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卷【有答案】

山东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卷【有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卷考试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D.正常人脉搏跳动次的时间约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煲汤时,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一小时,汤的温度降低B.水的沸点是,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升华为水蒸气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3.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挖遂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B.看到水面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水中筷子看上去是弯折的是光的反射现象D.看到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个巨大的星系正在吞噬一个小星系B.大城市里滚滚的车流C.桂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D.地震形成的滑坡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C.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D.的水也可以沸腾6.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A.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B.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C.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D.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7.如图“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再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神舟九号D.天宫一号8.下面是小云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凝固来而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上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9.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小鸟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正确的说法是()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大D.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小10.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11.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A. B.C. D.12.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电、磁现象,正确的是()A. B.C. D.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通过的路程之比为,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 B. C. D.14.在湖边观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15.关于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紫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红光B.白色是七色光中的一种C.任意一束光射到三棱镜上都会发生色散D.蓝光不可能用其他光混合得到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6.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A.体育学考中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B.家用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C.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D.在高原地区水沸腾时的温度可以是17.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18.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D.他在冲线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刻消失C.声音在月球上的传播速度最大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20.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三、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21.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根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_______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看到橡皮筋振动的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不同,他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22.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产生的声音________不同,编钟发声洪亮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大.23.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________传播的.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________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四、解答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9 分 ,共 18 分 ) 24.简答:“下雪不冷,化雪冷”蕴含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北方的冬天,窗户上会有冰花出现,它属于什么现象?会出现在玻璃的哪一侧?“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和“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五、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12 分 ,共 48 分 )26.有一天雷雨交加,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中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单同学看见一个闪电尖叫起来,小挺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 听到了雷声.小挺同时也观察了实验室的温度计,室温为,他们经过计算安慰小单同学,打雷处离他们很远,不要怕.求出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多少?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探究小组同学们都没有听到小单的尖叫声的回声,请你计算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们,经过听到了回声,则此时声速为多少?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27.小静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原因是________.如图甲,小静用手我这两张纸,让纸平行自由下垂,在两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见两纸互相靠近,以纸②为研究对象,请在图乙中将纸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补充完整.图丙中纸片的宽度是________.28.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传过来的声音大小.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比较前后两次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分析与论证:声音靠________传播到远处.29.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选取适当的温度计;.估计被测物体体的温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选好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如果温度计的内径粗细不均匀,对温度计的测量的准确性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________.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答案1.A2.C3.B4.C5.B6.C7.C8.C9.D 10.C 11.B 12.B13.C 14.C 15.D 16.ABC 17.BC 18.CD 19.BD 20.C21.振动频率音调 22.音调响度 23.沿直线;红、绿、蓝.24.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北方很冷的冬天,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粘在玻璃的内层,这就是冰花.25. “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是利用了冰棒的熔化吸热;所以觉得凉快;“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人站在通风处,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时从身体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感到凉快.26.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至少为;此时声速为,当时的气温为.27.纸片所受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见上图;.28.介质.29.热胀冷缩。

【精品】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三区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

【精品】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三区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三区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40分)1.(2分)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 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

