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关爱还是伤害

合集下载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个错误引导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个错误引导
才 ,学一点课外的东西,就是培养一点兴


趣,万一能培养出一点特长来当然好了,很多时候就是告诉她想学成一点东西 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更重要 的是培养她 的心智。 受访家长:马骏,儿子:4岁 每个年龄段 的孩子都有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 ,我非常不赞同孩 子幼 小时期 就学习这学习那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不好 的学 习习惯 。我认为,幼儿期的孩子 知道他该知道的就够 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顺其 自然。因为儿童就应该有儿童 的样子, “ 玩 ”是儿童 的天性,我们 不应企图将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让他们 过早承受各种压力。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只帮他报名参加 了乒乓球班, 方面让他活跃一点, 另一方面也想让他锻炼锻炼身体, 不然会抹杀孩子的天性 。 笔者父亲亲戚 的儿子: 是啊, 我 自己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乡里 小学 、 乡里初中,进校前连续三年高考剃光头的高中。起跑线于我而言在哪里?除了 点天生的聪明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我没有别的优势。所 以我认为学校的硬件 设施、师资力量等对于一个学生 的成长固然有着影响, 但 是关键还 是在于本人 。 像我们从农村出来的孩子, “ 起跑点”比城市里的孩子低了很多,但 是我们并 没有输给城里孩子多少。城里有些孩子倒是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却很容 易产生厌倦感 ,没有后续冲劲 。 四年级的李 同学每个双休都 忙活 自己各种 兴趣班 。星期一至星期 五要上 课,到了晚上要练习弹古筝,星期六下午要跳舞,星期天上午要学英语、下午 要学弹琴 。在 “ 起跑线 ”的阴影下,大家都无奈,都紧张 ,都参与。李同学说: “ 每个双休我和妈妈都忙得要死 , 不停地奔波在兴趣班之间, 最开始我也抱怨、 反抗,可是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每次看到妈妈为了我辛苦地忙碌着 ,我就不再 抱 怨、反抗。”对此,李同学的妈妈说: “ 真的很 累,现 在我已经没什 么 自己 的时间,都是围着孩子打转。有时候看到孩子为了学习这么辛苦,我也想是不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1. 引言1.1 什么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顾名思义,即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让其因条件不公平而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这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起点,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则是对教育公平、机会公正的呼吁和要求。

这一理念强调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因家庭背景、地域、贫富差距等因素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不因此而失去获取成功的可能性。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提出,意味着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和追求。

它呼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潜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这一理念的提倡,不仅是对孩子权益的保障,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1.2 为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备受关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备受关注的原因有很多。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可以帮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增加竞争力。

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不均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能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资源而处于劣势。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人们开始关注和倡导这一理念。

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导致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孩子们在教育机会上存在差距。

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改善教育体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不均,以及教育体制的问题。

通过关注和实践这一理念,我们可以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 正文2.1 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意义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意义在于,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避免因家庭背景差异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各持己见有话说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各持己见有话说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各持己见有话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各持己见有话说正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经济条件改善,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看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一定的道理,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受访家长:李丽娟女儿:8岁“小孩早期学习天赋好”“早期(0到6岁)对孩子的教育,对她以后的成长会有深层的影响。

”作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李丽娟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持肯定的态度。

在她看来,尝试让孩子接受不同的事物,对以后激发孩子的兴趣很重要。

李丽娟告诉记者,在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问题上,她和孩子的外公有很大的分歧。

孩子的外公觉得孩子天真烂漫,明白不了那么多。

但在李丽娟看来,女儿有学习天赋,问题在于怎么去教。

“只要我们愿意教,教得好,孩子就能吸收。

”而女儿过目不忘的本事让她很是惊讶,也非常开心。

教女儿唱歌、读诗、陪女儿玩游戏卡……为了做好“早教”工作,李丽娟在女儿很小时就开始试着让她接触不同的事物。

她告诉记者,平日里没事时就会让女儿学画画,学弹钢琴,路过琴行便会带女儿进去看乐器,让她从小就各种乐器有初步的认识。

在李丽娟眼里,接受不同的事物可以激发孩子的天赋。

“小孩早期学习有某种特定的天赋,只要从小给她接触不同的事物,在小孩脑里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些印象。

让她接触不同的事物,以激发她的天赋,再根据她的兴趣和表现出来的学习欲望去决定让她学什么。

”李丽娟说。

受访老师:秦雪燕任职学校:广东博文学校让“无形刺激”激发兴趣针对“起跑线”的问题,秦雪燕老师分析了自己的观点:有条件应该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可以适当报读一些兴趣班。

当然,不必让孩子“起跑”得太早,家长应该摒弃注重小孩学前教育的观点,太过注重学前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当小孩在上四五年级时,家长就可以开始给孩子一些兴趣上的辅导与培养了。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演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被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呼吁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成功,还要在品德、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

今天,我们就来思考一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的意义和实践。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于平等教育的追求。

起跑线,本意是指竞赛开始时选手所在的位置,它代表了公平的起点。

在教育领域中,起跑线代表了孩子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所处的起点并不总是平等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拥有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有的孩子则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

呼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希望能够消除这些不公平的现象,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实现自己的潜能。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

这种教育观念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很多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成功,但在品德、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却显得有些欠缺。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只有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性格、情商、社交能力的塑造者。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情商的培养。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社会各界应当重视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违背教育公平原则的,这种做法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挫折感,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更大的困难。

首先,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成就。

如果强迫孩子在起跑线上取得好成绩,可能会忽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其次,竞争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尺。

过度强调胜负和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相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积极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

