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答案解析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答案解析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一、填空题1.比较法;数值;单位;误差。

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测量仪器。

3.频率;电压;时间。

4.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

5.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

6.国家计量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工作计量基准。

7.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8.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9.有界性;对称性。

10.绝对值;符号。

11.准确度;精密度。

12.2Hz ;0.02%。

13.2/3;1/3~2/3。

14.分组平均法。

15.物理量变换;信号处理与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16.保障操作者人身安全;保证电子测量仪器正常工作。

二、选择题1.A 2.C 3.D 4.B 5.B 6.D 7.A 8.B 9.B 10.D 三、简答题1.答:测量是用被测未知量和同类已知的标准单位量比较,这时认为被测量的真实数值是存在的,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引起的。

计量是用法定标准的已知量与同类的未知量(如受检仪器)比较,这时标准量是准确的、法定的,而认为测量误差是由受检仪器引起的。

由于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才出现了计量,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需要计量予以保证,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

测量又是计量联系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测量,计量也将失去价值。

计量和测量相互配合,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2.答:量值的传递的准则是:高一级计量器具检定低一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同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只能通过比对来鉴别。

3.答:测量误差是由于电子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设备、测量方法、外界环境、操作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仪器误差、影响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身误差、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按照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大类。

误差的常用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四、综合题1.解:绝对误差 ΔX 1=X 1-A 1=9-10=-1V ΔX 2=X 2-A 2=101-100=1V相对误差 11111%100100%A X A γ-=-∆=⨯= 22211%100100%A X A γ=∆=⨯=2.解:ΔI m1=1m γ× X m1=±0.5%×400=±2mA ,示值范围为100±2mA ;ΔI m2=2m γ× X m2 =±1.5%×100=±1.5mA ,示值范围为100±1.5mA 。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1 解:测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测量是通过实验方法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数据的过程。

其实测量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或多或少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测量的科学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狭义而言,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对象直接或间接地与同类已知单位进行比较,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量结果。

广义而言,测量不仅对被测的物理量进行定量的测量,而且包括对更广泛的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位的测量。

例如,故障诊断、无损探伤、遥感遥测、矿藏勘探、地震源测定、卫星定位等。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互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科学研究、生产和控制中,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电子技术措施;是分析事物,做出有关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在电子测量过程中,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为手段,对各种电量、电信号、电路特性和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各种非电量进行测量。

严格地讲,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子学中有关物理量所进行的测量。

1.2 解:电子测量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狭义上来看,对电子学中电的量值的测量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电子测量,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能量的测量,如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等。

(2)电子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品质因数及电子器件的其他参数等。

(3)电信号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如测量信号的波形、频谱、调制度、失真度、信噪比等。

(4)基本电子电路特性的测量,如测量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衰减特性等。

(5)特性曲线的测量,如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等。

1.3 解:精密度(δ)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2.4 有一个100V 的被测电压,假设用0.5级、量程为0-300V 和1.0级、量程为0-100V的两只电压表测量,问哪只电压表测得更准些?为什么?答: 要判断哪块电压表测得更准确,即判断哪块表的测量准确度更高。

〔1〕对量程为0-300V 、±0.5级电压表,根据公式有%100%%1001⨯•≤⨯∆=xs x x xm x γ %5.1%100100%5.0300=⨯⨯=〔2〕对量程为0-100V 、±1.0级电压表,同样根据公式有%100%%1002⨯•≤⨯∆=xs x x xm x γ %0.1%100100%0.1100=⨯⨯=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用量程为0-100V 、±1.0级电压表测量所产生的示值相对误差小,所以选用量程为0-100V 、±1.0级电压表测量更准确。

2.9 测量上限为500V 的电压表,在示值450V 处的实际值为445V ,求该示值的: 〔1〕绝对误差〔2〕相对误差〔3〕引用误差〔4〕修正值 答:〔1〕绝对误差V V V A x x 5450445-=-=-=∆ 〔2〕相对误差%12.1%1004455%100-=⨯-=⨯∆=x x x γ 〔3〕引用误差%0.1%1005005%100-=⨯-=⨯∆=m m x x γ 〔4〕修正值V x c 5=∆-=2.10 对某电阻进行等精度测量10次,数据如下〔单位k Ω〕:0.992、0.993、 0.992、 0.991、 0.993、 0.994、 0.997、 0.994、 0.991 、0.998。

