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ppt
合集下载
2.20麻黄

古人使用麻黄入汤剂,宜先煎或久煎,去其水上浮沫,亦可降低毒性或祛除烦躁之弊病。麻黄茎枝发汗解表,麻黄根收敛止汗,故须分开入药。麻黄生品发汗解表, 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lO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发散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当慎用。本品因含有兴奋剂成分,运动员禁用。 【贮藏】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
• • • •
• •
•
• • • •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木质茎、残根,迅速洗净,闷润2-4小时(草麻黄闷润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中段,干燥,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麻黄与麻黄根为同一植物,根与茎均能入药,但二者作用不同,麻黄枝发汗解表,麻黄根收敛止汗,故须分开入药。 【主要成分】本品含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鞣酸等。麻黄含生物碱1%-2%,其中L-麻黄碱占60%以上。其次为D-伪麻黄碱,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及少量苯甲胺。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பைடு நூலகம்
•
麻黄性温辛散主入肺、膀胱经,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故有:“疗伤寒,解肌第一药”之说,用于风寒外束,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 汗;开宣肺气,制止咳嗽气喘,用于外感风寒,胸闷喘咳;外开腠理,利水消肿,用于风邪外袭,肺失宣降,风水浮肿。总之本品功效重在宣肺气,散风寒为主要核 心,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三大功效与肺脏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一一相扣,故《本草纲目》曰:“麻黄乃肺经之药,故肺病多用之。” 麻 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发、疏散两个功效。
• • • •
• •
•
• • • •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木质茎、残根,迅速洗净,闷润2-4小时(草麻黄闷润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中段,干燥,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麻黄与麻黄根为同一植物,根与茎均能入药,但二者作用不同,麻黄枝发汗解表,麻黄根收敛止汗,故须分开入药。 【主要成分】本品含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鞣酸等。麻黄含生物碱1%-2%,其中L-麻黄碱占60%以上。其次为D-伪麻黄碱,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及少量苯甲胺。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பைடு நூலகம்
•
麻黄性温辛散主入肺、膀胱经,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故有:“疗伤寒,解肌第一药”之说,用于风寒外束,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 汗;开宣肺气,制止咳嗽气喘,用于外感风寒,胸闷喘咳;外开腠理,利水消肿,用于风邪外袭,肺失宣降,风水浮肿。总之本品功效重在宣肺气,散风寒为主要核 心,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三大功效与肺脏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一一相扣,故《本草纲目》曰:“麻黄乃肺经之药,故肺病多用之。” 麻 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发、疏散两个功效。
麻黄

18μ m。
气孔 特异,长圆形,保卫
细胞侧面观似电话筒状。
皮层纤维 嵌晶纤维。 棕色块 散在,棕色或红 细长,壁厚,有
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
棕色,形状不规则。
麻黄 Ephedrae Herba
1.有机胺类生物碱1~2% ,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 麻黄生物碱, L-麻黄碱(I-ephedrine)、d-伪麻黄碱 (d-pseu-doephedrine)、L-N-甲基麻黄碱、d-N-甲 基伪麻黄碱、L-去甲麻黄碱(I-norephedrine)、d去甲伪麻黄碱等,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
性状(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
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微有
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 ,锐 三角形,先端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
体轻,质脆,断面略呈纤维性,中心红棕
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 微 特 征
【显微鉴定】
2. 中麻黄 脊18~28个;维管束 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髓薄壁细胞壁微木化,环髓纤维多。
3. 木贼麻黄 棱脊13~14个;维管 束8~10个,形成层环扁圆形;髓 薄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显微鉴定(草麻黄粉末)
表皮细胞 类长方形,外壁
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达
裸子植物类生药---麻黄
• • • • •
1:麻黄的来源、形态、性状、产地及采制 2:麻黄的显微鉴定(横切片及粉末) 3:麻黄的化学成分 4:麻黄的理化鉴别 5:麻黄的药理作用、功效及主治
麻黄 Ephedrae Herba
本品为麻黄科 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Mey.或 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草质 茎。
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第8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第9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第25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4、麻黄汤合五苓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甘草。 功效:宣肺行气,化气行水。 主治:寒湿水肿。
第26页: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热证。
第27页/共32页
第22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1、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麻黄。 方歌:甘草麻黄汤二味,理脾散寒发阳郁, 脾胃阳郁水气证,功效显著 病能愈。 功效: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 不利者。 (脾寒阳郁水气证:饮食不佳,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 以上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少,身重恶寒,舌淡,苔薄白,脉缓或 迟。 )
