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主体部分
1、土地利用变化概述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土地利用变化也日趋明显。从类型来 看,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增加,而林业和牧业用地减少。从地点来看,土地利用 变化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从时间来 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尤其是建设用地增加明显。
综合分析
通过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 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以下几个 方面:
1、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的比较研究;
2、重视土地利用变化的可持续性研究,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 平衡;
3、加强政策模拟和效果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政策;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驱动力的作用机 制和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感谢观看பைடு நூலகம்
4、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的创新。
结论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具体 表现为政策因素引导着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的配置;经济因素驱动着 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因素则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和 利用方向。这些驱动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 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影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 重视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促使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转变。
为证实上述宏观驱动力,以下是一些具体数据和案例:
政策因素: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作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 了显著影响。

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研究

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研究

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沙化与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沙化和退化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和水分特性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

这一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非常重要。

1. 科技进步与人类活动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生物活性、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土地沙化与退化。

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和开垦也会剥夺土地的植被覆盖保护,导致土壤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风险中。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频发和年降雨量的不稳定,使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和蒸发增加,从而加剧了土地沙化的速度。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引发海平面上升,进而使沿海地区的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作物种植,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退化问题。

3. 土地过度利用土地的过度利用也是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的重要原因。

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剧烈下降,土壤中的养分缺失和水分枯竭成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不合理的农耕方式和过度放牧也会加速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的过程。

4. 自然因素土地沙化和退化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如风、水、土壤侵蚀和地质活动,都会破坏土地的表面覆盖和土壤结构,从而加速土地沙化的进程。

此外,地震和地质灾害也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破坏。

综上所述,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科技进步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过度利用和自然因素。

为了减缓和遏制土地沙化与退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治理和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确保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其次,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农业和林业管理措施,提高土地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发展高效、节能的农业、林业和生物技术,为土地保护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中国土壤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土壤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土壤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土壤退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中国土壤退化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递减。

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此外,水土流失、酸化、盐碱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其次,引发中国土壤退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

为了追求高产高效,农民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环境退化。

二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过度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耕地流失,以及土地的荒漠化、淹水和污染等问题。

三是不当的生态环境管理。

缺乏对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使得土壤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为了解决中国土壤退化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严格控制土地开垦和城市扩张,加大土地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已有的耕地资源。

其次,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业循环利用模式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另外,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健全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生物修复、植被修复等手段,恢复土壤功能,实现土壤退化的逆转。

最后,要加强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完善土地利用和农业管理法规,对违法占用耕地进行惩罚,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护的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土壤保护和修复中来。

总之,中国土壤退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FUXiao2yanetal(CollegeofEarth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Hub ei*****)AbstractThecurrentstudiesofthelandusechange(LUC)sincethe1990’sinChinawe regeneralized.Besides,thedevelopmentsofLUCinthreeas2()pectscharacteristic,quantityandwaywereanalyzed.Keywords Landusechange;Drivingforce;Landrationaluse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它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政治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同时,LUCC的集成作用反过来又会影响全球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从土地覆被的分类、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土地利用/个方面的问题,中的关键。

,1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内涵变化的基本驱动力。

2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定性分析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农地是在动居民、企业、农民以及村集体组织。

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制度、经济、社会、自然以及技术等方面。

2.1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我国现阶段,耕地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

耕地的变化与流向反映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归纳起来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水土流失、自然侵蚀、自然灾害等自然力对耕地数量的影响。

这种因素在短时间内的影响相对于社会因素影响来说大多很微小,但从长远时间看自然因素对耕地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和政策制度2个方面。

经济因素包括城市化、工业化等经济发展过程中占用耕地;制度因素包括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等对耕地数量的影响,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等。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耕作、建筑、采矿、林业、城镇建设等。

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则是指土地利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和影响的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时空变化特征(一)时间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也在逐渐变化,即从最初的农业、牧业、渔业发展到工业、城市化等现代经济活动的利用方式。

同时,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主导特征也不尽相同,比如在20世纪初,农业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产业,土地逐步用于农业生产,而到20世纪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工业用地占据了土地利用的主导地位。

