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中第82页例3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教师: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1:小明家——邮局——学校

学生2:小明家——学校

学生3:小明家——商店——学校

教师:同学们非常棒,找出了3条路,可是这3条路中哪条路最近呢?

学生动手用尺子量得出中间这条路最近。

教师:同学们很聪明,想到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路的距离,现在老师有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就能知道哪条路最近。导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提出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 (三组小棒:4、5、10;4、6、10;5、7、10)。那这三组的三根小棒能分别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先猜。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

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教师小结:这三组小棒,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

教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

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

[设计意图:给学生三组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三)交流展示,探究学习

1.合作展示。

(1)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

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

(2)教师幻灯片分别再出示三组小棒的围成过程。

(3)将数据和结果填写在学案的表格中,能围成的用√表示,不能围成的用×表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

[设计意图:既然已经知道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系,让学生通

过动手操作以及表格,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观明了,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础。] 3.集体探究。

教师:两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猜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板贴:两边之和>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初步验证猜想:

教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

教师通过第三组小棒进行演示,课件依次出现算式:5+7>10 5+10>7 7+10>5 引导学生引出“任意”二字。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作基础,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只是猜想,要经过验证才能判断它是否正确。从而发现只通过一组两边的和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须要看三组,这样“任意”在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4、再次验证,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在同学们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两字,通过再次验证后,发现它就是一条正确的结论。咱们来一起读一遍。

[设计意图:加上“任意”两字以后,结论是不是就正确了呢?这时,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验证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的学习过程。]

(四)回归例题,深化认知

教师:现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判断出小明走第二条路最近。

[设计意图:通过回归例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并能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且也能使课堂结构更完整。]

六、全课小结

七、课堂检测

1、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

2、选出下面能围成三角形的长度,并在正确的下面画√。

3,5,(2、5、9) 4,8,(3、7、13) 6,6,(1、0、13)八、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