第17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第9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第25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4、麻黄汤合五苓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甘草。 功效:宣肺行气,化气行水。 主治:寒湿水肿。
第26页: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热证。
第27页/共32页
第22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1、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麻黄。 方歌:甘草麻黄汤二味,理脾散寒发阳郁, 脾胃阳郁水气证,功效显著 病能愈。 功效: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 不利者。 (脾寒阳郁水气证:饮食不佳,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 以上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少,身重恶寒,舌淡,苔薄白,脉缓或 迟。 )
第17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麻黄资料及图片

•
• •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c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 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 (稀 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 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 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c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 3mm,裂片3 (稀 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c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 叶长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 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中麻黄主产于 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省、山 西省、甘肃省、陕西省、内蒙古、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草麻黄产量大, 中麻黄次之,商品上两种常混用;木贼麻黄产量小,多自产自销。 本文出自:吃吧小明 麻黄功效与作用:/doc-view-79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麻黄资料及图片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 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 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 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 公厘。
•
•
• •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该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 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 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 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该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 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 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
麻黄与木麻黄ppt课件

4
生长习性
麻黄具有喜光、耐 干旱、耐盐碱、抗严 寒的特性。适应性较 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干燥的沙漠、高山、 低山、丘凌、平原等 地均能生长。
麻黄与木麻黄
5
【采收】秋季采 割绿色的草质茎, 晒干。
麻黄与木麻黄
6
麻黄与木麻黄
7
麻黄的分类
草麻黄
中麻黄
麻黄与木麻黄
木贼麻黄
8
草麻黄
中麻黄
麻黄与木麻黄
鳞叶长 3~4mm
1~2mm
2~3mm
鳞叶分 裂情况
裂片2(稀3) 尖端反曲, 基部连合成
筒状
裂片2(稀3) 尖端不反曲, 上部约1/4分
离
裂片3(稀2) 尖端尖,上 部1/3分离
麻黄与木麻黄
13
栽培技术
喜凉爽较干燥气候,耐严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质壤土、 砂土、壤土均可生长,低洼地 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
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
寒感冒。适于表证已解而
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
体虚患者。
麻黄与木麻黄
19
麻黄药物的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 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 散风寒而平喘。
3. 用于水肿,为宣肺利尿之 要药,该品发汗利水,有助于 消散水肿。
节间长3--6厘米,直径2-3毫米,花期5--6月份, 种子成熟期7--8月份。
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 的干旱荒地、沙漠、戈壁、 干旱山坡或草地上
麻黄与木麻黄
11
木贼麻黄
木贼麻黄小灌木,高70-100厘米,木质茎直立或 斜上生长,上部多分枝; 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分枝 多,节间长1.5--3厘米。
最新10-裸子植物类生药--麻黄PPT课件

。 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
方晶。
7
显微鉴定(草麻黄横切面)
8
9
【显微鉴定】
2. 中麻黄 脊18~28个;维管束 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髓 薄壁细胞壁微木化,环髓纤维多。
3. 木贼麻黄 棱脊13~14个;维管束 8~10个,形成层环扁圆形;髓薄 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10
显微鉴定(草麻黄粉末)
表皮细胞 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 酸钙砂晶,角质层厚达18μm。 气孔 特异,长圆形,保卫细胞侧 面观似电话筒状。 皮层纤维 细长,壁厚,有的木化, 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棕色块 散在,棕色或红棕色, 形状不规则。
11
化学成分
