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历史(人教版) 考点跟踪训练24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集训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 A )
A. 目的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3·三明三模改编)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7 — 18 世 纪 , 英 、 美 、 法 三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发 生 的 共 同 原 因 是 (C) A. 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B. 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 D. 封建王权与议会矛盾激化
2. (2023·重庆B卷)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D)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3·内蒙古赤峰)《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 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B ) A. 国王推行君主专制政策 B. 国王的许多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C. 维护了国王征税的特权 D. 议员、议会与国王处于对立状态
第一部分 考点集训
模块五 世界近代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 (2023·广东)如图为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 画反映了当时英国( B ) A. 光荣革命已完成 B. 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集训九年级上册第三、 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模块四 世界古代史 九年级上册
第三、 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2023·江西)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在这 种关系下( B ) A. 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 B. 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 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 D. 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3·湖南长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 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D) A. 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 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3·泉州期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 市的一句谚语。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B ) A.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B. 庄园的农奴如果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 C. 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D.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A. 庄园佃户 C. 城市商人
B. 庄园领主 D. 行会学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3·广东)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 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 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D) A. 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 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 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 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2012年中考复习考点跟踪训练《分类讨论问题》

2012年中考复习考点跟踪训练(四十四)《分类讨论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A .(4,0)B .(1,0)C .(-2 2,0)D .(2,0) 答案 B解析 当P 点坐标为(4,0)时,点A 在OP 的中垂线上,OA =P A ;当P 点坐标为(-2 2,0)时,OP =OA =2 2;当P 点坐标为(2,0)时,OP =AP =2,所以P 点坐标不可能为(1,0).2.若函数y =⎩⎪⎨⎪⎧x 2+2(x ≤2),2x (x >2),则当函数值y =8时,自变量x 的值是( )A .±6B .4C .±6或4D .4或- 6 答案 D解析 当x ≤2时,x 2+2=8,x =±6(舍去6);当x >2时,2x =8,x =4.综上,x =-6或x =4.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分别平行x 、y 轴的两直线a 、b 相交于点A (3,4),连接OA ,若在直线a 上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 )A .(8,4)B .(8,4)或(-3,4)C .(8,4)或(-3,4)或(-2,4)D .(8,4)或(-3,4)或(-2,4)或⎝⎛⎭⎫-76,4 答案 D解析 ∵点A 的坐标为(3,4),∴OA =32+42=5. 当AP =AO 时,可知P 1(-2,4),P 2(8,4),当OP =OA 时,可知P 3(-3,4), 当PO =P A 时,设PO =P A =m .有(m -3)2+42=m 2,m =256,∴m -3=76,P 4⎝⎛⎭⎫-76,4,故选D. 4.矩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长为1 cm 和3 cm 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多少cm 2?( )A .4B .12C .4或12D .6或8 答案 C解析 如图①,S 矩形=1×(1+3)=4;如图②,S 矩形=3×(3+1)=12,故选C.5.若正比例函数y =2kx 与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交于点A (m,1),则k 的值是( )A .-2或 2B .-22或22C.22D. 2 答案 B解析 A (m,1)代入y =k x 中,得m =k ,代入y =2kx 中,得2k 2=1,k 2=12,所以k =±22.二、填空题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______________.答案 70°,70°,40°或55°,55°,70°解析 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外角等于110°时,其底角为70°,顶角为180°-70°×2=4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外角等于110°时,其顶角为70°,底角为180°-70°2=55°.7.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D =AB =6,BC =14,点M 是线段BC 上一定点,且MC =8.动点P 从C 点出发沿C →D →A →B 的路线运动,运动到点B 停止.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使△PMC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________个.答案 4解析 当MC 为底边时,MC 的中垂线交CD 于一点P ,该点能满足PM =PC ;当MC 为腰时,分别以C 、M 为圆心,MC 长为半径画圆,⊙C 与CD 交于一点P ,⊙M 与AB 、AD 各有一个交点,因此,满足条件的点P 有4个.8.在△ABC 中 ,AB =AC =12 cm ,BC =6 cm ,D 为BC 的中点,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B →A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那么t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1或13解析 当0<t ≤12时,点P 在AB 上,2(t +3)=12+3+(12-t ),t =11;当12<t <24时,点P 在AC 上,2[3+(24-t )]=3+12+t ,解得t =13.9.(2010·上海)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2,EC =1,如图所示.