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发展总规划

合集下载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不仅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增长,还对当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一套完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和目标在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之前,需要对当前的背景和目标进行分析和设定。

分析当前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各地资源优势、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明确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愿景。

目标可以包括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扩大旅游业收入规模、增加旅游产业的就业机会等。

二、规划范围和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应该明确规划的范围和时期,以便确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

例如,规划范围可以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等不同领域;时期可以设定为5年、10年甚至更长。

三、资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核心是景点资源,规划需要明确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原则。

对于已开发的景点资源,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旅游产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式来提高利用率;对于未开发的景点资源,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四、旅游产品和市场推广规划需要明确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方向,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包括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同时,还需要通过市场推广来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规划应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计划,包括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提升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六、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规划应该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

通过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构,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旅游从业人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七、合作与交流旅游业是全球性的行业,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可或缺。

规划应该明确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的目标和措施,以促进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休闲和娱乐,还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且推动文化交流与认知。

因此,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1.1 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形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此外,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加文化认知,为培养和传承地域文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2 旅游业发展现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有些旅游景区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对环境的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旅游服务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游客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二、目标定位2.1 主要目标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可以包括:提高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2.2 目标实现途径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相关投资,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法规和管理办法,严格监管旅游市场,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三、发展策略3.1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政府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确保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同时,应鼓励旅游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

3.2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政府可以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技能。

此外,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摘要本文旨在制定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经济水平。

我们采用了独立决策和简单策略的原则,避免了法律复杂性和引用不可证实的内容。

背景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旅游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冲突和不平等发展等。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保护和发展旅游景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加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

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和接待设施。

2. 保护旅游景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禁止破坏和损害景点的行为。

3.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推广可持续旅游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增加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更多的旅游奖励和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旅游业规模。

实施计划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和计划,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 监管力度: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其合法经营和符合环保要求。

3. 奖励政策:制定旅游业奖励政策,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4. 宣传推广: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推广旅游景点和特色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结论通过制定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旅游景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增加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

实施各项策略和计划将引领旅游业走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2篇)

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2篇)

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一、背景分析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旅游和经济的综合性产业,对于提升地区形象、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是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时刻,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全面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在2024年,全面建成文化旅游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文化旅游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塑造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重点任务1. 开展文化旅游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

针对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制定有效的保护规划,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2.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文化艺术发展产业等相关产业,形成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3. 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

4. 拓宽文化旅游市场渠道。

与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合作,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线路的承载能力。

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渠道,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5. 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

开展专项推广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论坛等,提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国进行文化旅游。

四、实施保障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展和建设。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发展。

2.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督,打击文化旅游市场乱象和不合规行为。

建立文化旅游发展长效机制,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3. 强化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

加强对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对文化旅游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科学研究。

五、预期效果通过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的实施,预计能够实现以下效果:1. 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丰富和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交流等多重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我国推出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文将就该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定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旅游资源不平衡问题、旅游品质不高问题、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我国提出了“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二、基本内容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7.5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市场、旅游法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1.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和保护能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2.加强旅游产品创新。

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含金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安全等方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工程”。

4.加大旅游产业投资。

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旅游企业,吸引国内外投资,加强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5.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监管机制,保护游客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实施意义该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对于旅游业发展而言,这一规划将提供政策支撑和指导方针,促进旅游业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旅游业发展的背景、目标、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一、背景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为各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人民互动。

同时,旅游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规划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1.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追求更出色的游客体验。

2.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 保护旅游资源:加强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平台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提升国家软实力。

5. 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三、措施1. 完善旅游立法:加强对旅游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3. 加强旅游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参展参会等方式,加大对国内外游客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4. 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提供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5.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建立旅游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完善对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措施,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预期效果1.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培训和管理措施,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更优质的游客服务。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2.22•【文号】国发〔2021〕32号•【施行日期】2021.12.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12月22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大众旅游,创新推动全域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

“十三五”以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

“十三五”期间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

人民群众通过旅游饱览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蓬勃发展,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旅游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旅游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旅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我们将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这些资源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我们将加大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护好自然环境,保留好传统文化,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包括开发一些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们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重要环节,好的服务能够带来更多的游客和回头客。

我们将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确保游客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合作,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我们将加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推广。