(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一般是指在不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的差异。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地理、气候、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也显得十分明显,在不同地域内,土地利用的主导产业及其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二、驱动力分析(一)人类活动驱动人类的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人类对土地的活动主要通过征地、改造、建设等方式进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追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等都是人类活动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需要不断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引导人类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用地的大幅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有限、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革新诸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经济模式,加大农村、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 • • • 2.3.1 开垦草原导致的土地退化 2.3.2 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 2.3.3 灌溉不当导致的土地退化 2.3.4 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 2.3.5 污染导致的土地退化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 2.2.2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土地退化的影响
– 青藏高原隆起使亚洲形成的季风环流系统造成了我国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是形成现代戈 壁、沙漠等自然景观也即自然造成的荒漠化的根本原 因。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2.2.1 新构造运动导致侵蚀基准面变化,影响土壤 侵蚀
– 新构造运动导致地面隆起或侵蚀基准面下降,陡峻的 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 – 新构造运动在我国表现为大幅度的掀斜,加大了地势高 差,在低洼地带容易形成暴雨中心,还会造成气候的垂直 分带,水土的稳定性变差,易于流失。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土地利用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不少地区需要开发新的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从而导致农用地被转用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田的面积也会因为规模化经营而减少。

这些经济因素使得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扩张、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从而使得土地被用于建设居民住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此外,人口多样化的需求也会促使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地区由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适合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用地占据主导地位。

而一些地区则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只能用于保护性利用或者不适宜用于人类活动,因此很少被开发利用。

四、政策导向政府的政策导向也会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等政策来推动农地的集约利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鼓励城市更新和土地再开发,以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对于城市绿化、自然保护区等需求逐渐增加,因此部分土地被转用为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等。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引发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科技园区、生态农业等。

六、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也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一些地区需要重新调整土地利用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王国胜-中国当地土地退化评估总体报告

王国胜-中国当地土地退化评估总体报告

3) 实地调查和取样 土壤试验
使用土壤目视解译法(VS-Fast )
对土壤性质评估,具体调查内容包 括土壤深度调查(土壤剖面)、土 壤结构调查(犁底层和土壤团聚体 分布)、土壤颜色调查、根系定量 调查、以及土壤分散和扩散情况、 土壤PH情况、透水性情况、有机碳 情况、土壤电导率测定。
植被调查
植被调查主要是植被长势的调查:植物种类、植被盖度、植被高度、生物量、 作物产量等。
6000kg/ha
Middle poor
Arbor>5m
poor
AH<30cm Seldom no Human disturb planting Education Seldom no Wind erosion Banned fenced/planti ng
no
fertilization
no no Soil compact Banned
中国当地土地退化评估总体报告
中国LADA项目组 2010年7月