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答案 1或5解析 题目里只说“旋转”,并没有说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而且说的是“直线BC 上的点”,所以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旋转得到F 1点,则F 1C =1;旋转得到F 2点,则F 2B =DE =2,F 2C =F 2B +BC =5.10.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 AB =11 cm ,⊙A 、⊙B 的半径均为1 cm ,⊙A 以每秒2 cm 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cm)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 ≥0),当点A 出发后________秒两圆相切.答案 3或113或11或13解析 两圆相切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 ①当两圆第一次外切,由题意, 可得11-2t =1+1+t ,t =3; ②当两圆第一次内切,由题意,可得11-2t =1+t -1,t =113;③当两圆第二次内切,由题意, 可得2t -11=1+t -1,t =11; ④当两圆第二次外切,由题意, 可得2t -11=1+t +1,t =13.所以,点A 出发后3秒或113秒或11秒或13秒两圆相切.三、解答题 11.(2010·柳州)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 =2 cm ,F 是弦BC 的中点,∠ABC =60°.若动点E 以2 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0≤t <3),连接EF ,当t 值为多少时,△BEF 是直角三角形.解 ∵AB 是⊙O 的直径, ∠ABC =60°, ∴∠C =90°,AB =2BC =4. 当∠BFE =90°时, ∵F 是BC 中点,∴BF =12×2=1.在Rt △BEF 中,∠B =60°,∴BE =2BF =2×1=2,AE =4-2=2. 又∵AE =2t ,∴2t =2,t =1. 当∠BEF =90°时,在Rt △BEF 时,BE =12BF =12,∴AE =4-12=312,∴2t =312,t =1.75.同样,当t =1.75+12=2.25时,∠BEF =90°.综上,t =1或1.75或2.25. 12.(2011·南通)已知A (1,0),B (0,-1),C (-1,2),D (2,-1),E (4,2)五个点,抛物线y =a (x -1)2+k (a >0),经过其中三个点.(1)求证: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2)点A 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吗?为什么? (3)求a 和k 的值.解 (1)证明:将C ,E 两点的坐标代入y =a (x -1)2+k (a >0),得⎩⎪⎨⎪⎧4a +k =2,9a +k =2,解得a=0,∴与条件a >0不符,∴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2)解法一:∵A 、C 、D 三点共线(如下图),∴A 、C 、D 三点也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同时在抛物线上的三点有如下六种可能: ①A 、B 、C ; ②A 、B 、E ; ③A 、B 、D ; ④A 、D 、E ; ⑤B 、C 、D ; ⑥B 、D 、E .将①、②、③、④四种情况(都含A 点)的三点坐标分别代入y =a (x -1)2+k (a >0),解得:①无解;②无解;③a =-1,与条件不符,舍去;④无解.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解法二:抛物线y =a (x -1)2+k (a >0)的顶点为(1,k ),假设抛物线过A (1,0),则点A 必为抛物线y =a (x -1)2+k (a >0)的顶点,由于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且必过五点A 、B 、C 、D 、E 中的三点,所以必过x 轴上方的另外两点C 、E ,这与(1)矛盾,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3)①当抛物线经过(2)中⑤B 、C 、D 三点时,则 ⎩⎪⎨⎪⎧ a +k =-1,4a +k =2,解得⎩⎪⎨⎪⎧a =1,k =-2. ②当抛物线经过(2)中⑥B 、D 、E 三点时,同法可求:⎩⎨⎧a =38,k =-118.综上,a 和k 的值为⎩⎪⎨⎪⎧a =1,k =-2或⎩⎨⎧a =38,k =-118.13.(2011·贵阳)【阅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 (x 1,y 1)、Q (x 2,y 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x 1+x 22,y 1+y 22). 【运用】(1)如图,矩形ONEF 的对角线交于点M ,ON 、OF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O 为坐标原点,点E 的坐标为(4,3),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 (-1,2),B (3,1),C (1,4)三点,另有一点D 与点A 、B 、C 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 的坐标.解 (1)∵四边形ONEF 是矩形, ∴点M 是OE 的中点. ∵O (0,0),E (4,3),∴点M 的坐标为(2,32).(2)设点D 的坐标为(x ,y ).若以AB 为对角线,AC 、BC 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B 、CD 的中点重合,∴⎩⎪⎨⎪⎧ 1+x 2=-1+32,4+y 2=2+12,解得,⎩⎪⎨⎪⎧x =1,y =-1.若以BC 为对角线,AB 、AC 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D 、BC 的中点重合, ∴⎩⎪⎨⎪⎧ -1+x 2=1+32,2+y 2=4+12,解得,⎩⎪⎨⎪⎧x =5,y =3.若以AC 为对角线,AB 、BC 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BD 、AC 的中点重合,∴⎩⎪⎨⎪⎧3+x 2=-1+12,1+y 2=2+42,解得,⎩⎪⎨⎪⎧x =-3,y =5.综上可知,点D 的坐标为(1,-1)或(5,3)或(-3,5).。
聚焦中考历史(人教版) 考点跟踪训练04

考点跟踪训练04(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6,深圳模拟)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
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C )(导学号:35422047)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2.(2016,重庆模拟)“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4.(2015,潍坊中考)“‘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A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5.(2016,福州中考)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 D )A.丝绸之路示意图B.佛教传播示意图C.唐朝对外交通线路图D.郑和下西洋线路图6.(2016,孝感中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
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D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7.(2016,莆田模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D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8.(2016,青岛模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下列关于清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D )A.册封达赖五世B.册封五世班禅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9.(2016,德州中考)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C )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台州九捷10.(2016,重庆中考B卷)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集训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3·甘肃金昌)17—19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革命确立了 资本主义制度;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 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推 动上述历史进程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D ) A. 统治者主导的改革 B. 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各国革命相互支援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2
