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科学家发现近交衰退在自交不亲和植物中未能被净化
舌尖上的植物学》期末考试

•《舌尖上的植物学》期末考试(20)姓名:朱由蛟???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根据现有研究,防涝水稻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长高是受到了()的影响。
(1.0分)1.0?分我的答案:D2传统育种技术局限性不包括()。
(1.0分)1.0?分我的答案:A3目前已知的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4关于微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5我国橡胶的主要种植区域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6关于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C7在森林中存在大量植物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8光周期现象最早发现于()。
(1.0分)1.0?分我的答案:B9地球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的蛋白质。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0关于《植物的活动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1呈现出浓重的红色的番茄果实中,每一百克果实大约含有()番茄红素。
(1.0分)1.0?分我的答案:D12关于玉米和水稻各自的杂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13茄科在()种类最多。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4铁和锌的缺乏会引发()。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5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木材进口的依存度可能达到()左右。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6组培苗其实利用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7用于制作意面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8玉米原产于()一带。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9法国植物学家Schimper在()发现并命名了叶绿体。
(1.0分)1.0?分我的答案:C20下列属于灌木辣椒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21诺曼·布劳格主导的绿色革命首先主要作用于()。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随着人类对植物遗传和生殖机制的深入研究,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在植物自交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产生互斥作用,导致受粉卵母细胞发育异常或者不受精发生,最终导致种子萌发失败或者胚胎发育停滞,这种现象在多倍体植物中尤为常见。
自交不亲和性不仅会影响多倍体植物的种子繁殖,还会影响到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因此对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内容包括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发生机制、分子调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探究多倍体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手段,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以下将对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基础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遗传基础涉及到配子、胚胎和成熟植株三个层次。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多样复杂,常见的遗传模型包括隐性致死、超显性休眠、两性混合不亲和性等。
隐性致死现象指的是自交不亲和基因隐性表达的结果是胚胎或大孢子形成异常,种子枯死而不是胚胎萌发。
超显性休眠指的是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超显性表达会导致种子萌发或种子发育的异常。
两性混合不亲和性则是指两个异源物种杂交后的不亲和性。
在日益深入的研究中,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得到了较为深入的探究,例如玉米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发现,自交不亲和基因在个体杂交中的发育具有隐性致死特点。
而西瓜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中则发现自交不亲和性可能由一对隐性自交不亲和基因引起。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规律,还为相关生物的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自交不亲和性的发生机制自交不亲和性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科研领域争论的焦点。
多倍体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染色体层次,即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斥作用导致个体幼胚发育停滞;二是细胞层次,即生殖细胞的发育中互斥作用导致受精卵的形成异常。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多倍体植物是指某些植物由两个或更多组染色体构成的生物体,如三倍体、四倍体等。
多倍体植物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中。
但是,多倍体植物在自交繁殖中存在不亲和性问题,这限制了其生产和繁殖的效率。
因此,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一直是植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形成机制还存在争议。
早期研究表明,自交不亲和性可能是由于染色体不分离和不完全复制引起的。
不过,随着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形成机制与生长素和蛋白质代谢有关。
例如,多倍体植物根尖细胞的生长素水平比二倍体植物低,这可能影响到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从而导致自交不亲和性。
在研究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相关的基因和调节因子。
例如,S5基因是水稻自交不亲和性的主要调控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与其他蛋白质结合,调控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多倍体植物中某些非编码RNA也可能参与到自交不亲和性的调控中。
近年来,随着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成功鉴定了一些与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基因和代谢通路,并分析了它们在多倍体植物中的功能和作用。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杂交育种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在实践中可行的改良杂交品种。
总的来说,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新进展和发现,为多倍体植物在生产和繁殖中的应用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教案讲义:孟德尔遗传实验

孟德尔遗传实验(含答案解析)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为纯种。