1.有机胺类生物碱1~2% ,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麻黄生物碱, ★L-麻黄碱(L-ephedrine)、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 )、I-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d-去 甲伪麻黄碱,并含麻黄恶嗪、苄甲胺等主要存在与草质茎的髓部。 2.挥发油:少量。
• 主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 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 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 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 用法用量:浸酒、炖、蒸、焖、煮,5〜15g。 •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忌用。
• 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 基酸、维生素等。
膜质鳞叶长 1 ~2mm ;裂片2 (稀 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 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6
显微鉴定(草麻黄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18-20个,有蜡质疣状凸起,两 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方晶。
7
显微鉴定(草麻黄横切面)
8
9
【显微鉴定】
2. 中麻黄 脊18~28个;维管束 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髓 薄壁细胞壁微木化,环髓纤维多。
3. 木贼麻黄 棱脊13~14个;维管束 8~10个,形成层环扁圆形;髓薄 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10
显微鉴定(草麻黄粉末)
表皮细胞 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 酸钙砂晶,角质层厚达18μm。 气孔 特异,长圆形,保卫细胞侧 面观似电话筒状。 皮层纤维 细长,壁厚,有的木化, 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棕色块 散在,棕色或红棕色, 形状不规则。
11
化学成分
1.有机胺类生物碱1~2% ,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麻黄生物碱, ★L-麻黄碱(L-ephedrine)、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 )、I-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d-去 甲伪麻黄碱,并含麻黄恶嗪、苄甲胺等主要存在与草质茎的髓部。 2.挥发油:少量。
• 主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 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 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 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 用法用量:浸酒、炖、蒸、焖、煮,5〜15g。 •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忌用。
• 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 基酸、维生素等。
膜质鳞叶长 1 ~2mm ;裂片2 (稀 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 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6
显微鉴定(草麻黄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18-20个,有蜡质疣状凸起,两 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真菌蕨类裸子中药(虫草、贯众、麻黄)PPT课件

裸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 裸子植物通常具有针状叶、长茎和球花等特征,通过种子进 行繁殖。根据生长环境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将裸子植物分为 松树、柏树和银杏等几大类。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 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能够分解有 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此外,真菌还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 吸收养分和水分。
麻黄的生长环境
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如沙漠、草原等地方。
麻黄的药用价值
具有散风寒、宣肺气、散 痰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 感冒、咳嗽、哮喘等症状。
03 中药(虫草、贯众、麻黄) 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虫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虫草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 节等药理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 疫力,抵抗多种疾病。
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 裸子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提供氧气和吸收二氧化 碳。同时,它们还能够为动物提供栖 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生态平衡。此 外,许多裸子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和经 济价值,如松树和柏树的木材可用于 建筑和家具制造等。
02 中药(虫草、贯众、麻黄) 简介
中药虫草的简介
贯众的形态特征
贯众是一种蕨类植物,根 茎短粗,直立,叶簇生顶 部,叶片呈羽状分裂,形 如贯众。
贯众的生长环境
生长在山谷、溪边或林下 阴湿处,分布于我国南方 地区。
贯众的药用价值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 咳嗽、痢疾等症状。
中药麻黄的简介
麻黄的形态特征
麻黄是一种草本植物,高 20-40厘米,茎直立,多 分枝,叶片呈菌种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产量高的菌种。
培养基制备
常用中成药-PPT课件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 甜、微苦。
【剂型规格 】颗粒剂,15 g/袋
组方分析
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臣: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佐: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气血运行不畅
里热(邪)
————
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1)服药期间忌腥荤油腻及生冷 酸性食物。
(2)风寒感冒忌用。
清热中成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中成药的含义、分类、功效、 主治及使用注意。
2、掌握: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左金丸、 龙胆泻肝丸、六一散、导赤丸、十滴水软 胶囊。
