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控制测量方案1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
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
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3.1 测量人员(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测量人员见下表:3.2 测量仪器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
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测量仪器配置表4、平面控制测量4.1 洞外控制测量红池隧道和转心湖隧道,开挖均是采用进口、出口和一个斜井三个开挖面同时进行的掘进方案,在隧道每个洞口处分别布设四个GPS控制加密点,该加密点兼做水准控制点。
浅析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浅析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何世斌(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酾要]在隧道工程中,为保证隧道在允许精度内贯通,必须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要进行相应的精度估算,为保证相应的控制测量精度还要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案,这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基础工程。
陕键词]控制测量;设计;精度估算;方法1隧道洞内控制测量设计1.1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在未贯通前都是支导线。
当接到隧道工程开挖任务时,首先要根据洞室相向或单向开挖长度及设计贯通精度要求,对洞内导线进行设计,估算预期的误差、确定导线施测的等级,以保证洞室开挖轴线的正确,在满足贯通精度(主要是横向精度),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择测量设备及测量方案。
根据隧道设计施工图,按一定比例尺在电脑上或图纸上展绘出隧道开挖平面图及贯通面位置,并充分考虑开挖施工时洞内的测量环境如烟尘、水汽、光亮度差以及施工干扰等对测量的影响。
支导线的终点是支导线精度的最弱点,横向贯通中误差是由导线测角误差及导线边长误差所引起,而横向贯通中误差主要影响隧道的贯通精度,下面主要分析横向贯通中误差。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导线测角及测边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量,由导线=;贝9角中误差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m仍吐丑、/西再………(J)p式中:矾厂-导线测角中误差,以秒计;E R2卜嘲0角的导线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平方的总和。
p=20626Y由导线测边误差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帆,为:m芦睾何 (2)£式中:掣一—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E d2-各导线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平方和的总和,那么,应用误差传授定律,由(J)和(2)可得出导线测量误差在贯通面上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他为:咿婀≈、俘J硼≯争J磷……B)’,(3)式即为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的近似公式。
因为它是按支导线推导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要布设为环形或网形,通过平差,测角测边精度都会产生增益,故按t述公式进行横向贯通误差估算将偏于安全。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
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
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施工控制点布网及测量方案

***隧道施工控制点布网及测量方案一、测量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的内业资料;3、对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的现场踏勘;4、***隧道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客运专线**隧道位于****,为双线铁路隧道。
隧道穿越**市北中低山区,线路起讫里程DK49+659.21~ DK52+167.77,全长2508.56m,其中里程DK49+659.21~ DK49+679、DK52+167.77~ DK52+155.77段为明衬段。
洞身最大埋深约157m,最小埋深约13m。
纵坡为-15.7‰。
隧道施工测量进洞导线为四等导线,高程为4等水准测量。
三、施工工序流程1、重要测量工作及仪器配置①平面控制测量②高程控制测量③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④放样衬砌断面⑤贯通测量复测及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表2、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作业队工程部设测量班,架子队设测量组,综合素质能达成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
作业队测量班设测量班长1人,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测量人员担任,普通测量人员5人,由通过培训的测量人员担任。
架子队测量组设组长1人,有具有专业资质的测量人员担任,普通测量人员2人,由通过培训的测量人员担任。
见下表:作业队测量班和架子队测量组实行班(组)长负责,测量班负责对隧道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测量组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
平面测量和导线点的布控由作业队测量班完毕,并按开挖进度情况进行复检,作业队测量班长负责测量组测量过程的监督和测量成果的复核,随时做到监控测量,测量组在测量时加强自检自核。
四、重要测量工作及内容1、洞口平面控制测设为满足施工需要,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结合CP1控制点对施工控制点进行加密,加密点位在选点、加密、平差等各工序均满足规范规定。
如下表: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重要是保证隧道的精度和对的的贯通,并定出施工中线。
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贯彻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市政工程隧道测量的方案。
隧道测量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准确测量隧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2. 测量方法为了实现准确的隧道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2.1 地面控制点测量在隧道工程区域周围设置地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建立基准坐标系,并在隧道测量中实现坐标转换和定位。
