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高一地理(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堂练习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训练一、选择题有资料说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向。
读图完成第1~2题。
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1.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气温降低将使森林树种少量添加B.平地冰川有些中央将出现增加或畏缩现象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增加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生机2.图中反映的效果是全球变暖,以下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增加化石燃料的运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开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熄灭效率④开发新动力,改善动力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效果之一。
以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表示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域粮食消费都有害有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局部地域粮食产量会添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域粮食产量有小幅添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添加,东半球相反4.据图推断,假设全球温度降低3℃,以下几个地域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能够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向线),完成第5~7题。
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平和降水统计5.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6.剖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向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分歧,降水的变化也基本分歧7.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南方地域的状况。
气平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南方地域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爆发作频率添加B.植被的掩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临时延长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8.从〝全球气候的临时演化图〞中可以看出()A.全球气候是在不时变暖的B.全球气候是在不时变冷的C.全球气候是在不时变湿的D.全球气候是呈动摇变化的全球气候的变化给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同水平的影响,它要求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4 Word版含答案

2.4 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测)(解析版)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2.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答案C 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
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
据此回答3-4题。
国家孟加拉国印度马达加斯加尼泊尔莫桑比克气候变化脆弱1 2 3 4 5性指数排名国家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167 168 169 170 171性指数排名3.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A.台风天气B.干热天气C.寒潮天气D.暴雪天气4.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答案B D图2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2完成5~6题。
5.该地冬季主要受A.东北信风的影响B.东南信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D.极地东风的影响6.利用典型的农产品,该地可发展的工业是A.甘蔗制糖B.蚕丝纺织C.甜菜加工D.葡萄酿酒答案C D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4.臭氧层变薄可能会导致()A.人体免疫力下降B.世界气候变冷C.文物古迹遭破坏D.降落酸雨,使河湖水酸化5. 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A.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B.加快核电站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积极营造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D.调整工业布局,提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6. 树木伐倒后,在树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环,这就是树木年轮。
春夏季,树木生长旺盛,年轮宽厚;秋冬季,树木生长减慢,则年轮较窄。
下侧树木年轮图所反映的当地气候变化情况是A.寒冷─温暖─寒冷B.温暖─寒冷─温暖C.暖干─暖湿─暖干D.湿冷─干冷─湿冷下图所示沿海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7-8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酸雨危害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9. 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暖B.先冷后暖C.逐步变冷 D.先暖后冷10.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月均温度差=林地月均温-裸地月均温)变化如下表。
读表,完成下题。
探究结果表明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11. (2019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防止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②为了保护臭氧层,要求各国禁止使用冰箱和空调③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④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 D.①③④2019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检测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检测一、选择题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图。
读图完成1~2题。
1.比拉姆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要素是()A.地势B.洋流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2.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降低,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距离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距离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A.甲地在南非西南部B.乙地在欧洲西部C.丙地在内蒙古西部D.丁地在北美大陆西岸4.丁地降水丰沛的主要缘由是()A.来自陆地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挠抬升构成少量降水B.位于中纬度地域,台风生动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构成的季风环流清楚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厚以下图为〝沿某经线圈局部陆地气候类型散布表示图(阴影局部为陆地)〞,O为极点,点A、B均位于赤道上。
①~⑧表示气候类型。
读图回答5~6题。
5.在同一低气压带控制下构成的气候类型的是()A.①和⑧B.②和⑤C.③和⑥D.④和⑦6.气候类型②③④所在大陆为()A.澳大利亚大陆B.南美大陆C.北美大陆D.非洲大陆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消费的影响图〞,回答7~8题。
7.此流域能够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A.冀B.鄂C.甘D.吉8.该地域气候变化对农业消费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增加B.农作物种类发作清楚变化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域迁移,种植范围增加D.玉米种植下限高度降低,种植范围扩展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向线),回答9-10题。
9.剖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向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分歧,降水的变化也基本分歧10.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南方地域的状况。
气平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南方地域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爆发作频率添加B.植被的掩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临时延长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自然物种生活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回答11~12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读图文资料,回答第1题。
全球变暖招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天文小组的先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向与以行停止了比拟。
1.先生经比拟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陆地外表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外表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添加,海平面减速上升D.800米以下陆地储热量添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B【解析】读图剖析可知,陆地外表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地球外表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添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减速上升,C 错误;800米以下陆地储热量先降低后添加,D错误。
应选B。
全球变暖曾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效果,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域比低纬度地域大。
据此完成2~3题。
