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功能论文

合集下载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在维护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碳中和背景下,森林碳汇的功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我们将首先介绍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和森林碳汇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森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讨论如何在碳中和目标下优化森林碳汇的功能和效益。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森林碳汇基础概念与原理森林碳汇,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碳储存库之一,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生物量和土壤中的过程。

这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持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碳汇的功能主要依赖于森林植被的生物量累积和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从原理上讲,森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和储存碳的过程中,其碳汇功能不仅局限于本地,还会对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碳循环产生影响。

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森林碳汇的“碳泵”作用,即通过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凋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土壤和生物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二是森林碳汇的“碳库”作用,即森林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碳积累和储存,形成庞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在碳中和背景下,森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增加本地碳汇能力,还可以对全球碳循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理解和研究森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气候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全球碳中和目标与森林碳汇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的重要目标。

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手段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森林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森林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森林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科学家们开始对森林的碳循环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碳循环功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森林碳循环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首先,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存储库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将一部分碳储存在其体内。

随着植物生长,它们不仅将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还逐渐将其转化为有机质,以供生命过程使用。

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固碳。

森林作为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区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树木和土壤中。

因此,森林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其次,森林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森林的碳循环包括碳的吸收和释放两个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而当植物死亡或受到干扰时,它们释放的碳会重新进入大气中,增加温室气体的浓度。

然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通常是平衡的,也就是说,吸收和释放碳的速率基本相等。

这使得森林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大气中的碳含量,从而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

此外,森林碳循环还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的生长状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一方面,温暖的气候有助于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从而增加碳的吸收量。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资源的减少和干旱的加剧,这会对森林的生长和碳循环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干旱和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的生长和碳固定能力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森林的健康状况,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受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

最后,森林碳循环还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森林中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复杂的生态互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对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具有过滤作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基于碳汇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基于碳汇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基于碳汇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谋求绿色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中之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省更是如此。

本文以森林碳汇为切入点,估算山东省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分析山东省森林碳汇生态补偿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碳汇;生态补偿;市场化;森林1、引言研究表明,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CO₂),其温室效应大约与其他温室气体效应持平,因此减少CO₂的排放量变得尤为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林木、林下植被和土壤都能够吸收温室气体,释放氧气,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森林碳汇。

并且利用植物功能吸收CO₂相比工业化手段的成本要更低,更经济[1]。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众多生态功能,比如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生态服务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作为公共物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搭便车”的经济学现象。

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对森林生态服务的提供者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弥补其损失,该机制就是生态补偿,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实质是人类对于破坏自然价值损失的一种纠正[2]。

碳汇交易作为一种主要的森林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手段,我国陆续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开展了碳汇交易试点。

2、山东省碳汇经济价值估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估算的关键要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要利用生物学方法计算森林系统碳储量。

主要的碳储量计算方法有生物量法、森林蓄积量转换因子法、涡旋法、箱式法等等[3]。

本文采用森林蓄积量转换因子方法估算山东省森林碳量。

首先,通过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转换系数算出森林生物量,再通过容积密度得到生物量干重,最后利用含碳率计算出森林林木固碳量。

其次,利用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和林地碳转换系数计算出林下植被固碳量以及林地固碳量,最后三者的和就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4]。

森林资源保护与碳汇功能:以某个森林为例

森林资源保护与碳汇功能:以某个森林为例

森林资源保护与碳汇功能:以某个森林为例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众多生物种类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森林还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森林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并发挥其碳汇功能,本文将以某个森林为例,探讨森林资源保护与碳汇功能的重要性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进行讨论。

首先,将介绍选定森林的概况和现状。

然后,将探讨森林资源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接着,将重点讨论森林的碳汇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最后,将提出一些保护森林资源和发挥碳汇功能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选定森林的概况和现状2.1 森林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选定森林位于某国某省,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广阔。

2.2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该森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和动物物种。

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2.3 森林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该森林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森林面积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破坏。

第三章: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3.1 维护生态平衡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维护森林资源对于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森林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保护土壤、调节水文循环、控制水质和保持气候稳定等。

3.2 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重要的保护区,保护森林资源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森林可以维持物种的栖息地完整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四章:森林的碳汇功能4.1 碳汇的概念和意义碳汇是指吸纳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

森林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在植物和土壤中。

4.2 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的碳汇功能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研究

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研究

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议题的日益引起关注,对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既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具备着重要的碳储量功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并分析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森林资源的碳储量森林被认为是地球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储量。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在树木、根系和土壤中。