2.2 钢轨控制测量在隧道内部布设标准长度的钢轨,使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钢轨之间的距离。
钢轨的布设和测量将作为隧道内部的基准控制线,用于测量隧道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结构。
2.3 激光扫描测量使用激光扫描仪对隧道内部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墙壁、顶部和底部的点云数据。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隧道内部的几何信息和形状数据,为隧道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3.1 隧道的位置和尺寸通过使用测量数据和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隧道的位置和尺寸。
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3.2 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通过对钢轨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绘制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
这将为隧道施工提供具体的设计要素和辅助参考。
3.3 隧道结构和变形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可以对隧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变形监测。
通过对比时间序列的测量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4. 结论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主要使用地面控制点测量、钢轨控制测量和激光扫描测量这三种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隧道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结构变形等重要信息。
该测量方案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隧道测量方案

隧道测量方案隧道测量方案隧道是连接两个地点的地下通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而建设隧道时,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工作,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份隧道测量的方案。
一、测量前的准备1. 梳理隧道设计图纸,了解隧道的布置和设计要求。
2. 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3. 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制定测量的路线和分段。
二、地面测量1. 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建设,以固定的点位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2. 在隧道进口和出口等关键位置,进行大地水准测量,以确定隧道的高程。
3. 使用全站仪等设备,对隧道线路进行测量,测定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4. 对隧道的纵断面和横断面进行测量,分析地下结构和地质情况。
三、地下测量1. 使用激光测距仪和导向仪等设备,对隧道内部进行测量。
2. 根据测量结果,对隧道内部的结构、固定设施和排水设备进行评估。
3. 在隧道内部进行探测,检查地质情况和隧道稳定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使用专业的软件,生成隧道的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并进行综合分析。
3. 根据测量结果,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五、测量报告1. 撰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仪器使用情况、测量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六、质量控制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内部评估,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保证隧道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2 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6规定:
表6 洞外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测回数
0.5″级仪器
1″级仪器
2″级仪器
二等
1
1/200000
±2.0
6
9
-
1
1/100000
±2.0
6
9
三等
采用导线控制的隧道,导线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
控制点应布设在洞口附近土质坚实、视野开阔、通视良好,施测方便、便于保存且高程适宜之处。每个洞口的两个水准点间的高差,宜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联测,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隧道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不锈钢金属标志,水准点可以在稳固基岩上刻凿。采用导线测量的隧道隧道过渡点设木桩小钉即可。
1/250000
二等
5
1
1.3
1/250000
1/180000
三等
5
1
1.7
1/180000
1/100000
四等
5
2
2.0
1/100000
1/70000
五等
10
2
3.0
1/70000
1/40000
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
1 隧道贯通误差的分类及其限差
隧道的贯通误差包括: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其在线路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纵向贯通误差,在垂直于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横向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高程贯通误差。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是一个封闭的道路系统,通常位于地下或山脉中,连接两个地点。
由于隧道的特殊性,其监控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监控隧道可以帮助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便进行维护和改进。
本文档提出了一个隧道监控测量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和测量隧道的关键参数。
2. 监控设备2.1 摄像头为了实现对隧道的实时监控,我们建议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状况和行人活动。
建议在出入口和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以获得最佳监控效果。
