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装逼复习
中兽医复习题

中兽医复习题中兽医复习题兽医学是一门关于动物医疗保健的学科,它涉及到动物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
对于即将参加兽医考试的学生来说,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兽医复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 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器官?请简要描述它们的功能。
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起始点,它包括牙齿和舌头,用于咀嚼和咽喉食物。
食管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部。
胃是一个容器,通过分泌胃液和胃肠运动来将食物分解和消化。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它负责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变为固体粪便。
肛门是食物的最终排出口。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包括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感染、猫传染性腹膜炎、禽流感等。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呕吐和腹泻等。
预防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和隔离感染动物。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一种引起犬瘟热的病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等。
预防方法同样包括疫苗接种和隔离感染动物。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一种由猫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腹部肿胀、呕吐和腹泻等。
预防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和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和食欲不振等。
预防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和隔离感染禽类。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兽医临床检查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和技术。
兽医临床检查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X光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等。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来评估动物的健康状况,例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等。
尿液检查可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肾脏功能和排泄系统的健康状况。
X光检查可以用于检查骨骼结构和内脏器官的异常情况,例如骨折和肿瘤等。
超声波检查可以通过声波的反射来生成动物内部器官的图像,用于评估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中兽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

中兽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中兽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兽医学是一门涉及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它不仅关注着动物的生理和解剖结构,还包括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中兽医基础理论是兽医学学科的基石,为兽医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它包括动物的细胞生理学、组织器官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的生理特点、器官功能以及各种生理过程,如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二、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外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的整体解剖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如动物的体型特征、器官位置和功能等。
三、动物病理学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诊断学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动物的常见疾病和病理变化,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等。
四、动物药理学动物药理学是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的学科。
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动物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动物对不同药物的反应和用药原则,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
五、动物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在群体中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动物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疫病的流行方式、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的方法和技术,如疫情调查、疫苗接种和动物检疫等。
总结起来,中兽医基础理论是兽医学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为兽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
1. 中兽医学的定义是什么?
2. 简述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的主要区别。
3. 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4. 列举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
5. 描述中兽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6. 阐述中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7. 列举至少五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草药及其作用。
8. 解释中兽医学中的“气血津液”理论。
9. 简述中兽医学中的“脏腑经络”理论。
10. 描述中兽医学中的“六淫”理论及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11. 列举至少三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针灸方法及其适应症。
12. 阐述中兽医学在预防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13. 简述中兽医学在治疗动物疾病中的基本原则。
14. 描述中兽医学中的“辨证施治”原则。
15. 列举至少两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外治法及其适应症。
16. 简述中兽医学在现代兽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7. 阐述中兽医学在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性能中的重要性。
18. 描述中兽医学在处理动物紧急病症中的应用。
19. 列举至少三种中兽医学中常用的复方制剂及其组成成分。
20. 简述中兽医学在动物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3年新版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 中兽医学: 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简称, 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 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关键内容一门综合性科学。
2: 阴阳: 是对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两种事物, 或同一个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概括。
3: 五行: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运动和改变。
4: 脏腑: 即内脏及其功效总称, 是动物体关键组成部分, 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病理改变及其互相关系学说, 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个具有强传染性外感致病因素“疫”, 指瘟疫, 有传染意思, “疠”指天地之间一个不正之气。
