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 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 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摩擦力 课件 (共23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摩擦力 课件 (共23张PPT)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2021/3/182021/3/182021/3/18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82021/3/18March 18, 2021
方向相反吗?
❖ ③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吗?
练习 1.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D
A.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
三.滚动摩擦力
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的时
3、大小:与接触们的粗糙程度及正压力有关。
F = µFN
µ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 数值跟两个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有 关,跟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无关。
4、方向:
沿着接触面,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与接触面间弹力方向垂直
思考:
❖ ①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吗? ❖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
谢谢观看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Lesson 1 摩擦力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摩擦力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深化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练习,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引导学生应用摩擦力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4. 归纳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设备:包括摩擦力实验仪等;
2. 教学素材:包括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摩擦力实验的实验报告;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拓展了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设计和题目设置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教学设计】《摩擦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教学设计】《摩擦力》

《摩擦力》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对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

学好摩擦力的知识对于之后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教材在处理摩擦力的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

这样的处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中小孩推木箱而不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接着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

(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3)会运用公式F=µ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让学生经历从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知道生活、生产中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意识。

(1)重点①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②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µFN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木块、轨道、弹簧秤、钩码等1.摩擦力概念的引出通过“体验活动”——“几个人才能将两书分开?”明确提出摩擦力的概念。

2.认识静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通过该实例要让学生会用二力平衡知识求出静摩擦力大小,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教学中,首先要强调静摩擦力方向的方位:“总是沿着接触面”,如果接触面是曲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

接着要引导学生体会“相对运动趋势”,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常常感到不好理解,对“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不好判断。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物理课件: 3.3 摩擦力(共72张PPT)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物理课件: 3.3 摩擦力(共72张PPT)

【解析】选B。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知,有摩擦力一定 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错,B对;静摩擦力大小与弹力 (压力)大小无关,C错;弹力或摩擦力都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 力,D错。
【变式训练】1.(多选)下列哪些情况是因为摩擦力太小造成 的( ) A.在沙漠中走路比在柏油路上费力 B.在冰面上走很容易跌倒 C.船在水上缓慢行驶 D.数钞票时,如果手上不沾水会滑 【解析】选B、D。在沙漠中走路,在水中行船所受阻力较大;而 在冰面上行走和数钞票时,会因摩擦力较小而可能出现打滑的现 象,故B、D正确。
提示:(1)汽车匀速前进时,假设箱子受摩擦力作用,则它不会保 持匀速运动状态,故此时箱子不受摩擦力;(2)汽车加速前进时,箱 子有相对车厢向后滑动的趋势,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 (3)汽车减速前进时,箱子有相对车厢向前滑动的趋势,所受摩擦 力方向向后。
【题组通关】 【示范题】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多选)(2014·绵阳高一检测)物体C置于水 平地面上,A、B由轻绳通过固定在C上的光滑 定滑轮相连,C的上表面水平,连接B的轻绳水平,整个系统处于 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与C之间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B.B与C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是光滑的 C.C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D.C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是光滑的
【解析】选A、D。吃饭时拿在手中的筷子因为重力而有下落 的趋势,由于静摩擦力的作用才没有从手中滑落,A正确。汽车轮 胎表面都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错误。猴子沿竖直竹竿匀速 上爬时,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C错误。在结 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细土,增大了路面的粗糙程度,人与路面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人走上去不易滑倒,D正确。

3.3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示范教案3 摩擦力整体设计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个难点在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在三种性质力的学习中,摩擦力的概念的建立和方向的判断是难点,教材中分别介绍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以探究静摩擦力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分析结论并与生活经验的差别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冲突”中激发灵感、接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教材的“说一说”部分加入了传送带和轮胎的插图.虽然滚动摩擦不作为重点内容,但在“做一做”部分设计了一个拆卸自行车轴承的实验,加深了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理论,同时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设计思想1.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重点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2.对于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讲解.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注意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的大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知道它大小变化的范围.(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并且知道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3)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4)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通过课堂小折纸实验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利用实验和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砝码(2~3个)、木板、木块、白纸、玻璃、毛巾、轴承得出结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表明:物体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学生分析得到结论.实验: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组同学研究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压力F N滑动摩擦力F另一组研究接触面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材料白纸玻璃毛巾滑动摩擦力F做实验通过读数确实可以看到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看表: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阅读教材的分析与解答在激烈的都灵冬奥会冰上比赛当中,运动员滑倒的现象很多.对很多人来说,冰面上非常“滑”是常识,但冰面为什么那么滑呢?传统的解释是,压力或者摩擦力让冰面表层产生一层水,这层水起到润滑作用;但最新的解释是,当温度在-22 ℃以上时,冰的表面上始终有薄薄的一层永远不会凝固的水,这是冰的特性,与外力无关.当温度降到-22 ℃以下时,冰面的平滑性能开始大大下降.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具有润滑功能的薄水层几乎消失,冰面的平滑性也就显著降低,其平滑性和其他固体没有什么不同了.冰面最上层有永久的薄水层,这是冰的特性,即使摩擦力没有做功产生热量,冰面也依旧是滑的.雨天行车对轮胎的要求也要提高.虽然一般情况下胎纹的报废深度是1.6毫米,但雨季用胎,绝不能少于2至3毫米,最好在4毫米以上.有人认为把胎压降低一些,能使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附着力.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汽车在雨中刹车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大的力量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汽车才能平稳停住.轮胎里的气体少了,与地面接触面积虽然增加了,动摩擦因数也跟着有所增大,但这种增加十分有限.而轮胎的触地面积大了,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强减小,刹车时力量减弱,不能很快将轮胎与地面间的雨水排干净,致使剩下的点滴雨水像润滑剂一样,促使汽车滑行更长的距离.胎压过低是会加剧打滑程度的.反而增加胎压,制动会好一点,故在雨天保持较高的胎压才比较安全.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备课资料一、摩擦力知识点精析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其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因此有的同学会以为摩擦力只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不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动力.其实不是这样,如人向前行走,脚有向后趴地的动作,所以脚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是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动力;又如图,A、B两物块分别以此v1、v2的速度向右运动,当v1<v2时,则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与其运动向右的方向一致,是动力,若当v1>v2时,则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向右的运动方向一致,摩擦力对B是动力.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可以用图所示的情况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假定图中水平力F由零逐渐增大到10 N 时,物体才开始发生运动,显然,当F=0、1 N、2 N……8 N、9 N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F的大小对应相等,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有如下特征:(1)静摩擦力的大小总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力)大小相等,且静摩擦力随此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力)的增大而增大;(2)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应注意不能机械地套用f=μN来求静摩擦力,例如上述例子的物块对水平面的正压力并没有变化,而静摩擦力却有多个可能值.二、小议摩擦力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摩擦力的.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习;那么写字和画图时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段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劳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地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精品课件:3.3 摩擦力 (共3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精品课件:3.3 摩擦力 (共37张PPT)
注意:①相对指的是相对直接接触的物体
②相对运动趋势可用假设光滑法判断
趋势
静摩擦力f
趋势
静摩擦力f
如图所示,物块静止在斜面,分析受到的静摩擦力 的方向
fA
可以利用假设法求解 (假设斜面光滑)
播放传送带录像 视频在
趋势
摩擦力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 静摩擦力的方向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静摩擦力也可以充当动力
二.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相对另一 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力。
2.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②接触并挤压 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3.作用点:作用于接触面间。
4、 方向:
箱子相对地面 运动趋势方向 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
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自行车前后轮
播放flash 车陷入泥中
5、 大小:

F
思考: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如何求?
总结: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
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变化 器材:木块,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木板
播放探究实验录像
实验结论:静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拉力 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拉力突然减小。
注意:最大静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 始运动时的拉力)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7:27:34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82021/3/182021/3/18Mar-21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8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归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通过实验过程,感知静摩擦力的大小,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3.通过问题情境,归纳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通过实验过程,认识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有关,会用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体会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大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大小。

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图片中小朋友推木箱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甲图中小朋友有没有推动木箱?乙图中有没有推动木箱?为什么?
2.丙图中小朋友有没有推动木箱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产生条件和方向
阅读课本57页,结合下列情境1、2、3、4,完成探究一:探究一、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情景1:如图甲所示,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

情景2:如图乙所示,在竖直墙面上,
①如果物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

②如果撤去外力F,物块沿竖直墙面下滑。

情景3:如图并所示,将一小物体放在固定斜面上,
①如果斜面粗糙,小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②如果斜面光滑,小物体沿斜面下滑。

情景4:如图丁所示,货物被一倾斜传送带匀速送到高处,且货物和传送带相对静止。

问题1.试结合上述情景,讨论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块是否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


(2)试比较图乙中两种情况下,物块是否都受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挤压。


(3)试比较图丙中斜面光滑与粗糙两种情况下,小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有何不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


(4)图丁中,传送带靠什么力把货物送到高处?此力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感受静摩擦力也可以充当物体运动的动力。


(5)在图甲、乙、丙、丁中存在静摩擦力的情景中,物体具有怎样的相对运动趋势呢?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怎样?
(设计意图: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归纳总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方向:
2.静摩擦力大小
探究二、静摩擦力大小
演示实验1:用力传感器慢慢拉木板上的物体,采集数据。

问题2.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
(设计意图:从数据图像分析静摩擦力大小,体会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在演示实验1中,当拉力达到一定值后,物块相对木板开始滑动。

阅读课本58页,结合探究一,归纳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归纳总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滑动摩擦力大小
探究三、滑动摩擦力大小
演示实验2.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慢慢拉动木板2,采集数据;
2.在木块1上加勾码,慢慢拉动木板2,采集数据。

3.在木块1上再加勾码,慢慢拉动木板2,采集数据。

演示实验3.在演示实验2中的木板上铺上毛巾,重复演示实验2中的1、2、3过程。

问题3.分析以上数据,回答:
①从实验2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对比实验3和实验2的数据,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结合课本58页,写出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并解释各物理量。

通过课本上的表格认识“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设计意图:理解滑动摩擦力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做一做:
(设计意图:即学即用,巩固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掌握。


三、生活中的摩擦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例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有利摩擦和有害摩擦吗?如何更好地利用摩擦力呢?
(设计意图: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反馈练习
1.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

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___________;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_________,方向_________,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素u=______。

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方向__________。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作业
课本61页,1、2题。

四、板书设计:
3.3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且挤压、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大小:利用二力平衡求解。

5.最大静摩擦力:F max ,静摩擦力的范围:0<F≤F max 。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且挤压、粗糙、有相对运动。

3.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1○2利用二力平衡求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展示了一幅推箱子的卡通画,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推动箱子,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能够分析是由于有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

依据课本的先后循序先研究静摩擦力,再研究滑动摩擦力。

通过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感受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数字化演示实验,清晰地展现拉力的变化,学生根据初中所学二力平衡,能够分析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并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分析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能够让学生即学即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认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并结合课本给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加以解释、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应用摩擦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安排了生活中的摩
擦力,认识如何加大有利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得也有失,具体如下:
1. 课程按批先后顺序和难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的展开课堂教学。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展示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探究任务中重,时间紧,使得本节课的各个环节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探究,显得有些紧迫。

4.由于时间关系,“生活中的摩擦力”环节没能进行,只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与生活的联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