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

四、避忌
2、忌合掌
良友沓来共赏神州春色; 荷花开禹甸; 禹甸时时好; 贵宾纷至同观华夏雄姿。 莲朵展神州。 神州处处新。 (开县凯悦宾馆) (大合掌) (小合掌)
四、避忌
3、忌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暖暖环球情; 运满四季万事顺; 为世间老人送福祉; 巍巍金开州。 时来八方百业兴。 替天下儿女尽孝道。 (开县精神病院) (开县民政老年公寓) (开县环球商务会所)
1、本句对替
2、上下对立 3、规律对换 4、仄起平收 5、领字不计
叙情缘揽天地风月; 品茶品画品人生;
聚亲友烤人间百味。 谈天谈地谈古今。
(开县古今庭) (开县国森山庄竹林烧烤)
1、本句对替
2、上下对立 3、规律对换 4、仄起平收 5、领字不计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 一网传声,一脉透心,同怀远近 厢关月; 古城开县,东南临水,西北傍山,钟灵毓秀; 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 两行寄语,两边道福,互叙团圆 骨肉情。 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笔者2002年上九登高获奖联)
四、避忌
4、尽量避免合音
青山——清水 红花——宏业 鲜花——奇葩
五、其它
1、传统对格,如叠字、嵌字、拆字、借对、转品等, 要求放宽。
九日旮旯未见旭;【网络】 十口甲申乐耕田。【彭晓】
五、其它
2、巧对、趣对、集句等不受严格限制。
叹妙玉,逛庙宇,妙玉归庙宇,渺欤妙 孔子孟子孙子孜孜教学子; 【网络】 富顺仁寿家重庆; 【彭晓】 一年好景君须记;(苏轼) 学者讲学,求学者,求学者; 玉; 【彭晓】 【彭晓】
3、对联之妙,妙在别致、脱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多人双人单人,众役修路;【彭晓】 一口两口三口,故宫品茶。【网络】
对联讲座讲稿

对联讲座讲稿对联讲座讲稿所谓对联,就是上下联之间,既要相对,又要相关联。
一、对联的起源和形成对联起源于桃符,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悬桃符了。
形成于五代,被公认的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广泛应用则在宋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提倡,这一时期对联艺术蓬勃发展,到了清代,对联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为对联的鼎盛期。
“对联”简称“对”,俗名“对子”或“联语”,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柱上,又称为“楹联”或“楹贴”。
“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出句”或“上比”,后一部分就叫做“下联”、“对句”或“下比”。
二、对联的特点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种十分奇特的对称文学,包含对偶、独立、独特三个特点。
对联是在我国文学领域对偶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备律诗中的一切特点,并且有独立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联必须具备律诗中对句的一切特点这些特点即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偕、文字相别、内容相关等六方面。
1:字数相等,指的是上下联的字数必须一样多,长联中每个分句的字数也必须相同。
2:词性相当,就现代汉语来说,指的是名、动、形、数、量、代等六类实词跟副、介、连、助、叹等五类虚词,按联律来说,都应词性相对。
但在实际创作中,有时代词可以与名词相对,形容词可以跟动词相对,对于虚词均可稍放宽。
学术盛宴的对联

学术盛宴的对联赞学术交流上联:学术交流,如切如磋,共探知识奥秘下联:思想碰撞,亦师亦友,同绘智慧蓝图横批:学无止境颂学术传承上联:承前启后,学术之光昭日月下联:继往开来,智慧之火耀乾坤横批:薪火相传扬学术精神上联:严谨治学,追根溯源求真理下联:勇于创新,格物致知谱新篇横批:学术脊梁贺学术盛会上联:群贤毕至,共襄学术盛举下联:少长咸集,同谱智慧华章横批:盛会华光期学术发展上联:博古通今,学术之花绽放下联:瞻前顾后,智慧之树常青横批:学通古今望学术创新上联:突破常规,学术新途开伟业下联:紧跟时代,思维巧变铸辉煌横批:开拓创新赞学术研究上联:深入钻研,学术高峰凭勇攀下联:精心探索,知识海洋任遨游横批:探究真知歌学术贡献上联:学术有成,奉献社会促发展下联:知识无价,服务人民谱赞歌横批:学以致用赏学术成果上联:累累硕果,凝聚学术智慧下联:赫赫战功,彰显学者风采横批:春华秋实颂学术氛围上联:学术氛围,浓厚似酒香四溢下联:研讨风气,热烈如火焰腾空横批:求知若渴赞学术合作上联:携手合作,学术力量添羽翼下联:并肩前行,科研道路创辉煌横批:合作共赢期学术进步上联:不断进取,学术阶梯稳步上下联:持续创新,知识殿堂阔步行横批:步步高升望学术影响上联:学术影响,深远如江河行地下联:智慧光芒,璀璨若日月当空横批:光照千秋贺学术会议上联:会议召开,学术精英齐汇聚下联:研讨热烈,智慧火花共绽放横批:风云际会赞学术论文上联:论文佳作,展现学术造诣下联:著作等身,彰显学者才华横批:才高八斗颂学术机构上联:学术机构,培育人才摇篮地下联:科研院所,催生成果智慧园横批:人才辈出歌学术讲座上联:讲座声声,传播学术正能量下联:听众济济,汲取知识营养源横批:开卷有益赞学术团队上联:团队协作,攻克学术难题下联:众志成城,攀登科研高峰横批:团结奋进望学术未来上联:展望未来,学术前景无限好下联:立足当下,科研步伐更坚实横批:继往开来颂学术文化上联:学术文化,源远流长润心田下联:智慧结晶,博大精深启后人横批:文化传承贺学术庆典上联:庆典隆重,共庆学术丰收岁下联:嘉宾云集,同贺科研胜利年横批:喜庆丰收赞学术竞赛上联:竞赛舞台,展现学术风采下联:拼搏赛场,弘扬探索精神横批:赛出风采期学术突破上联:勇于突破,学术瓶颈终打破下联:敢于尝试,科研难题定解开横批:突破自我望学术引领上联:学术引领,开拓创新方向下联:智慧导航,照亮前行道路横批:引领未来颂学术大师上联:大师风范,高山仰止传佳话下联:学者楷模,景行行止励后人横批:德艺双馨赞学术资源上联:丰富资源,助力学术研究下联:优质平台,推动知识传播横批:资源共享歌学术友谊上联:学术交流,结下深厚友谊下联:思想碰撞,擦出璀璨火花横批:友谊长存望学术普及上联:普及学术,提高全民素养下联:推广知识,铸就社会文明横批:教育为本贺学术成就上联:成就斐然,学术辉煌载史册下联:功绩卓著,科研荣耀耀中华横批:功成名就赞学术探索上联:探索未知,学术征程无止境下联:追求真理,科研道路有高峰横批:上下求索颂学术环境上联:良好环境,孕育学术奇葩下联:和谐氛围,催生智慧硕果横批:环境育人。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提纲翁景星对联,雅称楹联(因对联经常要贴在楹柱上),又称联语、联句、对子等。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
