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圣才】

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名词解释1.浮动汇率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研;江西财经大学2014研;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答: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其中,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是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外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求,而任凭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动而变动。
这意味着:①本币的汇率会自动地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调整到相一致的状态,即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自动相等,这意味着国际收支能自动调节,实现平衡。
②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可任意确定货币供给。
因为它不再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确保汇率稳定的责任,所以在货币供给与国际收支之间不再存在固定汇率制下的那种联系,于是货币供给成了外生变量。
总之,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
所以,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即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购买力平价(武汉大学2002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厦门大学2013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4研;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答: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一价定律得出。
这个定律认为,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
根据一价定律,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具有相同的购买力,即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简答(部分)

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欧洲货币:指货币离开发行国被其他国家经营。
3、欧洲货币市场: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市场。
4、外国债券: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额的债券。
5、欧洲债券:是指筹资者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额发行的债券。
6、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7、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8、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的总称。
9、外汇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价值变化给其持有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转化风险。
10、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11、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
1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美式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或100)的本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币的一种方法或是用若干数量的外币表示一定单位(1或100)的本币。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3.金本位:(Gold 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4.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5.信用:(Credit)是以偿还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方式6.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7.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8,商业本票:(Commercial Paper )又叫一般本票。
企业为筹措短期资金,由企业署名担保发行的本票9.商业汇票:(Commercial Draft)是指由付款人或者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者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10.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11.资本化:(Capitalization)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12.基准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13.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老师说,这题的答案要简洁一些)1.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2.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3.共同农业政策(CAP):是指欧共体/欧盟组织农产品共同市场和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的计划和政策。
4.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
7.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8.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
9.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10.三难选择: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1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2.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

浮动汇率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那么你对浮动汇率制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浮动汇率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浮动汇率制的概念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
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按被盯住的货币不同,可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以及盯住合成货币。
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
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及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政府任作凭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不采取任何措施。
管理浮动:政府采取有限的干预措施,引导市场汇率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浮动。
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按被盯住的货币不同,可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以及盯住合成货币浮动。
浮动汇率制的特点1、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变化剧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各国政府不再规定货币的法定比价和汇率界限,也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
其波动之频繁、波幅之大是固定汇率制度下所远不能比的。
有时一天彼动幅度高达5%以上,一周波动竟能达10%以上。
一遇政治、经济形势变动,其波幅更大。
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对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稳定的影响。
2、有管理的浮动是共性。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是不存在的。
各国货币当局出于各种动机和考虑,都采取措施不同程度地对汇率的浮动进行干预,实际上都是管理浮动。
只不过干预力度、干预频率大小有别。
3、单独浮动是主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汇率安排中,单独浮动是主体,1994年已达 58个国家,占 IMF178个成员国的32.6%,形成三分天下具其一的局面。
国际金融课程练习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课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平衡表P2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为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2.间接标价法P42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3.浮动汇率制P80浮动汇率制,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4.美元化P94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5.国际储备P150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6.互换合约P187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期内,交换不同金融工具的一系列现金流(支付款项或收入款项)的合约。
按照交换标的物的不同,互换交易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权互换、股权——债权互换等。
7.国际金融风险P192所谓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
8.国际资本流动P228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9.国际货币体系P298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以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30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全球货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便利国际贸易、促进高度就业与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国际组织。
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
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及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政府任作凭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不采取任何措施。
管理浮动:政府采取有限的干预措施,引导市场汇率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浮动。
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按被盯住的货币不同,可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以及盯住合成货币浮动。
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汇率浮动形式多样化,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等。
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
三,由于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因此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波动要频繁,而且波幅大。
四,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浮动汇率制度一、浮动汇率制度的概述一浮动汇率制度涵义1. 概念:一国货币当局不在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完全任凭市场供求自发地形成汇率,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国家很少或几乎没有。
各国政府往往都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或明或暗地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⑴自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1973年主要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但浮动汇率制度却不是1973年以后才出现的新的汇率制度。
美国在1879年开始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以前,曾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行过浮动汇率制度。
在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以后,一些银本位国家的汇率仍然经常波动。
例如,印度在1893年以前一直实行银本位制,印度卢比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就经常随着金银比价的变化而波动。
奥匈帝国的货币盾在1891年金本位制法案正式通过前,也曾一度处于浮动状态;甚至在1891年以后,仍有一段短暂的浮动时期。
国际金融考试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2、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国际收支账户,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3、经常项目: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经常发生的、较传统的对外经济交易情况记录的项目。
4、资本项目: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它有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两部分组成。
5、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6、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7、套算汇率:指两种货币通过各自对第三种货币的汇率而算得的汇率。
8、远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9、外汇期货:买卖双方通过期货交易所,按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未来时间买卖某种外汇合约的交易方式。
10、外汇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已过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11、美式期权: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也就是指期权持有者可以在期权到期日以前的任何一个工作日纽约时间上午9时30分以前,选择执行或不执行期权合约。
12、掉期交易:指将币种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交割日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交易。
13、固定汇率制: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14、浮动汇率制: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15、美元化: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动汇率制名词解释
浮动汇率制是一种国际外汇政策,其中在国家间进行货币交换时,汇率是由市场各方协商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直接操纵或实施的。
浮动汇率制促使汇率市场自我调节,根据市场供求对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反映当前货币价值关系。
传统的固定汇率制度是由政府决定汇率,政府保证汇率的稳定,但是固定汇率制度的封闭性也受到了人们的诟病,被指出它阻碍了货币创新,限制了货币流通,降低了市场竞争力,阻碍了国际贸易,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
1973,由美国主导的金融危机迫使美国完全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动态调整汇率,当市场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化时,货币价值也变化,从而保持交易中的定价稳定。
浮动汇率制的优点非常明显,它灵活的汇率使政府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国际市场的动态。
浮动汇率制可以帮助政府维持货币市场的平衡,使国际货币更加稳定。
管理浮动汇率制也并非完全不受政府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影响汇率的变化,例如调整基准汇率、操纵外汇储备、实施贬值或升值等政策。
通过这些政策,政府可以影响汇率市场,从而调节国内外经济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浮动汇率制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汇率管理制度,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汇率管理模式,而且可以丰富外汇市场的交易工具,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
环境的改善。
总之,浮动汇率制是一种积极的国际外汇政策,它能够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提高经济效率,开放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