2.以下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3.招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缘由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散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2题,从资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域比低纬度地域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洼地域升温幅度能够最大,契合这一天文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第3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招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陆地为主,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慢,招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 2.A 3.B以下图中四条曲线区分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线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散布的状况。
读图回答4~5题。
4.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5.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缘由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西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权利很强的暖流流经,降温减湿清楚答案 4.C 5.D以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散布表示图。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1.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B.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2.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C.地壳下降运动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3.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A.吸收大量辐射,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4.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森林破坏严重B.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C.太阳黑子增多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5.下列措施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减缓作用最小的是()A.城区兴澄钢铁等大型热力企业外迁B.加大对城区绿地的护养投入C.拓宽道路,鼓励开私家车上班以减轻公共交通压力D.提倡市民家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下图是“2001年~2003年我国华北某大城市二氧化氮、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平均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为降低城区污染物①的浓度,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增加绿地面积B.推广集中供暖C.改善交通条件D.控制汽车数量7.下图是该城市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近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A.T1日B.T2日C.T3日DT4日.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因素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是()①大量砍伐森林②大量燃烧矿石燃料③海水体积膨胀④陆地外流区人海河水大增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下列措施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A.调整生产结构,加大对能源的使用量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图展示2005年世界各地遭遇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附参考答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据此回答1~2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3~4题。
3. 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4. 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右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6.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堂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堂同步练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下图为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据材料推测该地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答案】B读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迁移示意图,完成2—3题。
2.导致该“环境迁移”的原因可能是A.地震B.滑坡C.全球变暖D.台风3.以下措施对该环境问题防治有明显效果的是A.对建筑物进行加固B.大面积植树造林C.将人口全部迁出D.退耕还湖还湿【答案】C B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
据此回答4—5题。
8.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答案】A B D读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9—10题。
9.目前,图中导致全球气侯变暖的环节主要是A.甲和乙B.乙和丁C.丙和丁D.甲和丙10.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碳含量的合理措施是①全面关停高耗能的企业②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③扩大城市水域面积④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B C二、非选择题11.甲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全球海平面的变化示意图,乙图为世界主要CO2排放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A、B、C三条曲线中代表CO2增长曲线的是________。
(2)工业革命以来,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所致。
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结合乙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CO2排放总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高一地理(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
化》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以下图为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据材料推测该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读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迁移示意图,完成2—3题。
2.导致该〝环境迁移〞的原因可能是
A、地震
B、滑坡
C、全球变暖
D、台风
3.以下措施对该环境问题防治有明显效果的是
A、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B、大面积植树造林
C、将人口全部迁出
D、退耕还湖还湿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
据此回答4—5题。
4.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②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③植
被大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以下地理现象与该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是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D、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减弱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象»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6—8题。
6.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
C、气候宜人
D、城市密度高
8.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读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9—10题。
9.目前,图中导致全球气侯变暖的环节主要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丙
10.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碳含量的合理措施是
①全面关停高耗能的企业②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③扩大城市水域面积④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1.甲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全球海平面的变化示意图,乙图为世界主要CO2排放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甲图A、B、C三条曲线中代表CO2增长曲线的是________。
〔2〕工业革命以来,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所致。
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结合乙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 _,CO2排放总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2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2〕发达发展中
〔3〕新加坡美国中国〔美国、中国前后位置可互换〕
〔4〕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等。
1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图甲〕,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为克兰河的上游〔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图乙和图丙〕。
〔1〕根据材料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体。
〔2〕根据图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根据图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径流量的变化。
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的阿勒泰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使克兰河流域降水和气温都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减少.
〔3〕变化:径流量增大,汛期提前。
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春旱。
弊:加剧初夏缺水程度;影响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渔业用水;春季融雪山洪灾害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