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2 摩擦力 学案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3.摩擦力知识纲要导引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现象.(2)正确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会计算简单问题中的摩擦力的大小.(3)了解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一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大小:当相对运动趋势增强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但有一个限度,这个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而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 f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即0≤F f≤F fm.无处不在的静摩擦力思考如图所示,物块A和B分别静止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物块会不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提示:物块A不受静摩擦力,物块B受静摩擦力.因为物块A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物块B相对斜面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知识点二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大小(1)公式:F=μF N.F N表示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μ为动摩擦因数.(2)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一般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3)动摩擦因数μ:是个比例常数,无单位.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图例大小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沿接触面方向的外力大小,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如图所示.但为了方便起见,一般认为二者相等.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以地面为参考系形木板A(质量为M)上放着小木块有一个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对B无摩擦力作用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B错误;对整体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若地面对A有摩擦力,则整体不能平衡,故地面对A无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D正确.【答案】 D方法技巧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三法:(1)直接法:根据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直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2)假设法:(3)平衡条件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训练1 质量为50 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用大小为310 N的水平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则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30 N B.186 N C.300 N D.310 N解析:由二力平衡可知,水平方向静摩擦力大小与外力大小相等为310 N.答案:D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二力平衡.核心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 N.大小只由μ和F N决定.(2)F=μF N中,F N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可通过以下四例说明:(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与物体相对接触面的运动快慢也无关.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1)若两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则一定存在弹力;但两物体间存在弹力时,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2)同一接触面的摩擦力和弹力必垂直.“相对”指的是研究对象相对于与其接触的物体而言的.说得更直接一点,是相对于“摩擦面”有没有运动或运动趋势,与物体本身静止还是运动没有关系.2.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μ与材料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例2 关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k=20 N/cm(2)水平拉力F=kx′=20×6 N=120 N,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F′f=μG=0.4×200 N=80 N.(3)由于物体仍能滑行,所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大小仍为80 N.答案:(1)0.4 (2)120 N 80 N (3)80 N1.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C.弹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D.摩擦力越大,弹力一定越大解析:根据摩擦力和弹力产生的特点可知,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错、B对.弹力越大,摩擦力不一定越大,同理,摩擦力越大,弹力也不一定越大,C、D错.答案:B2.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是( )A.垂直斜面向上 B.垂直斜面向下C.沿斜面向上 D.沿斜面向下解析:假设斜面光滑,则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趋势,而实际上物体静止,所以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选项C正确.答案:C3.(多选)如图所示,人在跑步机上跑步时( )A.脚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B.脚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C.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反D.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同解析:人在跑步机上跑步时,脚和跑步机之间无相对滑动,则脚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A正确、B错误;因脚相对跑步机有向后滑动的趋势,则脚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前,即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同,C错误、D正确.答案:AD4.如图所示,一平板小车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一段距离x,同时车上的物体A 相对车向左滑行L,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该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A.水平向左,阻力 B.水平向左,动力C.水平向右,阻力 D.水平向右,动力解析:由于物体相对小车向左滑动,那么受到小车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但相对地面是向右运动的,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所以是动力,故D对.答案:D5.电工师傅经常会爬上竖立的电线杆对电路进行定期检修,假设电工师傅在杆上是匀速爬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向下爬行时,电工师傅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向上爬行时,电工师傅受到的摩擦力向下.增大与电线杆之间的挤压可以增大摩擦力.若小心翼翼地缓慢爬行,电工师傅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小因人受向下的重力,则无论是向上爬行还是向下爬行,摩擦力总是向上的,的均匀长方体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条与桌面间的动摩擦推木条,当木条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2019-2020年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 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三、教学重点1.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3.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四、教学难点1.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五、教学过程2. 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图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推进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一、静摩擦力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实验如图3-3-2 :图3-3-2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 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参考设计:1. 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2. 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 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2. 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图 3-3-4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 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 mg 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 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 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 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 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A 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B 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D 错•F 的面绝对光滑):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度,故C 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答案:C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 水平压在质量为 m 的物体上(设受力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 的摩擦力为 ________ .______ ;如果F 增大为3F ,物体与墙之间(课件展示)图图 3-3-3的影响因素)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 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4. 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卩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课件展示: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 ,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 卩N=y Mg=0.02X 180X 9.8 N=35.3 N.答案:35.3 N课堂训练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 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 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 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 5 N (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 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 V f ma,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 f 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卩N=u mg=0.5 X 2 X 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答案:(1) 5 N (2) 10 N ( 3) 10 N (4) 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益摩擦:1. 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女口: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2. 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减小有害摩擦:1.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2. 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六、课堂小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摩凛力的丈小与压力大小戸心跟物;4间接触由的粗糙程度有关.常用増犬压力和康接融面更稲耕胡方法増大产工凛.减,卜有害摩嚓的方法荷: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亦使摩凛面胪吒.,:i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3.2 摩擦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 摩擦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对静摩擦力进行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分析过去的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这节课没公式,不重要。

