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心理调适

合集下载

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倦怠与自我疗愈方法

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倦怠与自我疗愈方法

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倦怠与自我疗愈方法护理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

护士们需要面对情绪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与病患及其家属的沟通等各种挑战。

由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职业倦怠的定义、原因以及自我疗愈方法,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问题。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及表现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时间处于高度压力下,导致身心疲惫和不满足感的心理状态。

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 情感疲惫:护士们由于长期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情感压力巨大。

他们感到精疲力竭,无法再表达出同情和关怀。

2. 值得程度降低:护士们可能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产生质疑,感到无效或者无助,从而导致职业满意度下降。

3. 减少个人成就感:护士们可能会感到个人成就感的降低,无论完成多么艰难的任务都无法获得满足感,自信心受到挑战。

二、职业倦怠的原因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倦怠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们经常需要面对紧急情况、时间压力和高工作负荷,长期工作压力会导致身心疲惫。

2. 患者病情的艰难和悲观性质:护士们常常需要照顾重病或濒临死亡的患者,这种病情的艰难和悲观性质对护士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与病患及其家属的沟通:护士们需要与不同背景、情绪和期望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这种情绪和期望的碰撞容易导致紧张和情感疲惫。

4. 缺乏支持和认可:护士们往往缺乏工作团队的支持和正面反馈,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专业能力产生怀疑。

三、自我疗愈方法为了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护士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自我疗愈方法来保持身心健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寻找支持和理解:护士们可以主动与同事分享工作和情感中的困扰,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这样能够获得支持和理解,减轻情感上的压力。

2. 健康生活方式:护士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引言护士作为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荷。

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是护士常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为护士朋友们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问题。

倦怠与疲劳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倦怠和疲劳的区别。

倦怠是指高度的身心疲乏,对工作失去动力和兴趣;疲劳是指身体上的疲乏感,如肌肉酸痛、精力不济等。

护士常常同时面临身心的倦怠和疲劳。

下面将分别介绍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的方法。

处理职业倦怠1.调整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尽量避免加班,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合理规划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分解大任务,逐步完成,避免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倦怠感。

2.寻求支持:与同事交流并分享工作心得,寻找情感上的支持。

加入专业社群或参加相关培训,与行业内的人建立联系,互相鼓励与帮助。

3.培养兴趣爱好:护士工作之余,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健身或艺术课程,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一个充实的个人生活对缓解倦怠非常重要。

处理工作疲劳1.注重营养与休息: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以供给身体所需。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坚持休息和放松。

及时安排休假,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2.进行体育锻炼:护士工作中常常缺乏运动,导致体力的下降。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轻疲劳感。

3.学会放松: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冥想或按摩等,帮助缓解压力和疲劳感。

定期进行休闲活动,让自己得到身心的放松。

结论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的挑战。

通过合理调整工作状态、寻求支持、培养兴趣爱好、注重营养与休息、进行体育锻炼、学会放松等方法,可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倦怠与疲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的身心。

以上就是本文对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的介绍,希望对护士朋友们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求,欢迎留言交流!摘要:本文介绍了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的方法,包括调整工作状态、寻求支持、培养兴趣爱好、注重营养与休息、进行体育锻炼、学会放松等。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大、劳累程度高,护士们常常经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本文将探讨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2. 理解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职业倦怠是指由于工作压力和长时间劳累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疲劳感,常表现为对工作的消极情绪和疲惫感。

情绪疲劳则是一种情绪低落、疲惫和缺乏积极性的状态。

3. 增强护士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一个人抵御压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心理韧性: - 学习积极的心理态度,鼓励自己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 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和意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病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 做好自我调节与放松,如定期进行休息、锻炼、社交等活动; - 培养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4. 寻求支持与交流护士们可以通过寻求支持与交流来缓解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 参加工作相关的讨论会、研讨会,与同行分享经验和学习; - 加入护士团队、社交组织或专业协会,与其他护士建立联系; - 寻找导师或心理咨询师,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护士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

