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专项)中期检查表【模板】

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专项)中期检查表【模板】
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专项)中期检查表【模板】

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唐小方

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唐小方 发表时间:2018-05-16T10:30:51.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唐小方陈晓旭郭保生 [导读]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本科院校中,要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就要从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权力约束机制、利益保障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 广东白云学院广州 510000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本科院校中,要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就要从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权力约束机制、利益保障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校企协同教育是高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文将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本科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强调的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关键就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开创性素质,掌握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专业必备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重点就需要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然后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参与教学与项目开发,从而实现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高度融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此,本文将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本科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 1、利益驱动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要想顺利的实施首先要找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 点。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都在于用人,而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输出人才,企业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也离不开人才。那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成了企业和高校合作中的利益,而企业能给高校提供资金、设备、场地等帮助,那么在这个利益的结合点上高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同时,院校应该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适应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沟通协调机制 本科院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独立经营单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双双都会难免因为自身的利益而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为此,为了构建和谐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院校和企业要共同组建一个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从而加强与企业和行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议,协调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中间人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双方的合作更加的稳固,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的良好。 3、权力约束机制 权力约束机制的建立是为了避免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的不作为行为,确保校企合作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从而激发校企双方的动力,保障双方的权益。要建立权力约束机制首先要签订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完善校企合作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并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制度来办事。其次,要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育人中的监督作用,对双方进行监督。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对双方进行约束,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 4、利益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院校和企业在合作期间所享受的正当权益,就需要建立一个利益保障机制。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利益保障机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有效的确保校企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作为本科院校要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企业应抽调专职校企合作管理人员,参与合作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的构建等工作,并承担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作为行业协会应为学校和企业交流的平台,在职业资格鉴定、专业能力培训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校企合作育人顺利实施。 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措施 1、加大力度建立人才创新基地 本科院校要选择具有良好运作基础的企业进行合作,在签订相关协议后,企业要为院校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也要提供就业的岗位。校企双方要加大力度建立人才创新培养基础,将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来。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出现利益上的冲突,要讲长远的眼光放在人才的培养上,而不是经济上利益。学校在培养出了符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学生后,就能吸引更多更优质的生源,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合作给予企业的则是更多挑选优秀员工的机会,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少的培训费用,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其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校企双方都要意识到以上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为实现双方共赢共同努力。 2、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就是打破传统的单纯以知识为传承的教育观念,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突出企业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在课程设计、实习和选择毕业设计课题中要强调实题、实地、实做,如到行业内企业实习或进行实际的科技产品开发,通过提供真实的创新、动手环境,让学生真正得到实践的锻炼,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成长。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是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的关键,并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主线、灵活适应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就业需求为重点,灵活的设计方向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研发中去,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本科院校的教师要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组成课程开发小组,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更加的切合生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XX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XX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说明 山西省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速培育ICT产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特推出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以下是具体内容:一、ICT学院简介 XX公司ICT学院,全称XX公司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是XX公司为打造ICT 人才产业链,推动ICT领域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为社会培养ICT领域的人才,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长期需求而设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 1、ICT类专业内容建设 面向新经济改造升级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专业,制定面向ICT领域进行专业改造升级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工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XX公司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共同体。

2、双师型教师提升计划 围绕产业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产业最前沿技术的机会与平台,提升教师对产业前沿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联合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一批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在线课程资源,快速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在线课程资源与在线教育支撑工具在课程上的广泛应用。 4、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一批面向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的实训教学科研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与产业真实场景结合的实训科研平台服务。 5、建立能力评价机制 通过XX公司ICT大赛、XX公司职业认证与课程结合等模式,建立ICT类人才能力评测体系,客观评价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参考指标体系。 6、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 XX公司一直倡导构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商业、聚合服务,最终助力山西省ICT产业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从2012年开始,XX公司开始与全球高校合作开展“XX公司ICT学院”,每年为ICT产业链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每年的双选会旨在为合作伙伴输送人才,并帮助合作院校解决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核心问题,从而建立起ICT产业链中企业、院校、平台、人才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ICT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 7、社会服务