摄像头应具备高分辨率和低光照下的良好表现,以确保清晰的图像质量。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隧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
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
这对于检测火灾或其他温度异常非常有用。
温度传感器应该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并能够与监控系统实时通信。
2.3 烟雾传感器烟雾是隧道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的一个重要指标。
安装烟雾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并发出警报。
烟雾传感器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发出警报。
2.4 气体传感器隧道中的气体浓度是另一个需要监控的重要参数。
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对隧道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安装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气体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气体。
3. 数据采集和存储为了实现对隧道的监控和测量,采集和存储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采集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建议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配备数据收集节点。
数据收集节点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展示隧道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来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异常,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
5. 报警系统隧道监控中的报警系统是一项关键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LYS-12标段第二分部隧道控制测量方案编制:审批:批准:中交一公局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二〇〇九年十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1)四、控制测量设计思路 (1)五、洞口投点控制测量 (2)六、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2)1、中线控制法 (2)2、导线控制法 (3)3、选点布设及施测要求: (3)4、测角、测距限差及技术要求: (4)5、高程控制观测 (5)七、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6)1、贯通误差的测定 (6)2、贯通误差的调整 (6)3、贯通误差限差 (6)八、资源配置 (7)九、质量保证措施 (7)十、资料、报告 (7)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兰州到重庆铁路广元至重庆段LYS-12标段,起点桩号DK754+000,终点桩号为DK881+500,正线全长108.32公里,沿途经四川南充市、广安市及重庆合川区,地面高程一般为170~900m,相对高差100~600m,地形起伏较大,缓坡地带多为旱地及荒坡,沟槽被垦为良田,植被茂密。
丘间槽谷宽缓平坦,冲积平原主要沿嘉陵江河流两侧呈长条形断续分布,居民较多,属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以泥岩、砂岩、灰岩等为主,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本部新建隧道11座,总长8.28km。
本部隧道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客货共线(开行双层集装箱货车)双线隧道设计。
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7cm。
二、编制目的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阶段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的位置符合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三、编制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 10054-97)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99)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5、《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四、控制测量设计思路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在隧道沿线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覆盖所有隧道,使之总体受控,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
本项目是在每隧洞口布设三个GPS定位网点,在洞外GPS定位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于洞口设置1~2个洞口投点作为洞外、洞内的联系测量,洞口投点和洞外GPS网点组成小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进行边角测量,并达到一级边角网的精度要求,以提高地下网精度,洞口投点作用是将洞外控制网与洞内控制网连成一体,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内。
根据隧道掘进进度向洞内布设导线网进行洞内控制,保证隧道顺利贯通。
五、洞口投点控制测量洞口投点是洞外、洞内联系测量的关键控制点,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洞内后期导线控制网的精度,洞口投点布设选点应尽可能选择隧道中线上,同时要考虑到小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测图方面的要求,组成的三角形应尽量接近等边三角形,困难地点不应大于120°或小于30°,点位宜稳定便于保存,各点间通视良好,有条件的地方可布设1~2个洞口投点,便于洞内导线网闭合和校核,同时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到洞口投点。
为提高洞内导线网精度,洞口投点宜达到一级边角网精度要求,其测回数和各项限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高程测量短小隧道应符合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长大隧道洞口投点测设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平面网内业平差采用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差计算。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主要技术要求六、隧道洞内控制测量1、中线控制法中线形式是指洞内不设导线,用中线控制点直接进行施工放样。
一般以定测精度测设出新点,测设中线点的距离和角度数据由理论坐标值反算,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较短的隧道。
