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届高考地理讲义三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体系通关课件高考倒计时天高考命题热图
合集下载
【江苏专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单元第5讲 水循环与洋流 3

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补给
【典题导入】 2 . (2012· 扬州模拟 ) 读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 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回答(1)~(2)题。
3.地球水危机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
2.526%,且多以③ 冰川
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
海拔地区,目前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很有限。 拓展 图解我国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④ 蒸发 ,B降水,C⑤ 水汽输送 ,D⑥ 降水 ,
E⑦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⑧ H⑨ 下渗 ,I蒸发。 地下径流 ,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①为蒸发,东亚地区 7 月份气温高,蒸发
强烈;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环
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地表径流水量较 小;环节⑥为蒸腾作用,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植 物生长旺盛。第 (2) 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 ( 环节③ ) 施加的影 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在流经地区随着河水下渗,地表径流(环节
北海道渔场
考点一
水循环
【典题导入】
1 . 读水循环示意图 ( 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 , 回答 (1) ~ (2)
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
)。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 )。
(2)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
【江苏专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三单元第1讲 流域综合开发与

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
业。
(3)①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
增大;②随着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流域内水资 源供应不断减少;③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 很高;④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 用。 (4)①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协商解决争端;②建立尼罗河流域国 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③加强河流的综合
解析
该题以尼罗河流域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对流域的开
发、治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1)白尼罗河支流较多,流域 面积较大,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2)下 游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是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因而 需要兴修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尼罗河的河水发展特色农业。下 游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旅游业。(3)随着人口增多和 经济发展,各国对尼罗河河水的依赖性增强,矛盾增加。(4)主
贴士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河流中上游多流经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水能比较丰富, 一般适合开发水电;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 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其植被,一般适合发展林 业。河流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势比较平坦,航运 比较便利,人类活动比较集中,适合建设工农业基地。
【对点直测】
1.“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 人们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材料二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
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内干旱频发, 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材料三 1929年,英国统治下的苏丹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
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体系通关课件 高考倒计时4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共27张PPT)

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 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 )
5.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着全球的碳
氧平衡。
能。 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等。 等方面分析。
(
( ( (
)
) ) )
6.湿地称为“地球之肾”,是指湿地有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功
7.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有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要素 地形 气候 地理特征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温暖湿润 亚热带地区,气候_________
水量丰富 ,大部分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_________ 落差较大, 水文 可通航,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________ 水能丰富 矿产 资源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业技术
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3.黄淮海平原的土地盐碱化: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发展农 业,有效调控水盐运动。 4.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发展立体农业,大力植树造 林,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山西能源基地与德国鲁尔区的区域发展差异
8.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主要从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 9.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少地多,利于发
展大农业和绿色农业。
林开发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
(
)
)
10.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激增、高强度农
11.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 结构调整,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分类 工业化 问题 问 题 解决对策
5.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着全球的碳
氧平衡。
能。 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等。 等方面分析。
(
( ( (
)
) ) )
6.湿地称为“地球之肾”,是指湿地有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功
7.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有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要素 地形 气候 地理特征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温暖湿润 亚热带地区,气候_________
水量丰富 ,大部分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_________ 落差较大, 水文 可通航,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________ 水能丰富 矿产 资源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业技术
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3.黄淮海平原的土地盐碱化: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发展农 业,有效调控水盐运动。 4.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发展立体农业,大力植树造 林,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山西能源基地与德国鲁尔区的区域发展差异
8.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主要从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 9.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少地多,利于发
展大农业和绿色农业。
林开发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
(
)
)
10.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激增、高强度农
11.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 结构调整,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分类 工业化 问题 问 题 解决对策
届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体系通关课件倒计时天人口与城市共张

