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环评指导意见书
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环评指导意见书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环评指导意见书1、工作场所的分级、分类(1)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8871-2002),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甲、乙、丙三级,由场所级别确定评价级别;(2)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8)的要求,可以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把工作场所分为Ⅰ、Ⅱ、Ⅲ类,依据场所类别,确定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秒及装备结构要求,包含地面、表面、通风橱、管道、表面及去污设备等。
2、布局、分区合理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相关规定:4.8 临床核医学诊断及治疗用工作场所(包括通道)应注意合理安排和布局。
其布局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如一端为放射性物质贮存室,依次为给药室、候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
并且应避免无关人员通过。
4.9 临床核医学诊断用给药室与检查室应分开。
如必须在检查室给药,应具有相应的放射性防护设备。
4.10 临床核医学诊断用候诊室应靠近给药室和检查室,宜有受检者专用厕所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需用图予以说明以下内容:(1)各功能室的布局应按照低活性区到高活性区、并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2)医生、病人双通道,避免交叉污染;(3)病人通道单向通行,且应按照低活性区到高活性区的方向通行;(4)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其中控制区包括注射室、分药室、ECT 室、甲癌病房、病人专用卫生间、功能室等放射性活度较高的场所;与控制区相临近的各场所为监督区;其他区域为非限制区;(5)监督区与控制区连接通道处应在监督区侧设防护门和固定式报警仪(乙级及以上场所)。
3、屏蔽防护设施计算包括墙体屏蔽、防护门及铅窗,有下层结构的要计算地面防护,有楼上结构的要计算天花板防护,计算时以使用核素的最大活度进行屏蔽计算(采用点源计算法)。
4、剂量限值计算评价时,应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进行估算,估算公式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2000 年报告附录A , X 或γ射线产生的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计算公式如下:H = 0. 7 ×10- 6D r t其中:H 为X 或γ射线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mSv ;Dr 为X 或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nGy/ h ,可采用估算或类比监测得到;t 为X 或γ射线照射时间, h;0.7为剂量换算系数,Sv/ Gy。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新余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新余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9.08.28•【字号】赣环辐射〔2019〕50号•【施行日期】2019.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对新余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赣环辐射〔2019〕50号新余市人民医院:你院报送的《新余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已建项目情况医院现有Innova 3100型DSA机、Clinac CX型直线加速器各1台,均属Ⅱ类射线装置。
现有N/i型双排螺旋CT机、Lightspeed-VCT型64排螺旋CT机、XR650型DR 机、D-Vison Phus 50型胃肠机、Digital Diagnost型DR机、DR2200u型DR机、Seno DS型乳腺机、OSTEOCRE3型骨密度仪、OEC9800型移动C臂机、OEC7900型移动C臂机、PLX101C型移动X射线机、飞利浦Practix 160型移动DR机、CranexD 型口腔全景X线机、Kavo3 Dexami型口腔CT、Gendex expert DC型牙片机、2200U型X光机各1台,均属Ⅲ类射线装置。
建有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1处(含131I 、89Sr的应用),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2处(分别含125I粒子及32P的应用)。
以上核技术应用项目履行了相关环保手续,许可证书编号为赣环辐证[K1806]。
二、本次批复意见医院综合楼北楼一楼拟建核医学科(含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31I、99mTc、89Sr、32P、125I粒籽的应用),本项目运行后,停用原有门诊楼二楼核医学科(131I、89Sr)、门诊楼四楼美容科(32P)及住院部负一楼(125I粒籽)的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
生态环境部 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标准 征求意见稿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核意见.doc

二、德州市人民医院位于德州市德城区新湖大街1751号,为满足诊断需求,核医学科搬迁至新门诊楼地下二层,核医学科使用99mTc、18F、89Sr、131I,贮存99Mo、125I粒子源,进行131I吸碘率测试,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5779×109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报告表针对医院核医学工作场所应用项目进行评价,在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及本审批意见的要求后,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四、本审批意见有效期为五年,若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动,须重新向我局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五、接到本审批意见后10日内,将本审批意见及报告表送直属分局备案。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5月6日
2.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培训和再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初级培训和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辐射工作。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的要求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做到1人1档。辐射工作人员应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每3个月进行1次个人剂量监测。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告。
二、该项目应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及以下要求,完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开展辐射工作:
