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的分类

合集下载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ppt课件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ppt课件

(六)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病情轻,病程长超过24小时,腹部体征已有减轻或有减轻趋势 者。 方法: 体位 禁食、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之紊乱。 防治感染: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及药 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
适应证 : 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不缓解反而加重者。 腹腔内原发病严重。 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出现严重的肠麻
图6 膈下间隙(引自瑞金教学网站)
Hale Waihona Puke 图7 腹腔脓肿好发部位(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 脉率增快。 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 2.局部症状: 脓肿部位可有持续钝痛,深呼吸时加重。 脓肿位于肝下后方可有肾区痛,有时牵涉到肩、颈部。 刺激膈肌引起呃逆。
3.体征 上腹部深压痛 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皮温升高 患侧肺底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肝浊音界扩大—右膈下脓肿
2. 按临床经过分类:
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 亚急性腹膜炎(Sub-acute peritonitis) 慢性腹膜炎(Chronic peritonitis)
3. 按发病机制分类 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 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 ):
B-ultrasound 图8
CT scan
(四)治疗
1.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 与体壁接近的、局限的单房脓肿。(优点:创伤小、可 局麻、引流效果好、不污染游离腹腔)
2.切开引流术 切口选择要适当(B超、CT定位) 经前腹壁肋缘下切口:适用于肝右叶上、肝右叶下位置靠前或膈左下靠前的脓 肿。 经后腰部切口:适用于肝右叶下、膈左下靠后的脓肿。肝右叶上间隙靠后的脓 肿也可采用此途径。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课件)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课件)
按临床过程分:急性腹膜炎、亚急性腹 膜炎、慢性腹膜炎。
按病变累及范围分:弥漫性腹膜炎、局 限性腹膜炎。
病因
腹腔内脏器穿孔
腹腔内脏器损伤破裂
继发性腹膜炎
腹腔内脏器炎症扩散
腹部手术污染、吻合口瘘
原发性腹膜炎:
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病源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 双球菌。经血液、女性生殖道、淋巴途径、泌尿道感染
教学 目标
知识 目标
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的临床 表现及护理措施; 熟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腹腔脓肿病人的病因、分类、治疗要点和 护理诊断/问题
能力 目标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 具有应急处理能力和与病人有效沟通的能 目标 力
重点
1.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诊断/护理问题
6.抗感染 7.营养支持 8.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 2.体位与活动 3.补液与营养 4.继续胃肠减压 5.引流的护理 6.继续使用抗生素
小结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 生理功能
第二节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病因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与治疗
第三节 护理 术前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措施
后退
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腹痛:最主要的症状,为持续性、剧烈疼痛 ,原发病灶处最明显
2.恶心、呕吐 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后期为 麻痹性肠梗阻所致.
3.体温、脉搏变化: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4.感染、中毒症状: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面色苍白等脱水,酸中毒,休克表现
体征:
视诊:腹胀明显,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
触诊: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腹膜炎的标 志性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
叩诊:鼓音、可有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移动 性浊音阳性

腹腔脓肿的分类

腹腔脓肿的分类

腹腔脓肿的分类
腹腔脓肿是指在腹腔内部形成的脓性渗出物,它可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外伤、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腹腔脓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它的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病因的不同,腹腔脓肿可以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类型。

1. 继发性腹腔脓肿
继发性腹腔脓肿是指由于其他疾病的并发症而导致腹腔内的感
染性病变,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盆腔炎等疾病。

这些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腹腔内感染的并发症,如腹腔脓肿等。

2. 原发性腹腔脓肿
原发性腹腔脓肿是指直接源于腹腔内的感染,如腹膜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腹腔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腹腔脓肿。