所以我想通过这节课教育学生方法的学习在物理里面和公式等知识一样重要。

更要教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这些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摩擦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

通过本节课学习后,大家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展示2023年冬奥会滑冰、滑梯、冰壶、滑雪橇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摩擦现象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设疑:(第三张幻灯片)(1)杯子和沙土受重力吗?(2)杯子和沙土相对木棒处于什么状态?(3)杯子和沙土相对木棒有怎样运动趋势?(4)杯子和沙土未掉下来,说明还受什么力?学生活动:用手先是水平撑起拿起一本书,然后逐渐加大手与水平方向的倾角,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如果要掉下来它可能会朝哪个方向运动?书有怎样运动趋势?怎样判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呢?一般可采用假设法判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个方向运动,此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2摩擦力学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2摩擦力学案

3.2 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2)、方向它与弹力方向的关系是。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4)、公式μ叫做,它的大小由决定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无关系)2、静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运动的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其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压力(弹力)②接触面③两物体接触面间有(3)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成正比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__________ _ _范围内变化,与有关【典例分析】题型一、摩擦力概念的理解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D .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个限度2、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B .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 .手握旗杆的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D .手握旗杆的力增加,人受的摩擦力减小 题型二、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确定 3、判断下列图3-3-21中各种情况下物体A 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 和B 相对静止)a.相对地面静止b.一起做匀速运动c.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d.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4、试画出下图中物体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物体A 保持静止)题型三、滑动摩擦力方向的确定及大小的求解5、重为400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N ,如果用7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如果用11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

2 摩擦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2 摩擦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2 摩擦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摩擦力的定义、特点。

(2)熟练掌握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3)掌握摩擦力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明确摩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对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忆起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并且分析摩擦产生的原因。

2. 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摩擦力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会有什么区别。

3. 静摩擦力的计算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相关计算公式。

4. 动摩擦力的计算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摩擦力的概念和相关计算公式,并与静摩擦力进行比较。

5. 摩擦力的应用通过多个实例对摩擦力的应用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摩擦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6.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清思路,使之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相关内容。

四、作业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计算题。

2.自己整理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学习一下如何进行物理分析。

五、板书设计1.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2.静摩擦力公式:$f_s \\leq \\mu_s N$。

3.动摩擦力公式:$f_d = \\mu_d N$。

4.摩擦力的应用。

六、参考资料[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对于生活中的摩擦力进行了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物理的奥妙。

教学过程中实验设计比较准确,让学生能够动手尝试,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的实验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思考精神,推动学生思考的深入,达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素质,并使学生思维逐渐形成物理学思维方法的目标。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第2节摩擦力教案必修第一册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第2节摩擦力教案必修第一册

第2节摩擦力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2.能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知道动摩擦因数及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3.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最大静摩擦力。

通过实验,归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

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观图助学]1。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3。