核医学科环评

核医学科环评
核医学科环评是指对核医学科建设所涉及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便在规划、建设和运营中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核医学科建设包括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等方面,其涉及的物质和设备都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和毒性,因此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核医学科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核医学科环评需要对建设项目的目标、规模、选址、工艺流程、设备等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在环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等各种排放物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因素。
核医学科环评不仅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公众健康和安全的一种保障。
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可以使核医学科的建设和运营更加安全、环保、可持续。
- 1 -。
安丘市人民医院核医学工作场所、90Sr敷贴治疗、125I粒籽源资料讲解

(一)严格执行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1.落实、完善辐射安全管理责任制。医院法人代表为辐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设立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指定1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技术人员统一负责全院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岗位职责;各辐射工作场所应安排技术人员负责各自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9.制定并严格执行辐射环境监测计划。配备1台辐射巡测仪和1台表面污染沾污仪,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并向环保部门上报监测数据。
(四)制定并定期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有计划地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若发生辐射事故,应及时向环保、公安和卫计等部门报告。
三、该项目建成后,应向潍坊市环境保护局书面提交试运行申请,经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运行;自试运行之日起3个月内向我厅申请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3.做好加速器、安全与防护措施的维护、维修,并建立维护、维修档案。
4.使用DSA时,医护人员应穿戴铅衣、铅帽、铅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铅防护屏后工作,确保辐射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标准限值。
5.核医学科应实行分区管理,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外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
建立放射性废物衰变箱专用储存间。本项目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收集到符合规范的放射性废物衰变箱内,在储存间衰变10个半衰期,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后,方可作为普通医疗垃圾处理。
与销售单位签订回收协议,由其回收放射性同位素包装容器。
按照《关于做好申请放射性核素排放量和定期报告排放计量结果工作的通知》(鲁环函[2010]765号)要求向我厅申请放射性核素允许排放量,并定期报告放射性核素排放计量结果。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7.10.31•【字号】豫环审[2017]214号•【施行日期】2017.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豫环审[2017]214号河南省人民医院:你单位(组织机构代码:12410000415807818L)报送的由瑞能(河南)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及相关材料收悉。
该项目环评审批事项在我厅网站公示期满。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项目性质:扩建。
二、审批内容(一)种类和范围:使用Ⅱ类、Ⅲ类射线装置;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V类密封性放射源。
(二)项目内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工贸路、郑信路、西平路、康庄路合围区域,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
(1)拟购Ⅱ类射线装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18台(参数均为150kV/1250mA,其中病房楼三层DSA中心3台,门诊医技楼四层手术部2台,门诊医技楼三层DSA中心12台,华中分中心C楼负一楼东南角1台);(2)拟购Ⅲ类射线装置24台(DR机6台、CT机9台、数字胃肠机1台、乳腺机1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1台、C臂机3台、PET-CT机1台、SPE-CT机2台);(3)在病房楼一楼建设核医学科,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使用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8种,分别为:Tc-99m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11+9Bq,年最大用量2.78+13Bq;I-131日等效最大操作量5.55+8Bq,年最大用量1.724+12Bq;F-18日等效最大操作量5.55+5Bq,年最大用量4.81+11Bq;N-13日等效最大操作量5.55+7Bq,年最大用量1.39+12Bq;C-11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7Bq,年最大用量9.25+10Bq;Ga-68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7Bq,年最大用量9.25+10Bq;Sr-89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8Bq,年最大用量4.63+11Bq;Sm-153日等效最大操作量2.96+7Bq,年最大用量1.48+10Bq;(4)拟购Ⅴ类放射源4枚,其中3枚用于西门子SPE-CT刻度校准(2枚Co-57,1枚Gd-153),1枚Co-57用于GE公司SPE-CT刻度校准。
核医学科环评报告表

核医学科环评报告表一、引言核医学科环评报告是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文件,旨在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保障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二、项目概况核医学科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项目主要包括核医学科研楼、放射性物质储存库以及相关的设备和设施。