5. 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护士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 寻找兴趣爱好和放松方式,如阅读、听音乐、旅行等; - 学会说“不”,合理分配工作负荷,避免超负荷工作; - 建立良好的工作边界,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护士们感觉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他们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 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 寻找专业的职业发展咨询师,探讨事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 参加心理健康训练和工作压力管理培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医院护士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教程

医院护士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教程

医院护士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教程职业倦怠是指长期从事同一职业,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过大,导致身心疲惫、失去工作动力和兴趣的一种状态。

作为医院护士,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复杂的医疗环境和高度的责任感,职业倦怠是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帮助护士们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1.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在医院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非常重要。

护士们可以与同事交流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互相鼓励和支持。

通过分享经验和感受,护士们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2. 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尽管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但也有许多值得开心和满足的时刻。

护士们可以尝试寻找工作中的乐趣,例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医疗难题、参与团队合作等。

通过关注这些积极的方面,护士们可以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3. 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医院护士的工作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这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缺乏休息。

为了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护士们需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的时间。

他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轮班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来平衡工作与生活。

这样可以让护士们在工作中更加专注和充满活力。

4.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护士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定期锻炼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护士们保持冷静和积极的心态,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5. 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和变化,护士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术会议和专业交流活动,护士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这不仅可以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满足感,还能提高护士们的自信心和职业发展机会。

6. 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在面对职业倦怠时,护士们可以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护士们识别和应对职业倦怠的原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长期从事同一职业或工作任务而产生的厌倦、失去动力和兴趣的情绪状态。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那么,面对职业倦怠,护士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应对呢?首先,护士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倦怠情况。

在工作中,护士们可能会感到疲惫、焦虑、沮丧甚至无助,这时就需要认真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职业倦怠的迹象。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其次,护士们应该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工作中,护士们会面对患者疾病和生命的困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时,护士们可以借助团队合作和专业辅导来排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同时,还可以参加心理疏导课程,学会自我调节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此外,护士们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营养均衡、适量运动、良好睡眠等都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之余,护士们可以选择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爱好活动,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调整情绪,减少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护士们应该审视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

有时候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强度过大、工作环境恶劣或工作任务单一等原因导致的。

护士们可以和团队成员一起商讨如何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改善工作环境,并且向主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工作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需要及时认识自己的职业倦怠状况,寻求外部支持和帮助,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审视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从而有效应对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希望护士们能够在工作中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职业倦怠预防护士必备的心理健康策略

职业倦怠预防护士必备的心理健康策略

职业倦怠预防护士必备的心理健康策略在医护工作中,护士是承担重要使命的一员。

然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会导致护士们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护患关系。

为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保持心理健康,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策略和技巧。

首先,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

护士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冲突和挑战,要学会及时释放负面情绪,避免情绪积压。

可以通过锻炼、阅读、聊天等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其次,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

过度投入工作往往会导致身心疲惫,护士需要学会合理规划工作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和娱乐。

在工作之余,可以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瑜伽、慢跑、绘画等,让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再次,建立支持体系。

在工作中,护士们可以互相支持、互相倾诉,共同化解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

同时,家庭、朋友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护士们可以与家人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忧虑,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

护士们可以定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

最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士们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营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避免长时间熬夜、久坐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总之,预防职业倦怠,护士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通过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建立支持体系、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护士们能够有效预防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PPT课件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PPT课件

职业倦怠的简要历史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首先使用术语 Job burnout 用于描述:助人工作者因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
出和人际压力而出现的身心耗竭状态。 1981年,马斯洛等提出工作倦怠三维理论模式:
个人应激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人际交往维度:人际冷漠(depersonalization) 自我评价维度:效能缺乏(ineffectiveness) 1990年以来,工作倦怠引起欧洲及亚洲学者的关注
英国于1991年对急救中心1800名护士调查显示, 护士承受较 高程度的压力, 产生了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其中64%感到 头痛, 62%有睡眠障碍, 30%有肠道疾病, 30%体重增加, 心理压力 的症状也很明显, 82%有疲乏感, 67%心情不好, 58%有挫折感, 49%有焦虑; 1/3的护士反映压力使他们易于发生 工作事故, 29%容易被激怒, 42%人际关系不良。
themegallery
Company Logo
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
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 国内护理职业社 会地位低、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晋升的机 会少,工作独立性少,与上级的矛盾,同事 的矛盾,医院的政策考虑护士利益少,一味 的要求护理质量提高,而护士的待遇没有相 应的提高。护士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样极 易引起护理人员的不满,护士情绪低落,工 作无积极性。
Company Logo
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策略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 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 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针对病房特 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 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 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 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 士能劳逸结合。