一、当地土地退化评估的意义和评估区选择
二、当地土地退化的评估过程与方法 三、评估结果与分析
四、土地退化防治措施的建议
一、当地土地退化评估的意义和评估区选择 1、当地土地退化评估的意义
LADA项目有三个层面的土地退化评估: 全球、国家和当地层面。
drought/evaporatio n Soil turnover Rain fed farmland
drought/ev aporation cutting bush 40-50
Under water
ground
drought/evapor ation Mismanagement Tree belt 50-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 响
• (一)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未来气候变 化预测 • (二)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 • • 1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3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4 建立完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机制
第四节 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 社会经济背景
• 一、 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 利用的影响 • 二、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 利用的影响 • 三、文化背景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 的影响 • 四、技术进步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 的影响
思考题
• 1 名词解释:土地保护;土地退化 • 2 简答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3 从土地保护的角度简答应对气候变化的适 应对策。 • 4 简答新构造运动对我国的土地退化有什么 影响? • 5 论述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中 国 东 部 沿 海 第 四 纪 气 候 演 化 及 海 平 面 升 降 变 化
大理冰期
庐山冰期
大姑冰期 鄱阳冰期
狮子山冰期
龙川冰期
中国温度变化图
风蚀
• 土地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 对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影响下土地质量与生 产力下降的过程。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二) 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自 然植被分布的影响
• 一定时间内植被类型过渡带的变化幅度反 映了土地退化的速率。 • 我国植被带随着气候冷暖波动曾数次迁移。 • 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北方的生态系 统影响更为剧烈,其中以对北方农牧交错 带的影响最为严重。 • 我国北方在历史上土地退化的方向和程度 主要与气候变化相关。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 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新构造运动导致侵蚀基准面变化,影 响土壤侵蚀 •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土地退化的影响
(二)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1 灾害性天气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①干旱
• 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
– ②大风
• 风蚀
– ③暴雨
• 土壤侵蚀。
•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气候变暖,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一 些地区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 的危害。 – 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引起陆 地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生物多样性降 低、海平面发生变化、湿地分布及其水文情势 的改变等间接导致土地发生退化。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 地退化的影响
• (一)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 (二)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 分布的影响 • (三)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土 地退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东部地区以暖湿-冷干期相互交替为主,间 或有暖干、冷湿期出现。
– 暖期——土地的生产力和肥力是提高的。 – 寒冷期——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加。北方土壤盐 渍化和沙化发展;南方的生态环境比北方好, 土地的进一步开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基础。
(二) 全新世气候变化
• 全新世气候总的趋势是转向温暖,但气候 波动非常明显。 • 随着气候的暖冷转换,多雨期与少雨期交 替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土地覆 盖变化的方向。
(三)第四纪气候变迁对我国土地 退化的影响
• 受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影响,北方的森林带 呈现扩大和收缩的节律变化 。 • 3000aBP发生在陕甘的持续干旱标志是全 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气候由暖湿转 为干凉,北方的人类活动从农业转变为牧 业。
(一)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 2.4kaB.P.以来, 早期较温暖,500年前转向 寒冷,其间又发生了几次时间尺度更短的周 期性变化。 • 中国2000多年来的气候变迁存在着明显的 东西差异,即东部季风区以暖湿期与冷干 期交替出现为主要波动韵律,西部内陆干 旱区相应呈冷湿期-暖干期演替为主要变动 规律。 • 无论是2000aB.P.还是500aB.P.以来,中国 东部南涝北旱的气候形势一直存在 。
•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土地退化的影响
– 青藏高原隆起使亚洲形成季风环流系统,造成 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是形成现代戈壁、沙漠等自然景观也即自然造 成的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未来 气候变化预测
• 过去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C,全球 海平面平均每10年上升1-2cm。与全球气候变化 的趋势基本一致,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上升了 0.4-0.5;近50年内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减少 2.9mm。 • 未来中国的降水可能会有明显的变化,东北及南 方沿海地区有变暖变湿的趋势,而华北、华中和 西北大部地区则有可能变暖变干。中国华北、西 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将会加重。
(三)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土 地退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在人类历史时期,土地退化的程度是非常 严重的。气候变化可能比人类影响扮演了 更重要的角色。 • 我国西北地区,在人类历史时期主要呈现 出冷湿-暖干交替出现的气候波动,直接影 响到土地的退化方向和速率。
– 冷湿期——绿洲面积扩大 – 暖干期——绿洲的萎缩甚至消失,土地荒漠化 扩展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 退化的影响
• (一) 我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征 • (二) 全新世气候变化 • (三) 第四纪气候变迁对我国土地退化的 影响
(一) 我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征
• 第四纪的主要特征是多个冰期——间冰期 旋回 • 整个第四纪时期,在历次冰期中冬季风越 来越强烈,干冷气候环境逐步扩大,青藏 高原高寒地区发育了永久冻土层。这里形 成明显的内陆性和干燥条件的自然地理景 观,西北内陆地区向干旱的荒漠化方向发 展。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 响
• (一)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未来气候变 化预测 • (二)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第二章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 一、新构造运动导致侵蚀基准面变化,影响土壤 侵蚀
– 新构造运动导致地面隆起或侵蚀基准面下降,陡峻的 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 – 区域侵蚀基准面下降的结果,将会加剧河流的溯源侵 蚀;海平面是全球性的基本侵蚀基准面,由于冰期或 新构造运动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将导致全球性的土壤 侵蚀和水土流失强度降低或增加。 – 新构造运动在我国表现为大幅度的掀斜,加大了地势高 差,在低洼地带容易形成暴雨中心,还会造成气候的垂直 分带,水土的稳定性变差,易于流失。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 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 • • • 一、开垦草原导致的土地退化 二、 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 三、灌溉不当导致的土地退化 四、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 五、污染导致的土地退化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