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七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相关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检验结果等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常用策略。
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常用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80元,顾客购买了3件,总共节省了多少钱?”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检验结果。
(2)讲解常用策略:画图、列举、假设、方程等。
3. 例题讲解:(1)示例1:某学校举行篮球比赛,甲队和乙队比赛,甲队得分80分,乙队得分50分,甲队获胜。
请问甲队比乙队多得分多少分?解: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检验结果。
(2)示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检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练习1: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请问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2)练习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5.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常用策略。
基本步骤: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检验结果。
常用策略:画图、列举、假设、方程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1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1)》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1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1)》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1的总复习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及如何从特例中寻找规律,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及如何从特例中寻找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学习。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运用: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引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
六年级数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解决问题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问题: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意思和要求。
2.建立模型: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设定变量和关系式。
3.求解问题:根据模型,使用数学方法求出解。
4.验证答案:用语言或数学方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5.总结问题: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 找规律法找规律法是指通过观察一组数或一些实例,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找出规律、推广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整数1,2,3,4,5,6,7,8,9中,选取其中三个互不相同的数,排成三位数,问共有多少个?我们可以通过找规律法来得出答案。
解题步骤如下:•思考自然数1~9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每个选法可以组成3位数的6个排列,例如选择1、2、3,可以组成的3位数有123、132、213、231、312、321。
•所以一共有9种不同的选法,每种选法可以得到6个不同的排列组合,共计54个不同的3位数。
2. 反证法反证法是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通过寻找矛盾,推出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如,如果要证明正整数的平方根是无理数,可以使用反证法。
假设正整数的平方根是有理数,那么可以表示为p/q(其中p和q互素)。
即p2=q2a,a为正整数。
因为p2是q2的倍数,所以p也是q的倍数。
假设p是q 的k倍,那么q2a=(kp)2,即q2是k2a的倍数,k2a是一个正整数,所以q也是p的倍数,但p和q是互质的,矛盾。
所以正整数的平方根是无理数。
3. 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法是指将问题分成几种情况加以讨论,从而得到解答的方法。
例如,有4个白球,3个红球,2个蓝球,从中任选2个球,求球的颜色可能的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教学内容:五、六年级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2.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具有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对解题策略价值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理一理谈话: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使用一定的策略,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1.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便于分析数量关系。
2.画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如: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问题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还可以用一一列举、还原、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练一练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不同的围法,然后交流,再要求学生算出每个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刚原来有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送给弟弟,后来又买了18张,这时共有47张画片。
他原来有画片多少张?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
3.王老师买了8个网球和1个足球,正好用去360元。
足球的单价是网球的4倍,足球和网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学生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4.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学生用假设法来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5.超市里有白糖和红糖48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三分之五,红糖有多少千克?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三、补充练习1.小明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2.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3.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军,自己还剩25张。
(教案)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2. 掌握应对问题的方法;3. 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 初步理解应对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课本、黑板、彩笔等;2. 学生准备:听讲、笔记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利用情境引入,比如:小明在超市买了三个苹果,每个苹果4元,他给了找回来的10元钱,那么小明还要再支付多少钱呢?2. 讲授2.1 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出,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1)直觉法:靠初步感觉、经验等就能判断答案的大小或某些特性;(2)演绎法:先列出一系列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公理或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归纳法:已知几个特例,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4)类比法:找相似之处,通过类比破解问题。
(5)构造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构造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反证法:先假设结论错误,再证明推导出的推论矛盾,从而推出结论正确。
2.2 应对问题的方法(1)阅读题目时,分析题干,找出问题的难点;(2)读懂题目,把握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3)推导步骤不清楚时,画图辅助思考;(4)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暂时跳过;(5)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一个思维方式;(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检查解答的合理性。
3. 练习教师通过提出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出问题中的难点,并决定采用何种策略解决问题。
4.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既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口头作业,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可以是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及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学设计素质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策略,重点复习前四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力教学点: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用一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1.在解决问题中采用多样化的解决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地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难点: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地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1.解决下列问题:(1)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面积是多少?(2)一个半圆半径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圆锥底面积是24平方分米,高3分米,体积多少立方分米?师:这些题目你们都是怎样思考的?(先想公式,用公式进行计算)2.准备题:一个长方形草坪,如果这块草坪长增加5米,或者宽增加3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75平方米。