试给出包含误差值的测量结果表达式。

答:1〕.将测量数据按先后次序列表。

2〕.用公式∑=nii x n x 1求算术平均值。

9935.010998.0993.0992.0)(11011021=+++=+++=∑ V V V n x3〕.用公式x x i i -=ν求每一次测量值的剩余误差,并填入上表中。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习题一1.1 解释名词:①测量;②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如: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

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

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

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

如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如用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子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4)电子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一、填空题1.比较法;数值;单位;误差。

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测量仪器。

3.频率;电压;时间。

4.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

5.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

6.国家计量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工作计量基准。

7.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8.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9.有界性;对称性。

10.绝对值;符号。

11.准确度;精密度。

12.2Hz ;0.02%。

13.2/3;1/3~2/3。

14.分组平均法。

15.物理量变换;信号处理与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16.保障操作者人身安全;保证电子测量仪器正常工作。

二、选择题1.A 2.C 3.D 4.B 5.B 6.D 7.A 8.B 9.B 10.D三、简答题1.答:测量是用被测未知量和同类已知的标准单位量比较,这时认为被测量的真实数值是存在的,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引起的。

计量是用法定标准的已知量与同类的未知量(如受检仪器)比较,这时标准量是准确的、法定的,而认为测量误差是由受检仪器引起的。

由于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才出现了计量,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需要计量予以保证,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

测量又是计量联系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测量,计量也将失去价值。

计量和测量相互配合,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2.答:量值的传递的准则是:高一级计量器具检定低一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同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只能通过比对来鉴别。

3.答:测量误差是由于电子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设备、测量方法、外界环境、操作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仪器误差、影响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身误差、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按照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大类。

误差的常用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四、综合题1.解:绝对误差 ΔX 1=X 1-A 1=9-10=-1VΔX 2=X 2-A 2=101-100=1V相对误差 11111%100100%A X A γ-=-∆=⨯=22211%100100%A X A γ=∆=⨯=2.解:ΔI m1=1m γ× X m1=±0.5%×400=±2mA ,示值范围为100±2mA ;ΔI m2=2m γ× X m2 =±1.5%×100=±1.5mA ,示值范围为100±1.5mA 。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
目前本课程教材选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主编王川2010年7月第一版,教学过程中在教材里选择合适的习题作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章
1-1见教材P4
1-2见教材P5
1-3 Δx1=1v,Δx2 =1v ,γA1=10% , γA2=1%
1-4 (1)Δx=0.03v ,c=-0.03v
(2) γA=0.86%
(3)1.0级
第二章
2-1见教材P13-14
2-3见教材P23
2-4见教材P26
第三章
3-2
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有效值表 1.77V 1.44V 2.5V
均值表 1.77V 1.39V 2.76V
峰值表 1.77V 1.77V 1.77V
3-3选均值表较为合适,均值表的波形误差相对较小
3-6见教材P57-59
3-10(1)甲为4位乙为4位半
(2)当乙的基本量程为2V时,乙具有超量程能力,甲没有超量程能力
(3)0.01mV
第四章
4-1见教材P98-99
4-4(1)先让所用通道的垂直耦合接地,确定电压为零的位置,然后换到直流耦合,测量高低电平的电压大小。

(2)分别读取方波波形上升沿10%—90%的时间长度与下降沿90%—10%的时间长度,即为前沿时间和后沿时间。

4-11见教材P117
第五章
5-2见教材P134
5-9见教材P146
第六章
6-2见教材P168-169
6-3见教材P165-166
6-5测频量化误差分别为±0.00001%,±0.0001%,±0.001%。

15秋福师《电子测量与仪器》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15秋福师《电子测量与仪器》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15秋福师《电子测量与仪器》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若马利科夫判据成立,则说明测量结构中含有()。