大小(1)公式:F f=μF N,其中F N表示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μ为动摩擦因数.(2)动摩擦因数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思考判断](1)只要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产生,又有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就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一定存在于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

(×)(3)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

(√),人滑雪时雪橇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滑梯固定不动,小动物滑下来,与滑梯发生相对运动,即滑梯受到滑动摩擦力,但没有运动。

可见,静止的物体也可受到滑动摩擦力。

知识点二静摩擦力[观图助学]1。

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有运动的可能,但还未发生相对运动。

3.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F max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 max叫作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为0<F≤F max。

是静摩擦力的一个极限[思考判断](1)静摩擦力就是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2节 摩擦力 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2节 摩擦力 学案

第2节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__相互接触__的物体,当它们__相对滑动__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__相对运动__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__接触面__,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__相反__.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压力__的大小成正比,即F f=μF压.式中比例系数μ叫作__动摩擦因数__,它的值跟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_相对运动__.1.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都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解析: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既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既可能促进物体的运动,也可能阻碍物体的运动,A、B错误,C 正确.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相互挤压和粗糙的条件不一定具备,此时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D错误.2.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如图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A.F f甲>F f乙>F f丙B.F f乙>F f甲>F f丙C.F f丙>F f乙>F f甲D.F f甲=F f乙=F f丙解析:D物体在三种情况下所受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由F=μF N=μmg知,物体在三种情况下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D正确.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__相对运动趋势__,而没有__相对运动__时产生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__接触面__,并且跟物体__相对运动趋势__的方向相反.3.大小:当相对运动趋势增强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但有一个限度,这个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作__最大静摩擦力__.而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 f 在__零__与__最大静摩擦力__之间,即__0≤F f ≤F fm __.3.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C .弹力增大则摩擦力一定增大D .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解析:B 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知,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 错误,B 正确;静摩擦力大小与弹力(压力)大小无关,C 错误;弹力或摩擦力都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D 错误.4.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总是充当阻力C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D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解析:A 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其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A 正确;当静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时,也可以充当动力,如平板上的物体跟平板一起向前加速,静摩擦力就是动力,B 、D 错误;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如果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没有静摩擦力。

2019-2020学年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3.3 摩擦力-教案

2019-2020学年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3.3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了解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②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

③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

④能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地性质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解决具体问题。

F N μ=②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①正压力的确定。

N F ②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汽车紧急刹车汽车正在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人跑过,于是立即踩下刹车,汽车速度立刻减小,你知道是什么力使汽车速度减小直至停止吗?出示图片:汽车的轮胎和鞋子的底部花纹汽车的轮胎和鞋子的底部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学的摩擦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一)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作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出示图片日常生活中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收到对方施加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②两物体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接触面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①只要发生相对运动,无论静止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②滑动摩擦力既可以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摩擦力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

一、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01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1)□02接触且□03挤压;(2)□04粗糙;(3)□05相对运动。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06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07正比。

F f=□08μF压。

μ是比例常数,叫作□09动摩擦因数。

它的值跟□10接触面有关,接触面□11材料不同、□12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动摩擦因数μ=□13F f F压,也可表示为μ=□14F f F N,F N为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15相对运动。

二、静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01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1)□02接触且□03挤压;(2)□04粗糙;(3)□05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06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07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两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即□080<F≤F max。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09相对运动趋势。

判一判(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2)摩擦力一定产生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提示:(1)×(2)√(3)√(4)√(5)×想一想(1)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吗?提示:如图所示,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地面相对于物体向左运动,所以地面受到了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地面是静止的,因此,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2)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是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提示:存在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但这两个物体是否处于静止状态,与选取的参考系有关。

如果选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作为参考系,那么它们都是静止的;如果选择这两个物体之外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那么这两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课堂任务滑动摩擦力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丁沿水平面水平匀速推动(或拉动)重物,推力(或拉力)等于重物所受的摩擦力,并且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1:如图甲所示,推装满货物的箱子很费劲,但是推空箱子却很轻松,这说明什么?提示:这说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活动2:如图乙所示,狗在冰面上很容易拉动雪橇,但是在马路上就拉不动,这说明什么?提示:这说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活动3:为了定量验证上述猜想,我们做如图丙所示的系列实验。