新时代校企协同育人座谈会讲话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校友们: 大家好!我叫***,是xx学院安全工程专业2002级学生,学号200201043205,目前就职于平朔集团生产技术管理中心,很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 桑干河源,洪涛山下,朔州是一个有着许多美丽传说的地方,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隆重的举行xx学院新时代校企协同育人座谈会,重温师生情、校友情,对此我满怀期许。看到母校老师和很多校友的到来,倍感亲切和温暖,更感觉像一个大家庭聚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平朔集团公司所有校友,向曾经辛勤培育我们成长的母校领导和恩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往事如歌,岁月如诗,我们已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从懵懂少年逐步踏入社会,并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着,奋斗着。然而,不论我们走到哪里,取得怎样的进步,都离不开母校给予我们的呵护关爱与悉心栽培。回顾当年在xx学院求学的历程,心中百感交集,忘不了致远楼上恩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安科楼里每一次成功的通风实验,忘不了图书馆内挑灯夜读,忘不了体育场上挥汗如雨...... “勤学、善思、力行、创新”的学风,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如鱼得水,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而“自立立人,兴安安国”的校训,更是始终萦绕在脑际,铭刻于心中,短短八个字,不但教给我们怎么做人,而且给我们安全人提出了更远大的目标和更高的境界。 今天我们同样感受到了母校的老师对广大校友,尤其是对晋、蒙地区校友的牵挂,衷心希望校友联络组依托学校,充分发挥其民间组织的优势,开展灵活多样的校友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校友、服务学校为目标,搭好互助合作平台,真正成为联系校友,促进校友为母校发展多做贡献的重要纽带。 最后,我想用“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兴安安国,共谋安全誉五洲”作为发言的结语,与大家共勉。 让我们共同预祝xx学院校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校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2017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顺利实施,明确项目组织与职责分工,规范项目发布、申报、评审、公示、立项、结题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下简称“高教司”)有关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项目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促进教改、协同育人”为宗旨,通过汇聚企业资源,征集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依照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原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高教司统筹规划,企业发布需求、高校申报,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高教司组织委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开展项目相关标准制定、咨询和评审工作。 第五条企业的主要职责 1.作为项目发布单位,根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目标定位

和自身发展需要,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接受高校项目申报,开展申报指南解读、高校合作洽谈、项目咨询工作。 2.落实申报指南承诺的项目支持经费到位,云平台、软硬件等价资源投入及实施部署。 3.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相关文件要求规范项目运行,抓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组织项目验收和企业内部评审,向高教司报送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第六条高校的主要职责 1.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作的企业及项目类别进行申报。 2.为项目实施提供所需的环境及政策等支持。 3.抓好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工作。 4.监督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并督促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高校)的主要任务 1.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组织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申报。 2.按合同约定和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组织资源完成约定的任务目标。 3.与合作企业方成员一起,接受并配合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提出解决办法。

海兴电力科技校企协同育人方案

2017年计算机、现代农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方案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做好产学结合,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联合长阳职教中心开展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活动,现将跟岗实习工作相关安排如下: 一、跟岗学习主题 “美丽海兴、追逐梦想” 二、社会实践对象 长阳职教中心现代农艺、计算机专业实践生 三、社会实践时间 2017年1月-2017年3月 四、总体框架 1、体验企业文化 2、企业生产实践 3、职业生涯规划 4、职业素养提升 五、具体内容 1、职业素养课程安排(课程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 职业素养课程安排 序号日期 时 间 培训部门事项实践地点 讲 师 内容 实践 形式 1 12月 30日 待 定 公司人事 部、培训部 走进海兴公司 曾白 兰等 认识海兴,体验企业文化 参观、 讲座 2 1月8 日 待 定 茶话会 公司多媒体 室 曾白 兰等 我爱海兴,实践交流会讲座 3 1月 15日 待 定 《职场竞争力》公司会议室 曾白 兰等 职场技能讲解及经验分 享 讲座 4 1月 27日 待 定 春节联欢活动公司活动室 曾白 兰等 团年饭、游艺活动 文体 活动 5 2月5 日 待 定 大国理政讲座 公司多媒体 室 李永 华 从认识G20峰会到站在 国际的视角思考问题 讲座 6 2月 19日 待 定 走进杭州 西湖、G20峰 会所在地 曾白 兰等 感受杭州文化,参观西 湖、G20峰会场 参观 7 3月5 日 待 定 走进职场 公司多媒体 室 人事 专员 职场面试知识培训讲座 8 3月 19日 待 定 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多媒体 室 部门 经理 从海兴发展看如何实现 人生梦想 讲座 9 4月2待职业经理人创业课公司多媒体部门我想当老总创业课程讲座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周海英 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周海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以“教学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13XJY24。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 (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自此,高校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等得以全面展开。 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社会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内涵与实质 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保持发展后劲,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决定了需要大量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东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单一主体、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145423.html,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作者:张志红 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9期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引企驻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分析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方式和内容。介绍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会计学专业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入驻学校,借助企业资源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引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强调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需在企业一线从事会计各岗位的实务操作。但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还存在与企业要求脱节,毕业生缺乏企业实务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还较差,还需要企业的再次培训。主要原因是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有差距 1.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要求不接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老旧,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特点要求无法接轨,不适用高速发展的地方经济需要。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 (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