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它与京剧、国画等同被人们称之为“国粹”。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还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对联的起源、产生和发展从哲学上说,对联起源于先秦时期《周易》中的“阴、阳”学说,即对立统一;从文学上说,起源于“对偶修辞”;从历史应用上来说,则是起源于古代民俗中的“桃符”。
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对联的雏形产生;唐代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出现;宋元时期得到初步发展;明朝已相当繁荣;清朝进入全盛;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开始进入课堂。
但文化大革命年代却受到严重的摧残。
改革开放后开始复兴,1984年国家楹联学会成立,各省市楹联组织相继成立,各地征联活动如火如荼。
20XX年国家楹联学会《制定联律通则》,20XX 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现在对联已进入鼎盛时期,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二、对联的功能和作用装饰环境、陶冶情操、彰扬赞颂、劝勉激励、启迪告诫、鞭挞嘲讽、祈祝吉祥、凭吊缅怀、酬酢欢娱、广告宣传。
三、对联类别从实用方面可分为:春联、名胜古迹联、行业联、寿联、婚联、新居联、馈赠联、挽联等等。
四、对联基本规则对联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包括六个方面,简称六要素。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也称上比)、下联(下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如果一边字多一边字少,就破坏了平衡,不成对联了。
(二)词性对品。
对联中要求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必须是同一类,这叫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等。
不是同类词一般不能相对。
例: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注意点:1、数目字(如一、二、三……十、百、千、万、亿……等),颜色类词(如红、橙、黄、绿、蓝、青、紫、赤、翠、碧等),方位词(如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等),这些名词各自成一类别,要在本类中相对,一般不可与其它类的词相对。
对联知识讲座

按用途、内容分类: 按用途、内容分类: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春联: 春联 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堂屋、大厅前柱子上的对联, 楹联: 楹联 堂屋、大厅前柱子上的对联, 多镂刻于木版上,具有永久性; 多镂刻于木版上,具有永久性; 3.装饰联:悬挂在中堂画两侧、书房 装饰联: 装饰联 悬挂在中堂画两侧、 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生子、建新 喜联: 喜联 用于祝贺婚娶、生子、 迁新居; 屋、迁新居; 5.寿联:用于祝寿的对联; 寿联: 寿联 用于祝寿的对联;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挽联: 挽联 哀悼死者的对联。 7.趣联: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 趣联: 趣联 以逗乐谐趣、 的游戏性对联。 的游戏性对联。
• 对联平仄口诀: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青山有幸埋忠骨,(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平平仄仄平平仄)
白铁无辜铸佞臣。(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铁无辜铸佞臣。(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笑语声声辞旧岁,(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笑语声声辞旧岁,(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红梅朵朵报新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 按修辞技巧分类 : •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对偶联: 对偶联 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 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 对。 •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 修辞联: 修辞联 比喻、夸张、反诘、双关、 设问、谐音。 设问、谐音。 •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 技巧联: 技巧联 嵌字、隐字、复字、叠字、 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对联基本知识(讲座)

