

呵呵一词是哪儿来的,你知道吗?没想到是出自他的诗句中!

呵呵一词是哪儿来的,你知道吗?没想到是出自他的诗句中!
如今,常见呵呵两字,它可以表达不知道说什么丶率性默许丶保留意见,或发表异议前的情绪缓冲,但呵呵一词你知道是哪儿来的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一番!
相信大家对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都很了解吧,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而呵呵一词就是出自于他的诗中,分别出现在《与李公择十七首》《与钱穆父二十八首》等文章中,苏东坡曾给好友陈季常写信: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

意思是只要晚上睡的舒爽,写词只是小意思。

当时的陈季常,英姿年少,喜欢纵马射猎,以豪侠自称。

曾与苏轼在马背之上谈古论今,探讨兵法。

双方虽互有欣赏之意,但交往应该并不深入,毕竟当时苏轼跟人家老爹整天是剑拔弩张。

从苏轼调离凤翔到被贬黄州的十几年间,二人应该不曾再谋面。

以上就是小编向各位读者介绍呵呵一词的缘来之处,希望各位小伙伴读完这篇文章能够长知识,如果你有更多的建议,欢迎关注小编
并在留言区发表你的评论。

苏轼写信竟然爱用“呵呵”

苏轼写信竟然爱用“呵呵”

苏轼写信竟然爱用“呵呵”“呵呵”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

几年前的互联网的聊天中,“呵呵”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语气词,表示说话人在轻声笑的意思。

近几年来,随着交流方式的变化,呵呵的意思已不仅是表语气,它有了冷漠、嘲讽的意味,慢慢的我们在聊天中就很少使用“呵呵”。

然而,“呵呵”竟然是苏东坡的爱用词。

东坡呵呵苏东坡,也就是苏轼,他是北宋的文学家。

▲苏轼画像《苏轼文集》中数百封尺牍中,有40多通信札都有“呵呵”。

小信找出几篇,我们来品一品。

承惠杨梅,感佩之至。

闻山姜花欲出,录梦得诗去,庶致此馈也。

呵呵。

(《与林天和长官》)呵呵--是对长官送的杨梅表示含蓄的感谢。

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与鲜于子骏》)呵呵--对自己新写的词非常满意。

▲苏轼书尺牍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

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与陈季常》)呵呵--感慨睡得舒服示及数诗,皆超然奇逸,笔迹称是,置之怀袖,不能释手。

异日为宝,今未尔者,特以公在尔。

呵呵。

临古帖尤奇,获之甚幸,灯下昏花不复成字,谨已降矣,余未能尽,俟少暇也。

(《与米元章》)呵呵--米芾小兄弟,你给我看的古迹真不错!苏轼的呵呵还有很多很多。

从小编列出的部分文字,我们会发现,苏轼是一等一的“呵呵”大师。

写词写得好、睡得比较舒服、看到不错的书法作品等等,生活中的大小事,他都能呵呵置之。

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的苏轼形象,有着开阔的胸怀。

这些“呵呵”,也向收信人,以及我们后人展示了苏轼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苏轼《木石图》,11月26日以4.636亿港元在佳士得香港成交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也有十几通书信中使用了呵呵,可能是欧阳修被苏轼“带坏了”,也有可能苏轼是受到欧阳修的启发后,方才开始呵呵。

其实,“呵呵”一词的历史还挺长。

“呵呵”从何而起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以为呵呵一词是我们现代汉语,出现的时间很晚,其实我们古人早就开就用上呵呵了。

《汉书》中就能看到“呵呵”一词,《晋书》载记第七·石季龙下,有“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呵呵”不仅仅是现代词大文豪苏东坡爱“呵呵”
如今,网上行走,常见“呵呵”二字,当有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就用“呵呵”两个字应急,它可以是率性默许,可以是保留意见,可以是偶逢知己的会心一笑,可以是发表异议前的情绪缓冲。

“呵呵”,它代表的意义竟是如此善变。

可谁曾想到,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人漫不经心地留下“呵呵”二字。

穿越时空,方知“呵呵”用得最多的是大文豪苏轼。

他曾写信给好友:“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显然是对自己的新词颇为得意。

他给因“河东狮吼”出名的好友陈季常写信:“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

”意思是只要晚上睡得舒爽,写词只是小意思。

苏轼留下大量书简,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内容是军国大事加上鸡毛蒜皮,更有“呵呵”数十处以资调味。

他写信教友人做菜:“取笋簟菘心与鳜相对,清水煮熟,用姜芦服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盐,渐渐点洒之,过熟可食。

不敢独味此,请依法作,与老嫂共之。

呵呵。

”小小饮食诀窍居然也能带来如许乐趣。

元丰元年,苏东坡跟文与可开玩笑,在《与文与可》一信中写道:“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文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

呵呵。

”说文与可不给自己画画的话,苏东坡就要自己到处乱画,还要署上文与可的名字。

或者拿着文与可给他承诺画画的绝句去告状索赔了。

苏轼喜用“呵呵”,恐与陈季常的父亲陈公弼有关。

老陈在陕西凤翔做太守时,苏轼是他手下,二十六七的小伙子年轻气盛,两人闹过矛盾,老陈还专门向上级写过小苏的检举信。

后来老陈让小苏为他新修的凌虚台作记,小苏居然借文字讥讽老陈,大写凌虚台将来的坍塌之状。

但老陈胸襟宽广,他并不怪罪,还一字不改将其铭刻上碑,倒使小苏顿生敬仰之情。

很难说老陈没有给小苏带来一点启发,宽以待人、达观处世,不就是苏轼的人生写照吗?倘若老陈当年为那篇别有用意的文字送上小鞋,只怕东坡笔下从此便没了“呵呵”。

假若东坡不再“呵呵”,真不知他被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的官宦生涯如何度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