这块草坪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复习与整理:(一)画图策略:1.学生试做,稍后请你把思路展示给其他人看看。
2.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还有其它方法吗?3.你们同样是运用的画图策略吗?板书:画图。
这么多人运用的画图,画图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帮助吗?4.师:画图是通过形象具体的图形,能够清楚地看出复杂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有的还能找出隐蔽的条件,使我们能够比较轻松地解答出题目。
今天这堂课我们复习的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练习:一个直径6米的圆形喷水池的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水泥路面积有多少平方米?(二)知识梳理:1.师:我们在小学阶段还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画图、列表、倒推、一一列举、替换、假设、转化)2.策略回顾,体会长处,增加意识。
(1)列表: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课程背景本单元主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问题的解决策略整理、乘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综合运用。
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解决策略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节课中,将会从丰富多样的题型,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领会解题的策略方法,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用策略;•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用策略1.解决问题的五个基本步骤2.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找规律–变量代换–分类讨论–模拟实验–反思策略3.2 乘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1.乘法律(π = 3.14)2.除以10,100,1000的简便计算方法3.含有0的乘法3.3 综合运用1.分享一个解决问题的经验2.多种类型的综合运用题3.结合课上所学的策略和方法,综合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四、教学步骤4.1 第一阶段:引入授课方式:互动式教学。
•通过问题分析,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讨论多种解决方案以及归纳整理思维过程4.2 第二阶段: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用策略授课方式:课件、课堂讨论的方式。
•介绍解决问题的五个基本步骤,并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这些步骤解决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并举例子说明策略的使用方法。
4.3 第三阶段:乘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授课方式:课件、课堂讨论的方式。
•介绍乘法律(π = 3.14);•介绍除以10,100,1000的简便计算方法;•介绍含有0的乘法。
4.4 第四阶段:综合运用授课方式:课件和课堂讨论的方式。
•分享一个解决问题的经验;•多种类型的综合运用题;•结合课上所学的策略和方法,综合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常见的两、三步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2.使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对解决问题过程中常用策略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形成策略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揭题
谈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过去用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1)。
二、整理与反思
提问:你能举例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过哪些策略吗?
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导:理解题意时,可以怎样对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时,一般要按什么样的步骤进行?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常用哪些策略来解决?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板书有关的策略。
小结:我们过去学过的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以及一一列举、转化、假设、尝试调整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设计说明: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用过的策略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有一个结构性的把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解题策略的认识与体验,形成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
三、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题目,说说每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谈话:这两道题分别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同学生们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反馈后进行小结: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先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在图中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然后组织反馈,着重说说分析数量关系过程和列式的结果。
提问:有不同的解法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比较:这两种解题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出示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并交流不同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
组织比较:请大家比较这两道题,想一想它们的条件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解决问题时,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列式时分别选择了哪两组条件?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再问: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比较:请比较这两种列式方法,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谈话: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各自提出一个问题让对方列式解答,并看你的同桌列式计算的过程是否正确。
组织反馈,让同桌两个同学分别说说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对方解答的是否正确。
如果有学生提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或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人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根据题意列出“16×18+18×20”或“18×20-16×18”这样的算式后,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要解决题中的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提问:根据题中提供的哪些信息,可以知道1升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的?
先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量的变化规律,用“10÷1.2”算出1升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组织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谈话:这两道题分别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先根据自己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再完成解答,并和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并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谁来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请大家比较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说它们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解决这两道题的关键分别是什么。
小结。
(略)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上,既突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体验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等策略的重点,又兼顾了学生学过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形成必要的技能,促使他们在应用策略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的教学安排上,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过程,准确把握和处理交流的重点,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提升。
既提高了练习的参与度,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