该项目旨在提升医院的核医学科研实力,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三、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将产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对大气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和模拟计算结果,项目的大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的污染。
2.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将使用一定量的水资源用于放射性物质的处理和实验室的日常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管理。
我们将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储存,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间的噪音、振动等。
我们将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园林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四、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1.放射性物质管理建立健全的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其安全使用和储存。
2.废水处理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噪音控制施工期间采取噪音隔离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干扰。
4.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五、结论通过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我们认为该项目在合理使用和管理放射性物质的前提下,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并且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环评指导意见书
1、工作场所的分级、分类
(1)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18871-2002),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甲、乙、丙三级,由场所级别确定评价级别;
(2)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GBZ120-2008的要求,可以
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把工作场所分为I、U、川类,依据场所类别,确定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秒及装备结构要求,包含地面、表面、通风橱、管道、表面及去污设备等。
2、布局、分区合理
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相关规定:
4.8 临床核医学诊断及治疗用工作场所(包括通道)应注意合理安排和布局。
其布局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如一端为放射性物质贮存室,依次为给药室、候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
并且应避免无关人员通过。
4.9 临床核医学诊断用给药室与检查室应分开。
如必须在检查室给药,应具有相应的放射性防护设备。
4.10 临床核医学诊断用候诊室应靠近给药室和检查室,宜有受检者专用厕所
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需用图予以说明以下内容:
(1)各功能室的布局应按照低活性区到高活性区、并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
( 2)医生、病人双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 3)病人通道单向通行,且应按照低活性区到高活性区的方向通行;
(4)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其中控制区包括注射室、分药室、ECT 室、甲癌病房、病人专用卫生间、功能室等放射性活度较高的场所;与控制区相临近的各场所为监督区;其他区域为非限制区;
( 5)监督区与控制区连接通道处应在监督区侧设防护门和固定式报警仪(乙级及以上场所)。
3、屏蔽防护设施计算
包括墙体屏蔽、防护门及铅窗,有下层结构的要计算地面防护,有楼上结构的要计算天花板防护,计算时以使用核素的最大活度进行屏蔽计算(采用点源计算法)。
4、剂量限值计算
评价时, 应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进行估算, 估算公式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2000年报告附录A , X或丫射线产生的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计算公式如下 :
H = 0. 7 X 10-6D r t
其中:
H为X或丫射线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mSv ;
Dr为X或丫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nGy/ h ,可采用估算或类比监测得到;
t为X或丫射线照射时间,h ;
0.7 为剂量换算系数 ,Sv/ Gy 。
剂量估算结果如满足剂量限制要求, 评价时还应考虑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是否做到可合理达到尽量低(ALARA)的原则 , 以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或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
绝不能把个人剂量限值作为设计和安排工作的出发点 , 也不能把个人剂量限值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也就是说,在不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基础上 ,尽可能降低照射水平 , 但尽可能低不是无限制的 , 它是合理的低。
5、排污管道、衰变池的防护设计
(1)甲癌病房的排污管道屏蔽应不少于 5mm铅当量;
(2)衰变池应根据核医学科病人的就诊量及预计每人产生放射性废液量计算容量,有病房的可参考城市生活污水量计算衰变池容量。
衰变池顶盖应有不少于30mm 铅当量;
(3)核医学科ECT及 SPECIE房铅玻璃应不少于4mm铅当量,控制室墙体防护应控制在0.5卩Sv/h以下。
6、通风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相关规定:
4.5 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工作中应有足够风速(一般风速不小
于1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屋脊,并酌情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不应超过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规定的限值。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设计应满足一下要求:
(1)分装、注射处应设置通风橱,通风风速应不低于 1m/s,不能倒流,不能循环,应单向流通;
(2)通风口应高于本建筑屋顶3m出风口处加设活性炭过滤设施;
( 3)核医学科如有必要开窗,开窗处一般应高于开窗方向其他建筑物;
( 4)甲癌病房应开窗,窗离地应 1.5m 以上。
7、防护设施设备分装仪、去污仪、污物桶、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工作人员数量及相匹配的个人剂量计、铅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相关参数、数量也需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