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大豆化学除草剂使用技术要点

2 0 0 ~ 3 0 0毫升 , 兑水 5 0千克 喷雾 ; “ 豆磺 隆” 每亩用
量为 2 0 %可湿 性 粉剂 5克兑 水 2 0 ~ 3 0千克 喷 雾 。以
上介绍的药剂中 , 目前 比较常用 的是乙草胺 , 但水改 旱的大豆 田使用 乙草胺需注意 , 排水不畅、 而后 易积 水 的田块 , 大豆易产生药害 , 因此 , 水改旱 的大 豆 田 应慎用 乙革胺 。另要 注意, 土壤封闭施药时 , 如遇天 气和土壤干旱应加大药液量 , 反之 , 则减少药液量。
苗后茎 叶处理。各药剂 的使用方法均在 大豆 出
苗后 2 ~ 3 片复叶 ,杂草在 3 ~ 5 叶茎叶喷雾处理。注 意, 药 剂使 用 量 在雨 量 充 足条 件 下 用下 限 , 在 干 旱 条
件 下 用上 限 。 用药 主要 除 大豆 田禾 本科 杂 草 。 在施 药
壤质药害更重 , 应限制在岗地 、 干旱地 区和秋施药使 用 。速 收播后 苗 前施 药后 应浅 混 土或 培土 2厘 米 。
胺 、“ 都 尔 ”( 异 丙 甲草 胺 ) 、“ 施 田补 ”( 二 甲戊 乐
由于多年使用 除草剂 , 杂草群落发生急剧变化 , 杂草 种类减少 , 难治杂草增多 。 大豆田鸭跖草、 龙葵 、 刺儿 菜、 大刺儿菜 、 问荆 、 苣葜菜 、 苘麻 、 苍耳 、 芦 苇、 野黍 等, 特别是鸭跖草 、 刺儿菜 ( 大刺儿菜 ) 、 苣荚菜等成
为大 豆 主产 区优 势种 群 , 占杂 草 发生 总 量 的 9 0 %以 上, 危 害严 重 , 防治 困难 , 俗称 “ 三菜 ”, 常 见 鸭跖 草 多 达 1 0 0 0多 株 / 平 方米 。
灵) 、 “ 豆磺隆”( 氯嘧磺隆 ) 等。各药剂的使用方法 均采取播种后出苗前喷雾施药土壤封闭。其 中甲草
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确 定用药量 。施 药后 部分 田块幼苗 出现心叶卷、 色发黄 症 状 , 属 于 正 常 现 象 , 同后 恢 复 正 常 生 长 , 会 造成 其 几 不 任 何 影 响 。一 般 出土 前 两 天 停 止 用 药 , 体 使 用 办法 应 具 参照说明书 。 2 高 效 盖 草 能 : 优越 的 除草 效 果 在 全 球 各地 销 量 、 以 很大 , 因此 价 位 较 高 , 用 广 泛 。 应 388 、 . %精 克 草 能 : 除 阔 叶 田 中的 禾 本 科 杂草 , 可 除 豆 田外 , 叶蔬 菜 田、 阔 薯类瓜 田等 均可 应用 。亩用3 ~ 0 4 毫升 ( 2 ) 水 3 -5 公 斤 , 草 3 叶 期 喷 雾 。 