5: 气: 习惯上, 把弥散无形气称为气, 是不断运动、极其细微物质。
6: 血: 是一个循环于脉中具有营气红色液体。
7: 津液: 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总称。
清而希者为津, 浊而稠者为液。
8: 经络: 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总称, 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营气血、调整功效通路, 是动物体组织结构关键组成部分。
9: 病因: 即致病因素, 也就是引发动物疾病发生因素。
10: 病机: 是指多种病因作用于机体, 引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理。
11: 七情, 指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改变。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基础特点之一, 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概括。
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 论治:就是依据辨证结论, 确立相应诊疗标准和方法。
13: 八纲辨证: 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多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对疾病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 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证候类型。
八纲, 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 升降浮沉: 指药品作用于机体四种趋向。
15: 归经: 指药品对机体某部分选择性作用。
即关键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显著作用, 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 相须: 即性能, 功效相类似药品配合应用, 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7:相使:即性能, 功效方面有一些共性, 或性能功效虽不同样, 但是诊疗目的一致药品配合使用, 而以一个药品为主另一个为辅, 能提高主药功效。
中兽医学复习参考资料(精简版)

中兽医学复习参考资料绪论(时间紧迫,仅供参考)1,中兽医学, 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论与方法,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科学,又称中国传统兽医学。
2,秦: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厩苑律》汉: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最早的外感病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唐:最早的畜牧兽医高等学府-太仆寺唐:最早的兽医学教科书-《司牧安骥集》-----李石唐: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宋:最早的动物病院-牧养监元:诊断学独树一帜-《痊骥通玄论》明:综合兽医学典籍-《元亨疗马集》---喻本元、喻本亨明:划时代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3,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
以不损及机体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为前提,从整体水平、结构关系及功能动态上研究其生理功能、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
(2)辨证论治: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对动物疾病进行检查、分析、归纳,辨别其发生的原因、性质、部位、变化趋势及正邪消长,从而建立病症诊断,确定防治法则,采取适当方药实施预防和治疗的过程,即为中兽医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基础第二节阴阳学说1,所谓阴阳,是指事物内部或一事物与他事物间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彼此间既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与相互依存,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长进退,在一定条件下运动转化,成为宇宙万物存在、运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阴阳的属性代表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阴阳具有质的规定性,这就是阴阳的属性。
阴阳既然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代表了事物两种相反的属性。
一般认为,识别阴阳的属性,是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
概括起来,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壮的均属于阳,而凡是向下的、静的、有形的、寒凉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弱的均属于阴。
阴阳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中兽医复习材料汇总

中兽医复习一.填空:1.五行顺序:木-火-土-金-水;五官:目、舌、口、鼻、耳;五液:泪、汗、涎、涕、唾。
2.配伍关系:石膏与知母是相须。
3.清热泻火药:石膏,栀子;补气:党参,黄芪,山药;4.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5.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
6.中兽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寒热的形成原因:阴阳格拒。
二、选择1.心(君主之官)肺(宰辅/华盖之官)脾(仓廪之官)肝(将军之官)肾(坐强之官)2.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⑥营养作用3.经络的命名:4.病因…病因,即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兽医学称之为“病源”或“邪气”。
根据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的特点,中兽医学中将其分为外感、内伤和其它致病因素(包括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痰饮、瘀血等)三大类。
5.防治法则:中兽医学的治疗法则有那些?扶正与驱邪、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同治与异治、治常与治变、治疗与护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针药调理①针:放六脉血(鹘脉、眼脉、带脉、肾堂脉、胸膛脉、尾本脉)②药:灌四季汤(春:茵陈药夏:消黄药秋:理肺散冬:茴香)6.药方①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②四季汤:茵陈药、消黄药、理肺散、茴香③四逆汤:熟附子、干姜、灸甘草④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灸甘草、石膏(打碎先煎)⑤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7.①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②柴胡: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③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④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脏腑辨证:心血虚多因久病体虚,血液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劳伤过度,损伤心血所致。
主证心悸、躁动、易惊、口色淡白,脉细弱。
治则补血养心,镇惊安神心阴虚除引起心血虚的病因之外,热证损伤阴津,腹泻日久等均可损伤心阴而致病。
主证除有心血虚的主证外,尚兼有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兽医复习笔记(精华版)

中兽医复习笔记(精华版)1: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2: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4: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种具有强传染性的外感致病因素“疫”,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疠”指天地之间的一种不正之气。
5:气:习惯上,把弥散无形的气称为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
6:血:是一种循环于脉中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