_居__住__(_jū_z_h_ù__)条城急件市 剧差人膨口胀的
导致住房紧张, 影响居住质量
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 城市人口急 剧增加,乡 村人口无序
失业队伍增加 迁入
_造_成__贫__困___问题 加快经济发 展,增加就业
_社__会_治__安___问题 岗位
第十五页,共31页。主干知识
纠错笔记
考前热身
纠错笔记
考前热身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_自__然_(_z_ìr_á_n_)_生__态_环因境素:主要指“气(气候)”“水(水源
(shuǐyuán))”“土(土壤)”“产(矿产)”。作为基础性影响因
素,虽然影响力在不断减小,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也会
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
7.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第十六页,共31页。主干知识
纠错笔记
()
考前热身
8.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chéngshì)化推进迅速, 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合理的。
() 9.城市(chéngshì)化造成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国应合理控制
城市(chéngshì)用地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城市人口_快__速__(kuài sù _增__长__,城市数 量_急__剧__增__加___,
城市化水平
_不__断_提__高____
问题
大城市过度扩张, 市中心居__住__环__境__渐
趋恶化,居民陆续
外迁,市中心区出 现_衰__落__的迹象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
市,给城市_就__业__、基础设施建 设带来压力,对生态造成破 坏,导致_人__居__环_境__质__量___下降
【江苏专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

大洋洲 在东西方向上分为三大地形区,有山地、高原、
平原相间分布 (3)F 全年高温干燥
【图解考点】
大洲
大洲经纬度位置
地形特征
海拔最低, 以平原、山 地为主,冰 川地形广布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 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 岸线等,使欧洲气候 海洋性显著,并由西 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
欧洲
大洲
大洲经纬度位置
22 东亚 、东南亚、 23 南亚 是人口稠密的地 (1)人口稠密:○ ○ 24 6 区,其中有○
个国家人口超过 1 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
25 华夏 文化;印度河流域 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6 印度河流域 文化; 27 阿拉伯 文化。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8 发展中 国家。其中东亚、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
四、亚洲
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 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地形 以⑲ 高原、山地 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复杂多样,⑳ 季风 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 气候 分布广 21 放射状 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 河流 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位置
2.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 深入,使西岸气候呈南北 西部山地, 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 东部平原、 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 高原相间分 大西洋水汽深入;巴塔哥 布 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 水少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 七大洲面积: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 亚洲 、 非洲、 ② 北美洲 、 南美洲、③ 南极洲 、欧洲、④ 大洋洲 。 2.大洋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与⑤ 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⑥ 苏伊士运河 、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洲:⑦ 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⑧ 白令海峡
平原相间分布 (3)F 全年高温干燥
【图解考点】
大洲
大洲经纬度位置
地形特征
海拔最低, 以平原、山 地为主,冰 川地形广布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 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 岸线等,使欧洲气候 海洋性显著,并由西 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
欧洲
大洲
大洲经纬度位置
22 东亚 、东南亚、 23 南亚 是人口稠密的地 (1)人口稠密:○ ○ 24 6 区,其中有○
个国家人口超过 1 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
25 华夏 文化;印度河流域 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6 印度河流域 文化; 27 阿拉伯 文化。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8 发展中 国家。其中东亚、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
四、亚洲
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 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地形 以⑲ 高原、山地 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复杂多样,⑳ 季风 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 气候 分布广 21 放射状 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 河流 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位置
2.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 深入,使西岸气候呈南北 西部山地, 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 东部平原、 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 高原相间分 大西洋水汽深入;巴塔哥 布 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 水少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 七大洲面积: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 亚洲 、 非洲、 ② 北美洲 、 南美洲、③ 南极洲 、欧洲、④ 大洋洲 。 2.大洋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与⑤ 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⑥ 苏伊士运河 、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洲:⑦ 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⑧ 白令海峡
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体系通关课件 倒计时14天 宇宙中的地球(共21张PPT)

时间计算
5.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6月10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甲机场起 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乙机场
时正值日落。读图完成(1)~(3)题。
1.纬度低的地区一般太阳辐射比较丰富。
(
)
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重合。 4.日期界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5.向东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 6.冬至日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
( ( ( (
)
) ) ) )
7.一地白昼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不一定最大。
(
其他时期晨昏线与经线斜交。
4.× 分析: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 部分与180°经线重合),另一条为0时刻所在的经线,其 位置不断变化。
5.√ 分析: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侧为西十二区,西则为东十
二区,西十二区的时间比东十二区的时间晚一天;为了使全 球的时间统一,因而向东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 6.× 分析: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日地距离有关,日地距离 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因而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 虽然冬至日与近日点日期接近,但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 7.√ 分析:当该地位于北半球时,白昼最长时为夏至日,该 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但赤道
(
)
)
8.当黄赤交角增大时,热带的范围增大,寒带的范围减小。
答案
1.×
分析: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之一,
但不是最主要因素。例如,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 区,由于降水多,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并不丰富。 2.× 分析: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或120° E经线 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116° E经线的地 方时。 3.√ 分析: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是垂直的,因而只有当太阳 直射赤道时,即春分或秋分时,晨昏线才与经线重合,而
【江苏专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一单元第2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