3
4
5
6
8
9 10 11
2. (2023·泉州一模)下表内容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抗争的( A )
时段
概况
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反抗西班牙殖民 1816—1826年
统治
章西女王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英勇 1857—1858年
斗争
A. 正义性和艰巨性 C. 全球性和曲折性
B. 正义性和妥协性 D. 彻底性和革命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一:观点:南北战争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① 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和奴隶制危机,引发了南北 战争,北方获胜后大大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加上西部的开放和横贯大陆 的铁路的建成,推动了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完成(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极大地满足了美国国内工业企业获取廉价劳动力和丰富工业原料 的需求。南北战争使得美国土地得到开发,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开发提供 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1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每年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两会”代表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
以下制度中,体现朴素的民主观的是()A. 禅让制度B. 世袭制度C. 分封制度D. 册封制度【答案】A【解析】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能够体现民主性。
2.禅让制推选的最后一位首领是()A. 禹B. 舜C. 启D. 尧【答案】A【解析】舜年老的时候,召开部落联盟首领会议,大家推举治水有功的禹做他的继承人。
禹是禅让制推选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A。
3.黄帝(2)炎帝(3)尧(4)舜(5)禹(6)启A. (1)(4)(6)B. (2)(3)(4)C. (3)(4)(5)D. (4)(5)(6)【答案】C【解析】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召开部落联盟首领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4.有哪些部落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A. 黄帝和炎帝B. 蛮夷和戎狄C. 炎帝和蚩尤D. 满族和汉族【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部落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黄帝和炎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 炎帝B. 禹C. 黄帝D. 启【答案】C【解析】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口号能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等口号共同体现的时代特征是()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 民族危机的加剧D. 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故D选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2.下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B.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C.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D. 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答案】D【解析】3.他们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为此,“他们”掀起了()A. 维新变法运动B. 资产阶级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可知材料认为“科学”“人权”是欧洲强大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人权)、“科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选C;A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不符合题意,排除。
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 )A. 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 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 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反封建斗争进行得更为彻底,并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故D符合题意;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仅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或功绩,故BC选项不符合题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40年的油画,画家将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和中国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成一体,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
这位画家是()A. 聂耳B. 冼星海C. 齐白石D. 徐悲鸿【答案】D【解析】观察题干这幅油画,这是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
选项D符合题意。
2.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宋代瓦舍内表演丰富多彩B. 宋代城市中风行蹴鞠之戏C. 宋代乡村生活不断得改善D. 宋代统治者生活柔靡景象【答案】B【解析】宋朝时期,在城市中兴起一种可供市民游乐的游戏它是蹴鞠。
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
故选B。
3.山东是“孔孟之乡”,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两宋之交,有两位山东同乡,是当时著名的词人,人称他们是“济南二安”。
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另一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
他们()A. 苏轼、李清照B. 李清照、辛弃疾C. 米芾、李清照D. 李清照、关汉卿【答案】B【解析】据“在两宋之交,有两位山东同乡,是当时著名的词人,人称他们是‘济南二安’.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另一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
”可知,他们是李清照、辛弃疾。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训练24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
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l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丘吉尔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C )
A.阻止赫鲁晓夫的改革
B.赞扬赫鲁晓夫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C.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
D.威胁赫鲁晓夫不要进行大的改革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C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2016,广东模拟)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