3、熟悉:黄连上清丸、香连丸、银黄口 服液、玄麦甘桔颗粒。
小青龙合剂
【处方】麻黄125g、桂枝125g、白芍125g、 干姜125g、细辛62g、五味子125g
甘草125g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 微辛。
【剂型规格】合剂 100ml /瓶
主证病机分析
外邪引动内饮
外感风寒表实证————内有寒饮
内饮招致外邪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
制备方法
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
挥发油
薄荷,荆芥——蒸馏法提取
↓药渣与
蒸馏水液
翘,蒡,淡竹,甘草→加水煎煮→煎液滤过 合并药液→ 浓缩成
稠
膏
淡豆豉加水煮沸后→温浸→浸出液滤过
↓
制成1000粒胶囊,←喷加薄荷←干燥←混匀←加 银,梗细粉及
荆挥发油
辅料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
【剂型规格 】颗粒剂,15 g/袋
组方分析
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臣: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佐: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气血运行不畅
里热(邪)
————
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1)服药期间忌腥荤油腻及生冷 酸性食物。
(2)风寒感冒忌用。
清热中成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中成药的含义、分类、功效、 主治及使用注意。
2、掌握: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左金丸、 龙胆泻肝丸、六一散、导赤丸、十滴水软 胶囊。
3、熟悉:黄连上清丸、香连丸、银黄口 服液、玄麦甘桔颗粒。
小青龙合剂
【处方】麻黄125g、桂枝125g、白芍125g、 干姜125g、细辛62g、五味子125g
甘草125g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 微辛。
【剂型规格】合剂 100ml /瓶
主证病机分析
外邪引动内饮
外感风寒表实证————内有寒饮
内饮招致外邪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
制备方法
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
挥发油
薄荷,荆芥——蒸馏法提取
↓药渣与
蒸馏水液
翘,蒡,淡竹,甘草→加水煎煮→煎液滤过 合并药液→ 浓缩成
稠
膏
淡豆豉加水煮沸后→温浸→浸出液滤过
↓
制成1000粒胶囊,←喷加薄荷←干燥←混匀←加 银,梗细粉及
荆挥发油
辅料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加工方法
1 9~10月份割取草质茎 2 通风处阴干或晾至7 ~ 8成干 3 晒干 4 提示:曝晒或霜冻均会影响药效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性状鉴定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1. 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
性味功效
•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发汗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
1
宣肺平喘
用于咳嗽气喘
利水消肿
用于风水浮肿、小便不利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思考题
1. 指出麻黄商品药材的种类及拉丁学名?
1
2. 麻黄的主要性状特征有哪些?
3. 麻黄组织及粉末鉴别要点?
想一想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药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个子货与饮片
11
4
2
3
1. 草麻黄 2. 木贼麻黄 3. 中麻黄 4. 麻黄饮片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显微鉴定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显微鉴定
1. 表皮碎片及气孔 2. 嵌晶纤维 4. 角质层突起 5. 色素块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麻黄
Herba Ephedrae
2006年7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来源
麻 黄 Herba Ephedrae
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
E. intermedia Schrea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Bge.
干燥草质茎
挥发油、黄酮类 芳香酸类化合物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理化鉴别 粉末微量升华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麻黄酸水浸液+碘化铋钾→黄色
1
+碘化汞钾→不产生沉淀
荧光反应 纵剖面紫外光下边缘呈亮白色,中心呈亮棕色
冯紫冻反应(L-麻黄碱的双缩脲反应) 醚层显紫色,水层显蓝色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植物形态
草麻黄 草本状小灌木,高 20~40cm。木质茎匍匐, 草质茎直立,节明显。叶 膜质鞘状,上部两裂,下 部约1/2合生。雌雄异株, 浆果,种子常2枚。花期5 月,种子成熟期7月。
中麻黄 木质茎直立或斜向生长;叶片3裂,基部约1/3合 生,种子通常3 枚。
木贼麻黄 植株高达1m,木质茎直立或斜向生长,节间 短;叶片3裂,先端不反卷,基部约2/3合生,种子通常 1枚。
2 mm。 2.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
棱18 ~ 20条,微有粗糙感。 3. 节明显,节间长2~6 cm,节上
具膜质鳞叶,上部裂片2(稀 3),锐三角形,先端反曲。 4. 体轻质脆,断面近圆形,略呈 纤维性,中心红棕色。 5. 气微香,味涩,微苦。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性状鉴定
中麻黄 E. intermedia Schreak et C. A. Mey.
多分枝,直径1.5 ~ 3mm,有粗糙感。节间长 2 ~ 6mm,膜质鳞叶长2 ~ 3mm,裂片3(稀2), 先端锐尖。断面髓部略成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Bge.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 1.5 ~ 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 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弯曲, 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显微鉴定
草麻黄
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扁圆形,髓部细胞含 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中麻黄
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 维较多
木贼麻黄
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扁圆形,无环髓纤维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生药教研室
化学成分
有机胺类生物碱
麻黄碱 ephedrine
1
伪麻黄碱 pseudoephed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