对联基本知识(讲座)?对联网校初级班简明教程古今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联趣。
例1:王羲之——“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例2:洪承畴——“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总目录第一讲什么是对联第二讲初识对联格律第一节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正对;反对;串对也叫流水对。
)第二节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第三节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第三讲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第一节工对与宽对第二节当句对(“句中自对”)第三节联绵词第四讲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第一节“马蹄韵”和“平仄杆”第二节节奏点平仄规则和特殊联格的平仄规则第三节古四声问题第五讲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第一节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第二节“合掌”禁忌第三节无情对第四节分咏格诗钟第五节“内容相关”必读文章第一讲什么是对联对联由两句话或两段话组成。
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多分句组成的两段话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每边只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单边只有一句,则上联标逗号,下联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一、字数相等“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例:上联:春来眼际下联:喜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病例:上联:春来眼际下联:风光无限(“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多分句例: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对联知识讲座》课件

形是表象。
技巧贯穿在不同的句子中。
对联的欣赏和创作
1
创作
2
对联的创作需要有丰富的文化词汇和对语言 的把握,同时需要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灵敏,以及传统
文化知识的储备。
欣赏
欣赏优美的对联的方法有对比、体验、品味, 通过对典故、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能够更 好欣赏对联。
对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
传承方式主要有口耳相承、书写传承、教育班、专业机构等,结合多种方法,实现多元化传 承。
《对联知识讲座》PPT课 件
在这个对联知识讲座中,我们将全面介绍对联的定义、起源、构成、分类、 基本要素与技巧、欣赏和创作、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对联的价值与意义。
对联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是由两个相对联的短句组成的,用来表达相对或互补关系的文字艺术。
起源
出现于唐代,作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称作“对子”,后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 “对联”。
构成
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共三个部分。
对联的构成和分类
1
构成
上下两句意义相对应或相补,音节相同或相近。
2
分类
平行对:两句纵向排列,意义对称; 交叉对:横批两端是两句纵向或悬挂排列,交叉呼应; 对仗句:两句在音节、长度等方面相对应,共同构成意义。
对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要素
技巧
韵、音、意、形是对联的基本要素,韵是灵魂,音、意、 对联学习的技巧包括照应、对仗、托物、比兴,不同的
发展
对联在现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应用场景,如展览、APP、公益活动等,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结语
1 对联的价值和意义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一、对联的历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很好吧?这样的形式就是对联。
大家都知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两侧的,人家结婚时贴在大门和新房门侧的,都是对联。
至于对联究竟是什么,对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对联是由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chǎng 会意字,“永日”意,即白天特别长)开创的。
在新春时,他将自创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在门口。
于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诞生了。
在此之前,春节时,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只是把表示吉庆的桃木挂在门侧。
当然,也有在门板上贴门神的——最早的门神应为钟馗,后为神荼、郁垒,再为秦琼、敬德,也有采用“四大天王”之二的。