7: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清而希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8: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9:病因:即致病因素,也就是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10:病机: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
11: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
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13: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四种趋向。
9: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或相互关系,可以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1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1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中兽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首先提出“治未病”得以防为主得医疗思想,见于()A、《伤寒杂病论》B、《内经》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2、我国最早得畜牧兽医法规得书籍名就是()A《内经》B、《伤寒杂病论》C、《新修本草》D、《厩苑律》3、我国最早得一部兽医教科书就是()A、《元亨疗马集》B、《新修本草》C、《司牧安骥集》D《肘后备急方》4、国内外流传最广得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就是()A《肘后备急方》B《齐民要术》C《痊骥通玄论》D《元亨疗马集》二、填空题1、中兽医得基本理论源于一书。
2、我国最早得一部人畜通用得药学专著就是。
3、我国在代由朝廷颁布得《》就是世界上最早得一部人畜通用得药典。
4、中兽医学得基本特点就是与。
5、奠定了中医与中兽医辩证施治得基础,主要见于编著得《》一书。
6、我国最早得官办兽医教育开端就是在。
三、问答题1、什么就是症、证、病?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就是整体观念?其主要内容与意义就是什么?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国医药学就是一个伟大得宝库?2、怎样理解辨证论治?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一、选择题1、事物阴阳两个方面得转化就是()A绝对得B有条件得C单方面得D量变得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3、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哪项就是错误得()A水为火之所不胜B金为土之子C木为水之子D土为水之所胜二、填空题三、问答题1、如何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得阴阳属性?2、阴阳失调得基本病理变化就是什么?3、何谓五行得生、克、乗、侮?其生克乗侮规律如何?4、何谓五行得制化?其规律就是什么?5、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有哪些?6、怎样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四、论述题1、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得应用。
2、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得生理关系与病理影响。
第二章脏腑学说一、名词解释1、藏象2、脉3、肾为先天之本4、肺为气海5、肾为水海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脏腑: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
2.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头至心上焦位。
中焦心下至脐论,脐下至足下焦位。
3.气: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即物质之气和功能之气.。
4.血:血是脉管中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依靠气的推动循行周身,有很强的营养与滋润作用,是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5.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6.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7.心藏神:指心主管一切精神活动。
8.命门之火:命门,即生命之本;火,指功能,命门之火即生命的本元之火,指肾阳。
9.肾精:精是一种精微物质,肾所藏之精即肾阴,是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称元阴或真阴,肾阴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0.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11.正气: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及其抗病力。
12.邪气:即病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13.六淫:指自然界中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气候相对异常变化。
14.内生五邪:脏腑失常时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合称为内生五邪。
15.疫疠:疫,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疠,指天地之间的一种不正之气,疫疠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
16.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舌行,舌态等变化、以诊断脏腑病症的方法。
17.四诊:中兽医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合称四诊。
18.四诊和参:在临床上将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称为四诊和参。
19.脉象:就是脉动应指的象征,包括部位、速率、强度、节律、流利度及波幅等。
20.切脉:切脉又称脉诊,是用手指切动物一定部位的动脉。
根据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21.症:是指疾病的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
22.证:是综合分析各种症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力量对比等方面的病理概括。
23.辩证:中兽医分析和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综合分析四诊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疾病的原因,病机,病位,和病性,从而得出证型为下一步论治奠定基础。
24.辩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25.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类别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类具有普遍性的症候类型。
26.八证论:八证论是中兽医学辨证的基本方法,其把家畜健康状况和极其复杂的疾病证候归纳为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正证与邪证八类证候,用以辨别家畜无病或有病,并指导临床治疗。
27.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28.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29.八法:汗法:又称解表法,根据表证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吐法: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药物或用机械方法刺激咽部探吐,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吐出的治法。
下法: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逐邪外出的治法。
和法:指通过和解、调和或缓和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温法;系八法之一。
又作祛寒法。
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
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
补法:八法之一。
又称补益、补养、补虚。
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
消法:指消散和破削体内有形积滞,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
30.炮制: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用药需要药物的性质调制。
和制剂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31.饮片:指的是中药根据需要,经过炮制处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药,或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2.剂型:将方药制成适宜的形式叫剂型。