0 亩 袋 兑 0 0 杂 ~5 4 草 灵 通 : 吸 收 快 ( 后 一 小 时 遇 雨 不 影 响 药 、 以 用 效 )见效快 ( 3 天变黄 , ~l天死亡 ) 安全性 ( 、 草 ~5 7 0 、 对 年 作 物 安 全 、 茬 无 影 响 ) 大 特 点 很 受 欢迎 , 在 豆 后 三 可 田、 生 、 花 、 花 棉 油菜 上 应 用 , 也可 先 试 验 后 推 广 在 阔 叶 田、 树地 应用: 果 可单独或 同其他除草剂混合 , 用量3 亩 0 4 毫 升 。此 外 , 京产 的禾草 盖 、 0 北 盖草灵 、 奎禾灵 精 等, 除草效果 良好 , 以上除草剂均 以除禾本科杂草为主, 即 麦苗 、 尾 草 等 。 狗 5 菟 丝 灵 : 杀 寄 生 在 植 物 上 的 菟 丝 子 杂 草 , 量 、 专 用 少 、 果 好 、 本 低 , 解 决 人 工 难 以 解 决 问题 。 效 成 能 6 克 阔 乐 : 豆 田阔 叶 杂 草 的 理 想 药 剂 , 创 造 了 、 除 它 大 豆 田 中除 阔叶 杂 草 的奇 迹 , 用药 后 2 小 时 可 以看 到 ~3 杂草枯 黄直至死 亡 , 同乙草胺一样 , 但 也有短期药害后 应 。国产赛虎 、 帅虎除草 剂, 除草效果 同克 阔乐 , 但成本 更低 , 安全 性较好 , 以推广使 用。在推广使用过程 中 可
大豆田化学防除技术

由于 杂 草 对除 草 剂 耐 药 能 力 的 不 同 。在 多年 连 续 化 除 的 田块 , 些 耐药 能 力 弱 的杂 草 种 群 密度 降 低 , 一 而一 些 耐 药 性 强 的难 治 杂 草 种群 密 度 上 升 。 春 大 豆产 区 的鸭 跖 草 、 如 三 棱草 、 生 油菜 , 大 豆 产 区 的铁 苋 菜 等 。 次 夏
灵进 行 苗 后 茎 叶 喷 雾 。如 大 豆 田 以 阔叶 杂草 为 主 。 可 以 就
在冬 小 麦 收 割 后复 种 大 豆 的 地块 ,麦 茬 收 割 时应 尽 可
能低割 , 撒落在 田间的麦秸应 尽可能收集起来 , 出田外, 运
然 后 再平 整 土 地播 种施 药 。麦 茬 过 高或 麦 草 铺撒 在 地 表 常
巍 凌 辞吱 z 第期 键 年
ZW B H H UA U I 0
大 豆是 伊 宁县 重要 的 粮食 作物 和 油料 作 物之 一 。 种 每年
植 面积 占总面 积 的四 分之 一 以 上 。 随着 农村 劳 动 力费 用 的增
茎叶 处 理 剂 不 能用 做 苗 前 、 后 苗 前 及苗 后 早 期喷 洒 土 面 ; 播
导 致 除草 剂 被 喷 洒在 麦 秸 上 , 不 到 土 表 。 能起 到很 好 的 喷 不
土壤 封 闭作 用 , 低 防 效 。整 地 时 , 降 土壤 要 碎 、 整 , 样 施 平 这 药 时 药剂 能 均 匀地 分布 在 土 表 。 成 严 密 的药 剂 封 闭 层 。 形
34 难治 杂 草 的 防治 .
发 和 光解 。
33 平 茬 整地 .