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B.评估C.设计实验D.实验结论2.(2分)2017 年4 月27 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月亮C.地球D.天舟一号3.(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划船的小伙伴C.流水D.河岸4.(2分)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A.1 dm B.1 mm C.1 μm D.1 cm5.(2分)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6.(2分)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7.(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B.利用声呐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C.给机器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8.(2分)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C.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次声波9.(2分)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和月食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C.月亮在水中的倒影D.泳池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10.(2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质量检测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质量检测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质量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8八上·延安期末) 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B .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C .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D . 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超声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2. (2分)(2017·泰兴模拟)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 .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凝华C . 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升华D .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3. (2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12.45cmB . 12.34cmC . 12.35cmD . 12.36cm4. (2分) (2017八上·威海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 . 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次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D . 发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5. (2分)(2018·枣庄)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 .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 .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 .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6. (2分) (2018八上·惠安月考) 如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 .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7. (2分)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 . 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C .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 .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8. (2分) (2018八上·北京期中) 把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作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滴墨水,其分布如图所示.设小车滴每两滴墨水时间间隔为 T ,那么小车从图中第 1 滴墨水至第 7 滴墨水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 . 小车运动的时间是C . 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D . 小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二、多选题 (共3题;共8分)9.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 . 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C .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D . 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10. (2分) (2019八上·深圳月考) 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 ,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A .B .C .D .11. (3分) (2018八上·民权期中) 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同学们在校园能听到上课铃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 . 你在手机播放的音乐中,能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 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 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三、填空题 (共12题;共35分)12. (7分) (2018八上·盱眙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上周日,学校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八年级(3)班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口很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一水壶中的水量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半壶水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表二水壶中的水量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半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①水量比较少(半壶水);②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1)“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其中的“白气”是________;“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________.(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13. (1分)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14. (6分) (2019八上·西安月考) 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__Hz到________Hz.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傍晚,沿滨河大道向南进行快步走健身运动的吴敏感觉无风,但河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 . 向南B . 向北C . 向对岸D . 无风2. (2分)(2017·门头沟模拟)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 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6℃B .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0kgC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D . 初三男生跑完100m用时2min3. (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 前2s内,小华跑较快D .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4. (2分)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仍然能够听到自己演奏的创作曲子,他是利用()A . 双耳效应B . 骨传导C . 次声波D . 回声定位5. (2分)(2017·娄底模拟)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6. (2分)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A .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 .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 .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 .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7. (2分)(2017·南京模拟)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 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C . 初三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D .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8. (2分)(2018·拉萨模拟)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 .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 .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C .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D .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9. (2分)(2019·广州模拟) 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一直保持水沸腾。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单选题,每个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9八上·平遥期中)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司机看到乙车在向东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向东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两车都在向西运动B . 两车都在向东运动C . 若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应向东运动D . 乙车一定在向西运动,甲车可能向东运动2. (2分)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以公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客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B . 以地球为参照物,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运动C .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3. (2分) (2018八上·达州期中) 有五位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8.52cm,18.48cm,19.80cm,18.49cm,18.51cm,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 .B .C .D .4. (2分) (2017八上·长春月考)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 .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 . 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 .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5. (2分)(2016·虹口模拟) 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3米.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A . 图线c可能是甲B . 图线a一定是乙C . 图线b一定是甲D . 图线b可能是乙6. (2分)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 . 音调B . 音色C . 响度D . 节奏7. (2分)(2016·孝感)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 .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 . 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8.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B . 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C . 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 . 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 (2分) (2018八上·泰州月考) 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 .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 .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 .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10. (2分) (2018八上·苏州期末) 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其效果是()A . 拍摄到的照片与不用闪光灯差不多,昏暗不清B . 拍摄到的照片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好多了C . 拍摄到的照片是银幕,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D . 拍摄到的照片比不用闪光灯的效果好一些,但不是特别清晰11. (2分)(2011·镇江) 如图所示,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A .B .C .D .12. (2分)(2013·河池) 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A .B .C .D .13. (2分)(2018·松江模拟)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A . 60°B . 50°C . 28°D . 0°14. (2分) (2017八上·柳城期中) 下列各现象的成因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 小孔成像B . 树在水中的倒影C . 树下的“光斑”D . 日食15. (2分) (2017九上·四川期末)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由于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常常用紫外线来鉴别真伪B . 电视机遥控器通过红外线遥控电视C . 看到河水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 . 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16. (2分)(2016·来宾)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 . 平面镜中的像B . 路灯下的人影C . 天空中的彩虹D . “弯折”的铅笔17. (2分)如图所示,当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转过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假设入射角大于30°)()A . 增大30°B . 增大60°C . 减小30°D . 减小60°18. (2分)(2017·溧水模拟) 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A . 小于10cmB . 大于10cm小于20cmC . 等于20cmD . 大于20cm19. (2分) (2018八下·沭阳月考) 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A . 将凸透镜往上移B . 将光屏往下移C . 将蜡烛往上移D . 将蜡烛往下移20. (2分) (2017八上·重庆期中)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如图所示.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 .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共6题;共18分)21. (4分)(2016·镇江模拟)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________cm.22. (2分) (2019八上·永定月考) 小明的手臂每秒挥动2次,手臂挥动时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声波,人耳________(选填“听见”或者“听不见”)。

