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词句解析
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卖火柴的小女孩》

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卖火柴的小女孩》_六年级语文知识点_
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1.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2.重点句理解: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
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以上就是关于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卖火柴的小女孩》,谢谢查阅。
《卖火柴的小女孩》词语解释

《卖火柴的小女孩》词语解释
【精巧】
精巧细致。
【奇特】
奇特,惊奇,不平常。
【闪耀】
发出光亮,看起来忽明忽暗,坚决不定。
【圣诞树】
基督教徒在12月25日纪念耶酥产生,把这天叫“圣诞节”。
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摆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做圣诞树。
【蜷】
指人或动物肢体弯曲。
【大年夜】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本课指圣诞节的前一夜。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一种家具,能够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明晃晃】
光亮闪耀的意思。
【暖烘烘】
形容温顺宜人。
【慈爱】
多形容长辈对晚辈的仁慈、关怀、爱护。
【橱窗】
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现商品。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躯体跳动。
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
【灵魂】
1、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就死亡。
2、人格,良心。
《卖火柴的小女孩》词句解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
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
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3、“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4、“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好词好句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好词好句在世界名著中,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这个童话故事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情。
而在这个故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词好句。
1. 愁眉苦脸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卖火柴的场景让人心酸。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街边,身穿破旧的衣服,手里拿着几根火柴。
这种描写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贫困和无助。
2. 炉火辉煌小女孩的爷爷曾经告诉她,每当炉火辉煌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好心的精灵出现。
这个好心的精灵会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
这个词语形容了炉火的光亮,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3. 雪花纷飞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小女孩已经冻得不行了,但是她还是坚持在街头卖火柴。
这时,雪花纷飞,给人以寒冷和孤独的感觉。
但是在这个时候,小女孩看到了她已经去世的祖母,祖母带着她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幸福的世界。
4. 神秘莫测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小女孩已经死去了,但是她的身体仍然保持着温暖。
这个神秘莫测的现象,让人感觉到了生命的奇妙和神秘。
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探索。
5. 人情味儿在这个故事中,尽管小女孩非常贫困,但是她却充满了人情味儿。
她将最后一根火柴用来点燃,让自己看到了一个充满幸福的世界。
这个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人性中最温暖和美好的部分。
总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童话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好词好句。
这些好词好句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词语解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词语解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在这篇童话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思。
以下是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几个关键词语的解析。
1.“火柴”:在故事中,小女孩以卖火柴为生。
火柴作为一种日常用品,象征着贫困和寒冷。
它的易燃性也隐喻着小女孩生活的脆弱和生命的短暂。
火柴的微小价值与小女孩的无助和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
2.“大年夜”: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这是一个全家团聚、欢乐祥和的日子。
然而,对于小女孩来说,这个日子却意味着孤独、寒冷和饥饿。
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使人们对小女孩的遭遇倍感同情。
3.“墙壁上的幻象”:当小女孩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
这些幻象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这些幻象也预示着她无法逃脱悲惨的现实,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4.“死亡”:故事的结尾以小女孩的死亡告终。
她的死亡是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冷漠的控诉,也是对贫困和苦难的反抗。
她的死亡让人们感到悲伤和惋惜,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5.“社会的冷酷与无情”:在这个故事中,社会的冷酷与无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们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漠不关心,甚至对她嗤之以鼻。
这种冷漠和无情的社会现实让人心痛,也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祉。
6.“人性的善良与温情”:尽管社会对小女孩的遭遇显得冷漠无情,但故事中仍存在着人性的善良与温情。
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仍然为他人着想,不敢点燃整把火柴而只点燃了一根。
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此外,故事的叙述者以一种充满同情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人性的温暖。
7.“梦想与现实”:故事中小女孩的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她通过擦燃火柴来追寻短暂的温暖和幸福,然而这些梦想却无法掩盖她现实生活中的寒冷和饥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doc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编辑:指导:日期:《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句子解析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
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
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
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
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
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5.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
在小女孩所处的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的、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
小女孩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幻想,正说明她在那个现实世界中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
小女孩就是怀着这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的。
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重点知识汇总——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知识汇总一、词圣诞树:基督教徒12 月25 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
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
二、句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
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
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3.“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4卖火柴的小女孩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4卖火柴的小女孩_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4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新课标●重点生字兜:dōu古代作战时戴的盔:兜鍪。
口袋:网兜。
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兜风。
用手巾兜着。
环绕,围绕:兜抄。
兜剿。
兜圈子。
招揽:兜售。
兜销。
兜揽。
承担,包下来:出事我兜着。
笔画数:11;部首:儿造句:阿姨往孩子的兜里揣了一把糖果。
蜷:quán身体弯曲:蜷伏。
蜷卧。
蜷缩。
蜷作一团。
笔画数:14;部首:虫造句:孩子冻得蜷缩成一团。
焰:yàn火光:光焰。
火苗:火焰。
烈焰。
气焰。
笔画数:12;部首:火造句:冲天的焰火光芒万丈。
烘:hōng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烘箱。
烘手。
烘干(g乶)。
烘烤。
烘焙。
烧。
衬托,渲染:烘衬。
烘托。
烘染。
烘云托月(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笔画数:10;部首:火造句:这件衣服不到10分钟就烘干了。
哎:āi魂:hún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魂灵。
鬼魂。
魂不附体。
指精神或情绪: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
魂不守舍。
笔画数:13;部首:鬼造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魂。
●重点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重点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
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
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
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3、“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4、“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
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
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
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在教学中,这里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5、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
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对词语的理解
圣诞树: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
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