树木中的碳主要以木质纤维的形式存在,而土壤中储存的碳则以有机质和无机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森林的碳储量不仅与树种和生长速度有关,还与土壤类型、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二、森林资源的碳排放除了储存大量的碳,森林也会通过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碳排放。

自然因素包括森林火灾、林木腐烂和自然枯落等,而人为因素则包括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

森林火灾是最主要的人为碳排放源,大规模的森林火灾不仅会释放大量的碳氧化物,还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降低森林的碳吸收能力。

三、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森林作为碳汇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存储起来,有效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其次,森林的碳排放会增加大气中的碳氧化物浓度,加速全球变暖的过程。

森林的火灾和砍伐行为会释放大量的碳氧化物,破坏了森林的碳储量和吸收能力,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进一步升高。

四、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砍伐和火灾,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推动森林可持续利用,鼓励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容量。

此外,加强对土壤碳储量的保护,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

结论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森林作为碳汇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而森林的碳排放则会加剧气候变化的进程。

森林碳汇的作用及对策

森林碳汇的作用及对策
北 、 南 、 西 、 徽 、 苏5 旱情严 重 , 亿 亩耕 地 受旱 , 湖 江 安 江 省 逾
部分 地区食 品价 格上 涨 。 可见 气候 变化 已经 不是单 纯 的环 境问题 , 很快 或正在 成为重 大的经济 问题 和安全 问题 。
2 森 林 在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中 的 特 殊 作 用
4 提 高森林碳 汇功能 的对策
森林对 减缓 气候变化 的特殊 作用 以及 森林 固碳所具 有 的 投资 少 、 价 低 、 合效 益好 等 特 点受 到 国 际社会 的广 代 综
泛关 注 和 高度 重视 。 工业 化 加速 发展 的 中国 , 过增 加 在 通
森林 资源积极 减排温 室气体是 一项极 重要的 战略措施 。 41 大 力植 树 造 林 , 大 森 林 面 积 , 外 延 上 增 加 森 林 碳 汇 . 扩 从 能 力
变化 的战略选 择 。 绍 了全球 气候 变化 产生 的影 响和 森林 在应 对 气候 变化 中的特 殊作 用 以及提 高森 林碳 汇功 能 介
的对 策。
关键词: 森林 碳 5 气候 变化 ; 用; 策 E; 作 对
中图分类 号 S 1. 5 7 5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0 — 3 2 1 )1 - 7 - 0 7 7 1( 0 1 0 0 2 0 7 8 3
“ 开源 ” “ 流 ” 方 面工 作 。 开 源 ” 增加 造 林 面积 , 与 节 两 “ 是 改
致 的人 为温 室气体 排放 。 国际政 府 间气候 变化 正式 发布 的 全 球气候 变 化第 四次评 估报 告称 , 由于 直接或 间接 的人 类
活 动 改 变 了 地 球 的 大 气 组 成 , 地 冰 雪 融 化 , 雨 量 分 布 山 降

森林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探讨

森林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探讨

森林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探讨【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防止生态危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森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吸储等温室气体、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森林游憩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加剧,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森林的碳汇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

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

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森林与碳循环探究论文

森林与碳循环探究论文

森林与碳循环探究论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关注CO2排放的问题。

碳循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森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森林与碳循环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循环的概念。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循环的过程,包括大气、陆地、海洋等系统。

碳元素从大气中被植物吸收,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将CO2转化为O2。

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是地球上的存储碳汇,能有效减缓CO2的排放。

但是,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干预,导致森林变成碳源,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

森林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地球的肺脏”。

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其中包括木材、树皮、树叶等。

同时,森林中死亡的植物和动物会转化为土壤有机质,也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的生长和衰老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它会对碳汇和碳源产生影响。

森林生长期间,它吸收更多的CO2,成为碳汇;当森林逐渐老化,死亡和腐烂的生物产生的CO2会逐渐释放到大气中,使森林成为碳源。

然而,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全球的森林开伐率快速增加,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加。

同时,森林的采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会破坏碳汇,使森林成为碳源。

据统计,全球森林采伐每年释放的CO2排放量相当于全球交通运输的CO2排放量,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因此,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实现碳循环平衡的关键。

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等,在恢复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促进森林的碳吸收和储存。

此外,对于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有效减少CO2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森林与碳循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之一,需要全球合力努力,共同实现碳循环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