大 豆 田 可选 用 的 除 草 剂 品 种 比 较 多 , 全 、 效 、 济 安 有 经 是 选 择 除草 剂 品 种 的 重 要 原 则 。在 选 择 使 用 品 种 时 。 作 对 物 安 全 、 易 产 生 药 害 , 是 第 一 位 的 。其 次 , 虑 对 杂 草 不 这 考 的 防效 , 防 效 好 的 条 件 下 , 可 能 选 择 费 用 较 低 的品 种 。 在 尽 大 豆 田 的 杂草 有 禾 本 科 杂 草 和 阔 叶 杂 草 两 大 类 , 本 科 杂 禾 草 主要 有 : 唐 、 稗 、 筋 草 、 尾 草 等 ; 叶 杂 草 主 要 有 马 旱 牛 狗 阔 反 枝苋 、 苍耳 、 铁苋 菜 、 肠 、 鲤 马齿 苋 等 。根 据 大 豆 田杂 草 生 长 的种 类 确 定除 草 剂 使 用 的 品种 , 以禾 本 科 杂草 为主 , 如 就 可 以用 乙草 胺 ( 金都 尔 )异 丙 甲草 胺 、 丙 草胺 进 行 苗 前 土 、 异 壤 封 闭 ; 可 以 用 精 喹 禾 灵 、 吡氟 禾草 灵 、 也 精 高效 氟 吡 甲禾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治技术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治技术根腐病在黑龙江省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田间一般病株率为30%~40%,低洼地和重茬地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
东部地区重于西部地区,其中以东部土壤潮湿地区发生最重。
一般年份大豆生育前期(开花期以前)病株率为75%左右,病情指数为35%~50%,多雨年份病情指数可达60%以上。
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
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
改变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式,采取农业措施防治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避免连作,科学轮作。
由于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的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
加之大豆连作地块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
因此,大豆连作年限越长,块根腐病发病越重。
目前,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的制度。
但是,在当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条件下,大豆重、迎茬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
重、迎茬时,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前茬玉米、线麻、亚麻种大豆最好。
2.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科学选地。
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较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发病轻,土壤肥沃地较土壤瘠薄地发病轻。
3.根据土壤温湿度调节播期。
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播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
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4.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方式。
一般垄作栽培的大豆比平作栽培的发病轻,大垄栽培的大豆比小垄栽培的大豆发病轻。
黑龙江大豆种植中常见病虫草害综合有效防治技术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28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大面积种植大豆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病虫草害的侵扰,其中病害为大豆胞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腐病、灰斑病和病毒病等,虫害为大豆食心虫、蚜虫、双斑萤叶甲和大豆红蜘蛛等,草害为阔叶草、禾本科杂草和恶性杂草。
为保证大豆种植实现预期的高产高品质目标,有必要在大豆全生长周期内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以有效降低病虫草害带来的影响,促进黑龙江大豆种植业稳步发展。
一、大豆种植中病害防治技术1、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1)发生与危害此病害的抗逆性强,病菌可在土中存活3年以上,主要危害大豆植株的根部,影响根系发育,使根部产生大量白色的线虫胞囊。
在发病初期阶段,大豆叶片逐步枯黄,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病株明显矮于正常植株。
在大豆种植中,如果使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则易造成胞囊线虫病的胞囊快速传播。
当田间温度在17℃-28℃时,会加速线虫繁殖。
在部分盐碱干旱地区的大豆种植中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可能性较高,且病害一般会造成减产30%以上,严重时出现绝产。
(2)防治技术①采用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预防胞囊线虫病,如与小麦、玉米轮作,轮作周期为3-5年。
选用抗线虫的大豆品种,尤其在已发生过胞囊线虫病的田地种植中必须选用抗性良好的品种。
施足底肥,尽量选用生物肥,以促进大豆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植株根系活力。
在高温季节应适当灌溉大豆田,降低田间温度。