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 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 育协同创新的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 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探讨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25T11:02:34.0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作者:胡宝宝林宗得 [导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应强化院校与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稳妥有效地开展合作。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却显露出一些问题。尽管国家一直都强调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但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创造能力依然薄弱。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这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十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走过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将探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然后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概述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注重产教深度融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外高等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合作理念、合作政策、合作机制等诸多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措施 首先,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政策激励机制。该激励机制的目的是要突破制约校企协同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成为院校和企业相互“推动”的动力源。高校可通过政策的适度调整,充分释放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环境氛围,研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般传授模式中走出来,更加注重实践和对技术创新化的倡导,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领域,将科技开发成果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全面有效的融合和整合。院校和企业可组建战略联盟,将院校的知识技术扩散需要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以及校企各自的创新要素,通过新模式、新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快校内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师生创业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最终提高院校和企业各自的竞争力。再次,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市场配置机制。校企双方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配置双方的资源和要素,达成双方合作的共识。一方面,院校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其学术创造能力,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升级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取得发展的动力,实现企业目标。最后,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监督评价机制。该机制把院校的发展目标、院系的工作目标和教师的工作要求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形成了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监督评价制度保障了各方的利益,鼓励良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 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再辅以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与“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相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将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走出一条促进校企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特色之路。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重点在于合作,要求院校和企业相互配合,其未来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体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校企双方需要作出以下四个转变:由机制探索向制度创新转变,由资源共享向利益共享转变,由体制融合向文化跨越转变,由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这样可以使双方变成制度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双赢。 另外还要着眼于三点:一是要转变理念,增强合作的开放性;二是要利责明晰,体现合作的平等性:三是要资源共享,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校企协同育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培养模式,建立校企长远合作的教育机制。高等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布局、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还可以根据本校的软硬件以及学生的特点开发教材,使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应强化院校与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稳妥有效地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2]陈兴文刘燕邵强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1),92-96。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邓一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是解决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一种比较好的机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内容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并提出相应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校企协同;软件工程;探索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Deng Yixing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510800) Abstract: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s is to solve practical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and social actual demand disjointed a good mechanism,bu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easy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of any effect.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in the for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content and target,etc.,to compare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feasible method. Keywords:synergy between colleges;Software engineering;explore 校企协同育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比较好的机制,但知易 行难,应与企业展开什么样的合作,使得这样的机制不流于形式。 结合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以下简称华广)软件工程专业的 工作实践,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校企协同育人建设的思路。 1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体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决 心 对于身处IT产业发达地区的高校来说,在校企合作上是有 先天优势的,一方面可选择的合作企业很多,另一方面,学生也 容易获得企业的直接指导甚至赴企业现场实习。既然有了这种优 势,校企协同育人就不应该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不能简单 的采用和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把一些项目实践的课程交给企 业来指导等方式,这样的话企业只是被动的迎合学校的需求,而 现在最大的问题恰恰正是学校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不一致。因 此,把企业请进学校,让企业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就显 得非常有必要了。华广计算机工程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积极的 尝试,于2014年建立了学校第一个校企协同育人联盟,吸引了东 软、中软、华三等公司加入到联盟中,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邀 请联盟企业代表参加培养方案研讨会,对整个培养方案的知识体 系构成、课程分布进行细致的梳理。而企业也会根据培养方案中 的前期课程安排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课程的课程内容,对 接做得越好,企业越有动力将一些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拿来与 学生分享,教学效果则越好。 2 认真选择合作企业,保证协同育人的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相当一部分高校仍停留在闭门造车的人才培 养模式中,毕业生动手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因此, 近年来,许多IT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主打的课程就 是所谓的项目式开发课程,号称能短时间内提供学员的动手能 力,并使得学员在就业市场上获得很强的竞争力。本文对这些培 训课程的效果不做评价,但实事求是的说,为了吸引学生参加动 辄一两万的实训课程,许多这样的培训机构已经开始对高校进行 更深入地渗透,也开始打着校企协同育人的幌子来找高校寻求所 谓合作。它们把自己包装成普通IT企业的样子,抓住部分高校急 于完成找企业帮助实践教学任务的心理,承诺帮助高校完成部分 实践课程。但由于其最终目的还是想吸纳更多学生参加其培训项 目,对与高校合作的课程,则往往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 讲师在课程中花很多时间贬低高校本身的课程体系,为自己培训 课程大做广告的行为。可想而知,高校选择这样的机构合作,是很 难得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的,甚至还变相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 担,容易招致学生和家长的质疑。 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对于许多二本层次的高校来说, 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1)要找准自身定位,不要好高骛远。有些高校虽然是二本层 次,但眼里只有微软、IBM这样的企业,国内也只看得上腾讯、百 度。虽然这些企业并非只跟985或211的高校合作,但确实不会 把太多的资源投向一般的高校。其实对于二本层次的高校来说, 大多数的毕业生毕业时所选择的就业单位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一开始未必一定要选择非常顶级的基金项目: 2015KTSCX183,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项目; JY16070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 JY141204,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与探索 一、引言 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 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 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 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 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 学存在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 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