A. 随机误差B. 粗大误差C. 恒值系差D. 累进性系差正确答案:D2. 下述方法中,能减小系统误差的有()。

A. 统计平均;交换法B. 交换法;加权平均C. 交换法;经高一级计量标准检定后以表格等方式加以修正D. 加权平均;经高一级计量标准检定后以表格等方式加以修正正确答案:C3. 阻抗测量的频率范围达到DC至300MHz的阻抗测量法是()A. 电桥法B. 电压电流法C. 谐振法D. 自动平衡电桥法正确答案:A4. 主体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比客体认识论层次信息具有丰富得多的内涵。

并不是因为:()。

A. 认识的主体具有想象力B. 认识的主体具有感觉能力C. 认识的主体具有理解能力D. 认识的主体具有目的性正确答案:A5. 在通用计数器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时,采用倒数计数器是为了()。

A. 测量低频周期B. 克服转换误差C. 测量低频失真D. 减小测频时的量化误差影响正确答案:D6. 在双斜式积分DVM中,积分过程可简述为()。

A. 对被测信号定值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时反向积分B. 对被测信号定时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值反向积分C. 对被测信号定时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时反向积分D. 对被测信号定值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值反向积分正确答案:B7. 用电子计数器测量某一频率为10KHz的信号,其信噪比为S/N=40dB ,利用下列()测量方案测量误差最小(已知计数器标准频率误差△f0/f0=1×108)。

A. 测频,闸门时间1sB. 测周,时标 1μsC. 周期倍乘 N=1000,时标1μsD. 周期倍乘N=10,时标0.1μs正确答案:C8. 在示波器垂直通道中设置电子开关的目的是()。

A. 实现双踪显示B. 实现双时基扫描C. 实现触发扫描D. 实现同步正确答案:A9. 测频量化误差曲线和测周量化误差曲线交点处的频率,称为()。

电子测量与仪器 练习题集

电子测量与仪器 练习题集

练习题一、选择题:5、设计数器直接测周的分辨力为1ms,若采用多周期测量法,欲将测周分辨力提高到1,应选择的“周期倍乘”为()。

DA.10;B.102 ;C.103 ;D.104。

6、用计数器测频的误差主要包括:()BA. 量化误差、触发误差B. 量化误差、标准频率误差C. 触发误差、标准频率误差D. 量化误差、转换误差7、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减小量化误差:()AA. 测频时使用较高的时基频率;B. 测周时使用较高的时基频率C. 采用多周期测量的方法;D. 采用平均法1、交流电压的波峰因素Kp 定义为_ C 。

A:峰值/平均值B:有效值/平均值C:峰值/有效值D:平均值/峰值2、波形因素为BA:平均值与有效值之比B:有效值与平均值之比C:峰值与平均值之比D:峰值与有效值之比5、交流电压V(t)的有效值的表达式为___ D 。

A: B: C: D:6、一台5 位DVM,其基本量程为10V,则其刻度系数(即每个字代表的电压值)为mv/字BA:0.01 B:0.1 C:1 D:107、一台5 位半DVM,其基本量程为2V,则其刻度系数(即每个字代表的电压值)为mV/字。

AA:0.01 B:0.1 C:1 D:1010、在双斜式积分DVM 中,积分过程可简述为。

BA: 对被测信号定斜率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时反向积分B: 对被测信号定时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斜率反向积分C: 对被测信号定时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时反向积分D: 对被测信号定斜率正向积分,对基准电压定斜率反向积分1: 通用示波器可观测()。

CA:周期信号的频谱; B:瞬变信号的上升沿C:周期信号的频率; D:周期信号的功率3: 当示波器的扫描速度为20 s/cm 时,荧光屏上正好完整显示一个的正弦信号,如果显示信号的 4 个完整周期,扫描速度应为()。

AA:80 s/cm ; B:5 s/cm ; C:40 s/cm ;D:小于 10 s/cm4: 给示波器Y 及X 轴偏转板分别加 uy=Umsinω t,ux=Umsin(ω t/2),则荧光屏上显示()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2.10用图2.22中(a )、(b )两种电路测电阻R x ,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电流表的内阻为R I ,求测量值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讨论所得结果。