33.中药的性能: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味和效能。
34.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35.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升降沉浮:升降沉浮是指中药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其中,升是指上升、提升;降是指下降、降逆;沉是指内行泄利;浮是指外行发散。
36.归经:指中药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作用,即主要对一或几经有相对较好的治疗作用,而对其他经的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37.配伍: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按一定的规则,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使用,称为配伍。
38.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39.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40.药性七情(配伍七情):药物的效应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41.君臣佐使药: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
42.引经药:即使药或调和药,用于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或协调、缓和药性。
43.中药:中药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动物疾病或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药物。
44.中成药:中成药是指用中药制成的药。
45.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46.方剂:方剂是由单味或若干味药物按一定的配伍原则和调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
填空1.中兽医血起源于原始社会,其基本理论最早源于皇帝内径。
2.中兽医的基本特点是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和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4.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5.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具有泻而不藏的特点6.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胞宫。
7.六淫指风、寒、署、湿、燥、火。
8.六淫的致病特点是外感性、季节性、相兼性、转化性。
9.中兽医将病因分为10.内伤致病因素主要有11.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
四种气就其生成及运用而言,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12.气具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等生理功能13.经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14.经络主要有经脉、络脉、其连属体系构成15.四诊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16.有病的口色应从舌色、舌苔、舌形、舌态等几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17.有病的舌色常见有白色、赤色、黄色、青色、黑色五种18.有病的苔色常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种19.切脉常用先轻按、再中度用力、重度用力三种指力20.八钢指表。
里、寒、热、虚、实、阴、阳21.八法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22.23.24.25.辛能、酸能收敛、固摄、苦能泻降、配伍禁忌主要有十八反、十九反、妊娠禁忌28.动物种类不同切脉的部位也不同,马属动物传统上切双凫脉,现在经常切颌外动脉;牛骆驼切尾动脉;猪羊犬切股动脉。
29.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常用来治疗脾胃虚证。
30.四物汤的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常用来治疗血虚、血瘀31.四逆汤的药物组成熟附子、干姜、炙甘草常用来治疗少阴病或太阳病32.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川芎、生地常用来治疗血瘀33.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常用来治疗结证34.三因制宜主要包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三方面的内容。
35.中兽医学的发展经历漫长的历程,在唐代有了兽医教育的开端,其中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古籍。
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教科书,对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等均具有较全面的论述。
36.中药主来源于天然药及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部位化学和生物制品。
简答题1.脾气的特点是什么?脾气异常可致哪些疾病?答:1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应于唇。
2脾不健有腹胀、腹泻、精神倦怠、消瘦、营养不良、腹水、水肿、久泻脱肛或内脏垂脱、出血性疾病、食欲不振、口唇不健红肿生疮。
2.经络的主要作用?答:生理作用:运行气血,温养全身;协调脏腑,联系周身;护卫体表抵御外邪。
病理作用:传导病邪;反应病变;在病证防治中:感受和转导针灸刺激;传递药物作用。
3.疫疠之气是什么,气致病有何特点?答1是一种致病性强致病因素,恶性传染病。
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传染性强,症状相似;从外部入侵,有一定的季节性。
4.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答:气是血生成和运动的动力,血是气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二者关系气为血统、血为气母。
5.什么是辩证?辩证的方法有几种?答:1中兽医分析和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综合分析四诊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疾病的原因,病机,病位,和病性,从而得出证型为下一步论治奠定基础。
2八钢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
6.从患病肥肉动物的饮欲,舌色舌苔耳鼻四肢冷热,尿液,人便情况,脉象等表现来描述表证与里正、寒症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等答7.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炮制有什么作用答纯净药材和分级、便于制剂和贮藏、降低毒副作用和异味、增强药物功能和归经、改变药物性能。
2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
8.分别列举5味常见的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滋阴,补阳药,补气,补血、止血、活血祛瘀药、驱虫药答解表药:麻黄、桂枝、白芷、生姜、薄荷、柴胡、菊花、升麻、蝉蜕、葛根。
清热药:石膏、柜子、芦根、生地黄、白头翁、水牛角、黄连、龙胆、苦参、金银花。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艾叶、花椒。
滋阴: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枸杞子、玉竹。
补阳药: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杜仲、锁阳、蛤蚧。
补气:人参、党参、山药、白术、甘草、大枣。
补血: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阿胶。
止血:白及、三七、棕榈、侧柏枝、地榆、槐花。
活血: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王不留行、赤芍、乳香、延胡索、。
活血祛瘀药: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王不留行、赤芍、乳香、延胡索。
驱虫药:雷丸、使君子、南瓜子、贯众、常山、狼毒。
9.方剂的药物组分包括哪些,有何作用?答:主药、辅药、佐药、使药。
主要药起主要作用;辅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佐药治疗兼证或次要证候,制约主要的毒性或烈性,反佐;使药引经药或调和药,用于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或协调、缓和药性。
10.四气五味的特点答: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
又称四性。
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
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
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