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
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

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62吨氧气。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

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

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

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黑龙江的优势所
在。

2.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2.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现代林业、大力发展碳汇林业”的精神,以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以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林农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现我省从林业大省向生态林业、碳汇林业大省的跨越。

2.2编制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协调,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意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当地林农富裕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可实施性强的原则。

造林地要选择在权属清楚,有培育价值,可经济利用的地块上。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银中杨与胡枝子混交碳汇林模式
选择高碳汇树种营造碳汇能力高的林分,对于快速提高我省森林资源总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银中杨速生、耐寒,目前在全省各地广泛应用于城乡及公路绿化,作为速生丰产的用材树种逐渐被认可。

据调查,松嫩平原西部银中杨12年林分平均胸径20.5cm,平均树高15.5m,每公顷蓄积达到183.0m3;比小黑杨蓄积增产32.61%。

选择银中杨作为主要碳汇树
种,生长速度快,蓄积增长迅速,能够快速增加森林碳储量。

培育20公顷银中杨碳汇林,12年生森林蓄积量达到3660m3,可吸收二氧化碳6375吨。

胡枝子林具有防冲(埂)带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拦蓄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固土防冲,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抗蚀能力;具有降低风速,增加田间积雪,改善农田小气候效益;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和调节土壤水分。

胡枝子叶是优良的牲畜饲料,每年每公顷鲜叶产量可达45吨。

营造银中杨与胡枝子多功能碳汇林,进行乔灌混交、林饲结合,行间混种大豆,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既利于促进树木生长,获得最大的碳汇,又兼顾了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培肥了地力,一举多赢。

4.银中杨与沙棘混交碳汇林模式
沙棘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植物,不仅抗逆性强,适应的范围广,是干旱地、沙荒地、盐碱地造林的首选树种,而且沙棘的萌蘖力强、可防止土壤冲刷,是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的好树种。

沙棘的果、叶和根都富含营养和药用成分,而且叶子是很好的牲畜饲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可多得的生态经济型树种。

沙棘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每公顷产果可达1.8~2.5吨,每公顷可实现经济收入3.6~5.0万元。

营造银中杨与沙棘多功能碳汇林,进行乔灌混交、林果结合,既兼顾了银中杨生长快,碳汇能力强的优势,又考虑到沙棘是生态、经济树种的特点,有固沙保土功效,林果又可取得经济效益。

行间混种大豆,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兼顾了
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

5.造林措施
5.1整地与造林方式
碳汇项目整地禁止采用全垦整地和炼山整地,要以人工穴状整地方式为主。

碳汇造林以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为主,避免和减少造林活动本身导致的碳排放,栽植采用人工作业,植苗造林。

5.2树种与苗木选择
乔木树种选择速生、耐寒的高碳汇树种银中杨,灌木树种选择适宜嫩江平原生长的且经济价值较高的胡枝子和沙棘。

选择当地培育的苗木,增加苗木的抗旱性,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应选择茎干粗壮,表皮光滑,无损伤,无明显的病虫害枝,侧根发达的ⅰ、ⅱ级苗进行造林。

5.3造林技术应用
根据对银中杨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和保存率研究结果,利用二年生母根造林,定干后苗木比较整齐,减少苗木出现干梢现象,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由于春季少雨干旱不适于大苗造林,采用此方法可以提高成活率。

造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

苗木从圃地起出后,在分级、处理、包装、运输、造林地假植及栽植工序中,必须加强苗木保护,尽量缩短根系暴露时间,减少苗木失水;栽植季节和时间,以春季造林为好。

我省西部地区造林时间在4月中旬,在土壤解冻到可以起苗时,即可开始造林;栽植技术要点。

栽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剪去过长的、
折断的、尖端变黑的根,根幅保留20~30cm,覆土要埋没老根桩,栽正踏实。

6.抚育管理
两种碳汇林模式的抚育管理主要采取以耕代抚方式,以承包户为经营单位,行间间种以豆类为主农作物或经济作物。

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5、6月份是干旱期,7、8月份是多雨季节,前期应结合每一次灌水进行一次铲趟,一般铲2次趟1次。

后期则是以铲大草为主一般也是铲2次,同时结合追肥趟1~2次。

中耕深度10~15cm。

此外,春秋两季可以结合整地对行间土壤进行一年一次的春浅翻和秋深翻,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犁与树根的距离不能太近,以免损伤树根,影响苗木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