最后,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学术成绩,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情商、生活技能等综合素养。

只注重在起跑线上取得好成绩,可能会忽视这些方面的培养,造成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的不足。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

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孩子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父母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这个理念究竟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不妨来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理念的积极之处。

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资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这其中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值得得到最好的教育机会。

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不输,也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不输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尽管这个理念看起来积极向上,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过分重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追求优异成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快乐,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非常不正常和不健康的。

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投入过多的金钱和精力,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而这些资源可能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过分追求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破坏孩子的人生规划。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有些孩子可能并不适合适应目前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让他们在起跑线上不输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我们应当进行理性的思考。

我们不能简单的一味去追求孩子们在起跑线上的优势,而应该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梦想,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我们心中所谓的“完美人才”。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过分的期望和要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们去跟随社会的潮流。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备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理念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孩子的起跑线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竭尽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但也有人认为,过分强调起跑线可能会让教育变成一场竞赛,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关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讨论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究竟如何理解这一理念,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呢?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将从起跑线的重要性、教育不应该成为竞争、每个孩子独特的发展需求、鼓励孩子发展全面能力、倡导公平竞争等方面展开思考,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 正文2.1 起跑线的重要性起跑线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

起跑线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起步优势,更象征着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很多家长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以确保他们能够站在起跑线的最前沿。

值得注意的是,起跑线并非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唯一因素。

虽然拥有一个良好的起步优势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孩子就注定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潜能,而过分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孩子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孩子在竞争中失利。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起跑线的重要性,不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唯一的追求。

相反,教育应该是一个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过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经验,鼓励他们发展全面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竞争中保持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起跑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代社会教育理念中非常流行的一种观念。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个理念是否真的对孩子们有益呢?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理念所蕴含的意思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即便背景、家庭条件、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应该给予平等的机会。

这种观念源自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和对每个孩子美好未来的期许,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呼吁。

我们也需要看到,要让所有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出生背景、家庭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有些孩子出生在优越的家庭,能够获取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而有些孩子则生活在贫困的家庭,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生活环境恶劣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所有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每个家庭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支持,消除不公平的现象。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等同于要让孩子们一味追求竞争和成功。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更具竞争力,采取各种手段提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种现象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孩子丧失了快乐童年、家庭关系疏远等。

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不应该成为一种过度追求成功的行为,更不能牺牲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争夺资源”,而是应该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平等机会和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在教育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各种辅导资料、培训课程等,而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是关爱还是一种伤害?
一天下班刚进门就听见屋里传出孩子的哭声,紧接着是奶奶的训话,“你哭,哭就能把分数哭回来了,平时让你多做一些题目,说不用做,这下好了,人家都考九十多分,你才考八十多分。

”说完就把试卷递给我,说不用做虽然没加主语,但我知道这是针对我来说的,平时是我不让孩子去做很多题目,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年龄本身就有些偏小,开始也打算在幼儿园让孩子多上一年,不过孩子性格挺要强的,她坚持要上一年级,因为平时孩子的理解和接受水平还能够,也就让她上了,刚开始还不错,孩子的积极性还挺高的,回来就写作业,字写得也非常认真,诗歌也背得很熟练,可逐步地孩子的积极性没有那么高了,每天中午晚上都有作业,有拼音数字要抄写的、有资料试卷要做的、有书要读的...(她奶奶另外又给她买了一套资料,她听说有别的小朋友家长买了)有时好几项作业孩子记又没记清,抄吧,有的字还不会写,并且写得还慢,有几次她奶奶接她回来就说,“这几次去接晓晓时,人家孩子都抄完作业下来了,就剩她和两三个小朋友在里抄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诧异,这个年级才上一个多月,就有那么多孩子会写那么多汉字?孩子的奶奶就说:“嗯,你以为呢?你不教(小孩)别人教(小孩),你不(让小孩)学,别人(让小孩)学,这不是你们那个时代,大家都不怎么学,稍微学学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有好多孩子未上一年级就补课,一年级非常关键,如果一年级的基础打不好,以后就更不行了……”显然,婆婆的意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婆婆的性格挺要强的,希望儿子上好有好工作,希望孙子能更好,不过自从孩子上一年级以来。

我觉得孩子真有压力了,我也紧张多了,每天不论中午还是晚上,下班吃过饭第一件事就是辅导孩子写作业,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还要写奶奶给她买的资料,开始写了几次,毕竟奶奶的心意是好的,我也不好太反对,可有一次做完奶奶买的资料后都八点多了,孩子突然想起还有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做,但当时很困,就有些哭闹情绪,我就借此机会说以后自己买的那一套资料就不用做了,显然奶奶有些不高兴,就说反正是你的孩子我就不管那么多了,这不,前几天考试了,结果就出现了开始的一幕,“不给孩子多做多练,那孩子怎么能考高分,一年级不考九十多分,100分,那以后怎么能行呢?”我真是无语了,我深深地知道教育孩子,一个孩子,家长和学校之间,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观点必须保持一致,才不致于让孩子不知怎么办?不过婆婆她毕竟是长辈,她对孩子要求高,我也无可厚非,孩子的老师想让自己班的孩子更优秀,这好像也没什么错,可问题就在于,孩子今年还不到六周,她能否长期承受得起这么多“关爱”,孩子现在已经偶尔会表现出对大人的唠叨督促表现出不乐意的情绪,也时有在家里抱怨,“今天的体育课又被数学老师占了,我好想上体育课啊!”当然,我会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大人和老师也是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以后考入好大学。

不过我仍然担心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一旦出现较强的逆反情绪,我们怎么办?“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关爱对于一部分孩子也许就会造成一种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