除了按病因进行分类之外,腹腔脓肿还可以按其位置进行分类。

常见的腹腔脓肿位置包括:
1. 阑尾腔脓肿:由于急性阑尾炎引起的腹腔脓肿。

2. 肝周脓肿:由于肝周炎、胆管炎等疾病引起的腹腔脓肿。

3. 盆腔脓肿:由于盆腔内疾病或手术引起的腹腔脓肿。

4. 肠系膜腔脓肿:由于肠系膜淋巴结感染引起的腹腔脓肿。

5. 腹膜后脓肿:由于腹膜后炎症引起的腹腔脓肿。

6. 腹腔全层脓肿:由于全腹腔感染引起的腹腔脓肿。

对于不同类型的腹腔脓肿,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等。

因此,对腹腔脓肿进行准确的分类是非常重要
的。

腹腔脓肿PPT

腹腔脓肿PPT

谢谢观看!
切开引流术,目前应用较少
二、盆腔脓肿
盆腔脓肿穿刺
盆腔处于腹腔的最低位,腹腔内的炎性渗出物或脓液容易积聚于此,称为盆腔脓肿
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
发热:弛张热,脓肿形成后转为持续高热
临床表现
直肠或者膀胱刺激症状:里急后重、大便频而量少,有黏液便、尿 频、排尿困难
直肠指诊:触及有凸向肠腔的有波动感的肿块Fra bibliotek 盆腔脓肿的诊断
病史:合并急性腹膜炎、阑尾穿孔或者直肠手术后
诊断
症状:发热、典型的直肠或者膀胱刺激症状 体征:直肠指诊可触及有波动感肿块,或者后穹隆穿刺有脓液 辅助检查:下腹部超声或者经直肠或者阴道超声检查
盆腔脓肿的治疗
治疗方法
脓肿较小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予以抗生素、腹 部热敷、温热盐水灌肠等
盆腔脓肿较大时可考虑行经直肠或者后穹窿穿 刺引流,同时辅以抗生素等治疗
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膈下脓肿的临床表现
发热 :初为弛张热,脓肿形成后转为持续高热
逐渐出现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等
脓肿部位可有持续钝痛,部位常位于近腹中线的肋缘下或者剑突下 脓肿刺激膈肌,可能导致呃逆 脓肿可能引起胸膜反应,出现胸水、肺不张等,导致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 右侧膈下脓肿可使肝浊音界扩大
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的解剖概要
膈下脓肿
肠间脓肿 盆腔脓肿
腹腔脓肿分类
根据其位置,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以及肠间脓肿
一、膈下脓肿
右隔下间隙
左隔下间隙 网膜囊
膈下脓肿好发部位
脓腔积聚在一侧或者两侧膈肌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者,称为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的病理特点
1.平卧时膈下位置最低,急性腹膜炎时腹腔内的脓液最易积聚此处 2.细菌亦可由门静脉和淋巴系统达到膈下 3.脓肿的位置与原发病有关

重症医学分类模拟题4

重症医学分类模拟题4

重症医学分类模拟题4A1型题1. 盆腔脓肿诊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不包括A.B超B.盆腔CTC.腹部X线平片D.后穹窿穿刺E.直肠指检答案:C[解答] 腹部X线平片对盆腔脓肿的诊断无帮助,故选择C。

2.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体征中,哪项错误A.腹式呼吸减弱B.腹壁静脉曲张C.腹肌紧张D.全腹压痛及反跳痛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答案:B[解答] 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同时由于疼痛,患者可出现腹式呼吸减弱,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故选B。

3. 有关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不恰当的是A.循环状况不易稳定的患者,宜置半卧位,以减轻中毒症状,利于局限和引流B.临床症状危重,腹腔渗液多,中毒症状重者,宜手术治疗C.腹膜炎病因不明,无限局趋势者,宜手术治疗D.经非手术治疗症状及体征不缓解反而加重者,也应手术治疗E.胃肠道手术后,短期内吻合口漏所致的腹膜炎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答案:A[解答] 腹膜炎伴循环状况不易稳定的患者,宜在稳定循环的同时尽早行手术治疗。

故选A。

4. 下列情况禁用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的是A.小儿及老人B.精神状态不正常者C.严重腹胀者D.昏迷者E.病史不清者答案:C[解答] 严重腹胀时行诊断性穿刺可导致肠穿孔等并发症,加重病情。

故选择C。

5. 腹腔感染后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A.借重力使膈肌上升B.有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C.防止肺部并发症D.减少术后出血E.使伤口张力增加答案:B[解答] 腹腔感染后取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

故选择B。

6. 第三类型腹膜炎的特点,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危重病患者B.多伴有脏器功能衰竭C.持续全身感染伴反复发作腹腔感染D.致病菌多重耐药E.以上都是答案:E[解答] 第三类型腹膜炎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经积极治疗后,48小时症状无明显缓解,腹腔感染仍持续存在或复发的。

其特点包括多发生于危重病患者,多伴有脏器功能衰竭,持续全身感染伴反复发作腹腔感染,致病菌多重耐药。

腹腔脓肿护理PPT课件

腹腔脓肿护理PPT课件
等。
4
5
症状:腹痛、腹 胀、发热、恶心、
呕吐等。
治疗: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感染、创伤、手 术并发症等
02
症状:腹痛、腹胀、发 热、白细胞升高等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及时、 有效、彻底
治疗方法: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综
合治疗等
治疗效果:治愈率、 复发率、并发症等
卫生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紧张
适当进行体育锻 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3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01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规律、作息 规律等
02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澡、 换洗衣物等
03
避免感染,如 避免接触感染 源、避免受伤 等
04
增强免疫力, 如加强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等
05
预后:病情严重程 度、治疗效果、患
者自身情况等
2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0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02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如疼痛、腹胀、呕吐等
03 观察患者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等
04
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05
观察患者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肠瘘等
药物治疗
04
护理效果:病情好转、生活质 量提高等
护理过程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 患者腹腔脓肿的严重 程度、感染部位、症 状等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 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 理计划,包括饮食、活 动、药物使用等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 理计划进行护理操作, 如伤口护理、引流管护 理、药物使用等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点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点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点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感染了原本不存在的病原体或者已有的病原体引发的新发病情况。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进行分类,并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1.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喉炎等。

