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1. 18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 18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文明进步,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这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18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 18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我国”的目标,提出了需要全面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
5.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18大报告强调了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
6. 18大报告提出了增强资源节约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强调了要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7. 18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的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文化体系和社会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
8. 18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9.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18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的资源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
10. 18大报告提出了要强化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绿色审计制度改革,增加资源环境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反映。
11. 18大报告强调了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意识。
12.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18大报告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落实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总结来说,18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制度安排,强调了要加强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和宣传教育工作。
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出生,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大约出生1900万人,减去同期死亡人口,每年大约净增1300万,相当于现在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
新增人口多。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中国2000年
美国1994年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
必须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我们又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
少用罐装食品、饮料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节约纸张,回收废纸
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组织公布,2011年中后期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从60亿到70亿只花了短短12年,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将再增加22亿。 人口重负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有什么意义?
4.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是什么?
2、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我国的人口政策 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 国策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
01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谁提出的

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谁提出的
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那年提出的
答: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
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
策.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2年
9月13日中央顾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邓小平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共十二大根据新党章选举设立的,以发挥许多从第一线退下来的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参谋作用。
十四大上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从十二大到十四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历史性功绩,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国家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指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
我国基本国策共七个,分别是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966年1月28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
2016年1月新法规新政策正式生效:二孩生育合法化。
男女平等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保护环境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为项目的决策、项目的选址、产品方向、建设计划和规模以及建成后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即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节约资源促进节能有激励政策,国家对生产、使用法律规定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水土保持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的1/3,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界中的水土资源条件。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 识和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 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
04
环境保护的实践和成果
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历程
1970年代
环境保护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80年代
环境保护工作的启动和开展
1990年代
代价来换取短暂的经济发展。
02
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
在利用资源的同时,积极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03
生态优先与综合治理
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行综合治理措施,提高环境治理成效
。
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
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确保环 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环境状况,为采取有效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推行环保科技创新
积极推动环保科技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技 术水平。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 2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引导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和努力,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 的发展。
对未来世代的影响
环境问题对未来世代的影响更加深远和广泛,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当代人,更是为了未来 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02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
0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强调可持续性,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避免以牺牲环境为
3.12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我国资源的基本特点 、形势
为什么
意义
怎么做
1.国家 2.企业 3.公民(青少年)
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外,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5、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1)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强调用 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 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课本P53)
国情 人口国情 资源国情 环境形势 科技、教育落后
对策(战略或国策) 计划生育 (国策)
节约资源(国策) 保护环境(国策)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人口、资源、环境国情 经济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国策)
1.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 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今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 “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地球一小时”活动( ) A. 能有效遏制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B. 能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 C. 是实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 D. 可实现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2.2017年8月,我国颁布了《福建错“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I:作方案》。 方案提出,耍加快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完成“十二五” 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对此,下列评论最合适的是 A. 保护环境耍优先,经济建设可暂缓 B. 经济建设是中心,环境污染后治理 C. 生态建设力度大,持续发展促和谐 D. 生态环境耍保护,低碳生活靠个人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补充了解)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
本次修订增加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的规定。
基本国策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准则。
除本法外,对基本国策作出规定的法律有四部。
(1)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4)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2009)、十八大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政策上升为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等环境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人类都将难以生存,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保护环境具有长期性。
一是保护环境必须立足未来。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是改善环境,任重道远。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都经历过污染严重的时期,也都花了几十年才使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解决环境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此外,改善环境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还是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3.环境保护是一项战略任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教案

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教案第一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1.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二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防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防治方法和措施2.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环境问题的防治方法和措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和意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的防治方法和措施,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三章: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让学生认识到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好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四章: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和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行动和责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4.2 教学内容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行动和责任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行动和责任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个人和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行动和责任,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和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行动和责任,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五章: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环境保护的行动方向和目标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行动方向和目标,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六章: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法律后果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基本框架,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7.