旅游市场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拓展市场,扩大游客数量,才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将加大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调研力度,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相应旅游产品推广策略。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旅游相关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动旅游产品的联合销售和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宣传推广方面,我们将加大对旅游品牌的打造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开拓和推广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来我国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将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管。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和监管机制。

我们将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法经营,提高企业规范化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管,保证其服务质量和行为规范;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打击不合法经营和违法行为。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保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总之,我们制定了以上旅游发展规划,将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推广,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业的发展总规划-----------------------作者:-----------------------日期:略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围略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围为略阳县全境,面积2831平方公里。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4、《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国防洪法》6、《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7、《略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8、《略阳县城市总体规划》9、《省五龙洞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0、略阳县旅游局提供的旅游资源基础资料和有关数据。

三、规划编制的原则1、本规划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2、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景区的规划、开发以及包装、促销,都应引进商业策划意识和市场运作技巧、充分利用项目设计的反差原则,探索资源的特殊性,力求开发出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

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目的,环境效益为条件,发展旅游业。

3、略阳的旅游规划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和重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目前已由资源主导和产品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过渡。

略阳的旅游必须紧随全国旅游发展大局势,注重市场调研和产品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4、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遵循生态学原则,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5、文化是旅游业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力的所在。

当前,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潮流。

略阳人文旅游资源突出,特别是灵岩寺小碑林石刻品位高、底蕴深,名满中外。

我们要挖掘其文化涵,寻求资源的文化特点,创建具有垄断性的文化旅游品牌。

6、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论证规划成果,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7、旅游规划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四、规划指导思想依托嘉陵江纵贯县境,形成广阔水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岭南麓自然生态资源和地貌景观,开展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把略阳县建成以观光游憩、休闲度假为主,集水上娱乐、森林探险、农业观光、地貌欣赏、商务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名县。

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旅游业作为略阳县国民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化和调整,使旅游业成为略阳的支柱产业。

五、规划的使命1、针对略阳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2、准确定位略阳县旅游业的位置,确定旅游发展方向及目标。

3、确定略阳县旅游发展战略及可行性计划,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和主要容。

4、确定略阳县主要旅游带和景区(点)的旅游开发方向及概念性发展规划。

六、规划分期近期 2005年——2010年远期 2011年——2020年第二章旅游环境分析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略阳县位于省西南部,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东北紧靠两当,西毗康县、成县,北邻徽县。

嘉陵江由北向南,经县城纵贯全境。

全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为:东径105°42′~106°31′,北纬33°07′~33°38′。

2、地貌特征略阳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方大体相等,略呈长方形。

以山脊线为界,把县域分为东西两半,东部为汉江流域,面积816.4平方公里,西部为嘉陵江流域,面积2014.6平方公里。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形成三个区和三个浅山区,最高海拔2425米,最低海拔587米。

县域总面积岭占97.7%,水域占1.66%,谷坝平地占0.86%,村庄和道路占0.78%。

3、气候条件略阳地处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2°C,极端高气温37.7°C,极端低气温-11.2°C;无霜期236天;年平均日照1558.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6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353.3毫米,最小年降雨量597.9毫米。

山地垂直差异显著,所谓“高一丈,不一样”。

4、水文概况境河流分属嘉陵江、汉江水系,嘉陵江在县境流程86.75km,流域面积占全县71.9%,其一级支流有青泥河、西汉水、乐素河、八渡河、东渡河、青白石河、九股树河等32条,汉江水系的支流有(沮水河)、白河(仙台坝河),峡口驿河等。

二、历史沿革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沮县,为略阳建县之始。

宋开禧三年(公元1027年)改名略阳县至今。

从明代起,略阳县多属管辖。

略阳先时为白马氐东境地。

自汉至南北朝末,氐人多次在此建立政权,反抗汉族统治,失败后被迫西迁。

至晚唐白马氐族已匿迹。

羌族亦同样被汉族同化。

据清雍正《重修略阳县志》载,当地人“兼有南北语音,类蜀”,积淀成兼有陕、甘、川地方特色的氐羌民俗风情。

三、社会经济概况略阳县辖21个乡镇,260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总人口20.3万,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16%,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等12个民族。

(一)、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略阳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县国生产总值为9.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6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7元。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国生产总值17.59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3.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2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6元。

