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
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
)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香港贸易清澈海豚闪耀粤菜佳肴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璀璨无比一应俱全亚太地区(粤菜:广东风味的菜。
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霓虹灯:彩色的灯。
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2、交流。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四)、学习2―5段1、整体感知: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板书: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夜景)课文的每一段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呢?2、深入理解,指导朗读:市场①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②课件演示第二段,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其余同学补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之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出示:香港(2)自由轻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板书: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东方之珠》2.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二、自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香港的美景。
2.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香港的繁华。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文的复习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香港的美食。
2. 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了解香港的文化。
三、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课时的复习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七自然段,理解香港的购物天堂。
2. 学生默读第八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了解香港的人情。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三课时的复习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十自然段,理解香港的未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东方之珠》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美景和繁华。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香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2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2.3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香港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课课题《东方之珠》。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4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4.2 课后阅读让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香港的文章或故事,增加对香港的了解。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看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对香港美景和文化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关于香港的研究任务,如制作香港旅游景点的介绍卡片,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6.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旅游网站、新闻报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香港的真实信息和图片,增强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7.2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本地的涉外酒店或购物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教案篇一目的要求在朗读和交流中让学生品位本课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位于我国南大门的香港的无穷魅力,知道那里有三大景观,哪三大景观?(指名练说,师板贴)。
真是令人神往啊!2、想去吗?(想)但小朋友们要知道,香港可不是上海、北京,想去就能去的,得先取得一样东西——特别通行证。
我来检查一下,看谁最先拿到这张特别通行证。
(出示通行证)二、学习二——五自然段:1、翻开书79页,看看你最想先去那个地方玩呢?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
(生轻声读课文)2、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安排段落教学。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同学们真的是好有眼力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
行,赶快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想一想,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2、集体交流:(1)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海豚和海狮的表演)(2)相机填空:“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_。
游客们不时被逗的开怀大笑。
”(3)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中体会表演精彩、项目多以及观众们的反映。
(4)今天咱们可有眼福了,正好赶上演出,一起去看看吧!(观看海洋公园录像)(5)刚才好多小朋友都笑得特别开心,为什么?(精彩;小动物表演很滑稽)难怪你们会开怀大笑。
(6)正因为这群小精灵精彩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你们这么多小朋友,还吸引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的游客,海洋公园才会被全世界知道,才会这么的……(生接“举世闻名”)3、刚刚的表演那么精彩,书上的描写也很精彩,谁能把它们两个结合起来,给这段表演配音?(重播海洋公园录像,指名配音)4、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海豚和海狮精彩的表演吧!(齐读第三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大家看了一天的表演,可能都累坏了,有那个地方适合咱们休息一下?(浅水湾)请你们把这一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划出你认为特别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要来这儿休息?2、集体交流:你为什么要来这儿休息?(1)第一句教学:①读中谈体会,师点拨:听你读书,我能感受到你划出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对吗?我觉得你读得特别用心,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好这一句。
有关小学语文东方之珠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东方之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特点和魅力,拓宽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运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香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特点和魅力。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香港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的大意,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香港的场景。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东方之珠》,让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指导。
3.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繁华”、“美丽”、“壮观”等,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句,如“香港就像一颗镶嵌在南海之滨的明珠”,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4.深入感悟(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香港的印象,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香港的美景和繁华之处。
(2)教师展示香港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
5.课堂小结(2)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宝岛香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香港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课题:《东方之珠》生字词:繁、华、美、丽、壮、观修辞手法:比喻句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一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东方之珠》中的片段;(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上海的城市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上海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市井人情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东方之珠》的阅读与理解;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介绍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4. 开展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东方之珠》的阅读与理解;(2)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的介绍;(3)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实地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上海的城市生活。
2. 教学手段:(1)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2)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提供更多信息;(3)实地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的城市景点,了解市井人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笔记和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2. 学生对上海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的理解程度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3.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的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上海城市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上海的城市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上海城市的印象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
香港到了!
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
迷人的沙滩中我们选浅水湾,着
名的公园中咱们就去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中我们就去铜锣湾。
香港的夜景世界着名,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一看。
2、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四人小组学习,轮流读、说)。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请你读一遍,读出这种感受。
第2节:迷人、舒服。
(1)谈感受,指名读第2节。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3)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
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
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分页标题#e#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
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读第2句话,去大胆地想象,认真地体会。
(生自读句2)
(5)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说一说。
(因为人们——所以,感到舒服极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
(6)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
(指读愿意读的读)〈配上钢琴曲〉
(7)练背课文(自背指背)
(),()的浅水湾是()。
每逢节假日,人们(),(),(),(),真是()。
第3节:(举世闻名,精彩)
(1)说感受,指名读第3节。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3)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海豚图〉这些海豚在干什么?(嬉水游戏)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小伙伴吗?
(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6)小结: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第4节:(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1)说感受,指名读第4小节〈车图〉
(2)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
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
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C、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整体图)让我们把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读出来。
(齐读第4节)。
(3)谁能看着这几个词语,把第4节背出来。
(闹市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自练指背齐背)分页标题#e#
第5节(三句比喻句)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
请同学们看,请同学们听。
(夜景图1、2、3)(第5节课文录音)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指名说)
(灯的海洋——灯多)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有静有动,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美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
(指名读)
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香港那么着名、迷人、繁华,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板书:无比璀璨)
2、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
3、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
(齐读第6节)
五、总结:
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香港,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香港,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齐读)
六、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1、(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2、(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香港旅游小指南,要求图文并茂。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案【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香港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今天,我们产“东方之珠”这一课,你会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己试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注意带拼音的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香港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从课文重点介绍的四个方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多读读,再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方面的内容,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2、总趋势:
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①香港真是个“万国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港真是个“灯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的家乡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