②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使用涕灭威、呋喃丹等种衣剂。
为预防胞囊线虫病,可制备毒土施入到土壤层深20cm处,毒土材料为5%甲基硫磷颗粒剂+细土均匀拌制。
③采用生物制剂预防胞囊线虫病,如使用含有淡紫拟青霉菌成分的生物制剂拌种。
④对已经发生胞囊线虫病的大豆田,每公顷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45kg兑水喷施。
如果发病地块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黏重,可适当增加呋喃丹颗粒剂的用量。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大豆田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杂草不仅会占据大豆田的生长空间,还会抢夺大豆的养分、水分和阳光,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
化学防除已成为大豆田杂草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及化学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豆田杂草的危害1. 竞争养分:大豆田杂草会和大豆植株争夺土壤养分,大豆植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而杂草的存在会让大豆植株吸收到的养分减少,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抢夺水分:杂草还会和大豆植株抢夺土壤中的水分,使大豆植株缺乏水分,导致大豆的干旱和缺水情况,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3. 遮光遮荫:杂草的生长会使得大豆田的阳光照射不充分,大豆植株缺乏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合成和移动,从而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限制。
4. 传播病虫害:杂草也是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大豆田杂草的存在会导致病虫害大量滋生,对大豆的生长造成直接危害。
5. 影响农药防治效果:如果大豆田杂草过多,会影响农药的喷洒效果,使得农药无法均匀喷洒到大豆植株上,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二、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大豆田杂草防治手段,其特点是防治效果好、实施方便、速度快、范围广。
针对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治主要包括除草剂的使用和预防性灭草剂的使用。
1. 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杂草防治的农药,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杀虫剂、杀菌剂等,主要是通过叶面或根部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杂草的生长和发育。
在大豆田杂草防治中,应选用专门针对杂草的除草剂进行施用。
如常用的除草剂有草铵膦、氟吡草酮、草甘膦等。
2. 预防性灭草剂预防性灭草剂是指在大豆田杂草生长之前就喷洒在土壤上,通过土壤或者叶片吸收起到对杂草种子或者幼苗的控制。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大豆田杂草种子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大豆田杂草的数量,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干旱条件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

用 广 泛 的 一 种 农 田杂 草 防 治 技
术 。特 点 是 看 草 选 药 ,看 草 配 药 ,看 草 施 药 。 针 对 性 较 强 ,
选 药 、配 药 、施 药 根 据 杂 草 的 种 类 、叶 龄 大 小 、杂 草 群 落 分 布 密 度 以 及 土 壤 、 空 气 干 湿 度 、气 温 、风 力 等 因 素 决 定 。
注意 以下 几点 。
田杂草 。
与春 季 茎叶早 期施 用相 结合的措施 ,来抵御 干旱对 除草剂 防除效果的影 响 ,达
到 大豆 田治理草 害的 目的 。
( )每 公 顷采用 9 %乙草 胺 2 0
12 0—15 0 升 加 2 %氯 嘧 磺 5 0 毫 0
关键词 :干旱 ;大豆 ;化 学除草剂 ;技 术要 点
乐 、1%克草 特 、2%氟 磺 胺 草 0 5
醚 、4%克莠灵 ,还是 内吸传导 4 型 除 草 剂 4 %广 灭 灵 、5 8 %精 喹
禾灵 、4 %克莠 灵 等 ,喷洒 后 短 4 则 3~5 时 ,长 则 1 小 0~1 天 即 8
()每公顷采用 9%乙草胺 1 0 乳油 1 5 ~1 0 毫升加 5 0 0 2 5 %咪 草 烟 水 剂 ( 施 特 等 ) 0 普 1 0~ 0 1 5 毫升加 7%嗪草酮可溶性 0 2 0 粉 剂 4 0~50克 , 对 水 50~ 0 0 0 60 0 公斤 ,可有效 防除大部分农
无 论 采用触 杀 型除 草剂 2 %克 阔 4
苋菜 等恶性 杂草 已成为大 豆 田 防 除 的 重 点 、难 点 ,为 此 总 结 出 了 以 秋 季 土 壤 处 理 技 术 为 主 ,春 季 早 期 茎 叶 处 理 技 术 为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大豆田是大豆的主要生长和产量的区域,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杂草是一种令人头痛的问题。
杂草对大豆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会竞争土壤养分、水分和日照,抑制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同时还可能传播病虫害,给大豆田带来更多的问题。
对大豆田的杂草进行有效的化学防除是非常重要的。