图2.22 题2.10图 解:(a)vX vx v x x R R R R I I R R I V R +===)//('∆ R=VX Xx x R R R R R +-=-2'R r =%100111001000⨯+-=⨯+-=⨯∆XVVX XXR R R R R R R在R v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 v 很小时,选此方法测量。

(b)I x I x xR R IR R I I V R+=+⨯==)(' I x x R R R R =-=∆' R r 0000100100⨯=⨯∆=XI X R R R R在R I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大.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I 很大时,选此方法测量。

2.11 用一内阻为R i 的万用表测量下图所示电路A 、B 两点间电压,设E =12V ,R1=5k Ω ,R2=20k Ω,求:(1)如E 、R1、R2都是标准的,不接万用表时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U A 为多大? (2)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20k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 (3)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lM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解:(1)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V 6.9k 20k20k 512E 221=+=+=R R R U A(2)U A 测量值为:k 20//k 20k20//k 20k 512////E 221+=+=I I A R R R R R U(a )(b )R 1 5K ΩV 0.8k 10k10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200.86.90.8-=-=∆=Ux U x γ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176.96.90.8-=-=∆=UA U A γ(3)U A 测量值为:M 1//k 20M1//k 20k 512////E 221+=+=I I A R R R R R UV 56.9k 6.19k6.19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42.056.96.956.9-≈-=∆=Ux U x γ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42.06.96.956.9-≈-=∆=UA U A γ由此可见,当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2.12 CD —13型万用电桥测电感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5μH —1.1mH 挡:±2%(读数值)±5μH ;10mH —110mH 挡:±2%(读数值)±0.4%(满度值)。

试求被测电感示值分别为10μH ,800μH ,20mH ,100mH 时该仪器测量电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并以所得绝对误差为例,讨论仪器误差的绝对部分和相对部分对总测量误差的影响。

解:根据误差公式计算各电感误差如下: (1)10μHH 2.5H 5H 2.0H 5H 10%2μμμμμ±=±±=±⨯±=∆L %52H10H2.5±=±=∆=μμγL L L (2)800μHH 21H 5H 16H 5H 800%2μμμμμ±=±±=±⨯±=∆L %6.2H800H 21±=±=∆=μμγL L L (3)20mHmH94.0mH 55.0mH 4.0mH 110%5.0mH 20%2±=±±=⨯±⨯±=∆L%7.4mH20mH 94.0±=±=∆=L L L γ(4)100mHmH 55.2mH 55.0mH 2mH 110%5.0mH 100%2±=±±=⨯±⨯±=∆L%6.2mH100mH 55.2±=±=∆=L L L γ由以上计算过程中的绝对误差,可知当被测电感较小时仪器误差的绝对部分对总误差影响大,而被测电感较大时仪器误差的相对部分对总误差影响大。

这里对每个量程都有一个临界值: 5μH —1.1mH 档:临界值L 1,H 5%21μ±=⨯±L ,H 2501μ=L 即当被测电感L 小于250μH 时:仪器误差的绝对部分对总误差影响大。

即当被测电感L 大于250μH 时:仪器误差的相对部分对总误差影响大。

10mH —110mH 档:临界值L 2,m H 110%5.0%22⨯±=⨯±L ,m H 5.272=L即当被测电感L 小于27.5mH 时:仪器误差的绝对部分对总误差影响大。

即当被测电感L 大于27.5m H 时:仪器误差的相对部分对总误差影响大。

2.13 检定一只2.5 级电流表3mA 量程的满度相对误差。

现有下列几只标准电流表,问选用哪只最适合,为什么?(1)0.5 级10mA 量程; (2)0.2 级10mA 量程; (3)0.2 级15mA 量程; (4)0.1 级100mA 量程。

解:2.5 级电流表3mA 量程的绝对误差为2.5%×3mA =0.075mA(1)0.5 级10mA 量程的绝对误差为0.5%×10mA =0.05mA (2)0.2 级10mA 量程的绝对误差为0.2%×10mA =0.02mA (3)0.2 级15mA 量程的绝对误差为0.2%×15mA =0.03mA (4)0.1 级100mA 量程的绝对误差为0.1%×100mA =0.1mA 由以上结果可知(1),(2),(3)都可以用来作为标准表,而(4)的绝对误差太大, 其中(1),(2)量程相同,而(3)的量程比(1),(2)大,在绝对误差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量程接近被检定表量程,但(2),(3)准确度级别高,较贵,所以最适合用作标准表的是0.5 级10mA 量程的。