②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考向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豌豆为闭花受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C.对F1的高茎豌豆进行测交实验,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一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豌豆为闭花受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A正确;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B正确;对F1的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实验,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一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分离定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演绎推理,证明等位基因在F1形成配子时分开并进入了不同配子,所以“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D正确。
2.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答案】C【解析】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授粉→套袋;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练习题库含答案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大楼桃在种植时一般都要同时搭配种植几个不同的品种,是因为()A、可以提高抗病性B、可以提高产量 .C、可以提高品质D、可以延长采收期正确答案:B2、作为保存种质资源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物不包含()A、愈伤组织B、花粉C、子叶D、幼胚正确答案:C3、下列不属于迁地保存方式来保存种质资源的是()A、原种场B、花卉园.C、药用植物园D、自然保护区正确答案:D4、某重游型菊花品种性器官退化严重,如果要利用其开展有性杂交育种,下列措施中可能最有效的是()A、在盛花期挑选B、多施氮肥加强管理C、种植在贫瘠土壤D、以上都不可行正确答案:C5、有性杂交过程中,更换不同的父本系统前,需要对工具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A、双氧水B、50%酒精C、90%酒精D、70%酒精正确答案:D6、种质资源的超低温长期保存,保存温度最接近的是O。
A、-100CB、-50CC、-200CD、-150C正确答案:C7、我国杂交水稻在成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育种过程中利用到很多技术,下列没有涉及的是()A、雄性不育系B、杂种优势利用C、有性杂交D、人工去雄正确答案:D8、种质资源的搜集方法不包括()A、从种质资源机构搜集B、育种单位互相交换C、野外考察搜集D、个人互相交换正确答案:D9、原产南方的短日照植物引种到北方时,生育期可能会()A、缩短B、没有变化、C、不一定D、延长正确答案:D10、下属措施可以延迟开花的是(A、增施氮肥B、控制水分C、修剪D、降低温度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品种就是植物分类学上的种。
A、正确正确答案:B2、果实颜色、含糖量、酸度一般属于数量性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物种发生了基因突变也不一定有表型的改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有性杂交育种工作,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得到杂种,只是完成了育种的前期工作。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作者:唐碧瑜党江波夏清清崔璐璐赵科科李春秀梁国鲁向素琼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0年第03期摘; ;要;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有性植物研究的热点。
介绍植物多倍化后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多倍化后自交不亲和变化机理主要有竞争互作导致自交不亲和崩溃、异等位基因导致自交不亲和崩潰、转座子引起的自交不亲和改变,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无融合生殖、近交衰退、花粉管长度、花粉量等,并对自交不亲和性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有性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多倍体中图分类号:S335.1; ; 文献标志码:C; ;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7.012植物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与自交亲和性(Self-compatibility,SC)相对应,常见于雌雄同株的开花植物,是植物在受精过程中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是物种进化的结果[1]。
它是一个古老的遗传性状,19世纪中叶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对显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描述[2]。
早在1921年Prell肯定了自交不亲和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且自交不亲和存在着多种复杂的遗传机制[3]。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一般是由S位点(S-locus)调控导致的,通常单个S位点具有多个等位基因[4-5]。
自交不亲和有自我/非自我识别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由S位点控制,当花粉和雌蕊表达相同的S等位基因时,就会触发自交不亲和反应。
自交不亲和性也已被证明是由许多不同的分子机制调节的,这表明有许多独立的起源[6]。
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S基因,比如茄科(Solanaceae)[7]、蔷薇科(Rosaceae)[8]等主要由S-RNase和SFB/SLF调控,十字花科(Brassicaceae)[9]主要由SLG、SRK、SCR/SP11调控,而罂粟科(Papaveraceae)[10]主要是由PrsS、PrpS调控。
基因工程的应用(同步检测)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

3.3 基因工程的应用(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大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家之一,大豆的产量低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杂交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B.通过培育大豆多倍体来育种是提高其产量的最合适途径C.大豆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属于基因重组D.自然界中的大豆往往都是纯种,大豆间难以自然实现杂交2.我国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高粱细胞中A T1基因编码的A T1蛋白可以调节作物的耐碱性表型,对于提高作物在盐碱地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盐碱地种植的作物会受胁迫产生过量的有害物质H2O2.图中的PIP2s为某种水通道蛋白,其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运输,其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盐碱环境可引起大多数作物胞内液渗透压上升,吸水能力增强B.PIP2s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C.敲除AT1基因将导致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促进H2O2外排D.可以将耐碱基因的成果应用到大豆、油菜等更多的作物提高其抗逆性3.作物育种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工程”,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分别是为了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新物种B.用化学阻断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n),然后培育形成的最可能是三倍体C.转基因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主要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植物体细胞杂交和秋水仙素处理都能实现植物不育向可育的转变4.科学家将蜘蛛的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山羊体内,得到转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蛛丝蛋白,生产原理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核供体细胞来自雌羊B.导入了蛛丝蛋白基因的核供体细胞不需要进行传代培养C.形成重组细胞时来自核供体细胞的调节蛋白全部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D.为获得更多转基因山羊,可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5.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反应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