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2.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3.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23℃C.盐城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5.2015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网B.真空网C.磁性物质网D.金属物质网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影子的形成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C.镜中花,水中月D.小孔成像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据《杜阳杂编》中记述,这个实验流传甚广,连长安的儿童都能进行演示,那么人工虹是由于A.水在太阳光下变色后形成的B.水在被挡住太阳后喷到影子中形成的C.光的色散形成的D.水被喷出后受热汽化形成的9.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共7题;共18分)1. (3分)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A .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B .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D . 错误是应该而且是可以避免的【考点】2. (2分)(2017·宜宾) 中国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其实是个没有液态水和空气的荒凉之地,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航天员面对面可以不使用无线电直接对话交流B . 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用吸管吸饮料C . 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D . 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考点】3. (2分) (2017八上·柳城期中) 如下图,兰兰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A .B .C .D .【考点】4. (3分)黑板发生反光会使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坐在两侧的学生容易观察到黑板反光B . 黑板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强C . 字发生漫反射,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D . 为了避免反光,黑板应打磨得粗糙些【考点】5. (3分) (2018九下·右玉月考)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医生用“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的B . 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琴键,发出声音不同之处是响度C . 歌曲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D . 超声波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考点】6. (3分)(2019·连云港)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B .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 . 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D . 开会时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7. (2分) (2018九下·靖江月考) 如图所示的几个光学现象和应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 海市蜃楼现象B . 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C . 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D . 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考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共7题;共18分)8. (2分) (2019九下·番禺月考) 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如图乙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山东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C.人体的体积为0.5m3D.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2.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3.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5.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6.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7.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9.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10.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D.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月食现象的形成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2.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选项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13.(1)如图1所示,物体B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是.(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14.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15.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图.16.七月武汉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此温度(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吸热.17.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18.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9.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0.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21.请画出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2.请将下列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b).(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2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 的像.(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C.人体的体积为0.5m3D.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考点】63:长度的估测;13:温度;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学校课桌的高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0.8m=80cm,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B、人的正常体温为37℃,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5℃,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的体积为V===0.05m3,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D、中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为7m/s,故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2.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C、D、“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3.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考点】9F:响度.【分析】根据扩音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图示为电子扩音器,其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选B.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考点】9H:音色.【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 错误;C正确;故选C.5.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6.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的状态的先后变化,就可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及露珠是液态的,是由人呼出的水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7.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考点】1S:水的三态变化.【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解答】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选C.9.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3)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4)“白气”是液化现象.【解答】解: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C、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10.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选:D.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月食现象的形成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解答】解:A、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面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选项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A.B.C.D.【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从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S与t成正比关系.【解答】解: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合题意.B表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不合题意.C中S与t成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少,直至减小为0,不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13.(1)如图1所示,物体B的长度是 1.64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37.5s.【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62:时间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B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64cm对齐,所以物体B的长度为L=2.64cm﹣1.00cm=1.64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1)1.65cm;1mm;(2)337.5.14.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考点】9M:声与信息;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获取了信息,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这里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故答案为:信息;空气.15.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丁图.【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2)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示数温度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丁温度计的使用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丁.16.七月武汉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此温度高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蒸发)吸热.【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3:温度.【分析】(1)人的正常体温为37℃;(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显现,蒸发吸热.【解答】解:(1)健康人正常体温为37℃,故42°C高于人的正常体温;(2)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让人感到凉快.故答案为:高于;汽化(蒸发).17.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考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很容易有固态升华为气态.【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会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答案为:升华;液化;凝华.18.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60°,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A9:镜面反射.【分析】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故答案为:60°;镜面反射.19.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6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填“实”或“虚”)像.【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解答】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根据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也是6m.燕子在湖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燕子在湖面的是虚像;故答案为:6;虚.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0.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的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B;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21.请画出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2.请将下列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①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应控制响度不变,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①在该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只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来越高;③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桌面上的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控制变量;快;高;振动.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6℃.(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时间/min;(b)状态.(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2)探究晶体冰的熔化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明确晶体冰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故示数为﹣6℃;(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时间和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2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前面(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 (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刻度尺是为了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共30分)1.(2分)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2.(2分)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B.高速公路对小客车的限速为120m/sC.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D.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0.5mm3.(2分)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A.2次 B.3次 C.4次 D.无数次4.(2分)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C.D.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6.(2分)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7.(2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8.(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速度之比是()A.1:1 B.1:2 C.4:3 D.3:49.(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他应进行的操作是()A.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B.将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反方向射至O点C.沿ON向后转动纸板AD.沿ON向后转动纸板B10.(2分)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11.(2分)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12.(2分)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13.(2分)国庆假期,在溱湖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A.黑色B.红色C.绿色D.白色14.(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二.填空题(共10分)16.(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物体的长度记录为cm。

17.(2分)百米赛跑时,小华应(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才能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除了使用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18.(2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它的焦距是cm。

19.(2分)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

20.(1分)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1.(1分)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km/h。

三.作图题与实验题(共15分)22.(2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与水面成40°角斜射向水面。

请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大小,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

23.(2分)画出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24.(2分)如图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5.(9分)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1)图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②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③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②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③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调整完之后,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24题7分,25题8分,共15分)26.(7分)小明和他的父亲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下图为他们乘车到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请你帮助小明解决如下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5km的黄州到黄石大概需要多长时间?27.(8分)铁路铁轨每根长12.5m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王小红同学从听到第一次火车铁轨与钢轨接接头出的撞击声起,在40s内听到了撞击声129次,试求:(1)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2)若火车向悬崖靠拢,在离悬崖相距1330m开始鸣笛,问多久以后列车员会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按340m/s计算)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30分)1.(2分)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2.(2分)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B.高速公路对小客车的限速为120m/sC.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D.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0.5mm【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B、高速公路对小客车的限速是120km/h=120×m/s≈33m/s.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成年人鞋子的号码是“42”,长度为cm=26cm.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厚度约1mm,铅笔芯的直径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0.5mm 左右。

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2分)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A.2次 B.3次 C.4次 D.无数次【解答】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t=,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故选:B。

4.(2分)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C.D.【解答】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 图正确。

故选:B。

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解答】解:A、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

故A错误;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故C正确;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故D错误。

故选:C。

6.(2分)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解答】解: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

错误。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

正确。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

错误。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

错误。

故选:B。

7.(2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根据v=可知:v甲>v乙,故A正确;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路程相等,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路程相等,在20s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