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

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护士了解心理健康知 识,掌握应对策略。
04
关注护士心理健康的措 施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组织专题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向护士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心理 健康意识。
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护士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护士掌握 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技巧。
心理健康对护士工作的影响
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护士能够更 加专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减少工作失误和差错。
提升护理质量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 量,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的服务态 度问题,增强患者满意度。
降低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有助于降低护士的职业倦 怠感,增强工作动力和职业认同感 。
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合理排班
确保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疲 劳。
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重复性 劳动。
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同事、上级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互助 意识。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分享工作中的困扰和压力,获得情感支持和理 解。
专业心理辅导
案例二
小赵是一名病房护士,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她出现了抑郁症状,逐渐 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经过心理干预和休息调整,她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意 义和价值。
提升护士心理健康的实践经验分享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医院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建立心理辅导热线、定期组织心理讲 座和团队建设活动,帮助护士缓解工 作压力和提升心理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富其业余生活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形成激励机制


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减轻职业倦怠感的策略
纵横职业比较,优化职业心态 维护职业自尊,积极认知评价 开发自身潜能,主动人际适应
减轻职业 倦怠感
纵横职业比较,优化职业心态
纵向职业比较:指与国外同行的比较; 横向职业比较:指与国内其他职业人群的比较。
美国同行说:“我们护士每天只做两件事: 一是想方设法让病人活着; 二是想方设法让病人活着时快乐。”
小小调查
你是否:
• 一天工作后,我感到精疲力尽 • 对病人慢慢变得冷漠,处理完事后就避免和他们接触 • 经常有换个工作的想法 • 工作让我变得对待家人性情暴躁 • 由于人手不足,我感到处于超负荷状态
职业倦怠定义
美国临床及社会心理学家Fredenberger和Maslach及国内李小妹等 发现:护士作为服务于人群的职业群体,容易在工作中逐渐出现倦 怠,并有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表现,导致工作效 率下降、缺勤甚至辞职的倾向增加。
职业倦怠 的表现
1.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 争,没有竞争热情;
2.逐渐失去工作乐趣,长期 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
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 焦躁;
3.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 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
4.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 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 度降低离职愿望。
食欲不振,失 眠,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下降、 精神恍惚。
美、加、德、英国
在参与调查的4个国家 中有3个国家40%的护
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
在美国所有护士中有 1/5声称将在一年内停 止工作,而年轻护士 则有1/3表示将在近期 辞职。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 工作环境
角色压力
职业 倦怠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工作负荷
人格特征
倔强、低自尊、外控性、神经质、A 型性 格、感觉型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 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
职业倦怠感的危害
职业倦怠常常作祟于职业心态,影响工作、生活。
心理危害
焦虑、压抑、迷惑、 急躁、疲劳、注意 力分散,自信心不 足。
生理危害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肠胃失调,身体疲劳、 心脏疾病、呼吸问题、 汗流量问题、皮肤功 能失调、头痛、睡眠 不好等。
行为危害
拖延和避免工作, 表现和生产能力降 低,工作完全破坏. 同时高强度的工作 压力使护士产生工 作疲惫感,对患者 漠不关心。
角色压力
职业 倦怠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工作负荷
1.许多研究结果支持人们的通常观点,即倦怠 是工作超负荷的反应。 2.为追求成本效益,医院均消减护士编制,而病人数量、周转 率在增加,护士缺编严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 使生活无规律,易产生身心耗竭综合征。 3.新的医疗管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使 护士在躯体和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
良好护患关系的功能——病人
获取信息
满足需求
改善境况
信息来源:本人、亲友 主要方式:观察、访谈
共性化需求 个性化需求
达成身心适宜状态 提升生活质量
良好护患关系的功能——护士
赢得信任
获取尊重
实现价值
纵横职业比较,优化职业心态
•纵向职业比较
更多思考、借鉴国外同行如何以自身职业素质赢得广大民 众信任,尝试用倾心投入博得民众信赖、用突出业绩获得 社会赞誉,我们队伍中职业心态偏差的特体比例将有望显 著下降。
• 用真诚的交流消除他人对护士职业的误解,并引导他们与我们形成 “积极职业评价”的共识。
开发自身潜能,主动人际适应
❖ 作为社会人、职业人,个体欲改变人际环境的力量极为有限,人 际适应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己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潜能,永远也 不要奢望可选择适宜自己的环境。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 工作环境
角色压力
职业 倦怠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工作负荷
应对方式
采取积极行动,寻求外界支持,直接面对并解决问 题,可缓解情绪的疲惫感及工作的冷漠感,也可增 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反之,采取消极、逃避的方式会加重身心耗竭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 工作环境
•横向职业比较
比较多的视角多一些指向普遍职业人群,指向与我们受教育 程度、年龄等相近的各类职业人群,便不难发现,“职业风险 或疲溃”绝非护士职业的专利,高风险、不稳定、低回报的职 业人群远比护士职业的心理健康隐忧更多。
维护职业自尊,积极认知评价
• 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大多具有一定偶然性,但又是人们满足自身社 会需求的必然途径。每个人都懂得“凡为社会所需,就有其价值” 的浅显道理,如果自己都不能理直气壮地维护所从事职业的自尊, 又何谈赢得他人的理解和敬重?
职业倦怠—心身耗竭综合征 职业倦怠是指精神或躯体能力耗竭的一种状态,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 慢性压力后产生的,且这种压力是与工作有关,无法缓解,有时会引起 躯体疾病,是一种与工作情境有关的心理上的综合病症。
三个维度分析职业倦怠
三个维度在倦怠发展的过程中次第促进出现。
情感枯竭
是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代表工作倦怠的人 应急维度,指一种情感上过度的付出感和资 源的耗尽感。
工作负荷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 工作环境
角色压力
职业 倦怠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工作负荷
角色压力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 工作环境
角色压力
职业 倦怠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工作负荷
工作环境
医闹!!!