所谓王羲之贴春联,因书法漂亮、内容优雅而多次被人揭走,三十晚上被迫贴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初一早上各添三字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而终得贴成的传说,纯属附会。
对联得到大的发展和普及,立功至伟者当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
年前微服私访时,还在民间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锥锥锥锥出穷鬼去;拉拉拉拉进财神来”等佳联。
此后,对联便大面积的开花结果,成为中华的瑰宝了。
对联,也叫对子,喜子,联句等,可以写在纸上,布上,竹子上,木板上,柱子上,或者刻在木头上,石头上。
总之,只要是成双的,对仗工整的,都是对联。
二、学习对联知识的妙处和意义对联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世界上只有使用表意文字的中国,才有这一美丽的文学样式。
以前,尤其是在中华的封建时期,即使是没有级别的童生,也必须精通对联。
对联,可说是学生的基础功课,先生上课总会先考对课,其实就是对简单的对联。
鲁迅先生幼年时期曾在私塾以“比目鱼”妙对先生所出“独角兽”就是很出色的一例。
现在的年轻人,对对联是很少感兴趣啰,说道什么“四大天王”,什么“天皇”“天后”,那是张嘴就来;加上现在的课本也不重视对联的传授,考试不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知识讲座第二课时
一、对联的组成
楹联,一般都有联题(如:联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联贺大荔县诗词协会成立)、联文(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两大部分组成。
联文是由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
也可以叫上比、下比。
在口语“对对子”和征联活动中有“出句”“对句之说。
”如:“醉美太白杯”征联。
有一个出句:
数年扬善,以善化人,善行天下千秋善;
我对了一个对句:
廿二弘慈,藉慈济世,慈布人间亿众慈。
二、对联的种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三、简述对联种类
(1) 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节令联可划分为元旦联、春联、国庆联等。
节令联最主要的春联。
( 2) 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 3) 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
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
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
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 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
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
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 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
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
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
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 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 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
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
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
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9) 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一。
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
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四、对联种类举例
对联根据用途划分,这也是对联种类划分中最多的一类,有关的例子列举如下: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
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
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寿联)
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
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书店)
虽是毫发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
欢迎春夏秋冬客;
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
不为他邦臣。
对联的种类再举例
1、拆字联、合字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2、谐音联:如苏东坡和朋友和尚佛印互讽:
狗啃河上骨(和尚);
水泛东坡诗(尸)。
3、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4、数字联:
一舟二浆三人摇过四仙桥;
万瓦千砖九工修成十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