第2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江苏考纲】 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人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的必然性。
【考点要求】 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结合具体案例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我国的行动纲领 1.提出背景
国际社会 的一员 我国是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② 人口最多 的国家 我国深受③ 人口、资源、环境 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等。
地理环境整体性图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
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 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关键环节突破法
①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 物的主题;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 程,注意找出突破点;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 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 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 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
考点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典题导入】
(2013·东北十校联考)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
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关于最适宜推广该产业链的自治区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 .该区兼有沿海和沿边优势,又是西南的出海口,区位优势 明显 B.该区首府既是该区工业中心,又是全国性的铁路交通枢纽 C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水分充足,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农业
(1)控制人口规模;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工业进行清洁生产、农业发 展生态农业; (3)适度(文明)消费; (4)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公众参与;
【江苏考纲】 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人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的必然性。
【考点要求】 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结合具体案例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我国的行动纲领 1.提出背景
国际社会 的一员 我国是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② 人口最多 的国家 我国深受③ 人口、资源、环境 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等。
地理环境整体性图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
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 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关键环节突破法
①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 物的主题;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 程,注意找出突破点;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 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 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 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
考点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典题导入】
(2013·东北十校联考)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
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关于最适宜推广该产业链的自治区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 .该区兼有沿海和沿边优势,又是西南的出海口,区位优势 明显 B.该区首府既是该区工业中心,又是全国性的铁路交通枢纽 C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水分充足,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农业
(1)控制人口规模;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工业进行清洁生产、农业发 展生态农业; (3)适度(文明)消费; (4)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公众参与;
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体系通关课件 高考倒计时7天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共26张PPT)

面向城市市场 ① 生产特点商品化 _______、集约化程度高
五大湖 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_________ 澳大利亚、 ②分布:北美洲_______ 新西兰 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有分布。 _______ (5)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三、工业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和环境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 _____________
的谷地(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则可能依靠降水即可发展耕作
业生产。 6.× 分析:相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工业生产对自然条件 的要求较低,但是像土地、原料、水源等是工业生产必 不可少的。因此工业布局时不能只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而忽视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要求。
7.√ 分析: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
本,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效应。但 是过度集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传统工业区,大气
交通干线 扩 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吸引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_
空间形态 的 展;交通线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该地区聚落_________
变化。 位置 、 _____ 密度 、形态 2.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对商业网点的_____
等均有重要影响。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网点,位
高速公路 沿线。 环路 边缘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个方面 制造业
日本 →东亚、 英国 →德国→美国→_____ _____ 拉美→我国_________ 东部沿海
发展中 国家(东南亚的一些 劳动力导 发达国家→_______ 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 向型 五、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术的提高,使农业产品的地域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4.× 分析:我国东北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 积较大,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五大湖 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_________ 澳大利亚、 ②分布:北美洲_______ 新西兰 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有分布。 _______ (5)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三、工业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和环境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 _____________
的谷地(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则可能依靠降水即可发展耕作
业生产。 6.× 分析:相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工业生产对自然条件 的要求较低,但是像土地、原料、水源等是工业生产必 不可少的。因此工业布局时不能只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而忽视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要求。
7.√ 分析: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
本,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效应。但 是过度集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传统工业区,大气
交通干线 扩 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吸引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_
空间形态 的 展;交通线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该地区聚落_________
变化。 位置 、 _____ 密度 、形态 2.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对商业网点的_____
等均有重要影响。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网点,位
高速公路 沿线。 环路 边缘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个方面 制造业
日本 →东亚、 英国 →德国→美国→_____ _____ 拉美→我国_________ 东部沿海
发展中 国家(东南亚的一些 劳动力导 发达国家→_______ 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 向型 五、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术的提高,使农业产品的地域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4.× 分析:我国东北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 积较大,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