2. 血液感染:常见的有败血症、敗血症等。

3. 泌尿道感染: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4. 伤口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烧伤后感染等。

5. 腹腔感染:如腹腔感染、腹腔脓肿等。

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1.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2. 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3.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4.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根据感染阶段:1. 初次感染:指患者未被感染的情况下在医院内感染了病原体。

2. 协同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接触到多个不同病原体,导致叠加感染。

3. 继发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感染,通常原因是治疗过程中破坏了正常的防御机制。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1. 高发性:医院感染在医疗机构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和住院部等高风险区域。

2. 易传播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路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水传播和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

3. 多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抵抗力、医务人员的操作质量、医疗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等。

4. 高致病性:医院单位内感染所致的疾病往往比社区获得感染更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5. 长期潜伏期:某些病原体的潜伏期较长,患者可以在离开医疗机构后的几天、几个月甚至数年后发生感染。

6. 耐药性问题:由于医院内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部分病原体产生多重耐药性,使医院感染的治疗变得困难。

三、防控医院感染的策略1. 重视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正确、频繁地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处理伤口、进行操作前后以及进食前。

腹腔脓肿的分类

腹腔脓肿的分类

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部位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了解腹腔脓肿的分类对于准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腹腔脓肿的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一、膈下脓肿膈下脓肿是指位于膈肌下方的腹腔间隙内的脓肿,多由腹腔内器官化脓性感染、穿孔性腹膜炎等疾病发展而来。

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肝上、肝下及膈下两侧脓肿。

肝上膈下脓肿较为少见,常继发于肝脓肿破溃或肝外伤后感染。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寒战、高热、肝区疼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大、肝区叩痛等。

肝下膈下脓肿是最常见的类型,多由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引起。

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上腹部疼痛、呃逆、肩部放射痛等。

查体可见患侧胸部下方呼吸运动受限,肝浊音界下移,可有腰部疼痛等。

膈下两侧脓肿较少见,常由双侧的脏器穿孔或炎症同时波及双侧膈下所致。

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二、盆腔脓肿盆腔脓肿是指发生在盆腔腹膜间隙内的脓肿,多由盆腔脏器的炎症、穿孔或手术后感染引起。

急性盆腔脓肿患者发病急骤,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明显,伴有下腹部疼痛、坠胀感及排便困难等。

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前壁饱满、触痛,有波动感。

慢性盆腔脓肿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下腹部坠胀不适、腰骶部酸痛等。

病程较长者可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等。

三、肠间脓肿肠间脓肿是指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

肠间脓肿可由肠管穿孔、肠管炎症或手术并发症等引起。

患者多有腹部手术史或腹膜炎病史,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

腹部查体可触及局限性压痛性包块,有波动感。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其他类型腹腔脓肿除了上述常见的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腹腔脓肿。

如脾周脓肿,多由脾脓肿破溃或脾外伤后感染形成。

患者可出现发热、左上腹疼痛等症状,脾区叩痛明显。

胰腺周围脓肿,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

患者表现为高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腹部可触及包块,有压痛及反跳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隙脓肿。

一般均继发于急性腹膜炎或腹腔手术后。

一、膈下脓肿 1.定义、病因位于一侧或两侧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间隙内者,通称为膈下脓肿,是常见的腹腔脓肿。

以右膈下脓肿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阑尾炎穿孔或肝脓肿穿破后,脓液常发生在右膈下;脾和胃切除术后感染,脓肿可发生在左膈下。

2.临床表现膈下脓肿一旦形成,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热,脉率增快,逐渐出现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可有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局部症状较轻,上腹部可有持续钝痛,在深呼吸时疼痛加重,向肩背部放射。

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

X 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抬高,肋膈角模糊、积液,B超等可确定诊断。

3.治疗原则较小的膈下脓肿,非手术治疗或穿刺抽脓可使其缩小或吸收。

较大的膈下脓肿必须切开引流,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

二、盆腔脓肿 1.病理盆腔位于腹腔最低,盆腔脓肿最常见,常位于子宫直肠凹、膀胱直肠凹,盆腔腹膜面积小,吸收毒素能力低,全身中毒症状轻。

2.临床表现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量少、里急后重、有黏液便、尿频、排尿困难等。

直肠指诊可见肛管括约肌痉挛,直肠前壁饱满,有触痛,有时有波动感。

3.治疗原则盆腔脓肿较小或未形成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应用抗生素,辅以热水坐浴等疗法。

脓肿较大者,须手术治疗。

三、肠间脓肿 1.定义是指脓液积聚于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

2.临床表现出现腹痛和肠梗阻。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示肠壁间距增宽及部分肠袢胀气。

B超、CT检查可探到较大脓肿。

4.治疗原则应用抗生素、理疗及全身支持疗法。

如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肠梗阻时,剖腹探查并行引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