若将上述测设的新点,再以高精度测角、量距,算出实际的新点精确点位,再和理论坐标相比较,若有差异,应将新点移到正确的中线位置上,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曲线隧道 500m、直线隧道 1000m以上的较长隧道。
1、导线控制法导线形式是指洞内控制依靠导线进行,施工放样用的正式中线点由导线测设,中线点的精度能满足局部地段施工要求即可。
对于长大隧道宜组成导线闭合环,对角度经过平差,以提高点位的横向精度。
导线形式宜采用导线环或主副导线环测量。
6.2.1导线环:如下图所示,每测一对新点,如 5 和5’,可按两点坐标反算 5~5’的距离,然后与实地丈量的 5~5’距离比较,进行检核。
6.2.2主副导线环:如图下图所示,双线为主导线,单线为副导线。
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距,主导线既测角又量距离。
按虚线形成第二闭合环时,主导线在 3 点处以平差角传算3~4 边的方位角;以后均仿此法形成闭合环。
闭合环角度平差后,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很有利,并可对角度测量加以检查,同时根据角度闭合差还可评定测角精度。
2、选点布设及施测要求:2.1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小于150m,曲线地段不宜小于70m,向洞内引测宜在阴天进行。
2.2点位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2m以上,埋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 20~30cm,上面加设护盖、填平地面,并建立警示标志,以免施工中遭受破坏。
或将不锈钢棒预埋在仰拱底板中线砼中,不锈钢棒头刻画十字标记。
2.3测角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目标有足够明亮度。
2.4测距时充分通风、避免尘雾,测线避开用电器,反射镜有适度照明,仪器、镜面无水雾。
2.5导线延伸测量前应先确定上次导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开挖延伸至设计导线边长两倍时,进行一次导线延伸,并同时放样或检查中线点。
2.6洞内开挖较长或引测导线发现异常应定期或重新从洞外沿原线路复测导线网。
2.7隧道贯通后,应先整体复测导线网,贯通误差在限差范围内时及时调整指导后期衬砌施工,贯通误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检查前期挖、衬施工,并上报各部。
2.8洞内平面导线网内业平差采用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差计算。
3、测角、测距限差及技术要求:测角精度、仪器型号和测回数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观测限差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观测限差5、高程控制观测导线网点高程测量初期或延伸时宜用三等水准高程测量,长大隧道定期复测或在500m以上时需用水准测量复测,复测符合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并予以平差计算。
水准测量施测要求:5.1变换仪器高往返观测测定水准点的高差,以设计院所交高程控制点作为起算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平差计算,计算其他点高程。
5.2观测前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水准仪i角应小于20″,按作业方法、观测人员、使用的仪器及路线,检测已知点水准点高程,确认无误后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5.3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挡阳光。
5.4每测段往、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转返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调焦,转动仪器的测微鼓时,均应旋进方向读数,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5.5每次观测做到四个固定:观测方法、观测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固定。
5.6观测记录采用记录簿人工记录,内业原始记录数据人工处理计算,最后取往返测两个高程的中数作为每次观测点的高程。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L为测站数。
七、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1、贯通误差的测定隧道贯通后,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遵守下列规定:1.1采用中线法测量的隧道,由测量的相向方向分别延伸中线并测定贯通点,两实际贯通点间横向和纵向距离为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
1.2长大隧道采用导线测量,应在贯通面中线附近订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该点的坐标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相垂直的方向上,即为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并测量该点的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
1.3由两端洞口点分别测量出贯通面确定的临时点的高程,其高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2、贯通误差的调整2.1隧道贯通后,贯通误差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整地段的开挖、衬砌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
2.2直线隧道中线法测量宜采用折线法调整贯通误差,因调整产生的转折角小于5”时,可视为直线路线;在5”~25”时,以顶点内移量确定线路及相应衬砌位置。
5”内移量1mm,10”内移量4mm,15”内移量10mm,20”内移量17mm,25”内移量26mm;大于25”时加设R=4000m的圆曲线。
2.3导线测量贯通误差在限差范围内,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贯通点坐标闭合差在调整地段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可按坐标平差处理,调整后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
2.4高程贯通误差在限差内时,由两端测得贯通点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调整后高程,并作为未衬砌地段高程放样的依据。
3、贯通误差限差八、资源配置洞外GPS仪器设备表洞内测量设备配置表9、质量保证措施我部实行总部、联络处、作业队三级管理,有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严格执行以总部总工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得隧道控制测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观测结束后,对控制点要进行定期检核,每季度检核一次,发现变化要重新观测,另外要经常进行不定期检核,防止桩位变化。
隧道控制测量前期布点、施测由作业队完成,由联络处技术主管组织复测、评审,评审报告上报总部工程技术部,对于长大隧道总部工程技术部将直接参与复测工作,并报告总部总工,确保地下控制网施测、平差计算等工作满足规范要求。
十、资料、报告①控制测量方案;②控制点布置图;③外业手薄;④平差计算书;⑤测量控制点成果表(含洞外GPS点);⑥精度评定;⑦点之记。
⑧仪器检定证书(缺水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