自交不亲和

自交不亲和自交不亲和是指个体自交(自我配对)后产生的不适应性现象。
在生物学中,自交不亲和现象已经被广泛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仅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世界中,也存在于植物和其他生物种群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自交不亲和现象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自交不亲和?自交不亲和是指,半同胞或全同胞个体之间进行自交配后,其后代形成的数量、生长速度和内在的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下降。
这种不适应性现象在哺乳动物和植物的群体中都有所观察。
事实上,自交不亲和现象在植物界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自交不亲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自交不亲和现象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的缺失导致遗传性状不稳定,从而造成一些不适应性后代的出现。
另一方面,自交不亲和现象还可能是由于近亲交配造成的基因掩盖,从而令一些潜在的害基因显现出来。
自交不亲和现象的影响自交不亲和现象对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都可能产生影响。
从个体层面来看,自交后代数量下降、生长速度减缓、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会对其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而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自交不亲和现象可能对物种的适应性、物种生命周期、生物环境和地理分布范围等方面都产生潜在的影响。
自交不亲和现象对农业、林业等领域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若大面积进行自交不实践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作物的减产,从而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如何避免自交不亲和现象为了避免自交不亲和现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例如,一些自交不亲和物种可以通过引入异交种来改善其遗传多样性。
同时,对于那些需要自交而不能避免的物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育种措施,包括选择高适应性、高稳定性的自交株,以及采取适当的代交方法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自交不亲和现象的发生规律对于我们采取科学、实际的措施来避免自交不亲和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自交不亲和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适应性现象,其针对所有生物种群均有潜在影响。
了解其产生机理、寻求避免方法能够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创新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egetables2019.7试验研究
度过大,不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对根系活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段崇香等何进行黄瓜的有机基质栽培,结果表明有机基质对保护地番茄产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结果盛期,处理T5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可见在番茄产量方面,处理T5可以代替对照。
本试验选配的8个有机基质配方都含有丰富的养分,理化性状良好,基本能满足番茄生长需要。
各处理基质的pH值在7.43-8.30,处理T5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1.89%,227.1mg/kg、760.4mg/kg o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活力影响显著不同,处理T5的番茄植株生长比较旺盛,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活力都优于其他处理。
不同基质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处理T3、T5的增产效果较好,因此,综合推荐应用配方T5。
参考文献
[1]高海,王彦靖,崔彦如,等.蚯蚓粪育苗复合基质在番茄穴盘育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63-64.
[2]梁海恬,何宗均,高贤彪,等.菇渣、草炭、蛭石混合基质化处理产物对番茄苗期发育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
学报,2015,30(4):194-199.
[3]李树和,李猛,刘芳,等.菇渣和河沙配比对盆栽番茄生长的影响卩].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21(1):35-38.[4]肖艳辉,何金明,陈明威,等.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4):9-11.
[5]陈娟,廖洪,赵跃,等.不同无土栽培基质对番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蔬菜,2017(1):24-27.
⑹康丽敏.不同复合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温室
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3):108-110.
[7]李瑞琴,于安芬,白滨,等.蔬菜废弃物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110-114.
[8]杜中平,聂书明.不同基质配方对黄瓜果实特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卩]•北方园艺,2015(2):147-149.
[9]徐惠风,刘兴土,金研铭,等.向日葵叶片叶绿素和比叶重及其产量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3):97-100.
[10]何军,许兴,李树华,等.水分胁迫对牛心朴子叶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594-1598.
[11]段崇香,于贤昌.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化肥施用技术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2):238-241.風
力口拿大科学家发现近交衰退在自交不亲和植物中未能被净化
近交衰退的清除程度是交配系统进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对作物性状的保持和作物改良也很重要。
目前近交衰退清除的研究尚未在自交不亲和的植物中进行过。
为此,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题为"Inbreeding depression is difficult to purge in self-incompatible populations of Leavenworthia alabamica"的论文于2019年5月27日发表在《New Phytologist》上。
研究人员首先从阿拉巴马芥菜(Leavenworthia alabamica)的自交不亲和植物中进行一项试验处理,该群体代号“Ancestral”。
然后将来自这一群体的株系通过自花授粉维持三代,从而创造一个具有更少隐性、有害而能产生较大效应的突变的“净化”(Purged)群体。
研究人员对Ancestral处理和Purged处理的自交和远缘杂交后代的适应度组成和畸形表型的频率进行了监测。
结果发现,适应度组成均值和近交衰退率在强制三代自花授粉后基本没有变化,而且表现出畸形表型的植物的频率也没有降低。
该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的近交衰退主要是由于隐性的效应温和的突变,这与研究人员所观察到的一致,即尽管存在较弱的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变异,但自交不亲和性在阿拉巴马芥菜的大多数种群中保持不变。
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