已知木块的质量,该实验应该如何操作?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木块,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1)先在木板上拉动,多次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木块和砝码的重力之和等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测出对应的摩擦力并记录;(2)保持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多次改变接触面的材料,测出对应的摩擦力并记录。

活动4:图丁是上述实验记录的系列数据,计算出横线上的值。

据此实验记录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用μ表示接触面的性质,如何用公式表示该结论?提示:计算可得,横线上的值为0.20;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同一接触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f与压力F压成正比,对于不同的接触面,比例系数不同;由此可见,比例系数反映接触面的性质,该结论可用公式表示为:F f=μF压。

活动5: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相对运动”的意义:滑动摩擦力存在于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可能是因为两个物体一个静止,另一个在运动;可能是因为两个物体一个运动得快,另一个运动得慢;还可能是因为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所以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处于运动状态,可能是某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造成的。

3.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2)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1)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公式法:根据公式F f=μF压计算。

①正压力F压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压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

②动摩擦因数μ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例1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置于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当杆在水平方向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等于小球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小球恰好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有什么特点?提示:匀速运动时,小球受到的风的推力和其所受的摩擦力平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规范解答]风力等于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风=F f,即0.5G=μF压,又F压=G,解得μ=0.5。

[完美答案]0.5(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相对接触面的运动快慢无关。

由公式F f=μF压,可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动摩擦因数μ和正压力F压。

(2)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再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 f=μF压,就可求解出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变式训练1-1]如图所示,一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40 kg,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20 N的力的作用,取g=10 N/kg,则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为()A.40 N,向右B.4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答案 B解析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可知F f=μF压=μmg=0.1×40×10 N=40 N,方向与物体相对水平面的运动方向相反,为水平向左,B正确,A、C、D错误。

[变式训练1-2]某同学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

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μ=________。

答案A与B F1 mg解析当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时,B处于静止状态且相对A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与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f大小相等,B对木块A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mg,由F f=μF压得,μ=F fF压=F1mg。

课堂任务静摩擦力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时,是不是也可能存在摩擦力?活动1:如图甲所示,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没动,沙发相对地面有没有运动的趋势?运动趋势的方向是什么?提示:有,沙发相对地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活动2:沙发相对地面处于什么状态?沙发在水平方向上是不是只受人的推力作用?为什么?提示:沙发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这个力与人对沙发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这个力的方向与沙发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活动3:如图甲所示,人推沙发的力增大到一定大小之前,沙发不会动;如图乙所示,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块不会运动,这些情况说明什么?提示:说明这种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

活动4: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2)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4.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1)直接法:对于相对运动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且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直接判断。

(2)假设法:可假设接触面光滑,将会看到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根据相对运动的方向判断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状态分析法:分析除要研究的静摩擦力外,物体所受的其他作用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满足相应的规律(目前主要应用二力平衡的规律),若还需要有向左的静摩擦力才能使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满足相应的规律,则静摩擦力向左;若还需要有向右的静摩擦力才能使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满足相应的规律,则静摩擦力向右。

(4)相互作用分析法:若甲、乙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并且能判断出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则乙对甲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状态分析法、相互作用分析法同样适用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5.静摩擦力大小的分析(1)静摩擦力随引起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发生相对运动,这个限度时的静摩擦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0<F静≤F max。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来计算。

(3)静摩擦力不会随压力的增大或减小而改变,但最大静摩擦力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静摩擦力F 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 f=μF压,一般情况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例2如图所示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关于主动轮上M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和从动轮上N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下,向上B.向下,向下C.向上,向下D.向上,向上(1)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提示:直接法、假设法、状态分析法、相互作用分析法。

(2)静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提示: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