2 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D )(导学号:35422093)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4.(2015,济南中考)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 D )
A.“三国协约”瓦解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瓦解
D.两极格局结束
5.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出现改革浪潮,其目的是( B )
A.改变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摆脱苏联的控制
D.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6.(2016,湛江模拟)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C )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匈牙利
D.罗马利亚
7.(2016,昆明模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2016,淮安模拟)“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C )
A.德国分裂
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
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9.(2016,泰安模拟)引发右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C )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B.东欧剧变
C.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D.美苏争霸
10.(2016,铜仁模拟)当今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
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是( B )
A.宗教冲突问题
B.领土归属问题
C.大国干涉问题
D.恐怖主义问题
11.古老的非洲历史文明而又悲壮。
下面有关于非洲历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荣耀——这里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发源之地之一
B.血泪——在三角贸易中损失近亿精壮劳力
C.觉醒——60多年前,埃及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实现真正独立
D.新生——20多年前,欧洲殖民体系在非洲彻底崩溃
12.(2015,丹东中考)二战后,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此前掌握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3.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D )
A.经济全球化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14.(2016,乌鲁木齐模拟)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距今已有40多年了。
但是,在这40年里,中东地区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复杂了。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A )(导学号:35422094)
A.巴以冲突
B.三个宗教教派对耶路撒冷城的争夺
C.大国的介入
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对水源的争夺
15.(2016,资阳模拟)杨兵同学写了一封致巴以人民的公开信,信中有知识性错误的语句是( C )
A.巴以冲突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B.巴以冲突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之争
C.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中东和平
D.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增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难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6.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历史:1917年新生命诞生,1936年长大成人,1945年儿孙满堂,1956年患了重病,1986年进行手术,1991年医治无效死亡。
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历史发展脉络,去探寻这个大国所走过的历史足迹。
【在改革中发展图表中的历史】
材料一阅读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1)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在发展中僵化漫画中的历史】
材料二
(2)漫画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情景,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形成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
【在僵化中改革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三
(3)上图中人物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用7块黑白大理石衔接雕琢而成,黑白代表了他充满
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
我们应如何评价他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改革中解体材料中的历史】
材料四关于苏联的改革,有人这样形容:斯大林把苏联改僵了,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4)从材料可以看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什么影响?
戈尔巴乔夫改革。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宣告结束。
【在探究中升华感悟中的历史】
(5)回顾苏联的发展和解体过程,再结合东欧剧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要关注民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代表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程中的一个重大挫折等。
(言之有理即可)
(导学号:35422095)
17.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结合下列人物,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半个世纪前,这块多次遭遇灾难的“黑暗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
材料三……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
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
……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
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 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 000平方千米……
——《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
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一是印度第一位总统,他是谁?图二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是哪国人?图三中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谁?
尼赫鲁。
埃及人。
卡斯特罗。
(2)请你为这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命名一个共同的主题。
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或民族利益的捍卫者)。
(符合题意均可)
(3)写出材料二中“黑暗大陆”殖民体系瓦解的时间和标志。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4)根据材料三中的“决议”“分治”后的巴勒斯坦建立了哪一个犹太人国家?
以色列。
(5)材料四中的人物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巴以握手言和,达成和解。
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和平出现曙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