杂草对大豆田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养分和水分:大豆田中长出的杂草会和大豆植株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资源,这样会导致大豆的生长营养受阻,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2. 遮荫影响:杂草的生长会导致大豆植株受到光线的遮挡,减少了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大豆的生长速度变慢,影响大豆的产量。
3. 传播病虫害:一些杂草会成为病原体和害虫的宿主,因此会增加病虫害在大豆田中的传播,增加了大豆的病虫害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化学防除成为了大豆田杂草防控的重要手段。
化学防除可以通过喷洒杀草剂,来控制大豆田杂草的生长,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在进行化学防除之前,需要了解杂草的种类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合的杀草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防除方法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药剂:选用对大豆田杂草有良好控制效果且对大豆植株无害的杀草剂。
大豆田中常见的杂草包括狗尾草、早熟禾、马唐、稗草等,对这些杂草,可以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洒。
2. 注意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在使用杀草剂时,需要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浓度比例进行稀释,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同时在喷洒过程中,要保证药液均匀的喷洒到每一片叶片上,以保证药剂的充分吸收和杂草的有效控制。
3. 注意施药时间: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化学防除。
通常在大豆生长初期,对杂草进行化学防除效果最好。
除了化学防除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对大豆田的杂草进行防控,如机械防除、覆盖防除等。
但是相比之下,化学防除更加便捷、高效,且可以在大面积覆盖,因此被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防除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使用过量的药剂,以免对大豆田造成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摘要介绍了大豆除草剂品种、类型、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为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除草剂;土壤处理;茎叶处理;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45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62-01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大约350万hm2,是使用除草剂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农作物,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直接影响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故掌握其除草技术,对农民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1]。
1 土壤处理方法
1.1 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土壤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喷雾法把药剂喷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把药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封闭药土层,以杀死萌发出土杂草。
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有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绿嘧磺隆、噻吩磺隆、嗪草酮、2、4-d丁酯、异噁草松、咪唑乙烟酸、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等[2]。
其中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草,播后苗前施药,施药后要浅混土2 cm,可用50%丙炔氟草胺120~180 ml/hm2+72%异丙甲草胺1.50~2.25 l/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2% 2,4-d丁酯990 ml/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20%氯嘧磺隆90 g/hm2;
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5%噻吩磺隆45 g/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2% 2,4-d丁酯990 ml/hm2+75%噻吩磺隆30 g/hm2。
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草、问荆、鸭跖草等多年生草和阔叶草,对苣荬菜、刺儿菜有较强防除和抑制作用,播后苗前施药混土或培土2 cm,可用90%乙草胺1 995 ml/hm2+80%唑嘧磺草胺45 g/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48%异恶草松990 ml/hm2;或90%乙草胺1 995 ml/hm2+70%嗪草酮600 g/hm2;或48%异恶草松1 050
ml/hm2+90%乙草胺1 995 ml/hm2+80%唑嘧磺草胺30 g/hm2。