频 !
集 体







❖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合,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生理不健康的 人,体会的是抑郁悲伤的负面情绪,而且,病人家属带有的教强 的负面情绪,容易将对医院及其他部门的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 护士还要经常面对针刺伤,接触化疗药物,传染病等这样不安全 的因素。这样的环境也加剧职业倦怠的发生。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宁波1771名护士
96%的被调查护士: 一定的工作倦怠45% :严重工作倦怠 近1/4的医务人员常有 消极情绪,更易引发工 作倦怠。
英国1800急救护士
其中64%感到头痛, 62%有睡眠障碍, 30% 有肠道疾病, 30%体重 增加, 心理压力的症状 也很明显, 82%有疲乏 感, 67%心情不好 ,58%有挫折感, 49% 有焦虑。
护士职怠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工作负荷
社会地位
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及 晋升的机会少,工作独立性少,与上级的矛盾,同 事的矛盾。医院的政策考虑护士利益少,一味的要 求护理质量提高,而护士的待遇没有相应的提高。 护士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样极易引起护理人员的 不满,护士情绪低落,工作无积极性。
去人性化倾向
代表工作倦怠的人际情境维度,是指在工作中 对他人消极、冷漠、愤世嫉俗的态度或情绪。
个人成就感 消失
代表工作倦怠感的自我评价维度,指自我能力 感降低及倾向于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消极的评价。
职业倦怠的特性
普遍性
特殊性
必然性
双重性
一职职中个业业出人倦职职倦现长怠业业怠的期是带被高一从人给认发种事们人为人情一就们是群绪种职倦“与 性职的怠人其 耗业必,生职 竭,然健困业 的日产康绕性 症复物快,质状一,乐更密,日从的多切如重事主的相教复任导是关师机何因人,,械职素从医最作业之职生容业的一业,易,任中”护在任何获。士助何人益。人,,行在故业 职其业职都业可生能涯发的生任职何业阶倦段怠,。都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