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 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 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 课程设计。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 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经过深入的调研,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全面推动汽车工程学院和青岛英谷教育合作共建车联网专业的教育改革,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真实训练环境。协同共建符合车联网时代需求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双创实践基地,并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项目,开展真实的创业实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本院交 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已逐渐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

校企合作邀请函篇

校企合作邀请函范文8篇 (篇一) 各用人单位: 为创新人力资源供求机制,加强校企联动,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58号)文件精神,我校拟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的认定及建设工作。现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与我校合作,挂牌共建“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基地认定办法及合作协议详见附件1、2)。 同时,请共建基地向我校推荐至少1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学校颁发“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聘书(就业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及推荐表详见附件3、4)。 基地和导师将深度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欢迎各用人单位来电咨询,携手共建。 联系人: 附件: **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年9月20日 (篇二) **贸易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原国家地质部创建的郑州地质学校,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2000年由河南省教育厅管理,是河南省职

教攻坚计划确定的首批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 学校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白沙园区工贸路和通商路交叉口,占地377亩。占地200亩的东地块一期工程十万平方米主体已封顶。占地160亩的西地块二期工程,准备启动规划调整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中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要求。具体落实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新校区西地块邀请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校校合作实训基地。 请有意参与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单位与我校下列负责人联系,商讨具体合作事宜,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优先考虑。 工业贸易学校 **年5月9日 (篇三) 为进一步满足我市企业招聘需求及长期基础性人才储备需要,市委组织部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于2018年4月19日举办南安市第四届公益性校企合作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树立校企间“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市150家企业与70家职业技术院校交流合作。方案如下: 一、会议名称 南安市第四届大型公益性校企合作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教材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 (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三)师资培训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面向教师的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设备或平台,支持高校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等,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企业提供师资、软硬件条件、投资基金等,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六)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指导教师和项目研究方向,支持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教育部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有关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和指导项目规范运行;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19, 9(5), 519-52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145423.html,/journal/a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145423.html,/10.12677/ae.2019.95086 Research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hundong Wang, Bailu Zhu, Xiuliang M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Received: August 8th, 2019; accepted: August 23rd, 2019; published: August 30th, 2019 Abstract After the “Fudan University Consensus on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not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rked the launch of the “New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je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talents, the future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new economy need the high-quality compound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stro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ak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n-win cooperation as the goal,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ultimate goal, we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 The New Engineer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王春东,朱百禄,莫秀良 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8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3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