2.14 检定某一信号源的功率输出,信号源刻度盘读数为90μW ,其允许误差为±30%,检定时用标准功率计去测量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正好为75μW 。

问此信号源是否合格? 解:信号源频率的测量绝对误差为75μW -90μW =-15μW 相对误差为%30%7.169015<-=-=γ,所以此信号源合格。

2.15x 解:U x 的算术平均值005.50054.5)7110941526113(101001.0000.5101≈=+-++-+-++⨯+=∑=i U标准偏差估值∑=-=1012)(91)(i U Ui U s ∑=-⨯+-+++-++-+++-=101232222222222)10(]6.1)4.6(6.46.3)4.9(6.9)4.7(6.06.5)4.2[(91i∑=-⨯+++++++++=10123)10(]56.296.4016.2196.1236.8816.9276.5736.036.3176.5[91i V 006.00062.0104.353916≈=⨯⨯=- 2.21设两个电阻R l =(150±0.6)Ω,R 2=62Ω±0.4%,试求此两电阻分别在串联和并联时的总电阻值及其相对误差,并分析串并联时对各电阻的误差对总电阻的相对误差的影响?解:(1)串联时,总电阻值Ω=+=+2126215021R R R =串21212211)()()(R R R R R R R R R ∆±∆±=+-∆±+∆±∆=串Ω±=±±=⨯±±=748.0248.05.0%4.0625.00.35%212748.0±±∆===串串串R R R γ (2)并联时,总电阻值Ω=+⨯=+=9.4362150621502121R R R R R 并因式中含有两个变量的乘积项且含有分母,所以用相对误差传递公式较方便,得2211ln ln R R R R R R R ∆∂∂+∆∂∂=并并并γ )ln(ln ln ln 2121R R R R R +-+=并221212111111R R R R R R R R r R ∆⎪⎪⎭⎫ ⎝⎛+-+∆⎪⎪⎭⎫ ⎝⎛+-=并%)4.0(621501501505.062150622221111212±⨯+±⨯+=∆⋅++∆⋅+=+R R R R R R R R R R%38.02126.02122046.0212%4.01502120033.062±=±±=⨯±⨯±=++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串联时大电阻R 1对总电阻误差影响大,并联时小电阻R 2对总电阻误差影响大。

2.24 采用微差法测量一个10V 电源,使用标准为标称相对误差为±0.1%的9V 稳压电源。

若要求测量误差ΔU o/U o <±0.5%,电压表量程为3V ,问选用几级电表? 解:由题意及微差法误差公式得BAA AB B U U ⨯∆+∆=∆00 这里标准量B 为9V ,微差A 为1V ,标准相对误差为±0.1%%5.0911%1.0.00±=⨯∆+±=∆A U U 可得%6.3=∆A %2.13%6.3==∆Um A 所以选用3V 量程的1级电压表即可。

2.25 按公式Rd L24πρ=测量金属导线的电导率,式中L 为导线长度(cm),d 为截面直径(cm),R 为被测导线的电阻(Ω)。

试说明在什么测量条件下ρ误差最小?对哪个参量要求最高? 解:因为公式中含有分子和分母,用相对误差传递公式较方便。

R Rd d L L ∆∂∂+∆∂∂+∆∂∂=ρρργρln ln lnR d L ln ln 2ln ln 4ln ln ---+=πρR d L ln ln 2ln --= RRd d L L ∆-∆-∆=2ργ 由上式可知对截面直径d 的要求最高。

2.26 通过电桥平衡法测量某电阻,由电桥平衡条件得出243C C R Rx =,已知电容C 2的允许误差为±5%,电容C 4的允许误差为±2%,R 3为精密电位器,其允许误差为±1%,试计算R x 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解:因为公式中含有分子和分母,用相对误差传递公式较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