(二)、工农业生产概况1、略阳县处于金三角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境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镍、磷、石棉、重晶石、石等28种。

金属储量以铁矿居首位。

略阳县有中、省、市属的电厂、钢厂、黄金采选、磷矿、铁矿等,是我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

县境还有采矿机械制造,建筑、化工材料生产,农机、水泥生产,电机和矿物采掘等,黄金开采量居全省第一。

2、略阳县现有耕地2.06万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黄豆为主,其次有小豆、荞麦、豌豆、马铃薯、红薯等。

2002年粮食总产量4.32万吨。

主要经济作物桑园243.3公顷,茶园68.5公顷,果园168公顷,种植烤烟480公顷,发展蔬菜1540公顷。

(三)、交通宝成铁路纵贯县境南北,通过铁路、省道与、武都、联系方便。

勉略、略康两条干线横穿县境东西,略徽公路纵贯县域北部,还有略观(音寺)、略白(水江)等支线公路,全县21个乡镇有19个是由县级以上公路连接的,其余2个通乡村公路。

嘉陵江部分河段通航运。

略阳火车站是宝成铁路中途较大的车站,宝成线上运行的客运列车均在此停靠,每天停靠客运列车18对,年客运量约30万人次。

(四)、动植物资源概况1、林业:略阳是林区县之一,自古山大林深,植物丰茂。

林业用地19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7%。

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栎树、桦树、华山松、马尾松、油桐等。

经济树种有桑树、漆树、核桃、板栗、棕树、柿树、苹果等。

2、土特产:略阳县土特产主要有核桃、黑木耳、香菇、银耳、生漆、蜂蜜、桐油、大麻、皮毛等,其中核桃、黑木耳、香菇在省外驰名。

3、中药材:略阳盛产中药材,据统计品种达427种,以杜仲、天麻、党参、柴胡、猪苓、麝香为盛产。

被称为“中国杜仲之乡”。

4、动物:野生动物列为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羚牛、金钱豹、门羚、斑羚、水獭、猞猁、青鹿、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锦鸡、林麝、大灵猫等。

第三章旅游业发展状况及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业发展状况(一)、略阳县旅游业发展历程略阳地处巴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以此为依托,略阳县旅游业得到发展,但起步较晚。

随着1998年国家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略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于同年3月成立略阳县文化旅游局,1999年,对略阳县旅游人数(入游人数和出游人数)开始进行统计,2001年6月组建略阳县旅游公司,2002年8月略阳县旅游局成立,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速度相应加快,全县现有旅游宾馆4家,床位500。

旅游接待人数持续增加,200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0万元。

2003年,因“非典”影响,旅游人数有所回落,全年共接待游客1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840万元。

(二)、现状分析:近几年来,略阳县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旅游市场尚未形成大的气候。

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产品质量不高,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

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1、度假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正在快速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搞农家乐旅游的思路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略阳全社会共同发展旅游的热潮已经来临。

2、略阳县对旅游业的发展已由单纯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到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来。

3、县城以外的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较差,如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距县城仅48公里,汽车行驶却要用约2个小时。

4、没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

虽有杜仲、天麻等中药材较为知名,但并未作为旅游商品推向市场。

现有地方土特产特色不鲜明,没有进行深度开发。

5、2002年~2003年旅游人数变化表明略阳旅游业同其他地方的旅游业一样,有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大。

(三)略阳旅游业发展的总特征:从略阳县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可以看出,略阳旅游业的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旅游产品开发有巨大潜力可挖;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旅游产业关联度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四)、旅游业目前的地位近年来,略阳旅游业在经济创收中效果显著,但在全县经济发展网络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在旅游体系中地位不突出,与传统旅游线路结合不够,在省及至全国围来说,略阳旅游知名度不高。

(五)、略阳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1、政策优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各部门都能积极参与支持旅游产业的开发工作。

2、区位优势略阳位于省西南端,与、相临,处在勉、略、宁金三角地带,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距112km,距陇南160km,距135km,距180km,距320km、距九寨沟350km。

经铁路和公路连接,与周边省(市)的旅游资源相互烘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旅游价值,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向和强度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客源地为、、、武都等中等城市,依托这些城市,略阳县的旅游业必将有很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