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介绍和案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实施案例,让学生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八章:公众参与与环境教育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式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环境教育在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和案例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教育的实施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教育的方法和目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九章: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就业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和前景9.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环境保护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和核心领域环境保护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和前景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产业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产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产业的主要环节和核心领域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和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和案例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和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十一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主要机构和协议11.2 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主要机构和协议我国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主要机构和协议,让学生掌握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具体情况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动态12.2 教学内容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动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动态和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最新进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生活方式转变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13.2 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具体操作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十四章:环境保护与伦理责任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伦理责任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伦理原则和行为准则14.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与伦理责任的关系环境保护的伦理原则和行为准则环境保护伦理教育的案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与伦理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伦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伦理教育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伦理的具体内容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环境保护的伦理责任,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第十五章:环境保护的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面临的未来挑战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未来机遇15.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面临的未来挑战环境保护的未来机遇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面临的未来挑战,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的未来机遇,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防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公众参与与环境教育、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就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生活方式转变、环境保护与伦理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的的未来挑战与机遇等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仍相当严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农产品有害残留物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仍在加剧;等等。
2、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
4、如何认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为什么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部分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强。
环境问题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过多,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在发展经济中,只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由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列举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象:破坏环境的有:(1)乱砍滥伐树木,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日益加重。
(2)城市和乡村建设中,人们挖沙取土,开山采石,破坏了生态环境。
污染环境的有:(1)淀粉厂在加工土豆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造成了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2)河道里有许多固体废弃物,还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河流。
(3)工厂大量排放废气,汽车排放尾气,街道上尘土飞扬造成了大气污染。
(4)人们在街道上随意吐痰、随手扔垃圾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污染。
(5)农村喷洒农药造成了大气污染。
4、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问题给我们的危害是什么?(1)危害人的身体健康(2)威胁生态平衡,荒漠化加剧发展,沙尘天气日益增多。
(4)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当地政府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保护环境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加大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处罚力度。
建立保护环境的设施,对废水、废渣、废气进行处理,把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6、学校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利用晨会、广播、黑板报等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周边环境整治的保洁活动,倡导学生参加“弯腰行动,从我做起”的环保行动。
7、青少年怎样保护环境?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向家人或周围的人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实际行动中要做到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不乱扔垃圾,把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自觉维护学校及身边的环境。
发现有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应及时提醒、劝阻或向有关部门举报。
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或技术,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
8、为了建立保护,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1、材料:在当前我国工业化迅速推进时期,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3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碱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正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未来5年要重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确保3亿多农村人口能喝上放心水。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答案:(1)材料说明了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政府正在加紧解决这一问题。
(2)我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万亿元,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三。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
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
(1)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为了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节能减排”,请你设计两条有新意的宣传标语。
答案:(1)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原因是我们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我认为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节约资源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下面为甲、已两家造纸厂处理工业废水的图示:(1)图示中哪个造纸厂工业废水处理的方法是科学的?有什么好处?(2)请说明不科学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1)乙厂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是科学的,因为它对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没有给环境带来污染,并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2)会造成河流等水体污染,土壤染污,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13、观察漫画“忍无可忍”,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目前面临着怎样的环境?(2)据你的观察,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象?(3)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答案:(1)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破坏环境的有:乱砍滥伐树木,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日益加重。
城市和乡村建设中,人们挖沙取土,开山采石,破坏了生态环境。
污染环境的有:淀粉厂在加工土豆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造成了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河道里有许多固体废弃物,还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河流。
工厂大量排放废气,汽车排放尾气,街道上尘土飞扬造成了大气污染。
人们在街道上随意吐痰、随手扔垃圾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污染。
农村喷洒农药造成了大气污染。
(3)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100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袋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
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为什么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答案:塑料袋“糟糕”,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埋在地里严重污染土壤,妨碍农业生产;而焚烧所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还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
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
5、200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我国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2)你认为我国现在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请你就此向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答案:(1)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我们生活周围还存在很多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部分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强。
环境问题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2)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严重,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
②建议:(国家该怎么做,学校该怎么做等方面进行回答)(3)标语: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6、我已经46亿岁了。
我在反思,或许我真的老了。
或许我真的病了。
我知道人类总在抱怨,抱怨我周身的温度升高,抱怨我身上的营养难以养活所有的人口,抱怨各地的干旱、内涝,抱怨空气越来越污浊……。
看看被各种污染物弄脏的海水,那是我的血液;看看干旱焦灼的土地,那是我的皮肤;看看被砍伐的树木,那是我的头发……。
救救我吧!只有你们可以拯救我,如果你们还想把我当成安身的家园,救了我,就等于拯救了你们自己。
阅读上述材料,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答案:(1)材料中的“我”是指“地球”。
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
(2)世界人口剧增;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乱砍滥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等。
世界各国要积极参与气候、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重视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