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酒婆》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节选,完成小题。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

1. 文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2. 在第二节空格处填上合适的称谓。

3. 结合文本,理解画线句子“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酒婆【注】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

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拒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

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

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

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银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

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

这酒就叫做“炮打灯”。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还是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小说《分析题》阅读及答案小说《分析题》阅读及答案分析题安勇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

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酒婆》冯骥才

《酒婆》冯骥才

《酒婆》冯骥才酒婆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

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

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

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

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

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

这酒就叫做“炮打灯”。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似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

《俗世奇人》文学常识知识点附练习题附答案

《俗世奇人》文学常识知识点附练习题附答案

《俗世奇人》文学常识知识点附练习题附答案《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

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并由日本画家作了精美的插图。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

全书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刷子李》讲述了一个粉刷匠的传奇故事。

此人手艺极高,外号刷子李‘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一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么一个自信能干的人,在一次刷墙时一,被徒弟曹小三看到了“破绽”—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小说极力写徒弟的恐慌,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而师傅呢,却神情镇定地喊徒弟过来看“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原来是刚才抽烟时一不小心烧的一个小洞。

《泥人张》写了天庆馆里的一场小冲突:财大气粗的盐贩子海张五,拿泥人张找乐子,说他在裤档里捏泥人,泥人张没有回击,而是左手伸到桌子下边,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原来是把海张五的脑袋捏了丢在桌上,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全是海张五的泥像,旁边贴着白纸条—贱卖海张五。

海张五只得花大价钱连模子带泥人全买走,才算平息了这场笑话。

[4]《苏七块》中,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正骨医生,他的正骨手法,不像治病,倒更像变魔术“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一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例析“酒婆”,学会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例析“酒婆”,学会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例析“酒婆”,学会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泉州实验中学庄萍萍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其中人物形象作为小说的核心要素,要求我们对其应有较为准确的分析与把握。

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在阅读方面应“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便要求学生掌握理解与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小说阅读理解中能对人物进行准确到位的分析。

以冯骥才的《酒婆》为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应如何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①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②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

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

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③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④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

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⑤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⑥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读写资料:冯骥才散文【作家档案】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千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运动。

1960年窝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2019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其中《啊》、《雕花烟斗》、《窃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过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作家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千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

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千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

【链接中考】《献你一束花》(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苏七块》(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歪儿》(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失去了的书桌》(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夕照透入书房》(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

【练习一】人物篇(一)记韦君宜冯骥才@我不知道力什么,对一个人深入的回忆,非要到他逝去之后。

《俗世奇人》练习和答案

《俗世奇人》练习和答案

《俗世奇人》练习和答案《俗世奇人》阅读练习1《苏七块》一、选择题。

1. 苏七块的职业是()。

A.牙科医生B.骨科医生C.职业小偷2.苏七块“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意思是()。

A.戏唱的好B.和金少山有矛盾C.声音远近一样响,运气丹田3.苏大夫看病有给规矩,()。

A.看病之前,先拿出七块银元B.看病之前,先喝一碗酒C.看病之前,先准备接骨工具4.有一天,一个三轮车夫拿不出银元,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大夫照样摸牌算牌,装作不知道B.为三轮车夫抓了药,收了药费C.通过这件事情,具体刻画了苏大夫的倔强之处5.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了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这样的描写,说明()A.苏大夫医疗马虎B.苏大夫技术高明C.苏大夫治疗速度快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见书本第5-6页,版本参考:作家出版社)1.根据课文填空:小说情节曲折。

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求医无钱,再写暗中相助,最后写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判断:(1)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疗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2)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

()(3)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俗世奇人》阅读练习2《刷子李》一、选择题。

1.()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A.刻砖刘B.泥人张C.刷子李2.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

A.半信半疑B.深信不疑C.决不相信3. 刷子李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屋子。

A.一间B.三间C.九间4.刷子李一身(),一双黑布鞋。

A.黑衣黑裤B.白衣白裤C.白衣黑裤5.曹小三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文学类文本阅读冯骥才《老夫少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冯骥才《老夫少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冯骥才《老夫少妻》(附答案)(2)文学类文本阅读:冯骥才《老夫少妻》(附答案)(2)文章来自: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老夫老妻冯骥才“离婚!马上离婚!”这是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来的一句话。

六十岁后她就不再喊这句话了。

今天又喊出来,可见她已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撞着,他急速而无目的地在屋子中间转着圈。

转了两圈,站住,转过身又反方向地转了两圈,然后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啪”的一声带上门。

老婆儿火气未消,面对空空的屋子不住地出声骂他。

墙上的挂钟当当响起来,已经八点钟了。

他们这场架正好打过了两个小时。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

她耳边又响起刚才打架时自己喊的话:“离婚!马上离婚!”她忽然觉得这话又荒唐又可笑。

她开始感到屋里空荡荡的,悔意悄悄浸进心中。

她想,两人一辈子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来了,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两个小时了却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

瞧他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是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夜色并不太暗,在路灯的辉映下,繁密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而落。

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雪。

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她从多少天对他的种种感觉中,已经又担心又期待地预感到他这天要表示些什么了。

在河边的那段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似的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

他呢?竟然像傻子一样一动不动,任她用雪打在身上,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她打着打着,忽然停住了,呆呆看了他片刻,忽然扑到他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酒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

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

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问,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杉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

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

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

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

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
竟然没有酒醒。

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

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

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

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

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

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板往酒里掺水,喝酒的人心里都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了首善街的人贫穷、麻木,只图喝个便宜,喝个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B.“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D.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5.小说中的酒婆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中,酒婆最终因醉酒死在了首善街,你觉得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4.D(本文主题并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反讽。

)
5.(6分)①生活穷困、地位低微。

从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可看出。

(2分)
②虽嗜酒却老实本分。

从她喝酒时的动作,喝完酒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可看出。

(2分)
③命运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从她最后出车祸死去,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可看出(2分)。

6.(6分)①是群体性的麻木、失语最终害死了酒婆。

喝酒的人对“假酒”心知肚明,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只图便宜、解乏。

首善街上的人们习惯了被欺骗,习惯了欣赏酒婆的醉态。

他们生活在虚伪的世界里,最终变得麻木,不为喝上真酒而抗争,群体性的失语导致
了悲剧的发生。

(3分)
②是习惯于作假的社会害了酒婆。

酒馆是社会的缩影,酒婆常年喝假酒,活得好好的,喝了所谓不掺水的真酒出事故而死。

表现了人们对“假酒”早已习以为常,反倒无从适应酒的“真实”、社会的“真实”,酒婆的死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说明。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