1.2 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土壤类型。
一般土壤为有机质含量2%以上黑土。
沙质土、白浆土、盐碱土不适宜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除草。
二是土壤湿度。
一般情况下,黑龙江省春季土壤湿度小,处于干旱状态,最好不要选择土壤处理剂除草,土壤干旱除草效果差。
土壤处理剂施用后最好有15~20 mm降雨,形成除草剂药层确保除草效果。
三是土壤有机质和质地。
土壤有机质和黏粒对除草剂有吸附作用,土壤有机质高,质地黏重,对除草剂吸附量大,淋溶性差,对作物安全。
土壤有机质低,质地疏松,沙质土黏粒含量低,表面积小,透水性好,对除草剂吸附性差,淋溶性强,对作物不安全。
黏质土对除草剂吸附量大于壤质土,壤质土大于沙质土,除草剂在黏质土安全性好于壤质土、沙质土。
如嗪草酮在土壤有机质低于2%对大豆有严重药害,乙草胺在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下,需有效成分1.30~1.55 kg/hm2,
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上,需有效成分1.60~2.20 kg/hm2。
四是降雨。
苗前除草剂施药后降大雨,一些易淋溶除草剂可造成药害,如嗪草酮等施药后,可从土壤高处向低洼处移动,低洼处大豆常发生药害。
有些除草剂在大豆拱土期遇雨易造成药害。
如乙草胺、嗪草酮、氯嘧磺隆、丙炔氟草胺、异丙甲草胺等。
五是施药时期。
一般情况下,大豆种子播后,杂草萌发前3~5 d内施药,遇土壤干旱浅混土镇压。
六是土壤ph值。
土壤ph值主要通过土壤对除草剂吸附及除草剂与土壤成分的化学反应而影响除草剂淋溶,ph值低小,特别低于5.5时增加土壤吸附,降低药效。
如嗪草酮、噻吩磺隆、唑嘧磺隆、异噁草松等。
唑嘧磺隆在土壤ph值大于7.8时增加大豆药害。
氯嘧磺隆在ph值大于7的土壤,降解缓慢,增加残留[3]。
2 茎叶处理除草剂
2.1 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茎叶处理是作物出苗以后使用,直接喷洒于杂草和作物植株上,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
优点是: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及机械组成影响比较小,可因草施药,针对性强,机动灵活,环境因素影响小;不足之处是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且没有土壤活性,只能杀死已出苗杂草。
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精稳杀得、烯禾啶、烯草酮、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克阔乐、杂草焚、拿扑净、广灭灵、普施特、威霸、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
其中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苣荬菜、问荆、刺儿菜等,可
用6.9%威霸720~1 050 ml/hm2+24%克阔乐405~495 ml/hm2;或6.9%威霸675~750 ml/hm2+21.4%杂草焚1 050~1 125 ml/hm2;或12.5%拿扑净1 245~1 500 ml/hm2+25%氟磺胺草醚600~705 ml/hm2+24%克阔255 ml/hm2。
用于防治大豆田难防除杂草鸭跖草、苘麻、刺儿菜等,可用48%广灭灵1 050 ml/hm2+25%氟磺胺草醚900~1 005 ml/hm2+10.8%高效盖草能750 ml/hm2;或48%广灭灵1 005 ml/hm2+48%灭草松1.5 l/hm2+5%精禾草克750 ml/hm2。
2.2 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喷药时期。
苗后除草剂施药时期应根据作物、杂草生育期确定,一般选大多杂草出齐时进行,不可施药太早,太早杂草草龄小,面积小,影响药效;施药太晚,杂草大,抗药性增强,除草效果差。
因此,一般一年生禾本科草在二至四叶期施药,阔叶草在株高3~5 cm施药,多年生杂草在15~20 cm施药,鸭跖草必须在三叶期施药,多年生阔叶草最好在八叶期施药,多年生芦苇在40 mm 以前施药,大部分杂草已出。
二是喷药方法。
用水量为150~250 kg/hm2,压力203~304 kpa,不重喷不漏喷[4]。
三是环境条件。
茎叶除草剂使用受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影响较大。
在高温情况下杂草对除草剂吸收和传导速度加快,除草效果好;在低温情况下,对除草剂传导慢,除草效果差。
一般温度在15~27 ℃施药药害轻,低于10 ℃高于27 ℃施药药害严重。
空气湿度低降低茎叶表面可湿润性和杂草对除草剂吸收和传导能力,除草效果差;空气湿度高
有利于除草剂在杂草茎叶传导和吸收,除草效果好,空气湿度在65%~90%施药除草效果最佳。
降雨会使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洗掉,影响除草效果,一般情况下降雨1~2 mm可将水溶性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掉,降雨5~10 mm可将油溶性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掉。
因此,不同除草剂施药后对降雨间隔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烯禾啶、精喹禾灵等必须施后1 h降雨不影响药效,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必须间隔4 h不影响药效,灭草松施后必须间隔8 h不影响除草效果。
在风速4 m/s以下喷雾,8:00以前18:00以后施药除草效果好。
3 参考文献
[1] 黄春艳.大豆除草剂使用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2] 陈树文,苏少范.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关广柱.夏播大豆化学除草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36.
[4] 朱新立,付文刚.干旱条件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201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